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療事故賠償訴訟問題
第一,是否為醫療事故,法院主要依據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確定。所以本案的核心問題是版醫學問題,關於權你所關心的「是否可以構成醫療事故」問題,建議你咨詢相關領域的醫生。
第二,從法律程序上講,醫療事故鑒定應當在當事人起訴以後,經一方當事人申請(通常為醫療機構,因為醫療機構有舉證義務),由法院委託相關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判定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主要依據。
第三,證人證言與鑒定結論一樣,均是民事訴訟證據的一種,但是證明力不及鑒定結論。另外,在鑒定會的聽證當中,證人也可以在聽證會上出庭,證明醫院延誤搶救時機,對患者的死亡結果發生具有過錯。鑒定會的專家也應當聽取證人的證言。
第四,如果認為醫院的治療存在醫療事故,應當盡早封存病例,避免醫院惡意修改病例,影響鑒定結論。特別是,現在患者死亡以後已經火化,無法進行屍檢。
第五,醫療事故案件的訴訟時效是一年時間,自治療結束之日起算,受害人家屬應當在一年內向醫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我以前一個同事,是醫學碩士,專做醫療事故糾紛,有意可以進一步聯系。
② 醫療事故和醫院協商用法院寫判決書嗎
協商解決,不屬於司法判決,不用法院,法院也不可能給你判決書。
③ 醫療事故糾紛 經法院第一次判決,認可後續治療費,在實際發生後另行解決,在解決實際發生醫療費的判決書
沒有影響,只要責任認定清楚,具體損失注意是舉證和計算問題;注意收集和保留票據
④ 醫療事故官司怎麼打
第一、如果涉嫌構成醫療事故罪的話是必須先經過醫療事故鑒定,由衛生局組織協調後才交由警方處理的。
但是如果單純的民事賠償責任,是可以直接起訴的,具體是到門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時效只有1年,注意及時起訴。
第二、關於賠償的問題,首先得說清楚醫生未對患者說明並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事實,根據《侵權責任法》第55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不說明就是違法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7條,可以要求診所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項目。
但是必須拿出證據證明以上費用確實發生,比如病情加重後去別的醫院就醫的發票等等。
(4)醫療事故賠償糾紛判決書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程序
1、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當事人可以向當地的醫學會提出申請,當事人在提交相關材料後,醫學會應該在45日內組織鑒定並得出鑒定結論。
這就是採取下一步行動的依據,當然,如果對鑒定結論不服,可以申請上一級鑒定,但不能對鑒定委員會提起訴訟。
2、收集相關證據
當事人可以將醫院的就診記錄(病歷、發票、病情證明、診斷報告、手術記錄等等)作為證據固定下來。
3、向法院提起訴訟,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以下材料:
(1)民事起訴狀。民事起訴狀可以委託相關專業人士起草,也可以自行草擬,網路文庫裡面也有很多的模版可以參考。
(2)原、被告身份信息。被告信息個人難以調取,可以委託律師進行查詢。
(3)相關證據。醫療事故鑒定報告、醫院就診記錄等等。
4、開庭審理,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開庭前准備;法庭調查階段;法庭辯論階段;最後陳訴階段。
5、判決,開庭後,法院會在審理期限內進行判決,向原、被告及代理人送達判決書。
⑤ 國家有沒有規定醫療事故判決書多久發下來
一、簡易程序從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判決,如果案情復雜可以轉普通程序,那麼就是立案日起六個月內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四)刑事案件二審期間,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時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
(七)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八)民事、行政、執行案件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九)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十)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二)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⑥ 醫療事故訴訟.鑒定專家診療時間搞錯,庭審時向法官提出,法官不予理睬現在照樣寫進判決書。可以嗎
時間搞錯不影響案件判決結果。
⑦ 醫療事故罪判決書下達後能繼續起訴嗎
作為醫療事故罪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在收到一審判決書後10日內提出上訴請求。要分清醫療事故罪和醫療損害侵權訴訟,一個刑事一個民事,醫療事故罪是刑事犯罪,不是公民提起的訴訟,是檢察院提起的公訴案件,公訴案件中受害人不服只能向檢察院申訴要求審判監督,沒有上訴權。
⑧ 醫療事故賠償標准及程序
1、首先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啟動,《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報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交由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
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學會組織鑒定。
2、賠償標准: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
(8)醫療事故賠償糾紛判決書擴展閱讀
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後果發生後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後或收到屍檢報告單後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屍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後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⑨ 醫療糾紛!法院無司法鑒定結論就判決了!是否合法急需相關法律法規!
香港最高法院判決書中的經典段落「法官有權依照自己的觀察、判斷來評議證據,但是這樣充滿了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