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專利侵權行為的界定

專利侵權行為的界定

發布時間:2021-06-09 18:22:21

1. 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原則是什麼

專利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同時專利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依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依法注冊的專利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非法侵害專利權的,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麼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原則是什麼?專利侵權行為知多少在司法實踐中,判定專利侵權行為的原則包括全面覆蓋原則、全面覆蓋原則和禁止反悔原則、自由公知技術抗辯原則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六十一條規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專利侵權行為的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相關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進行檢索、分析和評價後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行為糾紛的證據。

2. 專利侵權行為應該怎麼認定

一、專利權的保護從何時開始專利權的保護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指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對自己的發明創造的排他獨占權。專利申請授權後,專利權肯定受到保護。但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至授權前,權利也受到保護,只是程度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以發明專利申請為例,自申請日起至該申請公布前,這時申請處於保密階段。這一階段對其權利的保護表現在對該發明專利申請後同樣主題的申請因與其相抵觸而將喪失新穎性,不能授予專利權。自該申請公布至其授予專利權前這一階段是「臨時保護」階段。在這期間,申請人雖然不能對未經其允許實施其發明的人提起訴訟,予以禁止,但可以要求其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如果對方拒絕付費,申請人也只好在獲得專利權之後才能行使提起訴訟的權利。這一階段申請人只有有限的獨占權。二、專利侵權行為怎麼人認定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3. 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

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的整體法律意識提高了不少,但還是有部分人觸碰犯罪的邊緣。據調查,近年來法院審理的關於專利侵權糾紛的案件在不斷的增多。那麼,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又該如何進行判定呢?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1、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行為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有被侵犯的對象:即侵犯的必須是受專利法保護的專利產品或方法,對於已經過期,宣告無效或放棄的專利的實施,不構成侵權;2、有法定的侵權行為:如製造、使用、銷售或許諾銷售、進口別人的專利產品,或使用了別人的專利方法,使用、銷售、進口了以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即以贏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如果專門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技術或個人出自愛好或自用等非盈利目的製造、使用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也不屬於侵犯專利權;4、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如果是經專利權人許可或默許的實施行為,則不構成侵權。專利侵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幾方面,發現專利侵權行為之後,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專利管理機關(即各省、市知識產權局)請求調處或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關於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4. 專利侵權行為認定有哪些原則

社會或國家授予專利申請人專利權,專利申請人必須以技術公開為對價,在技術公開的同時,其專利保護的范圍也必須公開,以明確專利權利的邊界。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范圍的公開是通過公 一、折衷原則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指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法律效力所及的范圍。社會或國家授予專利申請人專利權,專利申請人必須以技術公開為對價,在技術公開的同時,其專利保護的范圍也必須公開,以明確專利權利的邊界。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范圍的公開是通過公開權利要求書來實現的,各國法律都承認權利要求書是界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法律文件[2]。例如,我國專利法第56條第1款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因此,權利要求的內容是判斷是否侵犯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標准。 在理解和解釋權利要求方法上或者說在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方式上,世界上曾經有過兩種具有代表性的作法,一種是以德國為代表的「中心限定製」,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周邊限定製」 [3]。中心限定製,是指在理解和解釋權利要求的范圍時,以權利要求所陳述的基本內核為中心,可以向外作適當的擴大解釋。中心限定製的理論依據是專利權人很難寫出恰倒好處的權利要求書,有時難免把個別不應當寫入獨立權利要求的非必要技術特徵寫入獨立權利要求中,從而導致專利保護范圍過窄,實質上是對專利權人的寬恕政策。採用中心限定製的結果使得專利權的范圍不局限於權利要求的字面含義,對專利權人可以提供較多的保護。採用中心限定製的立法,是以保護個人權利為中心的立法本位,隨著立法本位的轉移和法律理論的發展,很多國家逐步放棄了「中心限定製」的理論。因為採用中心限定製,專利保護的邊界處於模糊狀態,公眾在閱讀了權利要求書之後,仍不能准確地判斷該專利的保護范圍,因此,對社會公眾而言有時是不公平的。為了克服「中心限定製」的缺陷,一些國家,如美國,後來採用了周邊限定製。所謂周邊限定製,是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完全由權利要求的文字內容確定,不能作擴大解釋,被控侵權行為必須重復再現了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才被認為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之內。採用周邊限定製,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權利要求書清楚地了解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必作隨意性的推測。周邊限定製的理論基礎是:專利權是國家或社會用以換取技術公開的對價,作為對價的權利范圍應當是確定的和清晰的。採用周邊限定製雖然對公眾有利,但對專利權的保護有時是不利的。因為在社會實踐中,完全仿製他人的專利產品或者完全照搬他人的專利方法的侵權行為並不多見,而常見的是對他人專利的權利要求中的某一或某些技術特徵加以簡單的替換或變換,從而達到只有實施他人專利才能達到的目的。如果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完全由權利要求的文字內容確定,專利權難以得到充分的保護。 中心限定製對社會公眾有失公平,而周邊限定製對專利權人的保護又不利,為了彌補上述兩種方式的不足,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曾採用中心限定製的德國和曾採用周邊限定製的美國,已轉向折衷原則。有些地區性的國際公約,對權利要求應有的解釋也從理論上加以闡明[4]。《〈歐洲專利公約〉的補充議定書》對《歐洲專利公約》第69條的解釋為:「公約第六十九條不應當被解釋為:歐洲專利給予的保護范圍必須按照權利要求書文字的字面含義來理解,說明書和附圖僅限於用作解釋權利要求中含混不清之處;另一方面,第六十九條也不應被解釋為權利要求只是一個向導,而將保護范圍擴大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仔細研究說明書和附圖後所能理解的范圍,也就是專利權人所希望的保護范圍。相應地,應在兩個極端狀況之間尋求該條的解釋,既考慮給予專利權人以公正的保護,又給第三者以法律的穩定性。」這一解釋表明,歐洲大陸國家已從「中心限定」原則轉向折衷原則。

5.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認定專利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應當統一以下四點認識:(一)實施專利核心技術而獲得的專用產品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客體。法律行為的客體,是指該行為所針對的對象。認定專利間接侵權行為,應當首先界定其行為客體是什麼。(二)謀取不正當利益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之目的(三)對專利核心技術產品的銷售行為應是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客觀表現。探究專利間接侵權行為類型時,學者們一般把專利間接侵權行為分為兩大類,一是提供相關物品的間接侵權(包括提供相關方法、步驟的專利間接侵權),二是誘導、教唆他人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四)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的關聯性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的關聯性,學界有三種觀點。一是從屬說,認為專利間接侵權和直接侵權是共同侵權關系,間接侵權應以直接侵權的成立為前提,以王利明教授為代表,該說又分為兩種,一種要求直接侵權的事實成立即可,另一種主張不僅需要直接侵權事實成立,還需要有判定直接侵權成立的司法結論。二是獨立說,認為專利間接侵權獨立於直接侵權而存在,不以直接侵權的成立為前提;三是折中說,以從屬為原則,以獨立為補充。以上內容是關於如何認定專利侵權行為,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6. 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包括什麼類型

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包括什麼類型,專利侵權行為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或假冒他人專利的侵權行為。那麼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包括什麼類型?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判斷侵權與否的依據就是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法律效力范圍。就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而言,其效力范圍就是專利權所保護的技術特徵,主要以權力要求書的內容為准,同時可以參照附圖及說明書的內容;就外觀設計專利權而言,其效力范圍就是專利權所保護的新設計,主要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准。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包括什麼類型?1、相同侵權的判定被指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包含了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可判為相同侵權。2、等同侵權的判定當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技術特徵,與專利保護范圍內的相應技術特徵有所不同時,需要進行是否等同侵權的判定,即判斷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專利技術中的有關技術特徵之間是否等價或等同。3、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根據專利法規定,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是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造型、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判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應以其保護范圍為准。4、由於實用新型專利權是未經實質審查就授權的,因此在判定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時,必須注意下面兩個問題:(1)同一發明創造被重復授權由於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不進行實質審查,因此有可能發生多個專利權人擁有一項申請內容相同的專利權的情況,即所謂重復授權。(2)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過寬由於實用新型的授權沒有經過實質審查,有可能被授權的權利要求書要求的保護范圍過寬。專利侵權行為的判定包括什麼類型?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閱讀全文

與專利侵權行為的界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