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犯經營管理權糾紛

侵犯經營管理權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06 01:33:09

① 有關侵犯財產權的事例

何代常訴何玉明強收分家後其責任地里的莊稼侵犯財產權案
被告何玉明系原告何代常之父,何代常獨身。1987年,由何玉明主持,何代常與弟弟何代樹分家別居。何代常奉養母親肖安君,經營管理自己和肖安君的2份責任地,同時承擔2人相應的農業稅、提留、統籌等法定義務。何代樹奉養父親何玉明,經營管理自己一家和何玉明的5份責任地,也承擔5個人相應的農業稅、提留、統籌等法定義務。何玉明對何代常、何代樹兄弟二人具體經營管理的責任地的位置和面積指劃明確,何代常、何代樹無異議,各按其劃分的責任地自主經營管理。1995年肖安君病亡,何玉明要求耕種肖安君的那份責任地,何代常未同意,並按有關規定將肖安君的責任地退還給所在三社集體。何玉明對此不滿,與何代常發生糾紛。1996年夏收、秋收季節,何玉明先後強收何代常種植的黃豆5公斤、黃谷50公斤。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人民政府興隆村村民委員會於1996年8月20日進行調處,明確:爭議的承包責任地系何代常分家後耕種,何玉明多次收割何代常種植在承包責任地里的莊稼,是錯誤的,應當歸還何代常。何玉明不執行此調解意見,何代常訴至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
原告何代常訴稱:被告何玉明於1996年6月、7月、8月,先後強收其種植在自己經營管理的承包責任地里的黃豆7.5公斤、黃谷125公斤為己有。要求判令被告返還糧食或折價賠償。
被告何玉明辯稱:收走的黃豆、黃谷生長在自己的承包責任地上,不屬原告人所有,不同意賠償。
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與被告系父子關系,當和睦相處。爭議之地的所有權屬打古鎮興隆村三社,長期由何代常耕種,他人無異議,何玉明也無異議,該地的經營管理權應屬何代常。何玉明所持爭議之地的經營管理權屬自己的理由與事實不相符合,不予採納。被告強收原告種植的莊稼,無法定理由,屬侵權行為,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何玉明賠償原告何代常的莊稼損失摺合人民幣96元,限於判決生效後三日內付清。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制度規定,農民種植在自己承包責任地里的莊稼,屬自己所有,為自己的合法財產,不容他人非法侵佔。這里的「他人」,應為該農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包括未與該農民共同生活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近親屬。因此,父親強收已分家獨立生活的子女責任地里的莊稼為己有,應屬侵權。有人認為父母有權將子女的莊稼無償占為己有,作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費,不是侵權行為。這種觀點在子女未盡贍養義務情況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事實上,追索贍養費與侵佔子女的財產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混同。如果子女未盡贍養義務,父母應求助法律手段來確定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並取得相應的強制執行權。如果子女盡了贍養義務,父母無法定事由佔有子女的財產,就與我國法律關於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的規定相違背。因而主張父母有權佔有子女的財產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在古代封建社會法律制度下,父母強收子女的莊稼為己有,才不認為是侵權行為。因為封建法律制度規定:父母對子女有絕對的權利,包括財產權、教誡權、主婚權等,甚至有生死予奪之權。子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將子女的財產無償占為己有是天經地義、合法合道德的行為。根據我國法律關於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定,父母非法侵佔子女的合法財產,也是違反法律的侵犯他人財產權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案何玉明雖年近8旬,需要子女贍養,但其並未主張受贍養的權利,而是認為兒子的責任地仍屬自己(實際是名義大家庭)承包的責任地(不排除當初承包時是以被告作為戶主名義承包的,分家後未改變原承包合同名義承包人)。但事實是因分家已將責任地分開,由原來的一個承包群體變成兩個以上承包群體,在這種情況下,法律上承認分家帶來的法律後果,新的承包群體成為新的財產權主體,所以,被告強行收走其年過50的兒子何代常種植的莊稼為己有,其行為違反了我國現行法律關於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受保護的規定,侵犯了何代常的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判決何玉明賠償何代常的損失是正確的。

② 未經批准但已實際經營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我國《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國務院《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批准轉讓的,轉讓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國土資源部《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第46條規定:「礦業權轉讓的當事人須依法簽訂礦業權轉讓合同。依轉讓方式的不同,轉讓合同可以是出售轉讓合同、合資轉讓合同或合作轉讓合同。轉讓申請被批准之日起,轉讓合同生效。」《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9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以上法律規定可見,未經轉讓審批機關批准同意的礦業權轉讓合同未生效。
礦業權轉讓合同性質為一次性給付的合同,在生活實踐中,部分合同未經報批,但受讓方已實際經營管理礦山很長時間,存在持續支出成本費用和收益的情況,因而具有繼續性合同的特徵。礦業權受讓方的經營管理行為一方面使轉讓方免於承擔本應由其支付的管理成本和費用,另一方面使受讓方得到利用轉讓方的企業獲取收益的機會,往往導致糾紛發生時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已完全不同於礦業權轉讓合同締結時的狀況,轉讓方和受讓方的地位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此種情形與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中受讓方已實際參與經營管理企業但轉讓合同未獲批準的情形極為類似,本律師認為,關於此類礦權轉讓糾紛的處理可參照外商投資股權轉讓的相關規定,即《外商投資企業糾紛規定(一)》第10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成立後,受讓方已實際參與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並獲取收益,但合同未獲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機關批准,轉讓方請求受讓方退出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並將受讓方因實際參與經營管理而獲得的收益在扣除相關成本費用後支付給轉讓方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③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財產糾紛,工商局有權那你絕對錯嗎

1,工商局處理消費者經濟糾紛,。
2,工商局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3,工商局主要職責如下:
(1)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規章和政策。
(2)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3)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4)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5)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6)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7)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8)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負責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負責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9)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10)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依法保護商標專用權和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處理商標爭議事宜,加強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登記、備案和保護。
(11)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12)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13)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14)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15)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更多精彩內容來源重慶律師在線 http://china.findlaw.cn/chongqing

④ 如何提起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訴訟

【釋義】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在《物權法》上主要指以集體所有權為基礎的集體成員依法享有的財產權益。集體所有是一種特殊的物權形式,集體成員依法對集體財產享有集體所有權,這是集體成員權益產生、存在和行使的依據。《物權法》第59-63條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利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大致而言包括兩種權利:一是直接的物權,即對集體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二是物權派生的管理權利,即對集體財產進行管理決策的權利。

【管轄】
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要區分權益受侵害的具體情形確定管轄。對於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時,受侵害的集體成員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的糾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知情權糾紛,由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於其他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的權益糾紛,組織之外的人侵害成員權益糾紛,按照產生糾紛的基礎法律關系確定管轄。

【法律適用】
處理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59-63條的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是集體所有權得以落實的基礎,是重要的財產權利。所以,《規定》將因此而產生的糾紛規定為所有權糾紛項下的第三級民事案由。在適用本案由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應當注意本案由的適用范圍。從廣義上理解,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應當包括侵害集體成員就集體所有財產所享有的兩種權益而引發的一切糾紛,從形式上看既包括集體組織侵害集體成員權益的糾紛,也包括集體成員之間侵害權益的糾紛,還包括集體組織之外的人侵害集體成員權益的糾紛。從狹義上理解,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僅指《物權法》第63條規定的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時,受侵害的集體成員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的糾紛案件。我們認為,鑒於《物權法》及相關法律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的保護規定並不明確,特別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在行使中受到侵害的情形還普遍存在,僅適用撤銷集體經濟組織不當決定的方式尚不足以保護集體成員的合法權益,因此原則上本案由下可以容納集體成員權益受到侵害一切民事糾紛。
第二,注意本案由與其他幾個相關案由的關系。一是在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時,要注意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以及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的區別。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產生、使用、轉讓、處分等為基礎的糾紛,所以,判斷是否適用該案由時,應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存在為前提,除當事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立有爭議時可以適用該案由外,一般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存在時則不適用該案由。同樣,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也必然是針對土地承包合同關系而產生的糾紛,且糾紛當事人為合同的具體雙方,否則一般不適用該案由。本案由則可以適用於上述兩個案由不能容納的涉及土地承包的民事糾紛,如對土地發包方案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的,再如對集體組織應予發包給其土地而不作為而起訴的,等等。因為這些涉及土地承包的糾紛還沒有訂立承包合同,也沒有成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所以要適用本案由。二是土地徵收補償相關糾紛中要注意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項下的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相區別。從農村徵收土地的情況來看,既包括徵收已經發包的土地也包括徵收未發包的土地。對於他人已經承包的土地被徵收時,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要求分配徵收補償費用的糾紛要適用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的案由。對於未發包的土地被徵收後集體組織成員對土地補償費用分配不服提起的訴訟,或者承包人之外的其他集體組織成員對承包地徵收後的補償費用分配不服引發的糾紛,則適用本案由。

⑤ 違法經營行為受不受民事法律保護

1、騎車撞上其賣的東西是侵權行為,屬於民事糾紛,是民事法律關系。需要適當的經濟賠償。

2、佔道經營違反行政法規,屬於行政管理法律關系,是建設部門履行法定職權的范圍。二者不能抵銷的。可以舉報。

⑥ 法人經營管理權屬於民事權利嗎

法人的經營管理權是公司法規定的內容,屬於商法,當然不是民事權利。

⑦ 請民法高手進,全民企業以「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集體企業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1、「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就財產而言,不相當於集體企業的「企業所有的財產」;
2、國家授予管理的財產,包括盈利部分,企業經營周期是延續的,每年都會做盤點,上報國家,你覺得要是一個國企50年後倒閉,只用50年前的財產支付債務,合理嗎?
3、為什麼強調是授予,是因為對國企的約束,就是說沒有經過國家同意,它就納入它的范圍內就是不合理。比如鐵路沿線附近地段是在一定范圍內歸它,而不是它經過的地方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歸屬它的,它就可以拿來建房子,但是要上報國家,國家同意才可以建房子。

⑧ 怎樣解決公司經營管理權的糾紛

訴訟,要求乙返還相關印章。

⑨ 侵犯經營權的法律條規 速

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我國有關企業組織和企業管理的法律規定經營自主權主要有以下:生產經營計劃權、物質選購權、財務管理權、勞動管理權、產品銷售權、工資津貼管理權、經營方式選擇權、用人權等。行政機關對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合法的自主經營權,缺乏合法依據地採取行政措施,進行干涉,或者進行其他干預的,當事人可以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閱讀全文

與侵犯經營管理權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