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青島張小白與遊客糾紛

青島張小白與遊客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1 02:31:48

㈠ 青島市李滄區的名勝古跡

青島梅園 位於李滄區樓山鄉十梅庵村村東的山坡上,佔地700餘畝 ,擁有126個品種的梅花共計10000餘株。梅園與青島禽鳴園、十梅庵碑林融為一體。冬春之際,各色各樣暗香浮動的梅花、匯集全國書法名家手跡的碑林石刻與離鳴園的花鳥蟲魚相映成趣,吸引八方來客。199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第六屆中國梅花臘梅展覽會和老三屆梅花學術研討會在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部分國家和地區的10餘家單位和近2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展覽會,遊客達到50餘萬人。 鄉村 滄口地區長期為青島市郊區,鄉村佔比重較大。解放初期屬四滄區,所轄村莊有:十梅庵、樓山後、坊子街、南嶺、大棗園、小棗園、東小庄、石溝、文昌閣、姜家西流庄、褚家西流庄、曉翁村、西大村、東南山、窩鋪、營子、板橋坊、閻家山、鹽灘、沙嶺庄、孤山、大水清溝、小水清溝、大山、湖島、東廣場、小村莊、十三村、十四村、十五村等30個。1951年7月市區調整時,四滄區劃分為四方區、滄口區。滄口區所轄村莊有:曉翁村、姜家西流庄、褚家 西流庄、東南山、窩鋪、營子、板橋坊、鹽灘、沙嶺庄、孤山、大水清溝等11個。後來幾經變更,到1991年底又增加石家宋哥庄、劉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灣頭、東南渠、西南渠、樓山後、坊子街、十梅庵、大棗園、小棗園、南嶺,東小庄、閻家山、香里等15個村莊。上述各村,曾分屬西流庄、樓山兩個人民公社。樓山人民公社於1984年改為樓山鄉,所屬灣頭、東南渠、西南渠、樓山後、石家宋哥庄、劉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十梅庵、大棗園、小棗園、南嶺、坊子街、東小庄等13個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各村建有村民委員會。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屬生產大隊的農戶,1982年10月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1984年9月,成立滄口區經濟聯合公司,1990年又改稱滄口區第二工業局,原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6個工貿公司,1990年又改稱企業總公司。 第一節 樓山鄉 地理位置 樓山鄉位於區境的最北端,是陸路出入青島市的咽喉地帶。東倚嶗山山麓,同嶗山區夏庄鎮、李村鎮接壤;西瀕膠州灣,與嶗山區紅島鎮隔海相望,南與板橋坊街道辦事處轄區相接,北同嶗山區流亭鎮毗鄰。全鄉總面積為11.93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東南部為丘陵山地,有圍子山、虎頭石、南尖口、鳳山、樓山等山巒。西北部地勢較平坦。境內有灣頭村河、樓山後北河、樓山後南河3條季節性河流。鄉境東南部土地、水利資源較為貧乏,適合發展採石、建材行業;西北部土壤疏鬆,地下水源極為豐富,適宜種植糧食、蔬菜作物,沿海灘塗盛產蛤蜊等貝類海產品。境域南部有樓山,樓山鄉由此而得名。鄉政府機關在小白幹路523號。 歷史沿革 樓山鄉轄區原有17個自然村,建村最早的可上溯到明朝永樂初年,距今已有500餘年。在德國、日本侵佔青島以前,樓山地區隸屬即墨縣仁化鄉。1898年後,德國殖民當局將膠澳租借地劃為青島區和李村區,樓山地區隸屬李村區。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時,樓山地區南部諸村劃入四滄區,北部諸村劃入夏庄區。1938~1945年,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樓山地區劃入仙家寨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樓山地區南部劃入滄平鄉歸屬四滄區;北部劃入海濱鄉歸屬夏庄區。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其鄉區由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統一管轄,樓山地區13個行政村南部諸村仍歸四滄區;北部諸村劃入嶗山辦事處一區。1951年7月青島市進行區劃調整,將郊區調整為9個區。1951年10月成立樓山區,樓山地區13個行政村除石家宋哥庄劃入流亭區外,其餘12個行政村歸屬樓山區。1956年1月,郊區改劃為27個鄉,實行農業合作化時,樓山地區各村分別劃入棗園鄉和雙埠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又全部劃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3個行政村改為13個生產大隊。1961年10月嶗山縣成立後,將樓山後,坊子街、小棗園、東小庄、西南渠、東南渠、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劉家宋哥庄8個生產大隊劃入西流庄人民公社,歸滄口區領導。1962年5月,又將以上8個生產大隊仍劃回仙家寨人民公社,歸嶗山縣領導。1962年11月,經青島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樓山地區的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劉家宋哥庄、西南渠、東南渠、灣頭、坊子街、樓山後、大棗園、小棗園、十梅庵、南嶺、東小庄等13個生產大隊從仙家寨人民公社劃出,組成樓山後人民公社,歸嶗山縣領導。196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樓山後人民公社劃入滄口區,但農業生產仍由嶗山縣管理。1978年轉為蔬菜專業生產後,全部歸滄口區領導。 1984年體制改革後樓山後人民公社改為樓山鄉人民政府,所屬13個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 機構設置 1991年底,鄉設有黨委、政府、紀律檢查委員會、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及鄉工會、共青團、婦聯、武裝部等機構。鄉黨委下設組織、宣傳、信訪等部門;鄉政府下設經委、財政、審計、民政、司法、土地、計劃生育、農機、農技等部門。區有關部門還設立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人民法庭等派出機構駐鄉。 人口土地 1991年全鄉總戶數1.02萬戶,總人口2.9萬人。 由於國家建設需要和村民建房用地,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到1991年底全鄉可耕地面積僅有2 000餘畝,糧食作物已停止耕作,只種植蔬菜和少量的花卉。有8個村分別於1982年、1984年和1992年辦理了集體農轉非手續。至1992年非農業人口已佔全鄉總人口的55.8%。全鄉95%的勞動力從事工業、商業等多種經營。 文物古跡 鄉境內有文物古跡多處,現有址可考的有商周遺址——古城頂和大棗園石牌坊。 商周遺址——古城頂 位於十梅庵村東,據考此處屬商周遺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處海防城堡,佔地約10畝。1949年和1955年曾在此出土了箭頭、短劍、陶片、骨器、石器等文物。還發現了夯土城堡的基礎和穴居洞室。 大棗園石牌坊 大棗園村中心大街矗立的兩座石牌坊(「文化大革命」時飾物被毀,現僅保留主體)。據牌坊上刻字和大棗園村《王氏祖譜》載,該牌坊是清康熙帝下旨,為表彰「國師」王懿及其祖父、父親而立,建於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所屬村莊 坊子街村 位於樓山鄉南部,東臨小白幹路,西南臨鳳山,南接小棗園村,北鄰樓山後村和青島汽車製造廠。村莊佔地0.28平方公里,住戶460戶,人口1 500人,均為漢族,是樓山鄉較小的村莊之一。 據該村《李氏族譜》記載:明永樂初年,李氏祖先由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後於、王、孫等姓陸續遷來,多以開坊子(小吃店)為生,故名坊子街。該村歷史上延續下來一集市,農歷逢四遇九為集日,俗稱棗園集。村東原有一自然小村——劉家台,解放後劃歸該村為一行政村。 該村在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曾與樓山後、小棗園、東小庄聯合成立一高級社——紅日農業合作社,1962年加入樓山後人民公社,時稱坊子街生產大隊,1984年恢復鄉村體制,改稱坊子街村至今。 該村建有中共坊子街村支部、坊子街村民委員會,並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群眾組織,工業公司管理村辦企業。 南嶺村 位於樓山鄉東南部,東臨虎石山,南與嶗山區李村鎮石溝村相接,西臨小白幹路,北與大棗園相鄰。村莊佔地面積0.35平方公里,住戶680戶,人口1 900人,均為漢族。 該村始建於明永樂初年,劉氏祖先從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因地處丘陵地帶,故名南嶺村。 該村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兼有部分果園。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劃入樓山後人民公社,時稱南嶺生產大隊,1984年後改稱南嶺村。 解放初期有耕地1 000餘畝,後土地被陸續徵用。從60年代初開始創辦一些副業項目,以採石、燒磚為主。改革開放後,由農業轉向工商業。至1991年全村企業11個,固定資產700餘萬元,年總收入1 800萬元,人均1 600元,為青島市農村經濟百強村之一。 該村建有幼兒園、小學、醫療保健、液化氣站等設施,村民子女免費入學。1986年起,村民實行退休養老制度。1991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 十梅庵村 位於樓山鄉東部,東臨圍子山,南臨虎頭石山,西南與大棗園村相接,北與灣頭村相鄰。村莊佔地0.4平方公里,住戶993戶,人口2 829人,均為漢族。 該村起源於明永樂初年,庄氏祖先從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後有臧、張等姓也陸續遷來。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廟宇,門前種植十株梅花樹而得名。該廟於解放前戰亂中被毀,遺址在「四清」時被清除。 解放前,隸屬李村區、四滄區、夏庄區等。解放後,劃歸樓山區。1956年劃為棗園鄉。1962年加入樓山後人民公社,時稱十梅庵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十梅庵村。該村建有中共十梅庵支部、村民委員會。並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工業公司管理村辦企業。 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兼有部分林、果。由於土地多為山嶺薄地,貧瘠乾旱、產量較低,加上人口逐年增多,靠單純的農業經濟不能滿足生活需要,從60年代起該村因地制宜,發展建材業,以採石、燒磚為主。至1991年,村辦企業已達30多個,固定資產1 000多萬元,年總收入4 300萬元,人均收入1 128元,為青島市農村經濟「百強村」之一。1989年開始發展外資企業。1988年和1989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分別授予花園式單位、文明衛生村稱號,1987年起,連續被授予青島市、滄口區文明村莊。1988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樓山後村 位於樓山鄉中部,東與青島汽車製造廠相鄰,西靠四流北路,南與坊子街村相接,北至遵義路。村莊佔地面積0.3平方公里,住戶1 156戶,人口3 650人,均為漢族。 樓山後村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林氏祖先從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因村南臨樓山,故名「樓山後」。 樓山後村公益事業發展較快,建有醫療保健、幼兒園、液化氣站、體育場、公園等設施。1980年開始實行村民退休養老制度。1989年開始均被授予青島市、滄口區文明村莊、文明單位標兵稱號。 灣頭村 位於樓山鄉東北部,東、北與嶗山區夏庄鎮交界,西接東南渠村,南鄰十梅庵村,西與東南渠村相接。村莊佔地0.4平方公里,住戶1 025戶,人口3 069人,均為漢族。 據考,該村始建於1404年(明永樂二年),張、趙兩姓由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因村東有一天然大灣(池塘),故取名「灣頭」。原灣頭村西南有一自然小村——欒家泊子,村東南山坡亦有一自然小村——許家庵子,合作化時劃歸灣頭村為一行政村。現欒家泊子與灣頭村連成片,許家庵子住房也陸續遷至灣頭村內。1956年灣頭村與東南渠村、西南渠村共同成立高級社——群英農業合作社。1962年劃入樓山後人民公社為灣頭生產大隊。現稱灣頭村。 西南渠村 位於樓山鄉北部,東臨小白幹路,南至遵義路,西靠青島鋼鐵總公司,北到青島人造板廠。村莊佔地面積0.27平方公里,住戶640戶,人口2 100人,均為漢族。 據考西南渠村始建於1410年(明永樂8年),相傳該村張氏祖先由雲南大槐樹里遷至。因村東北處有一處土埠(現歸東南渠村),村名定為安家(甲)埠。後因戰亂,村民不堪騷擾和負擔,又因村南有一小渠,遂將村名改為南渠(諧音「難去」)。1936年分為東、西南渠兩個村。 西南渠村在農業合作化時,曾與東南渠、灣頭村合並成立高級社——群英農業合作社。1962年劃入樓??後人民公社,稱西南渠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為西南渠村。 劉家村 位於樓山鄉西北部,東接膠濟鐵路,西與徐家村相接,北臨瑞金路,南靠樓山火車站。村莊佔地面積0.4平方公里,住戶1 243戶,人口3 716人,均為漢族,是樓山鄉較大的村莊之一。 據《劉氏族譜》記載:明永樂初年,劉氏祖先從即墨縣留村鎮東葛村遷至,時已有石氏居於西部,後又有徐氏遷至中部,同用「宋哥庄」村名。民國初年建立村行政時分為三村,該村冠以劉家宋哥庄。合作化時曾與徐家村合為一個高級社。1958年劃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劃歸西流庄人民公社,1962年為樓山後人民公社劉家生產大隊,1984年改稱為劉家村。 該村建有中共劉家村總支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並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群眾組織。工業公司管理村辦企業。 徐家村 位於樓山鄉西北部。東連劉家村,西接石家村,南靠青島鋼絲繩廠,北至青島電站閥門廠。村莊面積0.4平方公里,住戶1 000戶,人口2 900人。 據該村《徐氏族譜》記載,清朝初年,徐氏從萊陽遷至。時已有劉、石兩姓居此,統稱宋哥庄。民國初年宋哥庄一分為三,因徐姓最多,故定名徐家宋哥庄。1956年合作化時,曾與劉家村合並成立高級社。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兩村分別劃入西流庄人民公社,該村稱徐家生產大隊。1962年劃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同年又劃入新成立的樓山後人民公社,為徐家生產大隊。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改稱為徐家村。 該村有中共徐家村支部和村民委員會,並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群眾組織。工業公司管理村辦企業。 大棗園村 位於樓山鄉東南部。東臨虎頭石山與嶗山區夏庄鎮交界,南與南嶺村相接,西臨小白幹路,北靠樓山鄉政府。是樓山鄉較大村莊之一。村莊總面積0.7平方公里,住戶1 480戶,人口3 988人。多為王姓,漢族。 據該村《王氏族譜》記載,該村祖先王氏於明朝萬曆初年由青州府臨朐縣禮讓鄉寺泊社四甲棘村遷至,村名仍沿用「棘林村」。後因此名陋俗,且本地當時多棗樹,遂將村名改為棗園村。後因王氏家族分出一支遷至村西南處,至20世紀30年代,取名小棗園。原棗園村改名為「大棗園村」,沿用至今。 大棗園村王氏家族人丁興旺,繁衍較快,且崇尚科舉。清康熙年間族人王懿(字文子),其祖、父三代皆由科舉入仕。據《王氏世譜》載,王懿曾入翰林院,做過胤稹(即雍正皇帝)之師傅,故有「國師」之說,盛極一時。現大棗園村內尚存建於康熙24年(1685年)為表彰王懿祖孫三代而修建的石牌坊兩座(「文化大革命」時其飾物被毀,現保留主體)。近代書畫家王知昌(字仙坡,1906~1987年)也是大棗園村人,青年時曾東渡日本留學,後因生活所迫回村務農,閑時潛心書畫,尤對山水畫造詣頗深,風格獨特,曾被編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 大棗園村解放前屬四滄區,1951年劃入樓山區,1956年以該村命名的棗園鄉為郊區27個大鄉之一。1958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時稱大棗園生產大隊。1962年劃入樓山後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村體制改稱為大棗園村。 該村建有中共大棗園村總支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並有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群眾組織,工業總公司管理村辦工商企業。 大棗園村經濟歷來以農業為主。解放初期,有耕地2 000餘畝,後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加上人口逐年增加,從60年代開始陸續辦起了一些小型工、副業項目。改革開放以後,該村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工商企業,到1991年共創辦工業企業48個,商業網點34個,處全鄉領先地位。全村固定資產總額1 747萬元,年總收入5 870萬元,年人均收入1 526元,為青島市農村經濟百強村之一。 大棗園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發展村民公益福利事業。建有醫療保健室、幼兒園、液化氣站等各1處。村民實行退休養老制度。1990年被青島市、滄口區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 小棗園村 位於樓山鄉西南部。東臨小白幹路,西與青島鹼廠宿舍相鄰,南接東小庄,北靠鳳山。村莊佔地0.18平方公里。住戶250戶。人口750人。是樓山鄉最小的村。 東小庄村 位於樓山鄉西南部,東鄰興城路小學、青島造紙廠倉庫,西鄰原青島園藝六分廠,南靠青島泡花鹼廠,北接小棗園村。村莊佔地面積0.2平方公里,住戶250戶,人口800人,是樓山鄉較小的村之一。 東小庄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村子周圍土地原歸即墨縣大族黃家所有,並派家人住此管理,逐漸成村,取名小庄。民國時期,為與海西(陰島)的「小庄村」相區別,遂改為東小庄。 東小庄解放前作為鄉區歸四滄區管轄,日本侵佔青島時期曾在此設「卡子門」(封鎖線出入口)。解放後,劃入樓山區。合作化時曾和坊子街、樓山後、小棗園合並成立高級社——紅日農業合作社。1962年加入樓山後人民公社,為東小庄生產大隊。1984年恢復鄉村體制改稱東小庄村。 東小庄村經濟原以農業為主,兼有部分果園,隨人口逐年增長和耕地逐步減少,從60年代開始興辦一些小型工、副業。改革開放以後,村辦企業發展較快。至1991年,村辦企業共5個,固定資產達123萬元,年總收入256萬元,人均收入800元。東小庄村建有幼兒園一處,從1986年開始實行村民退休養老制度。 第二節 西流庄人民公社、滄口區第二工業局 沿革 前西流庄人民公社所轄區域在青島解放初期屬四滄區,1951年7月劃歸滄口區。經過1951年土地改革和1955年農業合作化運動,1955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社。1958年8月,在原13個自然村形成的7個高級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滄口區紅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稱西流庄人民公社。1963年7月,原屬滄口區的西流庄人民公社劃歸嶗山縣領導,居民生活供應、文教衛生仍歸滄口區管理。1969年9月,又全部劃回滄口區統一領導。1982年3月和1983年2月,原屬嶗山縣李村人民公社領導的香里大隊、閻家山大隊先後劃歸滄口區西流庄人民公社領導。1982年10月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屬農業戶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 1984年9月,公社體制改革後,原西流庄人民公社改名為滄口區經濟聯合公司,原生產大隊,先後更名為經濟公司、工貿公司、分公司等。1990年8月,滄口區經濟聯合公司改名為滄口區第二工業局,各分公司遂更名為企業總公司。1991年底,設局黨委、局機關、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共青團、工會、婦聯、武裝部等組織。下設板橋坊、曉翁、鹽灘、水清溝、香里、閻家山等六個企業總公司。 地理位置 西流庄人民公社位於滄口區東南部,東至小白幹路,與嶗山區的李村鎮毗鄰,西接滄口區四流中路一帶的工廠和居民區,南至水清溝南山,與四方區接壤,北至樓山,與樓山鄉相連。面積6.9平方公里。境內多丘陵,牛毛山和東南山是境內的兩座小土山。西流庄南河、西流庄西河、東南山河、板橋坊河均屬季節性河流,自東向西流入膠州灣。 經濟情況 1991年底,滄口區第二工業局所轄工業基層單位64個,工業產品品種51個。其中局直屬工業企業8個,工業總產值4 239萬元,利潤總額73萬元;村辦企業56個,工業總產值4 065萬元,利潤額443萬元。另有第三產業網點36個,營業額4 515萬元,利潤總額111.1萬元。

㈡ 尋找05年兒童文學裡面的一篇文章。

兩只相距四點五厘米的螞蟻 薛濤
小白和小黑怎麼聯系,是個秘密。這個秘密最先藏在小白那裡,一天後小黑不放心了,又改藏在小黑那裡。秘密藏在小黑那裡小白又睡不好了,彼此都怕對方馬虎把秘密弄丟。最後他們想出一個最好的主意:把秘密分成兩份,各得一份,這下大家都安心了。小白笑了,小黑也笑了。小白說,我知道,你在笑。小黑說,你也在笑,我知道。然後兩人關閉「儀器」睡覺,睡得香極了。
他們是用觸角聯網的,就是這個秘密。
螞蟻小白住在西寧,螞蟻小黑住在青島。
小黑對西寧知道的不多,只是一塊高原、一片草地,還有一隻螞蟻。就這些。
小白對青島知道的更少,一隻螞蟻、一隻黑螞蟻、一隻喜歡旅行的黑螞蟻。就這些。
小白問小黑,你說我們的距離有多遠呢?我覺得不太近呢。
小黑說,這個難不住我,我馬上告訴你准確答案。
小黑翻出一張不大的地圖,再找來一把塑料尺,在西寧和青島之間量了三遍。確信沒有誤差了,小黑興奮地告訴小白,真沒想到真沒想到,才四點五厘米!四點五厘米,你想到了嗎小白?
小白起初不太相信,問小黑,你是用尺量的?
小黑向小白打保票,是標準的塑料尺,不必再懷疑。小白望著窗外的暖洋,告訴小黑,這是二00五年她聽到的最好消息了。
那麼我們可以見一面的。小黑盡量平靜地說。
如果不見面也還快樂,就不見面的好,現在我還算快樂。小白說。
小黑想了想,不見小白也還很快樂,就罷了,放棄了見面的念頭。
這期間的幾天他們真的過得非常快樂,為四點五厘米的距離快樂著。多好,才四點五厘米,只要周圍的蟬肯安靜一點,應該能聽見對方的呼吸聲。
我遇到點麻煩,真有點恐怖啊!一天早上,小白戰戰兢兢地告訴小黑。
你怎麼了?小黑很緊張,看樣子小白不妙。
確實是個最新的消息,一個壞消息:早上,小白爬上西寧市中心一棵老樹,老樹的身上很久沒有來這么可愛的小動物了,老樹一激動,流下一滴淚,正好把小白的一隻腿粘住了。
我過得不好,我想我倆應該見面了!小白無助地說。
聽到這個消息,小黑的心狠狠痛了一下,說 ,我就來!
他倆都認為應該見一面了,不見面都不快樂啊!
小黑出發以前,又看了看地圖。他應該向西走,四點五厘米,幾秒鍾的距離。
幾分鍾後,小黑告訴小白,我猜我是到了,怎沒看見樹呢?
小白也沒看見小黑,周圍能看見的范圍里絕對沒有螞蟻的影子。
小黑趕緊收起地圖,繼續向西走下去。他倆都沒想到,四點五厘米要走這么久。
小白提醒小黑,可以搭車的。小黑就爬上一輛西行的汽車。走了半天,小黑怕錯過西寧,趕緊打開地圖看,結果呢才到洛陽,完成四點五厘米的一半。
小黑正量著地圖,一陣風把他和地圖從車上掀下去了,他們在空中翻滾好久才落到地面上。小黑沒有把這個糟糕的消息告訴小白,平靜了一會兒他又上路了。他相信他的尺是標準的。他的測量也沒有錯。真是倒霉的旅行,幾分鍾後小黑又被一隻皮鞋踩了一下,幸好沒有要他的命,僅僅有點輕微骨折。
小黑只是告訴小白,他在路上,向西行,距離她只有一半的路程了。小白馬上計算了一下:恩,確實近多了,就要見到小黑了。她開始想像他黑黑的樣子了。
現在開始想像並不算早吧?小白問小黑。
是的,不算早,我就要趕到了,你覺得怎麼樣?小黑說。
還不錯,老樹跟我道歉了,可是呢,我還是無法自由,不過有道歉就該原諒他對不對?我准備原諒他了。小白說。
你想原諒就原諒吧,不該計較一棵老樹的眼淚。小黑氣喘吁吁的。
就是這個時候,小黑正被一條河攔住去路,不知不覺中小黑已經偏離了公路,也就找不到橋了。小黑查了地圖,是洛河在為難他。沒什麼,小黑把地圖折成一艘紙船,順風向西漂過了洛河。不過,就在他一隻腿剛剛搭在岸邊的瞬間,紙船剛好被河水浸濕,沉沒了。
一個壞消息,為了幫我,我剛剛失去那個最好的朋友,他一直在幫助我。小黑生平第一次哭了。
那我陪你哭,我沒有別的辦法,不過只要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離開你的時候肯定很快樂,這快樂也是你給他的,不是嗎?小白也哭著說。
紙船的蹤影完全在水面上消失了,小黑認定它已經沉到了河底,便擦乾眼淚繼續旅行。這回小黑搭在一個去西安的胖子身上,隨他乘上一列火車。小黑出發時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錢。沒有錢,小黑就只好用這個辦法逃票。
你能原諒我這么幹麼,小白?
小白原諒了小黑那算不得光彩的行徑。沒有錢買票,這也算一個「聰明」的辦法
離開西安向西,小黑的運氣不佳,幾乎沒搭上速度快的車,他經常要在路上以一毫米一毫米的速度西行。小黑計算著,十毫米就是一厘米,這速度也不慢。
誰也沒察覺,許多許多個月過去了。這期間,小白一直困在老樹的眼淚上面,她的那隻腿漸漸失去了知覺,而小黑一直在路上。
小白就要變成一隻干癟的螞蟻的時候,小黑的最新消息來到了,是一個微弱的聲音:我在爬上老數——
小白身體里的血液馬上恢復了流動,知覺也回到那隻麻木的腿上。小白說,我等你呢——
幾個小時後,兩只螞蟻在樹乾的中部、相距四點五厘米的地方同時發現了對方。
小黑使出全身最後的力氣。快速向對方爬去。
兩對觸角碰在一起的時候,小黑說,四點五厘米,九秒,一點都不遠。
是啊,真的不遠啊——
這棵老樹一直目睹著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看著看著又有一滴淚滾落下來,這滴淚恰好把小白和小黑裹在一起,形成了一枚晶瑩的琥珀房子。
從此,小白和小黑就住在這幢琥珀房子里,再也不分開了。

㈢ 企業文化案例

企業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企業員工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培育起來,並且共同遵守的目標、價值觀、行為規范的總稱。

對二十一世紀的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自從我國引進國外「企業文化」開始,不少企業家就對其進行研究與探索。然而因企業性質、規模及起步不同使得這些企業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於成功或者失敗,其中以青島海爾集團的「三層次說」(物質文化、制度行為文化、精神文化)最為典型。那麼,究竟什麼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又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案例來加深理解。

在海爾的企業,你可以看到海爾的工人在廠區內行走的時候,始終是走在馬路邊上的黃線內,如果你去問他一聲:你為什麼在這個黃線內走?他會很自然地告訴你:我應該走在這里。因為從他到海爾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過這樣的文化訓練,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腦子里。如果你再走進海爾的車間,你會發現,海爾的車間是光明、整潔的,而且海爾員工的服飾也非常的統一,這同樣是文化的一種表現。

案例一:優秀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有集體榮譽感,並熱愛著企業。

在海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海爾的一洗衣機分廠,有一個姑娘在19歲的時候走進了海爾集團,並接受了三年海爾文化的洗禮,三年之後得了疾病,被診斷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她給她的親人提出了最後一個願望:我要最後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爾。這說明了什麼?就是海爾的文化,海爾文化的魅力,使得海爾人這樣的熱愛這個集體。

案例二:企業文化可以使一個企業敗落,也可以使一個企業興盛或者持續發展。

前幾年在管理學中,關於兼並企業,有這樣幾種方式,比如說,資產比較強的企業,去兼並小企業的時候,把它叫做大魚吃小魚;如果是技術力量比較強的去兼並技術力量不強的企業,叫做快魚吃慢魚;還有一種叫做企業之間的聯合,叫強強合作,叫鯊魚吃鯊魚;後來,海爾獨創了一條,叫吃休克魚,它的理論是:對於一個企業,如果它的設備上,還有它的資金上都可以,它僅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這個魚僅僅是暫時的一個休克而沒有死的魚,不是爛魚,不是臭魚,不是腐敗魚,那麼,這個魚可以吃。激活休克魚的方法就是用文化,用無形資產來激活休克魚。

海爾兼並青島紅星電器廠的案例就是用激活休克魚的方法。青島紅星電器廠在95年之前,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生產洗衣機的電器廠,在95年以前,它曾經是同行業內的前三名,由於它後期的管理不善,到了95年初期的時候,它已經是資不抵債,當時的虧損達到一個多億,而且3500多個職工基本上都沒有工作干,廠里出廠的洗衣機常常在發出去之後又被退了回來。當時,青島的市政府就做了一個決定,讓海爾兼並紅星電器。對於海爾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兼並事件,因為在95年之前,海爾還沒有大規模的擴張它的企業,去兼並企業。隨後,海爾的總經理對紅星電器做了一個全面的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間,他們發現青島紅星洗衣機總廠第一不缺資金,第二它們有現代化的生產流程的設備,第三它也不缺技術力量,分析之後得出結論:紅星電器敗在它的管理模式上和它的企業文化上。於是,海爾通過對它的分析研究之後,決定用無形資產,用文化來盤活紅星電器廠,並同時對紅星電器廠做了這樣一個收購戰略:目標---2-3年使紅星電器廠成為同行老大;策略---用文化,用管理激活紅星電器廠;資源---海爾文化+紅星電器廠現有資源;行動---立即行動。

在做出戰備之後,海爾迅速地派出第一批人進駐紅星電器廠。海爾派去的第一批進駐紅星電器廠的人,不是總裁,不是財務人員,也不是盤庫的,而是海爾文化中心的人,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文化先行,並做為他們整個兼並的戰略。到了紅星電器廠之後,現在海爾集團最高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經分幾次親自到紅星電器廠,給它所有的員工講企業的價值觀、講文化。他們到了之後,以市場為中心,告訴全員職工,我們賣的是信譽,要先賣信譽,後賣產品;第二,發動所有的員工找自己的問題,要降成本,要增大盈利;第三,給員工們定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是我們用2-3年的時間成為洗衣機行業的老大。三個月的時間,就便得紅星電器廠扭虧為盈,到了第五個月,它第一次盈利了150萬,用了二年的時間,紅星電器廠洗衣機總廠成為洗衣機行業的第一名。

案例三:企業文化能夠協調企業與員工的關系。

在海爾兼並紅星電器廠並進駐其廠的前一個月內,曾發生了一件漏檢事件,結果第二天就被公布出來,漏檢的這個檢查工被罰款了50元。誰出錯誰罰款,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紅星電器廠已經被認為沒有什麼問題,大家都認可的事情,但是恰恰就是這樣一件事情,體現出了海爾特色的企業文化。當時,海爾派出的柴永森,做為兼並紅星電器廠的總經理,他決定抓住這樣一個的機會來教育紅星電器廠的職工什麼叫做文化。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在《海爾人》的報紙上,發出了一個公開的大家都可以討論的論題:出了這樣的差錯,誰來負責任,是該罰員工還是該罰領導?這樣的一個論題,在紅星電器廠展開了一個非常激烈的討論,這個質量漏檢是誰的原因,是你復檢沒有復檢出來,還是你的檢查體系不到位?紅星電器廠的人認為罰員工是正常的;但是海爾的文化是少數人在制約著多數人,少數人要負多數人的責任,即如果出差錯的話,首先領導要承擔責任。在通過大討論之後,結果是柴永森自罰了500元,另外就是紅星電器廠的各級有關人員,各級領導,每個人都自罰了1元。隨後,這件事情便在紅星電器廠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紅星電器廠的人徹底地感受到了海爾文化的特色,即海爾20/80原則,就是少數的領導人要負大的責任,這便是海爾人的一種文化理念。

案例四:優秀的企業文化里,員工始終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海爾20/80原則,少數的領導人要負大的責任這一條」,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海爾文化理念。在海爾的質檢中心,有一個質檢處的處長檢查海爾流水線最後一關,如果合格,成品就可以出廠。但是,這個質檢處的處長,他在第一個檢查工序里頭拿了一張小白紙團放在了冰箱一個非常隱蔽的地方——冰箱的後殼里,到他在最後一關檢查的時候工序的質檢員沒有檢查出來。於是,這個質檢處的處長就被罰款,同時依海爾人力資源的管理被動地降了一級。別人問他,你在放紙的時候,你想到過今天會被降級嗎?你會遭到罰款嗎?他說,我想到過,我想到過這個紙很可能會被檢查員漏檢。那你還那樣做?我一定要這樣做,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海爾出廠的產品是最優的產品,保證海爾產品的質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活動中的一個統帥,是企業行動的指南。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它具有一種無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它一定有非常優秀的企業文化。相反,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是那些失敗的企業,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希望上述材料對您有所幫助!

㈣ 青島哪家婚紗攝影工作室比較好

國內一年有兩三個季節最適合拍婚紗照的,自然景色也是最豐富多彩的、一個是10月北方樹林,到了10月已經步入秋天,秋高氣爽,不像夏天陽光暴曬,也不像冬天寒風凜冽,天氣溫度剛剛好,不冷也不熱。12月到3月份天氣比較冷,拍婚紗照又不能穿的太多,很容易感冒,寒冷的天氣也會給拍攝過程增添不少的麻煩,所以,最後選擇這個(南方海邊4.5.6.10.11.12月)(北方森林4.5.6.7.10月)季節去拍婚紗照外景。

㈤ 小白鞋大皮靴是什麼電視劇

這個電視劇是《漁島島怒潮》;里頭有 『』村長是叫大皮靴,一個女的叫小白鞋,大皮靴晚上老是找小白鞋,後來被小白鞋的老公看到了 『』的劇情

一、《漁島怒潮》是山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藍星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日照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的諜戰劇,由馬玉輝執導,溫崢嶸、張明健、梁家仁、呂涼、林靜主演 。該劇以大海和漁村為背景,講述了革命戰爭期間扣人心弦的諜戰故事。該劇於2015年9月16日在上海電視劇頻道首播。

二、《漁島怒潮》是青島作家姜樹茂的作品,內容也是寫膠東漁村的漁民最終順利完成「海葵行動」,徹底解放龍王島,打倒了反動派,扭轉了戰局。...尤其是裡面的「大皮靴」和「小白鞋」兩個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

小白鞋劇照

㈥ 三亞拍婚紗照的公司排行是怎樣的

三亞拍婚紗照的公司排行靠前的是:三亞攝族婚紗攝影有限公司、三亞巴黎經典婚紗攝影有限公司、三亞海豚旅拍婚紗攝影有限公司。

1、三亞攝族婚紗攝影有限公司

三亞攝族婚紗攝影有限公司是專注於三亞婚紗照的攝影公司,總部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路160號。攝族婚紗攝影可提供海南、三亞地區婚紗拍照、情侶照、家庭照、水下婚紗攝影、海景婚紗攝影等。

2006年,三亞巴黎經典婚紗攝影有限公司集三地精髓,以全新的影樓風范,為海南新人帶來「耳目一新」的婚紗文化。創立三亞巴黎經典婚紗攝影有限公司的目的是服務更多的新人及需要優秀作品的顧客而誕生,更重要的是將個人攝影理念付諸於客人作品上。

㈦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1、旅行是一種心態的調整,讓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當我們非常的浮躁,或者有很多煩心事的時候,旅行就成了解決煩心事的一個方法之一,我們可以看看這美好的世界,換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去思考問題,換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去生活,我們可能會靜下心來想更多的東西,這樣我們回來之後才能真的解決很多心事。

2、旅行讓你感知一個迷茫的世界,順其自然而無所畏懼的未知的世界,也許你現在的你還是一個井底之蛙,還生活在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旅行,它是一種看到世界的方式,他也是能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拓,想問題看問題的,視角也會更加的廣。

3、旅行虛讓你學會謙虛,讓你走出你的安逸之處,以全新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愛旅行的人,一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你會發現那些喜歡旅行的人,她們的性格都是比較開朗活潑的,對待很多事情也會有更廣更大的視角,去看,不會一味地因為一個小方面而區局限自己,這就是生活態度的轉變,都出去旅行接觸的人越多,你就會被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生活態度所感化,因此也會對你自己的一些態度會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改變的。

(7)青島張小白與遊客糾紛擴展閱讀

旅行,指遠行;去外地辦事或游覽。去外地行走。不同於旅遊。

旅行和旅遊的區別就在於: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於是指個人,是行走。旅遊是指遊玩,通常是團體出行,在時間上是很短暫的。旅遊就是旅行游覽活動。它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旅行要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旅遊也是一種娛樂活動,任何去外地遊玩都可以算。世界旅遊組織指旅行的定義是某人出外最少離家55英里(88.5千米)。

參考資料 網路 旅行

㈧ 總公司的員工叫他老大,他是整個公司最大的嗎他上面還有誰

公司最大的首先是公司的創始人
其次,董事長,大股東,股東,人事部工程部以內及各部門經理或容者科長隊長,普通員工。(股東都是拿大筆的資金投入公司支撐公司的運轉,公司盈利股東按比例分紅,大部分創始人是公司真正領導者,董事長是創始人的左膀右臂)
人事負責招聘員工人員職務升降以及輔助公司老總製作方案,工程負責維修水電等等
其餘的部門經理主管什麼都是管理普通員工的

㈨ 婚紗照旅拍好還是在本地拍就行

網頁鏈接

對於旅拍婚紗照和本地婚紗照來說,二者之間各有所好,主要看個人喜歡。我認為旅拍和本地拍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哪個更好,而在於你更喜歡更適合哪種方式,

經濟條件能否支撐吧?

條件好的話,可以選擇旅拍,邊旅遊邊拍婚紗照,真心不錯。

整體來說,對於旅拍和本地拍攝沒有精準的定義,不論什麼方式,只要是和心愛的人一起拍攝,都將是愛情最美好的見證。

閱讀全文

與青島張小白與遊客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