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人身損害賠償通常三種解決途徑,即協商、調解和訴訟方式。
協商
協商是指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對人身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義務人以及具體賠償方式所達成的協議。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書範文如下:
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書
甲方:XXX(系被害人之父),男,19XX年7月28日生,漢族,昆明市人,在昆明市XX路XX號。
乙方:XX,男,漢族,19XX年1月29日生,身份證號:XX242419XX0129XX59,住昆明市XX號XX號。
甲乙雙方因人身損害(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糾紛一案,經充分協商,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一、乙方一次性向甲方支付墊付醫葯費、喪葬費、誤工費、交通費、通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62158.39元。
二、甲方未能獲得足額賠償的部分,由乙方協助向XXX人民法院申請追加XXX、XX為被告,由其二人向甲方履行賠償責任。
三、乙方支付賠償費用後,甲方應當全面配合乙方向法官求情,減輕乙方的刑事責任。
四、本協議書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自簽字和乙方實際支付賠償費用後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
調解
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解決民間糾紛的活動。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訴訟
訴訟是指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到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方式。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Ⅱ 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1乙方無法申請工傷認定。法律依據 您看 工傷保險條例 14條 15條。
2到甲方住所地法院起訴即可 賠償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Ⅲ 顧客在我店因自身問題受傷,如何賠付
1、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Ⅳ 人身損害糾紛,可以由別人代為起訴嗎
現實困惑
黃某和向某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因此感情很深。一日,黃某因與人斗毆而被打傷住院,向某感到十分氣憤,想替黃某討回公道。於是,向某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起訴,要求打人者承擔賠償責任。請問,向某有權利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打人者嗎?律師點評
向某沒有權利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要求打人者賠償。民事糾紛的存在是較為廣泛的,如果不設定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那麼可能會出現一群人參與訴訟的混亂局面,也可能有人隨便找個理由就去提起民事訴訟,故意搗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者必須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本案中,黃某因與人斗毆而導致受傷住院,這是黃某與打人者之間的侵權糾紛,與向某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即使是黃某與向某的感情再深,其也沒有權利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起訴要求打人者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特別提醒
公民向法院起訴,必須要跟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否則是不能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的。
發生民事侵權糾紛,受害人要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現實困惑
國慶十一長假期間,胡某帶著家人到青島旅遊。在一家餐廳就餐時,由於該餐廳提供的食物變質,致使胡某和家人食物中毒,被送到醫院搶救後脫離危險,出院後胡某與家人回家療養。病癒後胡某決定以侵犯生命健康權為由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胡某該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呢?律師點評
胡某應到餐廳所在地法院,也就是青島市的法院起訴。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管轄。侵權行為地,是指構成侵權行為的法律事實所在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當然,通常情況下,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如果兩者不在同一地點,則兩地的法院都有管轄權。本案中,侵權行為發生地在青島,而胡某還沒有離開青島就病了,也就是侵權結果發生地也在青島,並且作為被告的餐廳也在青島。因此,青島當地的法院依法對此案有管轄權,胡某應向青島市的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特別提醒
侵權案件可以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而侵權行為地又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
Ⅳ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主要有哪些
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3.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4.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6.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7.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8.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9.雇員受害賠償糾紛;
10.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11.產品責任糾紛;
1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13.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
14.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15.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16.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
17.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
18.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
19.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等。
Ⅵ 服務行業個人-公司-客人的責任、賠償問題!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本案中,你女朋友公司在消費者消費時,有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的義務,如果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有賠償的義務。
如果消費者是你女朋友作服務時引起的,你女朋友就有責任,反之,則由其公司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Ⅶ 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應如何賠償
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應當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人身傷害賠償類糾紛共包括21類:
214.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2)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3)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4)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6)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7)工傷事故損害黯償糾紛
221.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222.雇員受害賠償糾紛
223.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224.產品責任糾紛
225.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226.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
227.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228.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229.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
230.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
231.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
232.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
233.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
234.侵害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權糾紛
《侵權責任法》:
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Ⅷ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種類:
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版糾紛;
權2.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3.水上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4.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
5.航空器對地、水面上第三人損害賠償糾紛;
6.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7.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8.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糾紛;
9.雇員受害賠償糾紛;
10.雇傭人損害賠償糾紛;
11.產品責任糾紛;
1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
13.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
14.地面(公共場所)施工損害賠償糾紛;
15.建築物、擱置物、懸掛物塌落損害賠償糾紛;
16.堆放物品倒塌損害賠償糾紛;
17.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
18.駐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糾紛;
19.防衛過當損害賠償糾紛;緊急避險損害賠償糾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