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名譽權案件如何確定侵權結果發生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 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案件時,受侵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住所地,可以認定為侵權結果發生地。
❷ 文化教育權的侵權案例有哪些
十大侵權盜版典型案例 1、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 2015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改變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並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明知或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而被刪除、改變權利管理信息的作品,違法經營額6、3萬元,違法所得2、82萬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著作權法》第53條的規定,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9月21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82萬元,罰款人民幣12、6萬元。 2、廣東"DJ020網"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 2014年12月,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根據群眾舉報,依法對"DJ020網"涉嫌侵犯信息網路傳播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莫某某開設"DJ020網",向公眾提供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達62286首,且會員數量眾多,僅2015年兩個月內,在線支付的訂單總金額為6240元,等待付款的訂單總金額達257547、48元。 依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廣東省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於2015年6月29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網路伺服器,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6240元,罰款人民幣131、8937萬元,並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3、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5年6月,國家版權局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北京天盈九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涉嫌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鳳凰網以及蘋果智能移動客戶端軟體"軍事秘錄合集"和"鳳凰開卷"傳播《中越戰爭秘錄》一書,傳播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點擊數量大,且系反復侵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37條,《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8條等規定,國家版權局於2015年10月10日作出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25萬元。 5、安徽蔣某等銷售盜版圖書案 2015年2月,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根據權利人投訴,依法對蔣某等涉嫌銷售音樂類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對蔣某開設的5家琴行進行全面檢查,確定蔣某擅自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其經營的圖書中有31種、262本鋼琴考級教程侵犯了上海音樂出版社的著作權。 依據《著作權法》第48條、《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條等規定,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於2015年4月30日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盜版圖書,罰款人民幣16.5萬元。 6、河北張某某等印製盜版圖書案 2014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版權行政執法部門會同新市區公安部門依法對張某某等涉嫌印製盜版圖書案進行調查。經查,張某某等4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自2014年4月起印製盜版圖書,各人分別負責運輸、組織工人等環節。專案組現場查獲盜版圖書29種共計67752冊,涉及商務印書館等9個出版社,涉案碼洋
5726704元。 依據《刑法》第217條等規定,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人民法院於2015年12月1日作出刑事判決:張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朱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王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上海朱某某等銷售盜版教材案 2012年,上海市版權部門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線索對某團伙通過互聯網銷售盜版教材案進行調查。經查,自2011年起,朱某某、游某某、喻某等人為獲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組建了統一供貨、統一進價、統一市場銷售價格的銷售非法復制的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教材的聯盟。截至案發,該團伙共計銷售盜版教材2萬余冊,涉案總值逾人民幣2億元,違法所得共計135萬元。2013年2月1日、6月24日、8月12日及9月25日,楊浦區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等相關規定,分別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朱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游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喻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其他17人有期徒刑緩刑並處罰金。 【典型意義】此案為犯罪團伙銷售盜版教材牟利的典型案件,涉案人數達20多人,影響力較大,具有較好的震懾作用。該案為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掛牌督辦案件
❸ 什麼是文化侵權,是如何定義的。有哪些文化侵權的例子。
如韓國棒子的國旗侵權八卦,小日本的膏葯旗侵權射箭靶心。
❹ 范冰冰侵權案勝訴,章子怡被指幕後黑手,當真是這樣嗎
范冰冰在他的個人社交平台上張貼了他的九宮格的自畫像。並附有文字幹完活,回到家把頭發盤上去再放下來臭美一會。言語間透露著愉悅的心情。即使是半夜22時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非常充實。在照片中范冰冰穿著黑色薄背心,露出大塊的白皮膚。卸妝後精緻的五官更加迷人。白皙的臉完全是我看不到歲月的痕跡,甚至從未見過粉刺的陰影。就像那個季節的年輕姑娘一樣,尤其是在她放映了腦後的秀之後,飽滿的頭發使它變得更加令人羨慕。
范冰冰和章子怡幾乎沒有交集,也沒有范冰冰的流行。也從未到章子怡的電影中飾演第二位女性。後來當由於吳梅娘傳奇被互聯網攻擊時。有傳言說章子怡喜歡范冰冰的職位並被網友證明是這次喜歡的行為。這並不是手滑的偶然事件,因為當時她沒有注意發帖和轟炸范冰冰的作者。這顯然是搜索後的一種積極的喜歡行為。根據先前的矛盾也許這是范冰冰位粉絲和章子怡位粉絲互相撕裂的根本原因。一些網友直言不諱地說章子怡經常關注粉絲的社交平台,並會不時封鎖人們。章子怡是一個社交團體甚至是一個管理員,因此很難不懷疑這是另一項成功的活動將其他人引向誹謗范冰冰。但是也有網友站在章子怡的身邊,認為盡管章子怡在小組中,但他們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更不用說這個小組了的300多人可能不再存在。范冰冰一旦前腳贏得了侵權訴訟,章子怡後腳就捲入了侵權糾紛。是在幕後黑手還是在幕後的不知情的局外人,您如何看待?
❺ 求:2008年最新的MTV著作權侵權案例的判決書
【審判名稱】: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訴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MTV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
【審判程序】:一審
【案件分類】:知識產權
【公 布 號】:
【裁判文書字型大小】:(2004)武知初字第205號
【裁判文書類型】:民事判決書
【裁判時間】: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受理法院】: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例全文】:
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訴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MTV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4)武知初字第205號
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住所地廣東省廣州市廣花二路瑤泉新街5號。
法定代表人李強,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邱啟雄,湖北楚風德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魯靜,湖北楚風德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224號。
法定代表人呂起宏,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湯紅箐,湖北天元兄弟律師事務所律師。
本院受理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下稱新時代公司)訴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下稱天與地公司)MTV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依法由審判員尹為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許繼學、代理審判員付劍清組成合議庭,於2005年1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新時代公司的委託代理人邱啟雄、魯靜,被告天與地公司委託代理人湯紅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新時代公司訴稱,2004年7月17日,原告在被告經營的天與地娛樂城第3026號包間(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新大地酒店3樓),發現被告以盈利為目的,將原告享有著作權的MTV音樂作品以卡拉OK方式向公眾放映。這些MTV作品為:毛寧演唱的1、《晚秋》;2、《心雨》。原告作為上述作品的權利人,從未許可被告以上述方式使用其作品。被告未經許可擅自放映原告作品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的權益,給原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故原告新時代公司請求:1、被告立即停止對原告擁有著作權的涉案MTV音樂作品放映權的侵害,不再公開放映原告享有著作權的上述作品;2、被告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發表聲明,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3、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00元;4、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原告新時代公司為證明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四份證據。
證據1,MTV-《晚秋 毛寧》VCD盒裝光碟,及該光碟包裝封面復印件,證明原告是該光碟所載MTV曲目的著作權人;證據2,中國音像協會證明一份,證明原告享有涉案音樂作品的著作權;證據3,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2004)武青證字第3075號公證書及原告為取證而刻錄的光碟,證明被告實施了侵犯原告著作權的侵權行為;證據4、原告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證明原告訴訟主體資格。
被告天與地公司庭審中口頭答辯認為,第一、從原告提交的證據看,原告只是該VCD音樂光碟的製作者,而不是涉案MTV音樂電視專輯的著作權人,原告指控被告侵犯其放映權的權利依據不足;第二、被告在經營過程中,只是應客人要求播放上述音樂電視曲目,而不以音樂為經營對象。因此,被告上述行為不具有盈利性質,原告認為被告侵犯其MTV音樂作品著作權並造成其經濟損失,與事實不符;第三、被告於2004年1月3日合法購買MTV-《晚秋 毛寧》專輯,且使用時間不長,公司經營規模不大,故原告要求被告賠償100,000元經濟損失沒有法律依據。故被告天與地公司請求: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被告天與地公司為支持其答辯主張,向本院提交三份證據。
證據1,湖北省商業零售發票,證明被告於2004年1月3日購買MTV-《晚秋 毛寧》音樂電視專輯;證據2,結賬單,證明原告代表在被告處的消費金額及內容,被告並未收取原告代理人消費時所點播的相關歌曲曲目的費用;證據3,《北京晚報》復印件一份,證明被告賠償數額過高。
對以上證據,本院於2004年11月10日,組織雙方證據交換及質證。
(1)原告新時代公司對被告天與地公司提交的三份證據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認為被告提交的證據1及證據2與本案無直接關聯性。
(2)被告天與地公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證據2、證據4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3有異議。關於原告提交的證據3,即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2004)武青證字第3075號公證書,被告認為該公證沒有被告方工作人員在場,故對其真實性不予認可。
以上經雙方質證,且雙方對證據真實性予以認可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對涉案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本院認定如下:
(1)關於原告提交的證據3,即原告提交的公證書。本院經審查認為,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的《(2004)武青證字第3075號公證書》附錄了公證機關的公證筆錄,及被告天與地公司出具的蓋有被告公章的《武漢市飲食娛樂業定額統一發票》四份。對其公證筆錄及發票,被告並不否認,故該證據可以證明公證機關公證行為的真實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及《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動》第六十五條第(三)項及第六十八條規定,本院對原告提交的證據3的證明力予以認可。
(2)關於被告提交的證據1,即購買發票及證據2,即消費單據,被告提交該證據目的是證明其侵權情節及有關賠償數額等問題。該證據系對原告訴訟理由及訴訟請求的反駁,故與本案有關聯性。對該證據,本院予以認可。
經審理查明:原告新時代公司於1996年創作、完成MTV-《晚秋 毛寧》音樂電視,並將其製作成同名VCD、DVD音樂專輯。MTV-《晚秋 毛寧》盒裝VCD、DVD光碟收錄了毛寧演唱的包括涉案《晚秋》、《心雨》兩首MTV曲目在內的25首MTV歌曲。MTV-《晚秋 毛寧》VCD、DVD光碟盤封印有原告新時代圖案標志,署名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出版發行,出版號:ISRC CN-F21-96-335-00-V.J6。
2004年7月15日,原告委託代理人黃炳雄、廖志雄在被告經營場所「KTV」第3026號包間發現被告未經許可,以卡拉OK方式向公眾播放毛寧演唱的《晚秋》、《心雨》兩首涉案歌曲後,即向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申請證據保全。同年7月17日,黃炳雄、廖志雄在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公證員楊漢英及工作人員汪春翔的監督下,到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334號新大地酒店3樓「天與地」KTV-3026號包間。黃炳雄、廖志雄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點播包括《晚秋》、《心雨》在內的等18首歌曲,取得蓋有被告發票專用章的消費發票4張,並對歌曲點播、播放等過程進行了錄像。事後,該公證處製作了公證筆錄及(2004)武青證字第3075號公證書各一份,並將錄像資料整理製作成光碟一份。
2004年9月9日,中國音像協會向原告新時代公司委託代理人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出具書面證明一份。該證明載明: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出版的碟裝MTV-《晚秋 毛寧》,共計25首作品,出版號:ISRC CN-F21-96-335-00-V.J6,其中包含的音樂電視和音樂錄影均為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製作完成,相關的著作權均由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享有。
被告天與地公司於1998年8月21日,經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執照。其經營范圍是桑拿浴及歌舞。2004年1月3日,被告購買MTV-《晚秋 毛寧》專輯盒裝光碟。
本院另查明,涉案MTV-《晚秋 毛寧》VCD光碟在正式節目播放前,屏幕顯示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署名;正式節目播放過程中,屏幕畫面每間隔一段時間,就會顯示動態「新時代」圖案及標志。
本案在本院審理期間,原告新時代公司提供相關生效的民事判決書。該判決書記載:2003年11月4日,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有限公司出具如下證明:本協會各會員公司對其創作的香港流行歌星MTV曲目,在香港卡拉OK歌廳等娛樂場所提供商業性有限使用時,慣用的方式是一次性許可,使用期為1-3個月不等,每首MTV曲目收費亦由港幣50,000元到100,000元不等。其後,會員之MTV曲目只可以在已經由會員授權公開之場所使用。
本院認為,MTV即音樂電視,它是以確定的聲樂、器樂作品作為承載的主題形象,依據音樂體裁不同的特性和詩歌意象進行視覺創意設計,確立作品空間形象的形態、類型特徵和情景氛圍,使畫面和音樂在時空運動中融為一體,形成鮮明和諧的視聽結構。這種聲、畫合一的電視藝術體裁充分運用光、色、構圖、運動等各種造型因素,利用電子編輯、三維動畫和數碼編剪合成系統作為製作手段,構建一個具有多維時空形態的主題畫面。MTV的音樂畫面、創作構思、創意設計及創作方法是創作者對音樂作品及其組合的復制和再現。MTV音樂電視的創作過程和音樂主題的表現形式凝結了創作者的智慧和勞動,是一種突破性的創作活動。因而,MTV具有藝術性、可感知性和創造性,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的法律特徵,應認定為作品。
作為可供卡拉OK及KTV等娛樂方式使用的MTV音樂電視作品,與錄音錄像製品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五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錄音製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它聲音的錄製品;錄像製品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錄製品,其特徵是:錄音錄像製品是音像製作者通過一定的設備對攝制對象進行忠實記錄,也即對攝制對象及其體現的創意設計、主體構思的簡單復制和再現,其創作過程沒有突破被攝制對象的原有創意,是被攝制對象的原樣再現,不具有獨創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十一)項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電影攝制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主要特徵是:它不僅是對被攝制對象的復制和再現,而且還體現了創作者對攝制對象的加工、整理、設計和創新,加入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構思設計。MTV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相對錄音錄像製品而言,MTV音樂電視是對音像製品的新突破,是一個再創作過程。因而MTV作品屬於一種新型的音樂體裁的藝術作品。又一個
涉案MTV-《晚秋 毛寧》音樂電視專輯,從畫面內容上判斷,MTV-《晚秋 毛寧》畫面由歌曲演唱、人物表演、背景畫面、歌詞字幕、音樂伴奏等動、靜情景構築而成,突現出相關音樂的主題思想;從製作方法上判斷,其動、靜情景畫面的創意、設計是以確定的聲樂、器樂作品為其承載主題,依託不同的音樂體裁和詞曲意境進行視覺創新,以確立作品空間形態、類型特徵和背景氛圍,將畫面與音樂融為一體;從製作過程上判斷,MTV-《晚秋 毛寧》的構圖設計、情景創意等視聽結構包含了導演、攝制、表演、剪輯、服裝、燈光、演技、設計及合成等技術性創作活動;從傳播方法上判斷,MTV-《晚秋 毛寧》藉助具備適當的放映設備和具有相應功能的裝置系統,再現作品的畫面意境和製片者的創作意圖。因此,從創作方法上判斷,涉案MTV-《晚秋 毛寧》應認定為「以類似電影攝制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而不是單純的錄音錄像製品。
MTV-《晚秋 毛寧》盒裝光碟盤封署名及其標志為原告新時代公司;光碟畫面內容播放過程中展現的署名人及標志也只有原告新時代公司; 中國音像協會出具證明說明涉案MTV-《晚秋 毛寧》音樂電視作品由原告新時代公司創作完成;且被告天與地公司未提供相反證據以證明該作品不是原告創作完成的事實。
綜合以上因素,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五條規定,可以認定原告新時代公司是MTV-《晚秋 毛寧》音樂電視作品的製片人,依法對該作品享有著作權。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被告天與地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所核定的經營范圍,被告具有經營KTV項目的經營資格。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公證處依原告證據保全申請做出的公證書及對原告取證過程進行刻錄的光碟證據顯示,被告具有放映MTV音樂電視節目的設備、裝置和具備向不特定的消費者放映MTV音樂電視的條件;該證據同時說明被告不僅向消費者提供餐飲、食品、煙酒等消費項目,還向消費者提供包間服務、特定空間享受服務及背景環境消費等配套服務。被告經營方式是將由MTV音樂電視為主而構築的包間環境與被告天與地公司經營的餐飲產品及提供的其它消費商品捆綁提供給消費者。正因為被告提供MTV音樂電視環境消費項目,其消費場所才會吸引不特定的消費群體享受舒適的服務消費。被告向消費者提供MTV音樂電視有利於提升被告的競爭能力,其行為是一種商業促銷行為,因而被告向消費者提供MTV音樂電視消費具有商業目的。
如前所述,原告新時代公司是涉案MTV-《晚秋 毛寧》作品的著作權人,依法享有該音樂電視作品的放映權。原告新時代公司並未許可被告為商業目的,使用涉案MTV-《晚秋 毛寧》作品;被告既沒有證據證明使用該作品系經原告同意和許可,也不能說明向消費者播放該作品具有合法理由。
因此,被告天與地公司未經原告許可,將涉案MTV-《晚秋-毛寧》中的兩首電視音樂曲目,以卡拉OK方式向公眾進行播放,其行為侵犯了原告MTV-音樂電視作品放映權,故原告的訴訟主張成立。
關於原告新時代公司經濟損失賠償數額問題。訴訟中,原告提供相關證據,要求按每首歌50,000元標准計算其經濟損失,因該標准系由香港有關部門制定,適用於香港娛樂場所,該證據與本案爭議的相關事實無直接關聯性,而且被告購買並使用涉案MTV音樂電視光碟時間為2004年1月3日。故對原告的上述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在其經營場所,應消費者要求,放映涉案MTV電視音樂作品,且其放映行為系與其他消費行為捆綁經營,被告因此獲利的數額也無法計算。故對本案原告新時代公司的經濟損失,本院根據被告侵權行為方式、播放場所、持續時間、經營規模及被告侵權主觀故意等情節酌情賠償。
關於原告新時代公司要求被告天與地公司在一家全國性報紙上發表致歉聲明,因放映權是原告新時代公司MTV音樂電視作品中的著作權的財產權利,並未涉及原告身份權問題,故本院對原告該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案經合議庭評議,本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項、第二款、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對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享有的《晚秋》、《心雨》兩首MTV作品放映權的侵害;
二、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賠償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經濟損失16,000元;
三、駁回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其它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 3,510元,由原告廣州市新時代影音公司負擔702元;由被告武漢天與地娛樂有限公司負擔2,80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510元,款匯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農行武昌支行大東門分理處,戶名:湖北省財政廳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賬號030501040003445,清算行號:838188。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後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尹 為
審 判 員 許繼學
代理審判員 付劍清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徐 蕾
❻ 近幾年文化領域的IP授權案例越來越多,我們公司有意想了解博物館IP授權,求資源
推 薦一個IP授權行業會展——CLE中國授權展,每年10月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今年展會特設了博物館IP專區,將匯集國內外知 名博物館,例如故宮博物院、三山五園、陝西歷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今年展會將在10月21-23日召開,現在線上已經開始預約登記,屆時現場與IP方洽談合作事宜。
❼ 有沒有一些侵權行為的案例
倪XX、王X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侵害名譽權糾紛案
一、事實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屬的超級市場購物,被告工作人員懷疑二原告偷拿東西,於是在公眾場合訓問二人,並根據市場內所貼無效公告,對被告進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屬於市場所有的東西。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名譽權。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權利」如果沒有法律的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都不能自認為有權利行使這樣的行為。法律從未賦予市場工作人員有盤 問顧客和檢查顧客財物的權利,因而被告無權張貼要求被告將自己的提包打開供被告工作人員查看的公告。
盡管此公告張貼在市場門口,但由於它沒有法律依據,因而是無效的,顧客有權不執行公告的規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員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用帶有貶義的話語詢問原告是否偷拿東西,並根據市場內所貼 無效公告對原告的包裹、衣服等進行搜查。
上述行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已遭貶低,而且也實際影響了對二原告的品德、聲望、信用等方面的社會評價。
原告的名譽因此而受到損害。被告的工作人員是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被告為其規定的工作職責時對二原告實施侵權行為的,因此,其侵權民事責任應由被告承擔(依據 民法通則第43條)。
三、法院判決(處理)及適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後,雙方自行和解。被告願向原告表示歉意並向兩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原告撤訴。
(7)文化藝術侵權案例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構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二、受害人的過錯
受害人的過錯,是指受害人對侵權行為的發生或者侵權損害後果擴大存在過錯。
三、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不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
四、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不得已採取的致他人較小損害的行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權行為或者損害後果發生之前自願作出的自己承擔某種損害後果的明確的意思表示。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
(三)公平責任原則
❽ 在哪些情況下可以說藝術作品被侵權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應有的作品版權呢
哪些情況下可以說藝術作品被侵權
如果只以自己的學習研究為目的,是不構成侵權的,但是你必須在自己改編後的作品中進行聲明,自己的作品改編自哪裡,也就是要把原著作權人的姓名標注出來。但是,如果你要發表在BBS上,這種行為是可能侵權的,因為你發表在BBS上是有可能損害到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的,比如會有其他網民將你的作品下載進行出版,對於這種情況,你是要承擔侵權責任的。因為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可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的,不得不合理的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我國的著作權法是根據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制定的,是和國際接軌的,因此在其他國家,對於著作權的保護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也是會有一些特別的保護措施的。是否構成侵權,主要在看是否過程合理使用,而要想構成合理使用,一是不能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二是不能給原著作權人造成損害。
如何維護自己應有的作品版權
電影、電視劇都涉及原作者授權的劇本使用問題,影視產業的實質是版權經濟,構成影視版權的首要核心是劇本版權,沒有劇本就不可能拍影視。《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因此,編劇是影片的前位版權所有人,不管多大的製片公司必須得到劇本版權擁有者的授權許可,才能使用其劇本,才能開始一部影片的生產製作,未經劇本作者授權,任何人使用劇本的創意都是違法的。
國家廣電總局2006年頒布《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的第六條第三款要求電影備案必須有「電影劇本(梗概)版權的協議(授權)書」。這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法定手續,沒有編劇的劇本版權授權書,電影就不能立項,也就不能拍攝和生產。在第十七條審查混錄雙片第5項要求提供「原著改編意見書」,國家廣電總局對於電影劇本備案的嚴格規定,標志著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已經納入行政審批必要的法定程序。
署名權
1.署名權系人身權和財產權,在作品中標明作者的身份,標志著影片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思想內涵等來源於編劇的設計與首創,並負有責任。《著作權法》規定,編劇和原作者應該享有署名權,由於規定其影片著作權歸製片者享有,編劇位置應在出品人之後,導演之前。依據中國的《著作權法》,導演是不擁有影片版權的。因此,簽署合同時,應注意特別提出若導演將影視作品署名為「××導演作品」,則已經侵犯了原作和編劇的權益,是不可接受的。
2.影視作品根據原作改編劇本,其原作署名應該在編劇之前,並要求註明根據原作者及小說名「改編」的字樣。
3.署名在影視作品呈現的時間及佔用篇幅,應該與導演相同(5秒單幅),不允許將原始著作權人擠排在一堆署名之中,淹沒和消解了原創作者的署名地位。影視作品的署名要呈現出尊重原創與首創的科學程序。
4.在海報及後衍生產品的介紹,如DVD封套等一切宣傳品中,編劇與原作者的署名權不得忽略,其位置都要與影片同存。
5.在各種報刊、媒體及宣傳品中,涉及影片故事內容,文章有300字以上,必須註明編劇或者原作的署名。《著作權法》明確規定:「使用他人作品的,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行使權利,不得損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從法律的嚴格要求中,涉及某部影片應該指明由××編劇,或者改編自××小說,其次是導演及演員,一味忽略原創劇本的署名和作品名,均屬違法的使用。
6.電影是由多方藝術家創作而成的作品,但是由於編劇是劇本版權的擁有者,是源頭,是根本,是基礎,因此,影片署名要體現原作為先的順序。當前影視片署名無序,甚至以行政職位排序,違背了《著作權法》的規定。一部影視作品在創作中,參與組織領導、統籌者、咨詢者、顧問等可能很多,但是他們不是其作品的版權擁有者。依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活動,均不視為創作」的規定,領導者、組織者、被咨詢者,在影片署名上均應讓位於劇本的首創與原創。
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
1.沒有原作的授權,任何人不得改編其任何文學作品,包括已經成型和審查通過的影視劇本。依據《著作權法》第十條,修改權由作者控制,沒有編劇的書面授權,不得請第三者隨意修改其劇本。
2.《伯爾尼公約》第六條之二規定:「不受經濟權利的影響,甚至在上述經濟權利轉讓之後,作者仍保有要求其作品作者身份的權利,並有權反對對其作品的任何有損其聲譽的歪曲、割裂或其他更改,或其他損害行為。」
3.由於法律對於作者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必須尊重作家和編劇的修改權和保持作品的完整權,影視劇本改編涉及到以上權利必須經作者授權。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著作權人許可他人將其作品攝製成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中,許可將原作品(多指文學類作品)拍攝成影視作品,必須嚴格「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另外,考慮到影片拍攝必然要調整場景、調度畫面這些屬於必要的改動。但這種改動不是改編,即影視文學劇本而非小說,在合同書中要明確限定的是修改權(而非重新改編),必須經原作者書面授權,否則不能請他人隨意修改內容,特別是主題和人物及重要情節,要依法執行合同。
4.無論是誰請你去修改他人劇本,必須要求看到原作者與製片方簽訂的合同,必須徵得原作者的書面授權。尊重他人的權利,既是職業操守,也是自我保護。否則,就會侵害原作者的權益,引起糾紛和訴訟。
發表權
法律賦予作者不可動搖的發表作品權,將文學劇本公布於世,既有助於保護版權也能為評論和研究劇作者提供文學依據。
1.未經原作者授權,即使以小說改編的劇本,也是不能發表的。
2.未經編劇授權,隨意發表出版文學劇本,或者轉讓他人改編其作品,再度發表均屬侵權行為。
3.任何導演分鏡頭劇本的發表,都必須署名根據原作編劇的文學劇本,不署出處獨自署名發表分鏡頭劇本,也侵害了原作者的權利與榮譽。
4.劇本在網上傳播的權利也要履行許可權使用權利,不經作者同意,是不能上網發表傳播的。
改編權
1.改編權不是修改權,是指小說、報告文學和戲劇及其他文學形式的作品,進行影視劇本形式的改編。未經原作者授權,或者簽約購買版權後,未付清報酬者,不擁有使用其改編成影視劇本的權利。
2.首先要徵得原作者的意見,是否同意由他人或者自己改編成影視劇本,未經原作者許可授權,是不能隨意找人改編的。
3.依據《著作權法》,改編不能篡改原作的主題,應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權。
4.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第十七條中規定,送審電影雙片應當提供「原著改編意見書」的要求,應當嚴格履行,原著切不可放棄這一法定程序。
5.依據《伯爾尼公約》,即使電影拍攝成功,再度改編其他作品,類似動漫、戲劇、廣播劇、舞劇等形式也必須經原作者再授權。
6.《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這條法規充分體現了作者第一的原則,即使委託創作也要強調版權所有者為作家、編劇,這對於以後版權的衍生產品,有長遠的保護意義。但是,盡可能不要受人委託去改編劇本,有些製片方不放棄權利,並要求你一定改編到他滿意為標准,很容易陷入霸王條款的陷阱里。
報酬權
1.無論劇本是許可、是委託、是轉讓使用的合同書,必須找專業的律師看過,逐項檢察一下,再簽訂下來,尤其是付清報酬方面,是一次性?還是預付定金,分三次付?還是持有影片的分成,這在日本和其他版權所有保護細致的國家,都有多次版權所有收入的,當然還有衍生產品的二次版權。
2.由於劇本是智力成果,最易被剽竊和抄襲,應避免交給對方可能完全失去了監護人權利的後果。
3.不付清報酬,即沒有獲得完整之版權,如果開始拍攝其作品,即屬於侵權行為,可以發起訴訟,也可以找到律師向備案的行政管理部門發出侵權通知。
4.不付清原作及編劇的報酬而拍攝完成的影視作品在報審國家審批許可時,只要作家及編劇舉報,就涉及到劇作家(利害關系人)和製片方(申請許可人)的糾紛。依據《行政許可法》第46條,應該不予以審查許可通過,否則以行政侵害公民權益採取行政訴訟。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依法執政,對侵害劇作家權益的影視作品,一律不給予審查放行許可。
榮譽權
1.影視評獎同樣不應忽視原作和編劇應該享有的榮譽。國內各大獎項均應設立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凡是不設編劇劇本獎的影視綜合評獎,均屬於不尊重劇本原創的行為,侵害了編劇的榮譽權。一切為繁榮影視創作的評獎活動,不應該忽視作家及劇作家的介入與影響。
2.綜合性獎項中獲得獎勵的影視作品,劇本應該擁有獎金份額,作家與編劇不應放棄這一權利。
3.「作者第一,原創老大」是世界各國版權法都推崇的原則,美國奧斯卡獎為劇本設立「原創劇本」和「改編劇本獎」,體現了尊重原創版權和保護版權構成的原則。依據我國著作權法,也應設立「改編劇本獎」,這是對法律的遵守,也是對原作與編劇共享的成果的肯定,不能因為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劇本而吞食了原作的署名權和榮譽權。
4.在影片宣傳上不得忽視編劇。沒有劇本就沒有電影,不能讓人們在享受影視之時遺忘原創的工作,要培養尊重原創的習慣。一部影視作品,導演、演員功不可沒,但都屬於二度創作,不應遮蔽或淡化原創的貢獻,更不應損害原創的權益。
依法維護作者權益
在我國電影、電視還沒有立法之前,《著作權法》第十五條就是影視方面的最高法典:「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從中可見,影片的版權為製片人所有,而不為導演所有,因此導演無權把影片歸其為個人的作品。編劇和導演共同享有影片的署名權和報酬權。但是,重要的是「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行使其著作權」,在影視劇中使用其劇本僅是原作者許可使用的「攝制權」,至於改編權、發表權、廣播權、翻譯權、匯編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均屬於法律賦予原創作者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我們在保護自己的創作成果之時,不能隨意簽訂轉讓或者委託合同。世界進入了知識產權經濟的時代,版權是我們的智力成果,在畫面稱雄的形勢下,著作權是我們控製作品的主權,不能忽略這一權利的行使,不能輕易地放棄原創應有的權利。惟有保護了創作權益,作家、劇作家才能更積極而專注地投入創作。
❾ 著作權侵權 案例《 黃河母親》求答案
(1)伯爾尼公約包括五種復制方式,即立體到立體、平面到立體、立專體到平面以及平面屬到平面,無載體到有載體的復制。而我國著作權法在適用過程中並沒有這么多方式,根據目前的適用情況主要包括兩種即平面到平面以及立體到立體,但對於平面到立體以及立體到平面的復制卻一般是不加限制的。比如說著作權法第22條第10項規定對設置或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是一種合理使用。
(2)被告的行為應該屬於從立體到立體的復制以及立體到平面的復制。對於雕塑本身來說,我們只需要強調結果就行了,即立體到立體的復制。而對於宣傳畫等就是立體到平面的復制了。雖然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第10項的規定可以合理的臨摹和繪畫,但是被告的行為已經超過了臨摹和繪畫,通過復制的形式在謀取利益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3)對於臨時復制,也就是說緩存,現在還是一個爭議的問題。但是,我個人認為不屬於法律上的復制。因為現在的技術根本不能實現沒有緩存就在線看電影等的。對此也規定為法律上的復制,可謂是強人所難。
❿ 著作權侵權案例分析
這個來案例源分析比較詳細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