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美國最大的專利侵權案

美國最大的專利侵權案

發布時間:2021-06-04 23:05:16

⑴ 美國專利訴訟規則 判例 怎麼樣

一、美國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的基本情況

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於2001年1月1日最先實施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以來,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已經成為美國專利訴訟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3年1月1日,美國有29個聯邦地區法院已經正式實施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

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主要涉及專利侵權案件和專利無效案件的訴訟程序時間安排、信息披露的要求、侵權案件及無效案件的訴訟文件的提交,以及馬克曼聽證程序的過程及時間表。需要特別指出,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只是美國聯邦民事程序規則的重要補充,不能取代美國聯邦民事程序規則。

由於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簡稱CAFC)對美國境內的專利上訴案件擁有排他的專屬管轄權,因此美國專利法在實體內容方面是統一的。但是從訴訟程序方面來說,不同的聯邦地區法院制定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之間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但是這些規則只是涉及專利案件的訴訟程序問題。

二、專利侵權訴訟案件

美國大多數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都規定,自案件管理會議(the case management conference ,簡稱「CMC」)召開之日起14天至30天之內,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當事人應當將其訴訟主張送達給對方當事人。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美國俄亥俄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規定,根據美國聯邦民事程序規則規定提出答辯或者動議後15天之內,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當事人應當將其訴訟主張送達給對方當事人。再如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和華盛頓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都規定,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的當事人應當在案件管理會議召開前10天內將專利侵權訴訟主張送達給對方當事人。

所有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都要求,原告(專利權人)必須在專利侵權訴訟主張中確認被侵犯的專利權利要求,同時將專利權利要求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對比表送達給對方當事人。原告(專利權人)應當確認被控侵權行為是字面侵權和/或等同侵權。多數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還要求,原告(專利權人)必須告知涉案專利的優先權日,涉及美國專利法第112條規定的「手段+功能」的術語。

少數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要求原告(專利權人)必須根據美國專利法第271條確認被訴專利侵權行為是哪種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那些涉及幫助侵權或者引誘侵權的案件來說,這樣的規定顯得特別重要。

另外,對於專利侵權訴訟主張中是否必須披露對方當事人的專利侵權行為屬於故意侵權行為,不同法院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也不盡相同。

三、專利無效訴訟案件

有關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的規定基本上都是針對專利權人的,有關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規定則基本上都是針對被訴侵權人的。因此,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對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規定大體上就參照了有關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的規定。對於專利無效訴訟主張來說,所有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的核心就是要求,被訴侵權人必須披露其據以主張涉案權利要求具有可預見性和或具有顯而易見性的現有技術,同時還必須將現有技術與涉案權利要求的每項技術特徵進行對比後形成的對比表送達給對方當事人。

對於涉案權利要求的顯而易見性來說,大多數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還要求,被訴侵權人必須對其所依據的現有技術的特定組合予以確認。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中其他一些較為常見的規定包括提出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當事人必須確認美國專利法第112條規定的「手段+功能」的處理,必須提出涉案權利要求的明確性問題、可實施性問題以及書面描述的充分性問題。

進入新世紀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美國專利法第101條(可專利客體的范圍)不斷作出新的判決,因此在專利無效訴訟主張中以專利法第101條為依據提出專利無效變得越來越重要。另外,在專利無效訴訟主張中,提出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當事人也常常將涉案專利不具有強制性作為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一部分,例如專利權人的不當行為或者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等。大多數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對此未作規定和要求,但少數聯邦地區法院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卻作了明文規定,例如伊利諾伊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和俄亥俄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對於專利無效披露的時間,不同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之間差別較大,例如伊利諾伊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規定專利無效披露的時間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送達後兩周之內,加利福尼亞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則規定專利無效披露的時間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送達後兩個月之內。

四、訴訟主張的變更

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解決訴訟主張的變更問題。一些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規定了初始/初步訴訟主張和最終訴訟主張,最終訴訟主張獨立於初始/初步訴訟主張。當事人需要將這兩種訴訟主張都送達給對方當事人。另外一些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則只規定了單一的訴訟主張,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的訴訟主張就自動成為最終訴訟主張,當事人在該特定時間點之後可以根據特定原因再進行變更,例如為遵守法院做出的對己不利的權利要求解釋令而變更訴訟主張、為其他正當理由(good cause)而變更訴訟主張等。

五、訴訟文件的提交

在一般的訴訟中,當事人應當在什麼時間提交什麼類型的訴訟文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專利訴訟來說,這一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專利訴訟中的很多訴訟文件都包含一些比較敏感的商業信息。同其他類型訴訟案件的聯邦地區法院規則相比,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通常規定,對於某些訴訟文件,按照規定負有提交責任的當事人應當主動向法院提交,並不需要對方當事人向法院提出要求,甚至審理案件的聯邦地區法院可以依職權要求提供。至於訴訟文件中需要披露的問題,有一些代表性的條款。

對於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來說,例如得克薩斯州東區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規定:「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送達其侵權訴訟主張時,應當提交足以證明涉案專利申請日之前專利所保護發明的每一項銷售或者允諾銷售的文件。」再如「可以證明涉案專利優先權日之前有關專利所保護發明的概念、實施應用、設計、開發的所有文件」,以及「每項涉案專利的申請檔案的復印件」等。

對於專利無效訴訟案件來說,例如得克薩斯州東區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要求,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送達其專利無效訴訟主張時,該當事人應當提交「源代碼、說明書、原理圖、流程表、插圖、配方或者其他文件,足以說明專利侵權訴訟主張的對照表中被控侵權產品的構成要素的操作情況」,同時還應當提交「未出現在涉案專利申請檔案中,但在專利無效訴訟主張的對照表中確認的每項現有技術的復印件」。

在涉及故意侵權案件或者引誘侵權的案件中,律師意見的披露也是一項重要問題。很多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都要求當事人在聯邦地區法院做出「權利要求解釋令」後要提交其律師的辯解意見或者提交放棄辯解權利的聲明。

六、權利要求的解釋

幾乎所有的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都規定了權利要求解釋的過程及相應的時間表,具體包括術語交換的時間、提交權利要求解釋建議的時間、提交權利要求解釋簡要的時間、提交權利要求解釋共同聲明的時間以及進行馬克曼聽證程序的時間等。

有一些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還對權利要求解釋中術語的數量進行了限制,最常見的規定就是最多不超過10個術語。另外一些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還要求雙方當事人要盡力「減少或者解決分歧」。

對於當事人交換權利要求解釋簡要的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同時交換和先後交換,其中先後交換一般都是提出訴訟主張的當事人先提交權利要求解釋簡要。在交換權利要求解釋簡要方面,最為特殊的就是伊利諾伊州北區專利訴訟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該聯邦地區法院規則規定,被訴侵權人應當首先提交權利要求解釋簡要,因為專利權人所主張的權利要求的解釋很可能就是「平常意義」的解釋。

⑵ 專利侵權案

不能勝訴。
這個案例很能解釋中國和美國的專利申請權的差異:
在美國,專利權是屬於首先發明該技術的發明人,即先發明制;而在中國,專利權屬於首先申請該技術的申請人,即先申請制。
這件事情發生在國內,適用中國專利法。優先權的期限是12個月,李先生在96年美國申請日的12個月內擁有在中國申請專利的優先權,但是他沒有進行申請,因此無法對抗其他人的申請或者使用行為。他對優先權的起訴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⑶ 美國關於專利故意侵權的最新認定標准對中國有何借鑒意義

您好,美國聯邦抄最高法院在光環襲電子公司訴脈沖電子公司(Halo Electronics, Inc. v. Pulse Electronics, Inc.)案中,以全票推翻了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全院聯席審判判定。這意味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是不是構成「成心侵權」的裁量權交回給本地法院,然後由其判別對侵權人是不是要處以3倍的懲罰性損害補償;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只需在本地法院呈現亂用裁量權的狀況下,才可推翻原判定。
我國在如今進行的第四次專利法修正進程中,擬添加關於成心侵略專利權的做法處以3倍懲罰性損害補償的有關規則。而美國關於專利成心侵權的司法演化進程以及遭受的難題和窘境或可為我國供應履歷或參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哪裡可以看到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件

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中國高院辦您直接載各種知識產權案件裁判文書專利、商標、著作權、植物新品種都 貼中國址您直接網路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中國找

⑸ PC World評出科技界最著名5起專利訴訟案,都有那些啊

以下是PC World評選出的科技界最著名的五起專利訴訟案:
1、誰才是圖形用戶界面的發明者?蘋果?微軟?還是施樂?
這看起來是一件陳年舊案,因為微軟發布的首款成功的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 3.0已經面世近30年了。圖形用戶界面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意,但它到底是誰發明的呢?針對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權,蘋果、微軟和施樂展開了連環訴訟戰。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認為,發明圖形用戶界面的不是微軟,而是蘋果。市場調研機構Insight 64的資深半導體行業分析師南森·布魯克伍德(Nathan Brookwood)表示,當年喬布斯參觀施樂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時看到了一款早期的操作系統版本,之後產生了圖形用戶界面的創意。
不管這種說法是真是假,蘋果於1988年將微軟告上聯邦法庭,稱微軟的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侵犯了蘋果Mac操作系統的專利權。然而不久之後,施樂又將蘋果告上法庭,指責蘋果偷竊施樂的創意。
在經過長達六年的訴訟和上訴之後,美國最高法院做出了終審判決,駁回蘋果和施樂的起訴。蘋果的起訴被駁回的原因是,蘋果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據;施樂的起訴被駁回的原因是,該案件拖延的時間太長。
2、SCO起訴Linux剽竊UNIX代碼:一場鬧劇。
2003年初,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SCO做出了一個震驚矽谷的宣布:開放源代碼的Linux操作系統剽竊了UNIX系統的代碼。
此案可追溯到1993年,當時Novell斥資3億多美元收購了UNIX系統實驗室,後者擁有UNIX版權及許可證。兩年後,Novell將UNIX業務出售給SCO。之後,這筆交易是否包含了UNIX代碼版權的出售就成為爭議的焦點。
隨後,SCO發起了一系列訴訟,首先將IBM告上法庭,要求IBM支付10億美元的侵權賠償金。之後,Novell、紅幅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先後成為SCO的被告。
然而,2007年8月10日,美國法官判定,Novell擁有UNIX的版權,SCO應向Novell支付250萬美元補償金。當年9月18日,SCO申請了破產保護,12月27日被納斯達克摘牌,這場鬧劇也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3、黑莓製造商RIM遭起訴,6億美元了解官司。
原本很少有人知道美國弗吉尼亞州還有一家叫作NTP的公司,然而,2001年這家公司將著名的黑莓手機製造商RIM告上法庭,稱RIM侵犯了包括無線電子郵件技術在內的多項NTP所持有的技術專利,並索取5300萬美元的賠償。
如果本案就此結束,那它也就是又一起侵犯專利案件而已。之後不久,又一位法官判定,RIM的黑莓數據網路同樣侵犯了NTP的專利權。當時很多人擔心黑莓手機的命運將就此終結。幸運的是,RIM與NTP達成和解,RIM向NTP支付了6.15億美元,成為科技專利訴訟案中和解費用最高的案件之一。
4、英特爾晶元設計遭起訴,殃及惠普等PC廠商。
英特爾和一家名為Integraph的電腦晶元開發商於1997年捲入一場馬拉松式的專利訴訟戰。Integraph指責英特爾侵犯了其Clipper晶元的專利技術,並要求英特爾賠償3億美元。另外,Integraph還指責英特爾的VLIW微處理器指令組設計侵犯其專利,英特爾最後賠償了2.25億美元。Integraph通過這兩起訴訟案獲得了英特爾的5.25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使問題進一步復雜的是,包括惠普在內的電腦生產商也被捲入其中,因為這些電腦生產商都從英特爾購買了涉及侵犯Integraph專利的晶元產品。最後,這些訴訟案都達成和解。
5、微軟Word遭起訴,巨人做出讓步。
或許世界上沒有哪款軟體比微軟Word更為普及。因此,當一家名為i4i的加拿大公司針對Word侵權提起訴訟時,全世界都震驚了。
這家總共只有30名員工的小公司稱,微軟Word中的XML功能侵犯了其專利技術,並要求法院禁止微軟Word在市場銷售。2009年8月,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判定,微軟Word軟體侵犯i4i專利技術的事實成立,對微軟處以2.9億美元的罰款,並要求微軟在60天內停止銷售侵權的Word版本。
微軟對該判決存在異議,並將此案上訴至美國上訴法院。2009年12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駁回微軟的上訴請求,並禁止微軟銷售包含侵權代碼的Word軟體。該判決已於2010年1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微軟表示,將移除Word 2007和Office 2007中的部分代碼。
盡管微軟Word並未遭到完全封殺,但微軟也被迫對Word程序做出改動,向i4i做出讓步。

⑹ 怎麼理解美國專利侵權案里的客觀無依據

在美國如果做訴訟,律師是按小時收費的,一般是400美元每小時

⑺ 全球最大CPU製造商英特爾在專利侵權案中敗訴,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專利技術的重要性!無論何時專利技術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於科技,電子巨頭們來說,專利技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⑻ 按照美國法律,美國專利侵權判定是怎麼判的

美國專利法第271條涉及侵權問題,該條款只是開列了一串侵權行為,並且指出這些侵權行為指向的目標是「獲得專利權的發明」,但卻沒有進一步指出如何判斷一項專利是否遭到了侵權。美國法院在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使用了兩種證據以供使用。即美國專利侵權如何判定的證據。
一、內在證據。即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專利審查檔案組成。法院要求將所有內在的證據記錄加以考慮來決定權利要求的含義。第二是外在證據,包括從字典的定義到專家證據。初審法院的法官有決定是否採納外在證據的自由裁量權,但是如果內在證據可以對權利要求進行合理解釋,則不需要對外在證據加以考慮。
二、字面侵權。字面侵權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具備了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或者說權利要求里的每一個限定或要素都可以在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找到,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字面侵權。
三、等同侵權。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長久以來問題最多、爭議性最強的當屬等同原則。等同理論起源於美國,用於調整日益多樣化的發明和專利說明書解釋程度之間的界限,通常作為強化專利權的理論根據被使用。等同侵權是相對於字面侵權而言,其含義是指:被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雖然與權利要求中的限定或要素不一樣,但兩者只有非實質性的區別;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等同於權利要求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限定或要素,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等同侵權。

⑼ 美國的著名商標侵權案有哪些

知識產權,廣義而言包括版權即著作權、專利即技術發明、商標、商業秘密和知名權等,其中前三類受到相當全面的保護。今天,我們介紹兩個有關商標專屬權的案例。
一個例子是,世界摔角協會為什麼會更名為世界摔角娛樂。
首先澄清一下:摔角不同於摔跤。摔跤是競技體育,是奧運比賽項目。而職業摔角則具有極大的娛樂性,拿薪水的選手以強烈刺激感官的方式,伴隨著挑逗性的言語,按照基本上預先設定的結果進行打鬥。這種摔角競技表演的代表,就是世界摔角娛樂(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WWE)。
WWE的前身是泰坦體育,其創始人之一是今天WWE主要持股人文斯·麥克馬洪的父親傑斯·麥克馬洪。在那個時代,美國的摔角競技可以說是處於「春秋戰國」的時代,三十來個摔角表演公司各有自己的地盤,在電視開始普及之後,它們也仍然依照舊規,在各自地區的地方電視台進行轉播。
文斯和其夫人琳達接手之後,打破地域傳統,將他們主持的摔角表演通過全國性的電視網進行直播,幾經波折,最終戰勝群雄,不但成為美國式摔角表演的霸主,而且走向了世界。它的總部仍然設在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但是在紐約、洛杉磯、倫敦、墨西哥城、孟買、上海、新加坡、迪拜、慕尼黑和東京均設有辦事處。
文斯和琳達執掌泰坦體育之後,在1982年收購了Capitol Wrestling Corporation及其控股的世界摔角聯盟(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並於1998年更名為世界摔角聯盟有限公司。1999年再改名為世界摔角聯盟娛樂有限公司,最終於2002年去掉「聯盟」一詞,成為今天的世界摔角娛樂(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而且從2011年起,公司用WWE作為自己的商標。
這一系列的名稱變化,都源於與歷史悠久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冠名權上的糾紛。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成立於1961年,開始時叫做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1986年改為現名。世界摔角聯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都用WWF作為自己的商標,於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就其商標權起訴世界摔角聯盟。1994年,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泰坦同意停用WWF作為推廣摔角時的書面用詞,在電視廣播中特別是有字幕的時候,也盡量少用這一簡稱。自然基金會也就不反對世界摔角聯盟使用其英文的全名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但是在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再次提起訴訟,因為世界摔角聯盟仍然在許多場合使用了WWF這一商標,特別是用在它的紀念品和其他商業產品上面。
英國專利法庭裁決世界摔角聯盟敗訴,所以世界摔角聯盟才在2002年最終改名為世界摔角娛樂,簡稱為WWE,網站域名也隨之改變。除了歷史上的錄影,不能再使用WWF三個字母作為標識。
還有一個著名的商標侵權案件,就是阿迪達斯起訴瑋倫鞋業。
阿迪達斯是一家知名的鞋業公司,它的三條紋標識從1952年就開始使用,後來注冊成為馳名的商標。瑋倫鞋業也是一家老牌公司,成立於1956年,但是它模仿阿迪達斯,使用兩條或四條條紋作為自己產品的標記。兩家公司曾經達成協議,瑋倫放棄使用它的條紋標識。但是在2001年,瑋倫再次在它的產品上加上條紋,這次阿迪達斯把瑋倫告上法庭。
經過多年的纏訟,在2008年陪審團審視了268類瑋倫的條紋商標產品,一致裁定瑋倫仿冒了阿迪達斯的商標,判決瑋倫公司敗訴,罰款為其利潤1.37億美元,加上懲罰性賠償1.37億美元和其他費用,總計3.046億美元,也就是相當於一條阿迪達斯的條紋罰了它一億美元。

⑽ 按照美國法律,美國專利侵權判定是怎麼判的

美國專利法第271條涉及侵權問題,該條款只是開列了一串侵權行為,並且指出這些侵權行為指向的目標是「獲得專利權的發明」,但卻沒有進一步指出如何判斷一項專利是否遭到了侵權。美國法院在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使用了兩種證據以供使用。即美國專利侵權如何判定的證據。
一、內在證據。即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專利審查檔案組成。法院要求將所有內在的證據記錄加以考慮來決定權利要求的含義。第二是外在證據,包括從字典的定義到專家證據。初審法院的法官有決定是否採納外在證據的自由裁量權,但是如果內在證據可以對權利要求進行合理解釋,則不需要對外在證據加以考慮。
二、字面侵權。字面侵權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具備了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或者說權利要求里的每一個限定或要素都可以在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找到,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字面侵權。
三、等同侵權。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長久以來問題最多、爭議性最強的當屬等同原則。等同理論起源於美國,用於調整日益多樣化的發明和專利說明書解釋程度之間的界限,通常作為強化專利權的理論根據被使用。等同侵權是相對於字面侵權而言,其含義是指:被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雖然與權利要求中的限定或要素不一樣,但兩者只有非實質性的區別;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等同於權利要求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限定或要素,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等同侵權。

閱讀全文

與美國最大的專利侵權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