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同糾紛當事人能否選擇法院
合同雙方當事人選擇解決合同爭議的人民法院應符合以下條件:
1.應當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在口頭合同中選擇管轄人民法院的無效。
2.應當選擇與合同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
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3.協議選擇不得違反民事訴訟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Ⅱ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中誰是適格原告
1、不能。必須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院專屬管轄原則。
2、《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內條規定:下列案件,由容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4、《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Ⅲ 最高法院關於合同糾紛中如何認定管轄法院的十一條規則
一、上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案件,當事人能否再行提出管轄權異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此並沒有明確作出規定。但根據管轄恆定原則,發回重審的案件管轄權已經確定,當事人仍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為達成合作目的,當事人簽訂多個合同,但僅在一個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涉及該合同的仲裁裁決生效後,又因其他未約定仲裁條款的合同的爭議形成訴訟,一方當事人僅以仲裁裁決已生效為由主張人民法院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生效仲裁裁決依據的合同與人民法院處理爭議案件依據的合同不同,人民法院審理的內容也不涉及仲裁條款約定事項的情形下,一方當事人以「一事不再理」為由主張人民法院不應重復處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3條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協議約定可向各自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任何一方提起訴訟且為其住所地法院立案受理後,另一方要求其住所地人民法院重復立案或將案件移送其住所地人民法院的,應予駁回。
四、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由合同簽訂地法院管轄,隨後又在其他地方就合同的未盡事宜簽訂補充協議,但補充協議並未修改原約定管轄條款的,合同中約定管轄的條款的效力不因補充協議的簽訂而改變,當事人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應當由合同簽訂地法院管轄。
五、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中,為了解決可能發生的糾紛而明確約定了管轄法院。此後基於合同形成的債權幾經轉讓,但新的債權人均未與債務人、保證人重新約定管轄法院,亦未排除原合同關於管轄法院約定的,只要原協議管轄約定不違反法律規定,則應認定繼續有效。
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四)項和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管轄權異議是指當事人對案件是否屬於人民法院受理范圍或者是否由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提出的異議。當事人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但當事人以其不是適格被告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不符合上述規定,不屬於管轄權異議。當事人是否屬於適格被告,應當經人民法院實體審理確定。
七、雙方約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到自己居住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的協議選擇管轄條款無效。
八、當事人在合同中關於「雙方均可在本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的約定,應視為選擇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九、民事訴訟原告起訴時列明多個被告,因其中一個被告的住所地在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轄區內,故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據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權。其他被告如果認為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應當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未在此期間提出異議的,因案件已經進入實體審理階段,管轄權已經確定,即使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轄區內的被告不是案件的適格被告,人民法院亦可裁定駁回原告對該被告的起訴,並不影響案件實體審理,無需再移送管轄。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主要義務的履行地。居間合同的主要義務履行地應當確定為居間行為地。
十、作為追償權糾紛和反擔保合同糾紛兩個訴合並審理的當事人,在確定案件的管轄上沒有先後順序之分。
十一、最高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涪福帝凰郜好佃瞳頂困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關於「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和本院法復[1993]10號《關於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關於「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確定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之規定,本案所涉借款合同的履行地,案件可以由履行地法院管轄。
Ⅳ 從公司離職後別人和公司發生買賣合同糾紛去法院起訴自己合法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具體到本案,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本案是別人和公司發生買賣合同糾紛,而不是別人和你發生買賣合同糾紛,不管你有沒有離職,公司才是適格的當事人,當然你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
如果別人作為原告和公司發生買賣合同糾紛去法院起訴你,那你就是被告,法院會建議把被告修改為公司再受理,若執意不改,法院會裁定不予受理。
Ⅳ 合同糾紛,被簽合同的那一方的丈夫起訴有法律效用么
原告一定是甲方,甲方的丈夫如果有授權委託書,可以代為起訴以及進行一切經過授權的訴訟行為。如果沒有授權委託書,法院不會受理的。
Ⅵ 租賃合同糾紛中,出租人需要就出租物的使用權承擔舉證責任嗎
對於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舉證責任的具體規定如下:
一、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需證明當事人主體適版格的證權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訴爭的法律事實發生後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二、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需證明房屋租賃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
1、證明房屋產權的證據;
2、租賃許可證及租賃登記證明;
3、證明轉租合法性的證據;
4、房屋租賃合同。
三、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需證明房屋租賃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
1、證明出租人是否已將房屋交付承租人使用及交付時房屋狀況的證據;
2、承租人履行合同情況的證據,如交付定金(或保證金或押金)、租金、管理費、水電費等費用的發票或收據等。
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需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有具體請求金額的,應提交詳細的計算清單。
以上四點是我國法律規定對於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的舉證責任的規定。
Ⅶ 論述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標准。
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
但在某些例外的情況下,非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也可以作為適格的當事人。這些例外的情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根據當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規定,依法對他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享有管理權的人或組織,如破產程序中的管理人、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等。當受其管理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發生爭議以後,這些人或組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應訴。
2、在確認之訴中,對訴訟標的有確認利益的人或組織。在確認之訴中,對適格當事人的判斷,不是看該當事人是不是該被爭議法律關系的主體,而是看該當事人對該爭議的法律關系的解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7)合同糾紛適格當事人擴展閱讀:
當事人適格的判斷思路
(一)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訴訟權利能力(當事人能力)與當事人適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訴訟權利能力是不管具體案件如何,一般性地能否成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而當事人適格則是就某一具體案件誰應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問題。
二者既相區別又相相聯系。當事人適格必須以有訴訟權利能力為前提,無訴訟權利能力肯定為當事人不適格,但有訴訟權利能力不一定適格。在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時當事人能力是一個前提性問題,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
(二)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根據原告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
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訴訟實施權,應當根據當事人起訴時訴的聲明來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把當事人適格與實際的民事權利義務主體等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對於當事人是否適格,應當以原告起訴時所主張的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判斷,並非以法院調查結果為准,即從形式上認定作為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應當在何特定當事人間解決才具有法律上意義,與該法律關系本身是否實際存在是兩回事。
Ⅷ 購房合同糾紛如何舉證,怎麼舉,需要哪些證據
一、證明當事人主體適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生後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二、證明房屋買賣法律關系成立及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
1、房地產買賣合同;
2、房地產銷售許可證;
3、購房方支付房款的收據或發票。購房方以按揭(抵押)貸款方式支付房款的,還應提供按揭(抵押)貸款合同、借款借據、分期支付按揭款的清單等;
4、房屋竣工驗收情況的證明;
5、房屋交接時間的證明。
三、當事人還應針對具體的訴訟請求提交僅適用於某類案件的證據
(一)因開發商逾期交房,購房方要求解除《房地產買賣合同》、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及賠償損失
1、購房方受到損失的證據;
2、售房方以施工期間遇到不可抗力為由提了抗辯的,應提供氣象、地震、消防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資料等。
(二)因開發商延期辦理《房地產證》,購房方要求支付延期辦證違約金
1、售房方通知購房方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辦理《房地產證》的證明;
2、售房方已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的證明;
3、房地產證或產權轉移登記的電腦查詢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