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糧稅糾紛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糧稅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0 20:42:06

1. 家庭田畝糾紛問題,

如果你婆婆一直是來你們照顧,沒有輪自流照顧的的話,你婆婆的土地應該歸你們,你公公還活著嗎?你公公的地歸誰了,如果你公公有地怎麼分的。你婆婆戶口和你在一起不,你哥哥們給老母親扶養費不,如果都靠你們,而且戶口也和你們在一起,土地應該歸你們,如果他們雖不照顧但給錢,那他們也有分地權利,再說你婆婆活著的時候他的地沒說給誰嗎?如果說給你們,那就是你們的,如果沒有且三兄弟都用不同方式扶養了老母親,那就平分,如果父親還活著,你婆婆的地又沒事先規定誰繼承,就應該你父親有優先權利劃分。這一切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判斷,你應該找專業人士,比如律師咨詢,問我們,就算給你答案,最終結果還得看法律如何規定的,所以問問專業人士比較好,他們會給你專業回答,還有像你們這種一般還是會以調解為主,其後法律判決,我勸你好好想想,你婆婆到底是不是說了地留給你們,有沒有人證物證。沒有的話最好捋一捋你婆婆跟你們是單獨扶養關系,還是多方用不同方式扶養,這很關鍵,這關繫到是你獨自扶養獨享權利,還是共同扶養共同分享遺產的問題。

2. 農村親兄弟之間的土地糾紛

分家有分家的規矩,誰家分家不分家,還弄租啊,你的長輩也好意思瞎胡扯八版道。當然違背常權規分家,就准備後果自負,法律會該怎麼著怎麼著,由不得群眾為所欲為,即這樣的租不存在。凡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村裡都有底賬,就別提形式主義的證件了。據此也可以得出這不是土地糾紛的結論,明明是有人故意搗亂,胡攪蠻纏,何必避重就輕,自欺欺人呢,鄉政府應該不會承認土地糾紛。不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政府不賠償很正常。你怎麼不提你們家繳納農業稅或者公糧以及領取農業補貼的事呢,農業補貼對於政府認定是誰家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

3. 關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呵呵,我教初二的歷史課,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定了農民的「責、權、利」,你所說的就是農民承包國家土地應盡的責任。"以後每年給國家上繳糧食」其實就是以前俗稱的「公糧」「義務糧」,國家為了進行糧食儲備,每年農民都收成之後都要通過各地的「糧管所」向國家交「公糧」,但這交的糧國家是買進的,而不是白要,但農民是必須得交的。不過,現在已經取消了這種制度。

4.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五年一次合法嗎

農村土地又一個30年不變,聯產承包制早在30年前就開始了,只是現在不再需要向集體完稅交公糧了。

5.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農民生產的產品在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怎麼分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那麼農民除了繳納公糧以外,其餘的都是個人的自己收入。

6. 農村兄弟土地糾紛

分家有分家的規矩,誰家分家不分家,還弄租啊,你的長輩也好意思瞎胡扯八道。當版然違背常規分家,就准備權後果自負,法律會該怎麼著怎麼著,由不得群眾為所欲為,即這樣的租不存在。凡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村裡都有底賬,就別提形式主義的證件了。據此也可以得出這不是土地糾紛的結論,明明是有人故意搗亂,胡攪蠻纏,何必避重就輕,自欺欺人呢,鄉政府應該不會承認土地糾紛。不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政府不賠償很正常。你怎麼不提你們家繳納農業稅或者公糧以及領取農業補貼的事呢,農業補貼對於政府認定是誰家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

7. 1978年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態度如何,為什麼

熱烈歡迎啊!這一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主要就是因為他的內容,簡單說就是「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不用擔心這是屬於資本主義尾巴了!!!

8.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跟私營經濟的矛盾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集體和家庭有分有合。

9. 為什麼會出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現象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國大陸的農村推行的一項重要的改革,是農村土地制度的一項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而改革最早始於農村改革,農村改革的標志為「包產到戶(分田到戶)」即後來被稱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大包干」)。該項制度在一定階段內激發了農村的活力,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適時進一步變革生產關系,從而代表更高的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由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最基本的資源,人類將長期繼續在土地上生存和發展。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曾經說過: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土地有保障功能、發展功能,尤其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國內社會動盪,生產力始終沒有得到恢復。由於文革時期的土地制度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1] 。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當年,小崗村糧食大豐收。
該「生死狀」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開始。(1)包干到戶。各承包戶向國家交納農業稅,交售合同定購產品以及向集體上交公積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餘產品全部歸農民自己所有。(2)包產到戶。實行定產量、定投資、定工分,超產歸自己,減產賠償。絕大部分地區採用的是包干到戶的形式。
歷史
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裡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證書。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來,在關於農村的文字中,「包產到戶」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也是常被質疑和批判的。即使在小崗村獲得豐收的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干」的做法。當時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萬里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這一舉動表示的支持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改革勢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台,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此後,中國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10.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糧食稅了嗎

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先保證的是農民的利益,首先在安徽的小崗村實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閱讀全文

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糧稅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