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房屋買賣糾紛分攤面積

房屋買賣糾紛分攤面積

發布時間:2021-06-06 05:47:01

Ⅰ 購房合同中的公攤面積糾紛怎麼處理

公攤面積有誤差,建築面積必有誤差。 一,面積誤差比 面積誤差比是指購買商品房時實測面積與預測面積之差和預測面積的比值。面積誤差比是商品房買賣過程中處理面積差異的一種方法。 二,計算公式 面積誤差比=(實測面積-預測面積)×100%÷預測面積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實測計價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的絕對值*100%/合同約定計價面積 三,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計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測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Ⅱ 房屋買賣合同面積糾紛

1、對於實際面積超出合同面積3%的,買房人有權解除房屋買賣合同或者對超出3%部分補差價;版2、對於違權約責任,既然法律規定違約方有權申請調減違約金的計算方式,那麼守約方也有權申請調增違約金的計算方式。當然守約方要承擔一個舉證責任,證明開發商逾期交房給其造成的損失,這個損失可以以房租來賠付,但應該有對外租房的事實。或者買房人自己有房,交房後出租出去的租賃合同,可以證明先交房,先對外出租有收益,遲延交房造成遲延對外出租的損失,都不難證明。

Ⅲ 房子的公攤面積到底如何計算

通過買房來實現落戶的目的,這是大多數人選擇的一種落戶方式。那麼,房屋產權證明(新房拿到權證,二手房已完成過戶)。另外,所購房屋用途為住宅(公寓和商鋪是不能將戶口遷入的),房屋產權類別必須為私有。

其次,申請人是房屋產權所有人,國內常住戶口居民。如果是外市人員,則要在房屋所在地連續繳納社會保險一定期限(一般為1年)以上,這個可以直接到社保局列印繳納流水單,可蓋社保局的公章。

最後就是要滿足各省市的其他要求。注意!不同地區遷戶口的條件有所不同,因此在買房遷戶口前,記得先了解清楚自己所在當的相關政策才行。

二、買房遷戶口所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1、咨詢房屋所在地居委會是否接受落戶

可以先到房屋所在地居委會咨詢,買房後是否能夠接受遷入的戶口?居委會如果能夠接受的話,那麼則可以考慮買房的相關事宜找。即開始看房選房一系列操作。

2、買房並辦理房權證

當經過看房選房等一系列操作後,就到了和開發商商議的一步。當和開發商商議好購房事宜後,雙方就可以簽訂合同,繳納房款,並盡快辦好房權證。

3、遷入地派出所同意遷入

接下來,買房者你就可以帶著不動產權證去找房屋所在地居委會,居委會就會根據相關資料出具戶口准許遷入證明。之後帶著該證明到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出具同意遷入證明。

4、向原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遷出申請

帶著辦好的證明到原戶口所在地居委會出具准許遷出證明,之後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批准遷出證明。一般來說,若你有違紀違法等原因或居委會不同意的,則是不能遷出的。

5、編戶號受理

帶著同意遷入證明、批准遷出證明等相關材料到房屋所在地居委會辦理遷入手續。在居委會編好戶號之後,你就可帶著全部手續到房屋所在地辦理遷入手續了。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持戶籍證明和相關證明材料(你的理由)前往遷入地的市級公安局戶政科申請遷入,然後戶政科就會簽發准遷證。你就可以持准遷證回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辦理遷出並開遷移證。當遷移證成功辦理後,你就可持遷移證、身份證去遷入地派出所入戶。

最後的一步就是,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後,同意遷入,把材料檔案輸入系統,便是戶口遷入成功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在買二手房時,一定要注意戶口糾紛,比如,很多買房者事先沒有跟原房主約定好:房子過戶後,原房主戶口遷出的問題,從而導致不必要的糾紛。因此,二手房買賣過程中,應在買賣合同中設定戶口遷移條款和違約條款。

Ⅳ 關於商住樓的分攤,大廳有公攤面積嗎

我們在購買商品房時,房屋銷售面積一般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室內面積,另一部分叫「公攤面積」。公攤面積指的是直接為居住服務的公共空間,比如過道、樓梯等,這部分空間分攤到每套房中,由買房人共攤,所以稱之為公攤面積。在消費者購買商品房發生的糾紛中,公攤面積糾紛佔有相當數量。針對這一點,建設部頒布了《關於房屋建築面積計算與房屋權屬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針對因開發商多算分攤公共使用面積而引起的糾紛事件,詳細制定出了一定的計算標准,從而讓百姓在購房時心中有數,減少了開發商對消費者進行欺詐的可能。該辦法將從5月1日起實行。 現行的《房產測量規范》對住房的公攤面積分配原則進行了規定,但對一些部位具體的測繪方法尚不明確,容易造成開發商和住戶之間說法不一。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張小宏處長認為,近期頒布的《關於房屋建築面積計算與房屋權屬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是對目前已有的房產測量規范等相關法規的延續,將對房屋權屬和面積測算做進一步的規范。 《通知》規定,在房屋權屬證書附圖中應註明施測的房產測繪單位名稱、房屋套內建築面積和房屋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必須由房產測繪單位對房產實施測繪,房產測繪單位對其完成的房產測繪成果的質量負責。張小宏指出:正因為公攤面積容易引起歧義,或者容易引起糾紛,我們相應的規定中都特別強調要把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分別標識。 通知中,這次規定的內容比以前更加細膩,一直在百姓購房時容易引起爭議的公共走廊、樓梯下空間等使用面積的計算問題,也有進一步的明確。《通知》規定,計算建築面積的房屋,層高或高度均應在2.2米以上;陽台、挑廊、架空通廊的外圍水平投影超過其底板外沿的,以底板水平投影計算建築面積;與室內不相通的類似於陽台、挑廊、檐廊的建築,不計算建築面積;樓梯已計算建築面積的,其下方空間不論是否利用均不再計算建築面積;建設部張小宏處長認為,由於房產專業知識比較復雜,公攤部分面積具體如何計算,購房者有知情權。測繪是開發商委託測繪機構測繪的,你可以要求開發商提供一切的測繪報告,報告中對哪些部分進行分攤,分攤的面積是多少,作為完整的測繪報告它應該有所反應。 盡管購房者有權得到具體明確的測繪報告,為公攤面積的含糊之處尋求依據,但是,張處長認為,對於房屋面積的權屬和計算問題的規范,有相應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准組成,目前的通知還不能一攬子解決整個房屋面積計算的問題。真正解決房屋買賣雙方對公攤面積的爭議,還需要相關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房屋買賣:公攤面積難說清 目前,買房簽合同時,房地產商一般只告訴購房者公攤面積總共是多少,由哪些部分組成,但各部分面積具體多少,是怎麼測算出來的,消費者並不清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攤面積的糾紛也便時有發生。 謝森老人一家兩年前在北京市某小區購置了一套商品房,現住在小區的G1樓203室。按照買房時簽定的購房預售合同,謝家這套兩室兩廳的房子建築面積為101.8平方米,其中包括分攤的共有共用建築面積20.49平方米。交房入住後,謝森按設計圖上標注的各房間面積逐一累加,發現公攤面積達到了24平方米,比合同上寫明的多一些。 在謝家這張購房合同附帶的《公攤部位說明》上,具體標明了公攤面積包含的樓梯、過道等共用場所。但這些公攤部分的面積各自是多少,具體是怎麼測算出來的,謝家的購房合同和《公攤部位說明》並沒有明確標注。這一點,正是謝森對公攤面積有異議的地方。 與謝老一樣,感覺自家房屋面積縮水,對公攤面積部分不明白的,還有小區內的其他住戶。 「感覺多了點,但咱們算不出來,有沒有這么多說不清楚。」 「按道理講,他應該給我們一個圖紙,或者什麼解釋一下,他們銷售人員根本不解釋。」 小區商品房銷售部就在就在小區旁邊,問及小區住戶的公攤面積具體如何計算,是否有明確標注,銷售人員表示只有在房屋正式交付入住之後,經過相關部門的測量才能做出答復,目前還無法具體說明。但是,住戶已經入住小區1年多了,房屋也經過了實際測量,但銷售商至今也沒有就小區的公攤面積部分做出一個具體的解釋。「至於分攤,任何社區,任何項目,它都會有問題,客戶不會明白的。」 房屋買賣雙方有爭議,購房合同是直接的依據。但是,小區居民在購房合同上也碰到了問題。據長年處理房地產官司的北京力行律師事務所的主任律師朱壽全介紹,目前通用的房屋買賣格式合同中,並沒有明確規定公攤面積的測算方法和具體來源,也沒有規定公攤面積出現誤差的處理方式。房地產交易市場處在發育階段,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開發商利用它的強勢地位,做出了一些有損於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開發商義務尚不明確,購房者仍然心存疑慮,惟一可靠的購房合同也是含糊不清,但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數字卻是實實在在的:從1999年到2001年,消費者關於商品房計量方面的投訴分別是1234件、1389件、1432件,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並且,這中間相當部分就是消費者對公攤面積提出了異議。 「204條」應對購房陷阱 針對房屋買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種種問題,采訪中記者發現,隆安律師事務所的秦兵律師草擬了一份《204條商品房買賣補充合同》,秦律師說,這其中每一個條款都曾經是一場官司。在這其中,當然也有對公攤面積的約定。 秦兵律師建議消費者簽訂面積條款時要寫細,使用面積、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具體的長度尺寸表示出來,不要標平方米,而要標多少厘米長,這樣自己以後有可能檢測出來復核一下。 具體的復核方式,秦律師在「204條」中主張,消費者有權從商店裡購買一個皮尺,對自家房屋的公攤面積進行測量、復核;或者雙方共同聘請一家有房屋測繪資質的機構,對有爭議的面積部分進行檢測。 假設有一個尺寸是虛假的,消費者就有權推定所有的尺寸都是虛假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開發商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那麼就推定開發商有過錯,消費者就有權拒付公攤面積的全部價款。 在主張對面積進行復核的同時,秦律師還特別提醒購房者注意,一定要在合同中寫清楚違約責任,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我們的合同條款違約責任太少,讓欺詐這一方肆無忌憚。必須寫清楚,假設面積尺寸差一厘米,就有可能每一厘米賠給你一千塊錢,這樣作假的人才不敢作假。 目前,開發商一般以建築面積來計算房價,它包括住戶房屋內的使用面積、牆體的部分面積和公攤面積。秦兵律師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公攤面積引發的種種問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以房屋使用面積來計算房價。公攤面積問題是個不容易操作的事情,最好就是把它徹底廢除掉。以使用面積售房的話,至少在面積條款上,大家的爭議會下降70%至80%甚至更多。 秦律師認為,對於「204條」,只有一些不誠實的房地產開發商認為有些條款難以接受,而對於大多數誠實信用的開發商來說,基本上是都可以接受的。近段時間以來,每月都有購房者帶著這份補充合同,與房屋銷售商簽訂了購房合同。在廣東等一些地區,已經有開發商按使用面積計算價格,受到購房者的歡迎。

麻煩採納,謝謝!

Ⅳ 房屋的分攤面積如何計算

A 房屋功用建築面積分攤以幢為單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僅限於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幢房屋不相連的公用建築(如變電房、水泵房、門衛房等)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B 房屋公用建築面積按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乘以房屋內相關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戶攤得面積的具體部位。功用建築面積部位一經分攤,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其原始設計的使用功能。
C 商、住、辦綜合樓,其房屋內各部位使用功能,房型分隔差異較大,應根據其用途或房型分隔的不同,按相關面積比例先行分攤全幢公用建築面積(此次分攤的最小單位為層),然後再分攤各自公用建築面積。 套(單元)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計算方法 套內建築面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套內使用面積包括卧室、起居室、廳、過道、廚房、衛生間、假層、廁所、儲藏室、壁櫃等分戶門內面積的總和; 躍層住宅中的戶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 不包含在結構面積內的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 新建住宅各套(單元)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有共用牆和非共用牆兩種。外牆(包括山牆)均為共用牆,共用牆牆體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內牆面裝修厚度均入套內牆體面積。
陽台建築面積
a.原設計的封閉式陽台,按其外圍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b.挑陽台(底陽台)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c凹陽台按其凈面積(含女兒牆牆體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d半挑半凹陽台,挑出部分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凹進部分按其凈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公用建築面積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電梯井、樓梯、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走道、地下設備、值班警衛室等。 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公用建築面積=全幢建築面積-全幢各套內建築面積的之和-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的建築面積(如地下車庫、倉庫、人防工程等)。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整幢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幢建築物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分攤的公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閱讀全文

與房屋買賣糾紛分攤面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