一、在來攝影作品著作權歸屬發生爭源議時,一般採取如下原則進行認定:
1、膠片相機拍攝的攝影作品,以膠片作為認定依據。因為一個攝影作品,只有一個膠片;
2、數碼相機或者其他數碼攝影設備拍攝的攝影作品,以數據電子文件作為認定依據。如果爭議雙方均持有電子文件,則以電子文件屬性中的生成時間,生成方式來認定。並且,電子文件一般會表示拍攝設備的型號及拍攝時間。
二、作者對攝影作品擁有著作權。確定賠償額的方式以作者證明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者的獲利來確定賠償額。當依據上述辦法無法確定賠償額時,由法院根據侵權情節等進行酌定。
『貳』 拍攝他人照片發微博涉及侵權嗎
在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拍攝他人照片屬於侵犯他人肖像權行為,需承擔侵犯他人肖像權的相關賠償。
首先應當判斷該圖片是否是著作權保護的客體。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作品,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之規定,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因此,圖片要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必須具備獨創性和可復制性這兩個構成要件。
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
第一百四十九條 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並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五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
侵害他人肖像權。這種不當使用區分為:「以營利為目的」和「非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法使用。我們不能認為只要不以營利為目的,或者雖經肖像權人同意,就可以非營利地任意使用公民的肖像,這種理解是片面的。
中國《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9條,對這種侵權行為限制在:「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范圍。
第15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到傷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要求賠償損失。」
『叄』 怎樣使用別人的攝影作品才不侵權
以下內容供參考: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述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肆』 攝影作品被侵權怎麼辦,侵犯著作權損失賠償如何計算
一、在攝影作品著作權歸屬發生爭議時,一般採取如下原則進行認定:
1、膠片相機拍回攝的攝影作品,以答膠片作為認定依據。因為一個攝影作品,只有一個膠片;
2、數碼相機或者其他數碼攝影設備拍攝的攝影作品,以數據電子文件作為認定依據。如果爭議雙方均持有電子文件,則以電子文件屬性中的生成時間,生成方式來認定。並且,電子文件一般會表示拍攝設備的型號及拍攝時間。
二、作者對攝影作品擁有著作權。確定賠償額的方式以作者證明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者的獲利來確定賠償額。當依據上述辦法無法確定賠償額時,由法院根據侵權情節等進行酌定。
『伍』 微博轉發如何界定侵權與否
其實,法律快車小編提醒,不用過分擔心,侵權也是有范圍的,請看以下詳細報道。 一、微博是否有版權,轉發是否算復制 (一)微博受《著作權法》保護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不論字數的多寡,作品都可以享有著作權,微博也不例外。根據著作權自動取得的原則,微博一經創作完成,作者就享有著作權。但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必須有獨創性。即不是所有的微博都享有著作權,就文字微博來說,如果只是表達博主今天的心情或者簡單陳述一件事,並不具有獨創性。但是,如果角度獨特、內容新穎,自然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受到保護的作品。 (二)轉發微博的行為是復制行為還是提供鏈接行為? 這個問題對應的是:轉發含有他人作品的微博,侵犯的是著作權人的復制權還是信息網路傳播權。從微博的傳播過程來看一般有三種行為,第一是上傳作品內容的行為;第二是將上傳於網路的作品再傳播的行為;第三是使用者瀏覽、下載、使用等行為。筆者認為要區分「上傳」和「轉發」:這里「上傳」的意思是指作品第一次上傳至網路的行為,是使公眾首次接觸到作品的行為,是受著作權人權利控制的行為。類似概念有轉載,傳統版權行業的轉載是將全部作品內容進行復制的行為。而「轉發」是在網路平台上就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進行的再次傳播行為,是傳播效應的再擴大。「轉發」其實是轉發了原作品的鏈接,並不是復制所提供作品的內容。也就是說未經許可,上傳或者轉載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是侵犯著作權人復制權的行為;而轉發是信息網路傳播行為,可能侵犯權利人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就圖片微博來說,很多人在發微博時經常就當前文字加一幅圖片,這一行為可能帶來多重侵權,如肖像權、名譽權、著作權等。其中僅就著作權而言,如果該圖片是攝影作品或美術作品,且受《著作權法》保護,上傳或轉發很可能侵犯作者的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如果對這些攝影作品或美術作品進行了自己表達意圖的修改,還可能侵犯著作權人的保護作品完整權。這里還存在權利人的限制問題,如果是個人微博用戶,在看到權利人作品時覺得十分賞心悅目或者出於分享和個人欣賞的目的轉發微博,此舉應屬於合理使用的范疇,不承擔侵權責任。 二、如何判斷轉發者是否合理使用 微博是一個追求傳播效應,供公眾交流共享信息的平台,其鼓勵用戶及時轉發以促進信息廣泛的傳播。微博的公共和共享屬性決定了信息發布存在侵權的可能性,但其特有屬性也同樣決定了信息內容提供者對其著作權中信息網路傳播權和復制權的默認許可使用,甚至放棄。所以基於權利人的自願放棄或豁免,一般的侵權行為應根據微博的分享性原則予以免責,這種情況下轉發微博的網路用戶不用承擔侵權責任。不過,當轉發者具有主觀惡意或發生了顯而易見的損害後果時,有必要認定為侵犯著作權。 《著作權法》第22條第2款規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圍: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需表明作者權利。 就本案而言,可利用「三步檢驗標准」來判斷被告是否屬於合理使用行為:被告為了配合自己的文字內容引用原告圖片,且未影響原告對涉案作品的正常利用,也未給原告造成損失。但法院認為被告雖未發送商業性內容的微博,但其轉發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公司的知名度。 對此筆者持有不同意見。被告並未從轉發權利人作品中直接獲利,雖然是出於商業目的發布微博,但是其轉發圖片的目的不具有主觀惡意,只是為了配合文字說明,增加資訊的可讀性而配圖。對此不應該追究轉發者的侵權責任,而是要追究上家,也就是第一次使公眾接觸到作品的上傳者責任,如果上傳者上傳圖片時是合法授權並標明作者權利,那麼就不存在後面轉發者的侵權問題。 被告稱涉案圖片來自於皮皮時光機軟體圖片庫。皮皮時光機是針對新浪微博開發的第三方微博管理應用工具,用戶可以在微博應用裡面添加使用。皮皮時光機有定時發布微博、定時轉發新浪微博等功能,同時還提供強大的微博內容庫資源供使用。皮皮時光機客戶端中包含海量圖庫,在文本輸入框的右邊都有微博配圖。用戶可以進入圖片庫自行選擇圖片發布,圖片庫中的圖片下方有「正版圖」字樣。用戶可以選擇客戶端中原置信息和圖片發送,也可以修改文字和圖片後再發送。這些修改以及最後發送的操作都是在皮皮時光機客戶端完成的,並沒有用戶自己上傳圖片的過程。
『陸』 關於微博照片侵權
法律規定,只要不是商用謀利,就不算侵權,包括肖像權。如果商業,必須取專得對方同意,屬並註明出處來源。
不過現在誰管啊。我聽攝影講座時,還看到過自己拍的照片被講師使用,也沒啥好維權的,台上的老師也是朋友。當然,主要是我沒他有名,還有沾光的想法。呵呵。
『柒』 如果攝影作品侵權如何賠償呢
首先應當確定的是,侵權賠償數額應當能夠全面而充分地彌補權利人因被侵權而受到的損失。
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主要方法有三種:
一是權利人的實際損。
二是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三是法定賠償。
應當注意的是,適用這三種計算方法時,應將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列入賠償范圍,並與其他損失一並列入賠償數額。
在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可以基本查清的情況下,應當對賠償數額予以確定,盡量不直接適用法定賠償方法。
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損失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許可使用費、稿酬、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等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
二是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公證費等調查取證費、審計費、交通食宿費、訴訟材料印製費及其他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或訴訟支付的合理開支。
但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雖表面上適合了民法上的 「填平原則」,但經常發生的問題是即使兩方面的損失均滿打滿算,賠償額仍低得顯失公平,難以真正彌補權利人的損失及訴訟付出。
同時,使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付賠償與正常使用應支出的費用相差不大,也不足以起到懲戒侵權人的作用。
因此,更多的權利人在提起侵權訴訟時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以此確定侵權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的侵權責任,似無大礙,但以此確定侵權廣告主的賠償數額,在司法實踐中卻難以操作。
明白了嗎?以上內容挺詳細的了,如果不明白,可以在咨詢我們!
『捌』 「引用」他人攝影作品是否侵權
其中包括:為評論、說明某一問題而適當引用他人作品。但是,在引用他人作品時必須要指明所引用作品的作者及出處,同時,在引用他人作品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一般來講,對文學作品的引用必須簡短,引文僅可摘錄片斷,不能整段摘抄。
我國文化部1984年頒發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作過較具體規定:引用非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1/10;引用詩詞類作品不得超過40行或全詩的1/4,但古詩詞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1/10,但專題評論和古體詩詞除外。
對於攝影作品而言,由於不存在分割使用的情況,無法截取圖片的某一部分進行正常使用,所以在認定攝影作品的適當引用時存在一定的爭議。個人認為,在評論文章中引用他人攝影作品能否免責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攝影作品的被引用應該不是攝影作品的通常使用方式。攝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在文章中作為插圖,顯然不是其通常使用方式。比如,一位游記作家在介紹某風景名勝時,為呈現一個全方位、立體感性的認識,使用了一些風光攝影作品作為插圖。在這里,讀者其實主要是通過文字來了解所介紹地的風貌,插圖只是一個輔助手段,離開插圖,該文章也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在攝影評論文章中,照片也是用來更好地說明問題,也稱不上通常使用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攝影作品似乎可以被當做合理引用的對象。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某一藝術形式的通常使用方式的概念界定也會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其次,對他人攝影作品的引用不得與其正常利用相沖突。與文字作品不同,攝影作品無法分割使用。攝影作品一旦出現在文章中,無論其尺寸大小,讀者對畫面內容都可以一目瞭然。而文字作品的片段被引用後,讀者還需要通過原作才能了解到全文內容,不會影響到被引文章作者的版權收入。文字作品的這種引用不會對正常的產品銷售產生影響,因此是被允許的。而攝影作品的被引用顯然與其正常利用產生了沖突,應該不是攝影師想看到的結果。
第三,還要看這種引用是否損害到攝影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在讀圖時代,圖文並茂已經成為人們對出版物的合理期待,大量攝影作品作為插圖出現在文章中。如果把這種照片使用方式界定為適當引用,則會極大地損害到攝影師的合法利益,這種現象顯然不是立法者所鼓勵的。
以上三個條件其實就是國際上通用的判斷合理使用構成的三步檢驗標准, 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也對此有明確表述。由此,筆者認為,在文藝評論中引用他人攝影作品不能同時滿足上述要求,不應該構成合理使用。
此外,除了適當引用,立法者還規定了對他人作品進行個人使用的合理使用方式,即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何種情況下對攝影作品的使用屬於個人使用呢?最簡單的例子,學者在其個人博客中大量使用他人的攝影作品,消費者將購買的攝影作品復制若干張懸掛於居室內都可稱為個人使用,不存在侵權。一般來說,博客使用他人作品及個人復制並不能給使用者帶來直接經濟利益,此類使用的主觀目的往往出於個人興趣愛好,應該屬於個人使用的范疇。但如果博主在其博客中引進商業廣告,向廣告主收取費用,就超出了一般博客的意義,具有盈利性質。這種使用作品的方式就是明顯的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