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榮譽權侵權案例

榮譽權侵權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05 10:54:50

㈠ 侵害名譽權案例

首先,在報紙上刊登的聲明應該是由本人去完成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代替他人做這件事情。對此,該地晚報存在一定的比例的責任。
其次,王某的行為,對於晚報來說,是欺詐,對於李某來說,是侵權
個人意見,李某應該向晚報和王某一並提出告訴。

㈡ 侵犯學生名譽權的例子

不屬於侵犯名譽權的事例有D,楊某用張某的姓名在雜志上登了一則徵婚啟事侵犯姓名權,ABC都屬於侵犯名譽權,被排除;故選D

㈢ 未成年榮譽權侵權案例

這個上法制神會查

㈣ 榮譽權 的侵權形式

一、名譽權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二、名譽權的侵權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後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後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徵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趙偉昌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盪」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後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徐良的名譽權。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製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准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
三、名譽權侵權的法律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酌定。

㈤ 榮譽權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您好,一、公民榮譽權的法律規定
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但是實踐中卻有很多行為侵害到了榮譽權,侵害榮譽權的行為有非法剝奪他人榮譽;非法侵佔他人榮譽;嚴重詆毀他人所獲得的榮譽;侵害榮譽權人應得的物質利益。
二、侵害榮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非法剝奪他人榮譽
這是最為常見的侵害榮譽權的行為。這一行為的主體一般為榮譽的授予組織。如有的榮譽授予組織在沒有法定理由或非經法定程序的情況下,剝奪他人已獲得的榮譽。
(二)非法侵佔他人榮譽
這是指行為人以非法的手段,竊取、強占、冒領他人榮譽的行為。一般情況下,非法侵佔他人榮譽的侵權者與榮譽權人有一定的聯系或關聯。如某企業領導以該企業技術人員的一項設計為自己申報獎項並最終獲獎,這即是非法侵佔他人榮譽。
(三)嚴重詆毀他人所獲得的榮譽
主要的行為方式包括對他人獲得的榮譽心懷不滿,向授予組織誣告、詆毀榮譽權人,或者當眾摘人榮譽牌匾、撕人榮譽證書,或者公開發表言論詆毀他人榮譽名不符實等行為。這里應注意的是,詆毀他人榮譽侵權的構成,以情節嚴重為限,如果只是發表一般的不當評價,不宜作侵權處理。
(四)侵害榮譽權人應得的物質利益
獲得榮譽往往能帶來相應的物質利益。侵害榮譽權人物質利益的行為主要包括:拒發或少發榮譽權人應得的物質利益(如少發獎金),以破壞他人榮譽為目的故意損毀榮譽權人的獎杯、獎品、獎章等。如屬過失損毀他人的獎杯、獎品等物,則應以一般的侵害財產行為論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㈥ 侵犯名譽權案例分析

[案情介紹]
某日,鄭甲來到某百貨商場自選超市區,背著小包轉了一圈,覺得沒什麼可買的,就出來了。鄭甲剛走出商場大門,就被商場內追出的兩名工作人員攔住,問鄭甲:「小姐是不是在超市拿了什麼東西而忘了付錢?」鄭甲說:「沒有」,兩名工作人員不相信,繼續問:「到底拿沒拿?」鄭甲仍答:「沒拿。」這時,有許多購物者過來圍觀,商場工作人員將鄭甲帶到櫃台前,指著收款台前貼的告示說:「我們有權檢查你們的包。」該告示寫的是:「收銀員受商場指示,有權在收銀處檢查帶進自選超市區的包、袋,請顧客協助將包、袋打開檢查。」

[案情分析]
鄭甲很氣憤,拒不打開背包接受檢查,於是,商場工作人員又將鄭甲帶到商場辦公室要求檢查,經檢查,並沒查出什麼東西。商場王作人員又要求鄭甲解開大衣扣、摘下帽子接受檢查,鄭甲禁不住落了淚,解開衣扣、摘下帽子讓他們檢查,經查又未查出什麼東西,商場工作人員這才將鄭甲放行。事後,鄭甲越想越氣,遂起訴百貨商場侵害自己名譽權,要求商場承認錯誤,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
分析:百貨商場的行為侵犯了鄭甲的名譽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事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權是指公民、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損害公民、法人名譽的結果就是降低了社會對其名譽的評價。本案中,商場工作人員懷疑鄭甲偷拿了商場的貨物,本應依照法定程序提交法定機關處理,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在公共場合叫住她,幾經盤問,這種問話的貶意是明顯的,對周圍顧客產生的影響是:她是一個有問題的人,很可能偷了東西。所以,商場工作人員的攔截盤問,實際影響了對鄭甲品德、聲望、信用等方面應有的社會評價,實際損害了鄭甲的名譽。

[案情結果]
百貨商場的行為侵犯了鄭甲的名譽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事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由於商場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才造成鄭甲被其他顧客誤認為偷拿了商品,使鄭甲的名譽受到懷疑、侵害,所以,百貨商場的行為侵害了鄭甲的名譽權,應該承認錯誤,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事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㈦ 侵犯榮譽權的行為一般有哪些

如果說名譽是社會對一個人的起碼評價,榮譽則是社會對某些公民或法人的更高層次的評價,是國家、社會對公民、法人在生產經營、科學實驗、文化教育等活動中做出貢獻、取得成果所給予的精神鼓勵,如「三好學生」、「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優秀教師」、「產品金質獎」等等。公民、法人對自己依法取得的榮譽不受侵犯和剝奪,這就是榮譽權。
侵犯榮譽權主要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榮譽,主要是一些與頒獎或授予榮譽有關的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非經法定程序和理由,宣布撤銷或剝奪榮譽人的榮譽;還有的表現為對他人獲得的榮譽非法竊為己有,嚴重低毀他人的榮譽,拒發、扣發榮譽入應得的物質獎勵,故意毀壞榮譽人的獎品、獎杯、獎狀以及其他物品。

㈧ 榮譽權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榮譽是對公民的一種精神鼓勵,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任何組織、任何個人都 不得非法剝奪公民已經獲得的榮譽稱號、榮譽證書和獎章。
一.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
是最典型的侵害榮譽權的行為。它是指未經法定程序,沒有法定理由,並由法定機構作出就宣布撤銷或剝奪權利人的榮譽。如某廠職工高某多次獲省勞動模範稱號,並給予兩次晉升工資的獎勵。後來,因揭發廠長有經濟問題,遭到廠長的報復。該廠長宣布取消高某省勞模稱號,取消其獎勵的工資。在這一案件中,高某獲得的榮譽是經省政府批準的,該廠長根本無權宣布撤銷此榮譽,故屬非法剝奪榮譽,構成了對高某榮譽的侵害。
二.非法侵佔他人榮譽。
是指對他人獲得的榮譽,行為人以非法手段進行冒領、強占或偷竊。如某縣決定對見義勇為的農民劉大民授予榮譽稱號並頒發獎金,參加頒獎儀式的通知寄出後,郵遞員誤將信送到了與劉大民同村的劉大明手中。劉大明乘機冒充劉大民領取了榮譽稱號和獎金。在本案中,劉大明就侵犯了劉大民的榮譽權。
三.低毀他人獲得的榮譽。
是指有的人因各種原因,如對他人獲得榮譽心懷忌爐等而低毀榮譽權人,引起他人對榮譽權人榮譽的獲得的懷疑,因而構成對他人榮譽的侵害的。
四.侵害榮譽權人的物質利益。
是指對榮譽所附隨的物質利益進行侵害的行為,它包括拒發或扣發獎金、毀壞獎杯、獎章、獎狀等行為。如某單位根據規定對本單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授予榮譽稱號並各獎勵兩萬元。後因有人反映獎金數額過高,單位領導便擅自決定,對獲獎人員只發給1萬元獎金,剩下的1萬元捐給工會,用作工會活動經費。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扣發應得物質利益的行為,構成了對榮譽權的侵害。

閱讀全文

與榮譽權侵權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