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讓協調業主與施工方的關系
實就是一個相互理解的問題。要知道現在的施工方其實不好做,特別是路橋系統的可能更加困難一點,由於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往往投標報價的時候很多施工方的報價僅僅是成本價甚至還不到成本價,那麼總要掙錢吧,怎麼辦呢?增量!所以往往會和業主方在工程量上扯皮。這種問題大家都是底下幹活的,私底下開誠布公談談,沒什麼,合理的、可以給的,就給了,不違反原則,誰也不會說什麼的。
進度上更是如此了,施工方沒有誰願意拖工期的,沒耽誤一天,工人、設備等等都要花錢,損失的是他自己,所以拖工期八成是有原因的。
安全上的問題就需要小心了,很麻煩,需要謹慎處理,特別是一些高危作業要尤其注意,施工人員普遍的心理是我都幹了這么多年也沒出事,到這里就出事了?一般大公司會好一些,包工隊是最容易出狀況的,所以作業監督的一方只好辛苦一點,多看多說。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作為業主一方,奉勸一句,不要拒絕和施工方人員一起出去坐坐,否則對方會覺得你很不近人情,很苛刻。(也許你不是這樣,但是社會環境如此,沒辦法)
當你和施工方管理人員私下關系不錯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原來不好辦的事情,會變得很容易,當然有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協助一下施工方也是很好的促進雙方關系的手段。
2. 開發商和施工方出現糾紛開發商委派的物業公司能進去管理嗎
關鍵看施工方讓不讓了,他們如果積極配合工作,有什麼不能進去管理的,他們如果不配合,甚至連物業都佔領了,物業還怎麼進去。
3. 小區物業如何處理施工方與業主產生的矛盾
小區物業想要處理施工方和業主產生的矛盾,應該從中調解,使施工方和業主能感到滿意,同時小區物業也應該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讓業主過於著急。
4. 朋友們你們誰能告訴我,施工方告業主違章建築,城管會處罰誰,是業主還是施工方,還是兩個都罰到底誰更
是什麼施工方,業主在哪裡建築
5. 物業管理中出現業主與施工方發生矛盾,物業應如何處理
如果業主跟施工方發生矛盾的話,物業應該及時協調雙方的關系,避免矛盾激化,讓業主和施工方,在冷靜的態度下去處理發生的問題。
6. 裝修業主與施工方最易發生的糾紛問題
簡要內容:國家明確規定,水管鋪設應當橫平豎直,雖然電路鋪設方面還沒有明確規定,但在行業內,電路走線多數情況下也要遵守橫平豎直的原則,也就是說水電路能走直線最好就走直線。如果為了省錢,電路走線時走斜線,當在家居生活中,需要在牆面釘釘子、掛東西時,可能會把釘子釘到線上,造成安全隱患。
在家庭裝修中,由於材料或者工藝的特殊性,在材料合格、施工規范的情況下,在裝飾過程中還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如施工方為防今後出現安全隱患,鋪設電路時堅持走直線,有的業主會誤以為施工方是為了增加收入而這樣做的。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影響業主和施工方的關系,不利於施工,因此我們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供讀者參考。
地板
紋理顏色差異屬正常
誤解:剛買的實木地板和經銷商提供的樣品看起來不太一樣,而且地板板塊之間也存在紋理和顏色差異,這是屬於商品的質量問題。
專家:實木地板從里到外都是天然的,因此在紋理和顏色上存在一定差異是正常的。擔心這個問題的消費者,可以先選擇一兩塊滿意的地板作為樣品,然後再以此為標准,在合同中約定色差的相關事宜,這樣經銷商會選擇和樣品紋理、顏色更為相近的地板,不過價格也可能因此提高30%左右。
鋪裝須留伸縮縫
誤解:鋪裝的地板有明顯縫隙,說明工人技術有問題。
專家:如果室內溫度、濕度變化太大,地板體積就會發生膨脹或收縮,在地板板塊之間、地板和牆面之間預留一定的縫隙,可以避免地板因膨脹而導致起翹等變形情況。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地板和牆面之間的伸縮縫必須在8-10毫米之間。國家並沒有規定板塊之間伸縮縫的大小,因為地板材質不同,其膨脹系數就不相同,需要預留的伸縮縫大小也不盡相同。地板密度越大(通常情況下,密度越大的地板越貴),其體積膨脹系數越小,所以預留的伸縮縫就越小。
櫥櫃
熱脹冷縮致接縫開裂
誤解:櫥櫃檯面開裂肯定是材料不合格或者施工不當造成的。
專家:不管櫥櫃檯面是什麼材質,都有可能因為材料的熱脹冷縮而導致檯面接縫處開裂,如果是兩種不同的材質結合在一起,開裂的可能性要更大。可以通過在接縫處下面增加一層相同材質的襯板,襯板長度和檯面寬度相同,襯板寬度在5厘米左右,這樣可以減少開裂的可能性。
塗刷工程
牆面開裂原因很多
誤解:牆面開裂肯定是施工不當或材料不合格造成的。
專家:施工不當固然是造成牆面開裂的原因之一,但是牆面開裂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建築物本身變形,如建築地基下沉;室內溫濕度變化太大,都會造成牆面(體)開裂的現象,預防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刷漆前貼層牛皮紙或者網格布,減少牆面開裂的可能性。
水電
斜走省錢不省心
誤解:水電路斜走最短最經濟,施工方非要按直線鋪設就是為了增加水電路米數,為了多收錢。
專家:國家明確規定,水管鋪設應當橫平豎直,雖然電路鋪設方面還沒有明確規定,但在行業內,電路走線多數情況下也要遵守橫平豎直的原則,也就是說水電路能走直線最好就走直線。如果為了省錢,電路走線時走斜線,當在家居生活中,需要在牆面釘釘子、掛東西時,可能會把釘子釘到線上,造成安全隱患。
木製品
超大櫃門最好加框架
誤解:商家為了多掙錢就在櫃門四周加金屬框架。
專家:一般情況下,櫃門只有一邊和櫃體連接,相對來說,櫃門處在自由狀態,受到外力的牽制小,木製櫃門變形的系數大,因此在一些大型木製櫃門四周加金屬框架,以減少其變形的可能性,是有必要的。
當木製櫃門的高(長)度超過200厘米,或者寬度超過50厘米,建議對木製櫃門進行加固處理,以減少其變形的可能性,也可以在櫃門門板之間加鋼襯,但是如果鋼襯太薄,起到的作用就不大,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櫃門四周增加金屬框架,不過櫃門價格要翻一倍左右。
環境影響木製門使用
誤解:現場手工製作的木製門扇出現開啟不便、關閉不嚴、飾面板材開裂、釘帽外露等問題,要麼是材料質量不合格造成的,要麼是施工不當造成的。
專家: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木製材料體積發生變化造成,室內濕、溫度、通風和光照情況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施工時,可以先將木料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使其適應新的環境後再施工,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制室內的溫、濕度。
7. 商品房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又與施工單位產生糾紛,作為業主如何處理
先等承建商和開發商的問題解決後,再找開發商吧,現在找他,他會把責任推卸給承建商。
8. 如何解決房產與施工單位糾紛
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工程結算直接影響到工程的移交、綜合驗收、竣工備案,且有可能影響到開發企業如期向小業主交付商品房,進而易引發因逾期交房產生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等爭議及可能承擔的違約責任承擔等風險。因此避免和防控工程結算糾紛是開發企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防控工程結算糾紛的前提是對可能引發工程結算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引發工程結算糾紛的原因可能出現在貫穿合同簽署及合同履行整個過程的任一細微環節,因此,可以說,工程結算是對雙方簽署的合同內容的深度剖析也是對於工程施工合同履約過程的梳理。具體來講,導致工程結算階段產生糾紛的原因也即工程結算糾紛風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簽約階段引發的工程結算糾紛。
一個完善且雙方權利義務明確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避免糾紛產生的必要前提,其中涉及和影響工程結算的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因工程施工內容約定不明確引起的結算糾紛。包含兩種情形:一種是由於合同雙方在簽署工程施工合同中對於工程施工內容未進行明確的表述而導致結算時,雙方因對工程量發生爭議而導致的工程結算糾紛。另一種是因為在簽署合同時,具體工程施工內容尚不能完全確定,導致雙方對於工程造價沒有一個正確的預估,進而導致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此種情形下,雙方極易發生糾紛。
2、因工程計價方式(含價格調整范圍)約定不明確引起的糾紛。建設部發文的《城市基礎設施和民用房屋計價管理辦法》確定了工程款三種計價方式:固定價價格、成本加酬金價、可調價格三種計價方式,不同的計價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工程款結算方式。以目前市場較為廣泛採用的可調價格合同為例,如雙方對於工程價格的調整范圍未予以明確,將可能直接觸發工程結算爭議。
3、變更工程部分的價款結算方式約定不明引發的糾紛。對於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的工程變更,由於工程變更具有不確定性,如雙方在合同中未就變更工程部分的費用結算方式予以約定,也將直接導致雙方在工程結算中,就變更工程部分的工程款結算事項陷入爭執。
4、工程款索賠方式約定不明產生的糾紛。工程施工過程中,作為發包人的開發企業與工程承包商都有可能發生向對方索賠工程款的情形,如合同中未明確工程款索賠方式,就該部分款項是否及時進行索賠或是否完成一個完整的索賠程序將陷入爭議進而導致雙方結算時發生糾紛。此外,工程款索賠的情形與工程調整價款兩者有重合之處(如:不可抗力、工程變更等),但從《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來看,行使這兩項權利的程序有所不同,相比較調價程序而言,工程款索賠在實踐中一般還要求工程承包單位提供詳盡的索賠報告以充分證明其索賠要求的合理性。因此對於開發企業而言,減小工程價款調整范圍,更多適用索賠條款是較為有利的操作模式。
5、對於承擔風險的范圍及幅度以及超出約定范圍和幅度的調整辦法的約定不明引起的糾紛。
6、對於工程款付款條件及付款方式約定不明導致產生的工程結算糾紛。
7、對於工程質量保修金的數額及返還時限約定不明導致產生的工程結算糾紛。
此外,如在簽約前,對於工程承包方是否具備簽約資質以及資信、履約狀況等狀況未明確考量,也將是引起雙方工程結算爭議的重要誘因。
二、履約階段引發的結算糾紛。
施工合同的履行具有及其復雜性。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一是合同的履行期限長;二是工程的技術要求較為復雜,無法通過一次驗收解決全部問題,導致雙方經常對是夠按照約定履行完畢有不同的看法;三是在我國施工合同的履行涉及第三方,工程的竣工驗收要由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部門通過。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變得復雜,也極易引起工程款糾紛。具體來講,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容易導致後期工程款結算糾紛的風險點體現在:
1、合同約定應由開發企業交付的設計資料、圖紙,開發企業未能按時提交或未在交接過程中留存相應的交接憑證。因開發企業未及時履行義務的原因或未能舉證證明的原因而導致施工單位提出工期索賠甚至工程停窩工索賠進而引發工程結算糾紛。
2、開發企業交付施工單位的施工場地是否完成「三通一平」等事項。開發企業未及時完成工程前期准備工程,導致的工期及工程停窩工索賠;或開發企業將上述工程交由施工單位完成導致施工單位工程量增加而引起工程款糾紛。
3、對於開發企業來講,對駐場代表授權范圍空泛籠統或者過大有可能導致任意簽證的發生並由此引發爭議。作為工程發包方的開發企業,沒有嚴格的簽證審批程序,有可能發生不規范或者己方人員失職甚至與第三方合謀損害企業利益的簽證,這樣的簽證必然會引發工程結算糾紛且置開發企業於不利的地位。
4、對工程簽證過程中,雙方變更事項及變更工程量嚴格審核,並及時予以回復,以避免因未及時回復被視為認可簽證內容而引發糾紛。
5、因合同對於工程履行過程中調整增加或減少的工程量的結算方式,未進行約定或有約定未盡,在合同履約過程中,又未能及時補充確認結算方式而產生的爭議。
6、施工過程中因存在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等導致工程責任主體不明確,進而導致權責不分明而引起的糾紛。如因工程質量不合格,工期延誤或者工程轉分包導致實際施工人向發包人直接主張要求支付工程款等,都將為最終結算埋下糾紛的種子。
7、因工程中間或者隱蔽工程以及最終工程驗收材料不全或者因開發企業未及時回復驗收請求被視為驗收合格而引發的爭議。
8、工程施工過程中,由施工單位代墊資引發的工程結算糾紛。
三、結算階段引發的糾紛。
1、結算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圖紙、技術材料,往來函件、簽證材料等)因一方不完整或者雙方結算資料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結算分歧。
2、雙方就審價機構的委託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各自委託審價機構進行導致結算結果不一致產生的爭議,或對委託的審價機構審價結果不認可而產生爭議。
3、開發企業作為發包方未能及時對施工單位提交的結算材料予以回復,導致被視為開發企業認可結算結果而產生的糾紛。
以上是可能引發開發企業與施工單位在工程結算過程中發生糾紛的隱藏風險點。在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市場背景下,減小和避免糾紛,解決後顧之憂是增強房地產企業競爭力的有效保障,減少和避免與施工單位的結算糾紛應注意以下幾點:
1、開發企業在工程發包時應當優選施工單位,嚴格審核施工單位的資質及履約能力,資信狀況。
2、制定完善的合同體系,簽定協議盡量採用規范的合同示範文本,同時對於易引發爭議的問題進行明確的約定。
3、嚴格控制工程分包和轉包。
4、對於工程變更設定嚴格的審查程序,嚴禁通過設計變更擴大建設規模,增加工程內容,提高建設標准。對必須變更的,應先做工程量和造價增減分析。
5、加強並及時對隱蔽工程和中間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完善隱蔽工程、中間工程的驗收程序及手續。
6、及時解決工程施工中的索賠問題,建立完善的現場簽證手續。
7、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材料,應當及時整理並形成完整的體系。
8、結算時,委託具有資質且較強專業水平兼具具有公信力的造價咨詢機構進行結算。
此外,在工程結算過程一旦出現糾紛,較理想的是通過雙方協商解決,若是協商達不成一致,可請第三方調解;若調解不成,可提請仲裁或起訴至人民法院解決。但作為開發企業而言,起訴至法院,除需投入大量的時間、財力和精力外,還將可能影響到小業主對開發企業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義務的履約信任。因此,在工程合同簽約及履約過程中,及時發現、防範風險點顯得尤為重要。工程結算糾紛作為工程施工過程中易發糾紛之一,優先防控糾紛發生是保持開發企業穩健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開發企業保持強勢競爭力的必要保障。
9. 施工方跟業主有沖突扣押住幹活方車輛不放該怎麼辦
這個事情很難辦,你要知道什麼沖突,能解決自己解決,不行的話110吧!說實在這事跟你沒什麼關系,自己把車開出來活就不要做了。
10. 施工事故,業主是否承擔責任
施工事故,業主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施工事故主要責任在施工方,不過按照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業主方包括業主派出的安全員應承擔監督管理不到位的責任,屬於次要責任。
業主是指物業的所有權人。業主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組織,可以是本國公民或組織,也可以是外國公民或組織。物業與建築上講的業主本質上是一致的。
根據敘述:業主按照物業方面規定,通知了物業指定的施工隊進行上料,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由於操作不慎,加上安裝不牢固,造成鐵架倒塌。導致施工隊一人受傷,業主方陽台玻璃和不銹鋼護欄被砸毀。
業主方需要承擔次要責任。在施工的過程中,業主未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措施進行監督,且三方都存在勞動利益關系。
業主方損毀物品應該由物業方承擔。物業方和施工是直接勞動關系,並是物業管理方,應擔由物業方來承擔。
(10)業主與施工方糾紛擴展閱讀:
發現或出現事故,首先是對質量事故現場進行封閉,並攝取圖像資料,總結經驗分析事故原因報主管部門。
施工監理業主協商報事故具體處理方案包含具體施工工藝,報主管部門,經認可同意後落實現場施工處理,處理完畢報上級主管部門檢查。並做好質量事故處理記錄,報告等資料,以及事故處理的隱蔽工程資料 同竣工資料一起賠案。
更多的還可以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該條例是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等方面做出的穩定性協調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