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事法律事實侵權行為

民事法律事實侵權行為

發布時間:2021-06-07 04:25:40

❶ 民事法律行為與侵權行為、事實行為的一者區別。請問:

是這樣的,
民事法律行為是追求權利義務後果的行為.而侵權行為雖然也有權利義務的發生.但其不是合法行為,故不是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不追求權利義務結果的發生,故也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❷ 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

法律事實:包括事件和行為,其中行為還包括事實行為和法律行為。(事件和行為的根本區別是當事人有沒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內容)
1、事件:簡單的說,就是不受當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種事實,跟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關(注意:是當事人的意志)。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認為事件。
(1)自然事件:與人的意志完全無關。如打雷刮風下雨、地震海嘯
(2)人為事件:與人的意志有關系,但是當事人控制不了。如戰爭、罷工、動亂。(戰爭是人挑起來的,但是當事人無法控制,比如今天簽了一份合同,但是明天戰爭了,那麼合同當事人都控制不了戰爭,合同約定的事項無法實現,那麼這是法律事件,當事人不承擔違約責任)
2、行為:包括表意行為(法律行為)和非表意行為(事實行為)。
(1)法律行為(表意行為):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通過意思表示所進行的活動,是有意識的活動,在做某事之前事先進行思考。表意行為包括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效力待定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
(2)事實行為(不表意行為):這樣理解,你做某事之前沒有經過事先的思考,但是你做的事情能夠產生法律效果,如你撿到100萬元,你事先根本沒有思考,但是你撿到100萬,就與失主構成了返還財產的法律關系。你就記住法律上事實行為包括這些就行了: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撿到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佔、創作等

❸ 侵權行為屬於民事事實行為嗎

民事法律行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合法行為,侵權行為是違反法律規定侵害他人的行為;是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是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法律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❹ 侵權行為是事實行為還是法律行為

侵權行為是事實行為。 事實行為,也指非表意行為,是指當事人在主觀上並沒有發生民回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但答一旦實施該行為即在客觀上產生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侵權行為,是因違反民法規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事實行為有意思表示行為,但是其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因此其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通俗點說,侵權行為已經發生,我們不會去管當事人基於何種意圖侵犯他人權利或者純粹是意外,但是事實上行為已經發生,這才是法律所關注並要著手予以解決的。 明確指出一點,侵權行為的成立並不需要意思表示。

❺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什麼可否舉幾個例子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
只有為法律規定或承認的並能產生民事後果的那些事實,才能成為法律事實;只有一定的法律事實發生,才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關系或者使原來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
法律事實可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洪水、死亡等。例如,甲酒後駕車,撞死了乙,乙死後,乙的兒子丙繼承了其財產。在本例中,至少發生了兩個法律關系:侵權行為之債和繼承法律關系。導致侵權行為之債發生的是行為(酒後駕車撞人),導致繼承法律關系發生的是事件(死亡)。
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的身體動靜。行為可分為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表示行為是指表示一定心理狀態的行為,合同、遺囑等民事法律行為是最典型的表示行為。非表示行為又稱事實行為,簡而言之,就是沒有表示一定心理狀態的行為,具體來說,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變動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據法律的規定在客觀上導致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非表示行為比較典型的是先佔、拾得遺失物、無因管理、創作作品、侵權行為等。

❻ 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行為分為合法行為和不合法行為,合法行為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不...

合法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是合法的)加合法的事實行為(存在不合法的事實行為),侵權行為是不合法的事實行為。

❼ 民事法律事實下的行為和民事行為是一個東西嗎

包括事件和行為,其中行為還包括事實行為和法律行為。(事件和行為的根本區別是當事人有沒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內容)
1、事件:簡單的說,就是不受當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種事實,跟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關(注意:是當事人的意志)。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認為事件。
(1)自然事件:與人的意志完全無關。如打雷刮風下雨、地震海嘯。 (2)人為事件:與人的意志有關系,但是當事人控制不了。如戰爭、罷工、動亂。(戰爭是人挑起來的,但是當事人無法控制,比如今天簽了一份合同,但是明天戰爭了,那麼合同當事人都控制不了戰爭,合同約定的事項無法實現,那麼這是法律事件,當事人不承擔違約責任)
2、行為:包括表意行為(法律行為)和非表意行為(事實行為)。
(1)法律行為(表意行為):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通過意思表示所進行的活動,是有意識的活動,在做某事之前事先進行思考。表意行為包括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 為、效力待定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
(2)事實行為(不表意行為):這樣理解,你做某事之前沒有經過事先的思考,但是你做的事情能夠產生法律效果,如你撿到100萬元,你事先根本沒有思考,但是你撿到100萬,就與失主構成了返還財產的法律關系。你就記住法律上事實行為包括這些就行了: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撿到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佔、創作等

❽ 侵權行為為什麼屬於事實行為

回答抄這個問題應該從「侵權行為」本襲身入手,這樣比較容易理解,長篇大論不如兩句話來的實在,舉個例子:你家陽台上的花盆掉下來了,把路人的頭砸了個窟窿,這也是侵權行為。
你把侵權行為的外延理解的太窄了,侵權行為不一定是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

而且「表意行為」之表意,是指把你的內心意思以言語等方式表達出來,與當方雙方嚴格來說沒什麼關聯,比如一個人向你發出了購買某物的要約。是單方行為,但卻是表意行為。

❾ 民事法律事實,事實,行為,民事法律行為 關系

事實即客觀事實,不受人的意識的支配,行為是指在人的意志支配下的動靜,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或終止的客觀事實;法律行為,是指受法律規范調整的行為!這些概念可在刑事、民事、行政中換用!自己可替換靈活運用,比如,民事法律事實,即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或終止的客觀事實

閱讀全文

與民事法律事實侵權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