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對中興通訊(31.310, 0.00, 0.00%)的「一芯封喉」讓國人知道了專利、技術的厲害!然而,一家日本企業早在中美貿易戰前就在用專利訴訟阻擊我國一家擬上市高科技企業。我國這家擬上市企業就是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如果IPO審核通過,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我們先看一下方邦電子是做什麼東東的。 方邦電子主營業務為電子薄膜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專注於提供電子薄膜材料產品及應用解決方案。 公司的核心產品為電磁屏蔽膜,其他產品為導電膠膜。 方邦電子的前身方邦有限,成立於 2010 年 12 月 15 日,於 2015 年 12 月 23 日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7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億、1.3億元、1.9億元及0.98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07萬元、4330萬元、7698萬元及3747萬元。 招股說明書披露行業競爭情況,日本拓自達在2000年首先開發出電磁屏蔽膜,12年後,方邦電子也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屏蔽膜產品。而電磁屏蔽膜正是方邦電子最核心的產品,占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源。 拓自達創建於 1945 年,總部位於日本大阪。拓自達以電線、電纜業務為基礎,逐步發展到通信、電子及光電等新興領域,特別是在電子材料相關的功能性材料領域有較大技術優勢,其所開發的電磁屏蔽膜產品被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廣泛使用。 然而,在方邦電子2016年6月16日報送IPO材料6個月後,第一競爭對手拓自達(即原告大自達電線股份有限公司)即於2017年1月6日發起專利訴訟阻擊,起訴於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發行人侵害其專利權號為 200880101719.7 號的發明專利「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以及印刷布線板」, 並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方邦電子)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第 200880101719.7 號發明專利權,包括但不限於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原告專利權的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並銷毀專用於生產侵權產品的設備和模具,以及銷毀所有庫存侵權產品; (2)判令被告(方邦電子)就其侵權行為向原告支付侵權賠償,該侵權賠償包括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公證費、調查費、律師費等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 2050 萬元;(3)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2017年4月27 日,拓自達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交《變更訴訟請求申請書》,請求將原起訴狀中第二項訴訟請求變更為:判令被告就其侵權行為向原告支付侵權賠償以及原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 9272 萬元。 兩項訴訟請求還是很厲害的,第一項「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侵害原告專利權的印刷布線板用屏蔽膜,並銷毀專用於生產侵權產品的設備和模具,以及銷毀所有庫存侵權產品」,如果拓自達勝訴,對方邦電子無疑是滅頂之災,直接關閉清算的命運。 2017 年 7 月 21 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作出判決,駁回原告拓自達的全部訴訟請求,並由原告拓自達負擔本案案件受理費 505400 元。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拓自達已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雖然一審方邦電子勝利了,但二審結果還沒有出來,給方邦電子的IPO審核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萬一二審判決支持拓自達的訴訟請求呢?在二審判決出來之前,發審委員能讓這家企業過會嗎? 即使二審駁回拓自達的訴訟請求,方邦電子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也不是,從法律上來說,只要使用了方邦電子產品的終端產品如智能手機在美國或日本銷售,拓自達仍然可以在美國或日本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這個專利侵權訴訟中,對方邦電子很不利的一點是,訴訟發起人日本拓自達是這個產品技術的原創發明人,而方邦電子是拓自達發明後12年才擁有這個技術,難免讓人猜測方邦電子侵犯了原創人拓自達的專利技術。 技術密集型公司都把專利作為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重要武器。國際知名企業英特爾、微軟、高通、蘋果、波音等都擁有強大的律師團隊時不時針對競爭者、挑戰者發起專利訴訟。我國的一些技術企業這幾年也學會了專利戰這一招。據傳,去年12月上旬通過發審委審核的一家深圳公司至今未拿到IPO核准批文,原因就是被一家公司起訴專利侵權。
❷ 侵犯知識產權向工商局投訴還是去法院起訴
「知識產權」涵蓋版權、商標權、專利權等。
1.版權
國家版權局的職能范圍包括【1】:
(三)監督版權法律、法規的實施,部署、組織、指導全國版權行政管理與執法工作;
(四)組織查處版權領域重大及涉外違法違規行為,組織協調開展打擊侵權盜版專項行動,承辦打擊侵權盜版有功單位和人員的獎勵工作;
盜版侵權行為可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http://www.gapp.gov.cn/govinteract/6069.shtml)進行舉報。
2.商標權
《商標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對於侵犯商標權的行為,可向地方工商局舉報。
3.專利權
《專利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對於侵犯商標權的行為,可向地方專利局舉報。
4.總結,一般流程:
(1)與侵權人協商;
(2)向相關職能部門舉報,請求處理。
(3)向法院提起訴訟。
【1】http://www.ncac.gov.cn/chinaright/channels/475.html
❸ 專利查處,專利被他人侵犯工商局可否查處
專利被他人侵犯,工商局是可以查處的,依據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
第二章專利保護
第九版條市權專利管理、工商、商務等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專利保護的預防、查處、處理工作機制,重點預防假冒專利行為和群體性專利侵權行為,依法查處假冒專利行為、處理專利侵權糾紛。
第十條市專利管理部門查處假冒專利行為、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應當依法調查取證,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拒絕、阻撓。
參考資料: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2013修訂),http://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13/09/id/147117.shtml
❹ 工商局對專利權的管轄
工商局在調查和向有關當事人收集證據方面權力廣泛,檢查侵權行為所涉及資料專,如果有必要,屬可以沒收。檢查並復印與侵權有關的合同、賬簿等。工商機關除了可以命令停止侵權及調解賠償數額,沒收非法所得及罰款外,還可以沒收侵權物品及銷毀貼有侵權商標的物品。
工商局對違法經營者都可以處罰,轉知匯可以提供幫助。
❺ 我自己發明的專利,申請商標後,市場上發現有防冒產品,工商局會去查處嗎
你似乎混淆了發明專利和商標的概念,雖然二者都是知識產權的一種。不過專你申請了注冊商屬標,只是代表法律對商標的圖案色彩組合實施保護,跟你是不是發明了什麼新技術無關。同樣的,你獲得了專利,只代表法律對你專利裡面的技術或者設計進行保護,跟掛什麼商標往外賣也沒有關系。如果有人侵犯你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可以向市場監管局舉報請求查處。如果有人侵犯你的專利權,那隻能向市場監管局提起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實質上是一種行政裁決,和查假冒商標不一樣),或者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❻ 您好!請問下包裝產品 外觀專利疑似侵權,工商部門有權執法和扣貨嗎
您好,只有法院經過訴訟程序審理後才能認定專利是否侵權。其他所有回部門,包括工商答是沒有權力認定你的產品是不是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的。但是工商、知識產權局這些部門有行政執法,比如說你的產品假冒了別人的專利號,或者你不是專利產品,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專利產品,發生這些情形的時候被人舉報了,工商就可以扣貨了。 From 智圈知識產權
❼ 被別人舉報我們仿冒他的專利產品,(之前不知道那東西有專利),工商局已經把這批貨拉走了,應該怎麼解決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❽ 商品時正規渠道購買的 但現在別告知廠家侵權 工商部門要求處罰 不知道合不合理
只要注冊商標專用權人出具了鑒定報告,就是有證據證明你所銷售的產品是侵專權產品,工商部門即可依據《商標屬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的規定予以扣押,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予以定性,依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的規定予以處罰。
依據《商標法》第五十六條「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能提供合法來源證明的,可以免除你的賠償責任,但不免除你的侵權責任。
行政處罰不等同於賠償責任。行政處罰不同於刑事處罰,行政處罰不問行為人的主觀意思,即無論你在購買時是否知道其屬於侵權產品,一旦你了實施了侵權行為,即可處於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