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第13條

侵權責任法第13條

發布時間:2021-06-09 15:38:14

侵權責任法司考真題

1C 不選是抄因為動物致損適用無過錯原則

3C 連帶責任內部是按份的,無約定或者不能確定則推定均等,首先各人對內應負責的為3000。債權人的免除對外及於連帶的全部,對內及於具體連帶責任人,就是說債權人給其中兩人,一人免1000,一共免了2000,這2000也及於沒被免除的其他連帶人,這時候甲乙丙對外的責任最高只是9000-2000=7000,但對內,因為免除,甲乙分別只需要付2000,而丙沒被免除,依然是3000。C的意思是要丙對自己份額內的3000+被免除的2000一起負責,所以錯了

4B 直接看侵權法74、75條有沒有免責事由就知道了,上面有人幫你貼出來了↑

51 侵權法91條第一款,看清楚主體是施工者,就是承包人,發包人是老闆,不幹活的

Ⅱ 偷瓜屬於犯罪行為嗎

案情分析:本案中該學生在去學校上學途中因偷瓜而溺水死亡,學校對此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首先需要認定該學生的死亡是否發生在學校依法所負有的教育和管理的職責期間。《侵權責任法》將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人身損害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時空界定在未成年學生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學習和生活期間.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13條規定了學校對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學生人身損害無行為不當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案中,該中學生溺水身亡的人身損害事實,是該學生在上學途中偷瓜逃跑引起的,不在學校的教育和管理職責的時空范圍內。雖然該學生在年齡階段上屬於未成年人,也是浙江樂青市象陽鎮某中學的注冊學籍的學生,但是學校對該學生溺水死亡的損害事實並沒有因違反法定的教育和管理職責而具有過錯。而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方法》第13條第1項的規定,浙江樂青市象陽鎮某中學對該學生在上學途中偷瓜溺水身亡的發生並沒有不當之處,因此不承擔事故責任。相關法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一項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Ⅲ 什麼時候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上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很多,比如公司法中就有規定,如果是一個人開的有限責任公司,如果其個人不能將自己的財產和公司的財產進行明確劃分的,那麼就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再比如如果公司的股東濫用自己的權利,導致公司經營不善,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股東對公司的債務也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六十三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一百七十六條公司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適用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類型,不僅包括廣義的共同侵權行為,還包括法律規定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侵權責任法》改變了《民法通則》的做法,規定了十種情形下承擔連帶責任:

(1)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3)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4)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5)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人中任何一人對違反法律義務的後果都必須負全部責任。 比如:自願簽訂協議,共同出資和經營,共負盈虧和風險,對外負無限連帶責任的聯合;在連帶責任保證中,保證人對債權承擔連帶責任;因委託書授權不明,被代理人應向第三人負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通謀,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租賃合同約定由房客支付物業費,物業公司可直接向房客收取,但業主要承擔連帶責任;司機肇事,車主承擔連帶責任;簡言之,連帶責任是按份責任的對稱。它是指兩個以上的債務人,共同負責履行清償同一債務的行為。

Ⅳ 什麼叫連帶 責任

一、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之間有連帶關系。
二、連帶責任的特徵
1. 它是一個整體的責任
2. 它給了被侵權人更多的選擇權
3. 它是一種法定的責任
三、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130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侵權領域中有7種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法》規定了8種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13條:「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Ⅳ 侵權責任法第13條、第14條內容,在民法典中找不到

《侵權責任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是: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規定的是: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可以看出,《民法典》較《侵權責任法》關於侵權連帶責任的規定,有所修改。

Ⅵ 從審判實踐看如何完善《侵權責任法》第35條的規定

在民事案件審理中,類似僱工建造房屋、請鄰居或朋友幫工以致於出現人身損害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於雙方法律關系的認定成了案件審理的難點。在《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前,難點多存在於僱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分上。隨著《侵權責任法》的正式實施,特別是《侵權責任法》第35條規定了個人勞務關系,加上目前學界對勞務關系的理論研究較少,因此如何處理因個人勞務關系產生的糾紛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侵權責任法》第35條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侵權責任法》第35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與個人勞務關系相關的法律規定 (一)與個人勞務關系相關的法律條文: 1、《侵權責任法》第35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2、《解釋》第9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用活動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11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個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個人應當承擔幫工責任。被幫個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幫工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個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應當支持。第14條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幫工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給與適當補償。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二、與《解釋》相比,《侵權責任法》第35條的不足之處 (一)《解釋》的規定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解釋》第9條及第11條規定的是僱主責任,該規定包括了:1、僱主責任的歸責原則為無過錯責任。2、僱主的追償權。《解釋》第13及14條規定了無償幫工關系,包括:1、對被幫工人適用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2被幫工人的免責事由。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可以不承擔責任。3、致人損害時的連帶責任:在致人損害的情況下,如果幫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應與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相反《侵權責任法》第35條對個人勞務關系的規定,可以概括為兩種情形:1、在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時,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此種情形適用了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且沒有規定例外情形,2、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則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雙方根據各自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該規定過於簡單,對無償幫工、僱主的追償權都沒有規定,在實踐中不如《解釋》更具操作性。 (二)《侵權責任法》第35條首次提出勞務關系這一概念但未對其進行明確,進一步增加了審判實踐的困擾。表面上看,僱傭關系、無償幫工關系與個人勞務關系的法律規定好像很是明確。但對於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來說,無論僱傭還是幫工,都是提供勞務的過程,勞務關系實際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面對一個具體的案例時,如何對勞務關系做出認定,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特別是《解釋》經施行多年,群眾對僱傭關系這一概念較為熟知,審判人員亦對如何認定僱傭關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又提出了勞務關系這一概念,徒增司法實踐的紛擾。 (三)《侵權責任法》第35條中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規定採用過錯原則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時,有認真完成僱主所指示的工作的義務,同時應負有照顧自已的義務,否則一旦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不問提供勞務一方是否有過錯,接受勞務一方都得承擔責任,顯失公平。但該條並未規定接受勞務一方對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他人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享有追償權,存在不足。同時該條亦未規定勞務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提供勞務的一方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的追索選擇權,亦未明確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後,是否可以向第三人追償以及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接受勞務的一方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如何承擔責任的問題。而實踐中這種情形是非常多見的。 (一)應明確個人勞務關系的概念。 《侵權責任法》第35條是第一次在正式立法中採用勞務及勞務關系的術語 ,但對於勞務關系的概念,目前仍沒有明確統一的法律定義。因此立法對個人勞務關系的定義做出明確,對審判實踐無疑具有指導意義。筆者認為,勞務關系大致具有如下特徵,首先勞務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在《侵權責任法》第35條中,規定的是個人勞務關系,因此可以理解為公民個人之間關於提供勞務而形成的法律關系。其次,勞務合同標的和履行標的具有特殊性。勞務合同的標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供勞務。勞務合同是以勞務為給付標的的合同,只不過每一具體的勞務合同的標的對勞務行為的側重方面要求不同而已,或重於勞務行為本身即勞務行為的過程,如運輸合同;或側重於勞務行為的結果即提供勞務所完成的勞動成果,如承攬關系。 (二)應借鑒《解釋》第9、11條的規定,明確:提供勞務的一方從事勞務活動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的一方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提供勞務的一方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提供勞務的一方追償;提供勞務的一方在從事勞務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接受勞務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務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提供勞務的一方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提供勞務的一方在從事勞務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接受勞務的一方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接受勞務的一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應借鑒《解釋》第13、14條規定,明確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個人應當承擔幫工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幫工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個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幫工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給與適當補償。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作者單位:北海海事法院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第13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