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別人有土地糾紛案件應該怎麼辦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糾紛,由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個人與個人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㈡ 土地糾紛案
村委會這么做不合法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有關規定:
第六條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
第三十五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因此村委會單方解除合同是不成立的,
㈢ 土地糾紛的案子為什麼法院不受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㈣ 怎樣起訴土地糾紛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回法院管轄,不答能由當事人協議改變。不動產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是世界各國民事訴訟管轄的通例,主要是為了便於對不動產的調查、勘驗,便於判決的執行。房屋、土地屬於不動產,不動產還包括山林、水庫、水塔、游泳池等附著於土地上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將減少其價值的財產。
㈤ 土地糾紛引起的案件
從你敘述的情況看,你們遇到的不是土地糾紛問題而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爭回議。土地所有權仍然屬於答村集體沒有改變,享有所有權就享有處分權。村委會1982年同意將該土地劃歸給村民耕作,這個「同意」有沒有文字依據,是個什麼樣的「同意」,是承包還是交由你們十多戶人家臨時耕管?1982年至1995年之間實際履行沒有?如果是「同意」但沒有實際履行,就不存在是你們的承包地,村委會對該土地的進行處置就不對你們構成侵權,相反,村委會1995年將「山腳下的二十多畝耕地發包給了一個老闆開辦磚場」同樣是行使其處分權,是否有合同約定?你們「自發性地來到磚廠,將約一百三十多米的圍牆推倒」,其行為對磚場老闆的財產所有權構成侵權,磚場老闆報警請求派出所制止是正確的方式選擇。你弟是否組織並且帶頭,派出所會進行調查的,要等調查結果出來才知道;派出所「以故意破壞財產,敲詐勒索、恐嚇之名,沒有調查取證就將我弟弟抓去看守所」是派出所制止的方式之一,「故意破壞財產,敲詐勒索、恐嚇」之名是否存在,同樣需要等調查結果出來才知道;你現在還不能請律師去法院起訴,因為你的訴訟對象(誰是被告)和目的(訴訟請求)都不明確。
㈥ 關於兩兄弟間的土地糾紛
泌陽農村律師胡球干回答您:
自留地、自留山和自留草場均屬於集體所有,其成員只有使用權,不得出租、轉讓或買賣,也不得擅自用於建房等非農業生產用途。自留地生產的產品歸農民自己支配,國家不征農業稅。自留畜也歸牧民所有和支配,在各地規定的免徵點以內不征稅、不派購。自留地、自留山、自留草場的經營權受國家保護,不得隨意侵佔。自留地在1991年(第二次土地調整)之前,和責任田性質是不同的,但,隨著近年來農業稅的取消,自留地的權屬方面,和責任田是一樣的。
鑒於您的問題,這塊三角地的(「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而「使用權」依然應該歸你家所有,你叔叔家是無權干涉的;為您提供的法律依據是:土地互換1年之後,即使未經過村小組同意互換,通常以認為村小組已經知道認可。二十年該土地無糾紛,仍歸使用人所有。為了方便生產,國家鼓勵土地流轉(地塊調整)。
爭議的解決方法:你不可以去法院打官司,因為,這是土地使用權糾紛,就必須經過「確權」。土地法規定確權,你們的雙方個人之間的土地糾紛,既可以由鄉鎮政府(不是法院)確權,也可以由縣級政府確權。也就是說,你可以直接到鄉鎮土地所(代表政府行使職權)司法所或縣土地局申請解決,無需繳納訴訟費。
㈦ 民事糾紛土地糾紛
依據 合同法 不是自願簽訂的協議,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如有足夠證據證明,依法可訴請撤銷或變更。所以一審判決是對的。裡面要注意你申請合同撤銷的許可權時間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
我認為二審應該維持原判。你最好找更多證據提供法院當時是被迫如此簽訂才更有把握。
我國目前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當然如果對方仍不服可以申訴再審。
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未經再審裁決之前原判決不停止執行。凡事也不是死的,如果上級法院認為事關重大,雖沒有再審裁決,也可以下裁定暫停原生效判決執行,等待再審結果。
甚至可以向媒體、人大、黨委等申訴控告,推動上級法院再審, 這就是涉訴信訪了。
除非涉案很大明顯冤屈的大案或刑事大案否則一個小民事案件上級不會受理申訴的。
《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
㈧ 抓扯糾紛與土地糾紛
1、土地糾紛應當到土地仲裁部門申請仲裁,確定歸屬。
2、在土地糾紛中發生毆打他人的行為,公安機關應當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作出處理。公安機關作出處罰決定,必須依據事實,有相關的證據證明,是不會隨意作出處罰決定的。如果被處罰人認為公安機關的處罰有誤,可以向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上級公安機關提起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㈨ 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蠻會鎮,《五保戶》為什麼不給確權,政策有規定五
你好,五保戶身故後所有的土地和宅基地都要歸集體所有,所以不給確權,如果確權,可能會引起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