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標侵權一般怎麼處罰
《商標法》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商標侵權(Trademark Infringement)即商標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
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承擔賠償的責任行為是要承擔賠償的責任的,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法》有專門針對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
❷ 商標侵權行為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按照商標法理,是否會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認定商標侵權的主要依據。只要有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就可以認定使用行為構成侵權,而沒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混淆的實質是,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來源及相關信息發生錯誤認識。然而,混淆本身又是一個難題,它需要藉助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商品類似」、「商標近似」是商標法的一個重要命題,其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在商標確權過程中,商標申請、異議、評審無不圍繞著這兩大要素展開。商標注冊採取分類申請的原則,設立這一原則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在後商標與在先商標在標識和對象上過於接近而導致混淆,更為深遠的目的是在分工日漸細化的市場背景下優化商標資源的配置。我們看到,在分類注冊申請原則的制度下,存在著大量近似甚至相同的商標,但這種情況的存在並未導致消費者的混淆,也未引起競爭秩序的混亂,原因就在於這些商標標示的商品或服務是不同類別的。也就是說,商標近似是以商品類似為前提的,因此,在判斷商標近似時,應首先考慮商標所標示的商品是否有相似性。在商標注冊階段,一般而言申請注冊的標志未經過市場的實際使用,因此是否足以防止混淆便通過商品和商標的相似性進行推定,標志本身的構成、標志與對象之間的關系、標志與在先商標的關系,當然地成為審查的重點,某一標志只要不含有法律禁止的內容,就直接推定其具備顯著特徵,可以獲得注冊。
在商標權的行使過程中,法律的職能是保護注冊商標專有權,制止混淆。判斷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應當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相關標志以及商標之間的近似程度、標志的注冊情況、標志在市場上的實際使用情況、消費者對商標和商品的認知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商品類似和商標近似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從人類的認知規律來看,音、形、義近似的符號在相同語境之下容易產生混淆,正因為如此,一些國家商標法乾脆將認定混淆的標準直接規定為「商品類似並商標近似」。我國商標法第52條即採用了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加強了「相似性」在判斷混淆中的作用,其優點是法院可以直接通過判斷商標近似與否和商品類似與否來認定侵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缺點則在於直接以商品是否類似、商標是否近似作為判定侵權的標准不合法理,可能導致誤判。
❸ 商標侵權罰款多少,商標侵權罰款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
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商標侵權處罰法律依據如下:
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3、就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3)商標侵權認定標准及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假冒注冊商標罪: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五條 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