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勞動 廣播稿
勞動光榮
勞動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傳說中的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初開以來,勞動,讓人們從結繩記事、鑽木取火的時代走向了現代文明,走向富足。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用辛勤的勞動,創造了五千的璀璨歷史。
千百年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以崇尚現代文明為由來摒棄勞動、遠離勞動的人,他們崇拜那種衣著光鮮的白領階層,卻瞧不起一些體力勞動者,這使很多人產生了鄙視普通勞動者的心理,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於是,「勞動光榮」這個正確的論斷被扭曲了。我們要問,難道勞動不再光榮了嗎?否。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了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大發明家愛迪生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勞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永遠是成正比, 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當真正的體力勞動不再受到尊重時,這個社會就面臨著道德的淪喪,普通勞動者永遠是組成社會大廈的主體,環衛人員也是全國勞模,煤礦工人也曾被國家領導會見並高度贊揚,他們就像一粒粒平凡的石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了世界,如果社會容納不下他們,將會摧枯拉朽的埋葬一切文明。因為,是勞動,創造了歷史;因為,是勞動,改變了世界。
正如嘉華分公司的很多同事一樣,很多都駐守在外地,遠在彭州,甚至新疆、石家莊等地。我所在的成都嘉華奮戰在生產一線的員工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無法顧及自己的妻兒,艱苦的環境、難挨的思鄉情結並沒有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半點懈怠,這些不知疲倦的勞動者,甚至幾個月都沒有休假,有的是早上與晚上的交接,有的只是與產量和質量的賽跑。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個普通的勞動者對企業的忠誠、對未來美好憧憬和信仰。我想,正是由於這成百上千的以廠為家的嘉華員工,才孕育了這紅火的六月,才賦予了嘉華企業更神聖的使命和意義。
我愛勞動,我愛自己的崗位,我愛自己的企業,更愛為企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一線勞動者們!讓我們把芬芳的梔子串成花環,為勞動者們寫下最閃光的字元:勞動光榮!
⑵ 用人單位扣押工資怎麼寫勞動仲裁辦稿
不是專業人士的回答哈,僅供參考:
一、丟失東西是否賠償?關鍵得看是勞動者否履行了工作職責,初步看來,有責任在身,所以個人覺得應該賠償。具體賠償多少的?我也說不上來,但絕對不應該是手機的全部價值。
二、二人如何劃分責任和各自賠償多少?這個看崗位職責和責任大小來劃分吧。
三、扣除11月整月工資?不合法,法律依據:不符合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處罰可以,但是每月最多扣除20%工資。
四、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⑶ 需要一篇勞動發言稿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
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這一切先輩的諄諄教誨無不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熱愛勞動,戒奢尚儉,人民生活水平才會提高,國家經濟水平才能上升。
那我們為什麼要熱愛勞動,戒奢尚儉呢?
首先,從傳統道德看,熱愛勞動,戒奢尚儉是一種民族精神,是華夏人民經過上下五千年所得出的真知灼見,是炎黃子孫最引為自豪的優良傳統。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由此可見,這種經歷了多年千錘百煉的品質已滲透入每一個中華人民的骨子裡,而作為一個帝王,朱元璋的這種行為也足以令我們肅然起敬。
其次,從國情看,我們國家還處在生產力水平總體較低,經濟比較落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艱苦創業。為能夠迅速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只能夠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大力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依靠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斷提高我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不斷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因此,需要發揚儉朴的精神,節約資源,創造財富。如果背離了這個原則,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欣欣向榮只能成為空談。即使將來國家富裕了,儉朴的美德我們也不能忘。只有這樣,我國人民才能世世代代過上好日子。
而且,崇尚熱愛勞動,戒奢尚儉,還有利於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那種玩物喪志,過分優裕的生活,只會使人缺乏進取心,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相反,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可以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增強人的責任感、進取心。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從我做起,培養起熱愛勞動,戒奢尚儉的優良品質。實事求是地適度消費,不盲目追求「名牌」,不大手大腳,奢侈浪費,從節約一分錢、一粒糧、一度電、一滴水做起。即使家庭條件再優越,也不應攀比,成為學校的「大款」,社會中的「貴族」。而且在「八榮八恥」中也已經強調了:以艱苦奮斗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我們更應響應號召,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
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毛澤東做為國家主要領導人在這一點上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周總理也這樣做出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准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當前社會上有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不去盲目跟風,做出超出我們經濟能力的各種消費。要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如果我們養成了這種鋪張浪費的習慣,即便是有金山銀山,也滿足不了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手大腳的花錢,對於各種勞動的逃避,非但不是一個人所謂「個性」、「能力」的象徵,更是一種讓我們值得為此感到羞恥的不良行為。熱愛勞動,戒奢尚儉,這不僅僅是我們思想品質上的一種升華,更可看做我們在為建設更為富強的中國添磚加瓦。在此基礎上,我覺得我們不但要把握自己,不去鋪張浪費,更要去對於那些已深陷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進行勸告,向他們發起倡議,讓他們也明白勤儉節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共同為打造節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使熱愛勞動,戒奢尚儉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⑷ 關於勞動的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汗水點亮人生》。
宋慶齡曾說過:「知識是從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晶。」是啊,從古至今,哪些成就不是靠辛勤地勞動揮灑汗水換來的呢?大到古時候的秦長城、四大發明,現在進行著的改革開放,建立起的一座座高樓大廈。小到從小就會吟誦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干凈整潔的街道。以前泥濘不堪的小路變成現在寬敞平坦鋪著瀝青的小路,這些,不都是用勞動而得來的嗎?生活中的勞動者無處不在,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有教書育人優秀的教師,有為了我們能過一個好的假期,堅守崗位的各個職業的工作人員,有善良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勞動者是有力量的,勞動者是智慧的,勞動者是可愛的,勞動者是完全的,勞動者是進步的,勞動者是幸福的,勞動者是光榮的。有了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友愛、幸福快樂。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很多的智能化人工化,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要輕松很多,這也導致出現了一些歧視勞動、討厭勞動的現象。比如一些懶惰的學生,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回到家就丟下書包,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也許你會說:「學生最大的任務不就是學習嗎?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勞動上?」其實,這些都是同學們懶惰的借口,借忙碌的學習生活逃掉該有的勞動任務。而本該勞動的時間就花在了娛樂上面。
高爾基告訴人們:「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同學們,讓我們放下手機關掉電腦,一起參與到勞動中去吧。去到田野里,親手栽下蔬菜果實,去到森林,保護動物、種樹,來到街道上,做城市的美容師。待到果實成熟時,小樹長大時,街道變得整潔時,相信你一定收貨良多,能享受勞動的過程,收獲成果時的幸福。如果你覺得太忙了沒有時間去做這些,其實還有很多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例如:回家後,為父母做一頓飯,拖一拖地,洗洗碗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別人為你付出勞動的時候真摯地說一聲謝謝。我相信,這些我們都能完成。
勞動雖然是艱苦的,但是也是快樂的,更是光榮的。同學們,讓我們揮灑汗水,在人生的道路上辛勤耕耘,用汗水點亮我們的青春,以勞動實現人生的價值,願我們都能豐收。
⑸ 關於勞動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生活中,勞動必將是一筆難得的人生資源和財富,人生的絢麗和精彩都是在不斷的勞動並勇於創造的過程中寫出來的!
縱觀歷史,正如魯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從平時的勞動中汲取經驗以及總結成事。「勞動」就是為了激發人們潛在的本能。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沒有勞動,社會便得不到發展;沒有勞動,人類將變得一無是處。正因為如此,現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才會在此次「兩會」中提出新世紀青少年的「八榮八恥」,才會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這指出了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道理。其一,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凡辛勤勞動者都是光榮的,都應當受到大家和社會的尊重;無論是誰,任何輕視勞動、蔑視勞動、貪圖享受、不尊重辛勤勞動的人,都是錯誤的,都是可恥的,都應當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責。「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同時還向人們指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不僅辛勤勞動者光榮,而且珍惜辛勤勞動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勞動者的成就,也是光榮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勞動者的勞動和成果的行為,都是極為可恥的,同樣也應當受到大家和社會的譴責。
勞動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勞動引發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使人類大踏步,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
勞動之所以崇高,是因為勞動是財富之母,人類所享受的一切物質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藝術成果無一不是勞動的產物。
好逸惡勞何以為恥?皆因好逸惡勞者不勞而獲,將個人的幸福和少數人的幸福建立在大多數人的痛苦之上。在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制度下,剝削者不勞動,勞動者被剝削和奴役,卻被視為「卑賤者」。但剝削者最終因好逸惡勞、驕奢淫逸被勞動人民所推翻。
勞動是一個永恆的范疇。
以辛勤勞動為榮。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取消了剝削制度,實行了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成了每個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和光榮豪邁的事業,勞動光榮的思想才能變成現實。
「天道酬勤」。我們中華民族是以辛勤勞動著稱的民族,憑借這種精神,創造了光耀世界的華夏文明。繼往開來,毛澤東同志說得好:「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在我們黨領導下,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相對落後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更不能貪圖安逸,追求享受。不敢正視,甚至逃避辛苦勞動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是沒有希望的一生.甘於承受各種辛勞的挑戰,時時適度地給自己找點事做,人生之路便將光彩奪目,一路風光!
也許有一天,四季的風會染白我們的鬢發;也許有一天,歲月的犁會在我們的額頭刻上衰老;也許漫長的里程碑會使你步履蹣跚;也許夕陽會落進我們的雙眼……但是當我們回首一生時,我們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就不枉此生,不是嗎?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⑹ 求文檔: 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討要工資後其他補償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么
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和其他補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投訴是指通過對討要工資的問題向勞動監察大隊進行的投訴{含:電話、書面、當面等),然後他們進行調查,如情況屬實,可以通過勞資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也可以由勞動監察大隊把案件轉入勞動仲裁機構處理。 勞動仲裁是投訴人直接向勞動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當然勞動仲裁機構有它的受案范圍)然後由勞動仲裁機構按照勞動仲裁工作程序進行裁決,以此作為法律依據。
⑺ 怎樣寫勞動仲裁的稿件
1首先必須詳細了解案件情況和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縱橫法律網 楊艷國律師
⑻ 勞動仲裁調解當事人發言稿
旁聽無人數限制,旁聽人員無權發言。可發言的有:申請人及代理人、被申請人及代理人、第三人及代理人、證人
例如:《上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旁聽規則》
第三條 依法公開審理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凡具備條件的仲裁庭應設旁聽席。
凡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憑有效身份證件可以申請旁聽,港、澳、台人員憑其有效的通行證件可以申請旁聽。未成年人不得申請旁聽,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憑有效身份證件可以申請旁聽。外籍和無國籍人士持有效證件申請旁聽的,參照中國公民旁聽的規定處理。
境內新聞媒體申請旁聽、采訪的,按上級機關有關規定辦理。經審批同意的,可以記錄、錄音、錄像、攝影。境外新聞媒體申請旁聽、采訪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等相關外事管理規定辦理。
⑼ 勞動仲裁開庭。錄音量太多。必須得把整個錄音過程都整理成文稿嗎 可不可以挑一些能證明的製成文稿
能夠起到證明作用,形成證據鏈即可
⑽ 勞動新聞稿
勞動是人類智慧的源泉。人類成為「萬物之靈」 的根本原因, 是因為「手腦並用」 的結果, 人類自從有了兩腳直立的能力, 兩手便可以自由地做各種事情, 勞動多了, 人腦自然從多種信息中得到結論, 加上語言的輔助, 人們漸漸地有了智慧。還記得這句話吧:「 卑賤者最聰明, 高貴者最愚蠢」。說的就是這一哲理。 勞動人民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他們就比一些好吃懶做的所謂「高貴者」有更多的智慧。
勞動使人類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人們不僅從勞動中可以創造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而且還可以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滿足。由勞動的環境中,我們得到了不可缺少的人類間的交流;從勞動的成果上,人們得到了更大的滿足。試想想:當插秧後的土地變得青蔥點點,當秋天的果實結滿枝頭,當流水線上的成品源源流出,當你的作品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賞……我們的心中會有多麼的愉悅。有些人不明白一些富人的生活,他們的錢財足以使幾輩子都花不完,為什麼還每天工作呢? 於是便認為他們貪得無厭。但事實上,很多富人都明白錢財帶不進棺材,他們需要的是那種勞動後受重視、受尊重、受贊許時的心情滿足。現在的不少新貴們感到生活空虛,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致。
勞動有助於形成人類的美德。「勞則思,逸生淫」。說的就是勞動會迫使我們思考、學習,從而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而求安逸的結果就是社會淫亂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飽暖生淫慾」,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這些道理就更顯得有意義了。現在不少富家子女過的荒淫無度生活,就是例證。而勞苦大眾則更多的保持了勤勞、善良、仁厚的種種美德,這才是我們社會的光明所在。
關於勞動的意義,北大的兩位名人也有過至理名言:李大釗說:「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魯迅說:「『一勞永逸』的話,有是有的,而「一勞永逸」的事卻極少……」
願我們北大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偉大,勞動的神聖! 讓我們以飽滿的勞動熱情, 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