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諷刺他人不講誠信的詩詞,古文或話
古語: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宋朝哲學家
多虛不如少實——陳甫,宋朝哲學家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戰國思想家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
失信不立。 ——《左傳》
古文:
曾子殺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急不相棄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貳』 文言文如何表達「零投訴」
無怨
『叄』 諷刺對外人很好 對自己人不義的詩,詞,文言文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對」文言詞語可以用「以」。「外人」文言詞語可以用「非親者」。「很好」文言詞語可以用「佳」。「自己人」文言詞語可以用「友者」。「不義」文言詞語可以用「非仁」。「對外人很好,對自己人不義」用文言文可以這么說:以非親者佳,以友者非仁也。
『肆』 文言文中有哪些道歉的詞
失:過失。
誤:失誤,過錯。
罪:有罪,罪過。
謬:謬誤,荒謬。
差:差錯。
道歉的時候可以說:實乃吾之()也,括弧里用以上詞代替。
不知全不全
『伍』 領導不作為。。諷刺領導的文言文或者詩詞。。
漢代班固的《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後來以屍位素餐來比喻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屍位素餐的現實表現為「做官不為」。做官不為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是「喝茶、看報紙」,能閑則閑、有事推脫。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陸』 文言文中「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怎麼說 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問題,文言文中有沒有專用的詞表達
很多了,看你說的問題指什麼了.
解惑,釋疑,排憂解難等都是,另外《三國演義》說袁紹「好謀無斷」,「謀」和「斷」就是處理和解決的意思.
『柒』 形容負面的詞或字或古文
本人覺得``《背影》 ``不錯(朱自清的散文)
『捌』 有關反對剽竊的古詩詞或者名言警句有哪些
1、毋剿說,毋雷同。
2、必出於己,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
3、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4、當我決定成為一個動畫師時,我決心絕對不抄襲任何人。
5、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
『玖』 跪求~一些損人的詞語和古文。。。語言不要太骯臟!!!!!如喪權辱國,狗仗人勢等……
見利忘義,賊眉鼠眼,狗眼看人低,敗類,小白臉·················
『拾』 對上級不滿的古詩詞,請問有哪些
表達對上級不滿、對朝廷不滿、對各種不滿的詩詞還是很多的: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
2、持節雲中,何日譴馮唐。出自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這句話意思是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表達了詩人對皇帝的不滿。
3、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出自 《鶴沖天·黃金榜上》,這是宋代詞人柳永早期的作品。是柳永進士科考落第之後的一紙「牢騷言」,在宋元時代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