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材買賣合同糾紛代理詞 怎麼寫 知乎
先明白你是代理原告還是代理被告
代理原告那就是圍繞訴訟請求,結合證據要求法院支持回
代理被告,答就要依據法律、合同反駁原告的起訴是全部無理還是部分無理
是都有證據還是部分證據,還是違反法律規定,還是過時效
要結合案件啊
2. 如何處理某物資公司訴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陸雲良
案情簡介
2005年8月29日,原告某某物資公司(以下簡稱物資公司)向法院起訴某某建設公司(以下簡稱建設公司)。原告訴稱,被告在承建某住宅小區的過程中,多次向原告購買鋼材,貨款總計為810897.45元。被告以轉賬方式先後兩次支付貨款共計62萬元,至今尚欠原告鋼材款190897.45元。原告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法院提供了銷售提貨單(存根聯)、發票(存根聯)和收貨單等證據。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給付鋼材款190897.45元。
被告辯稱,原告所稱不是事實,被告並不存在欠原告貨款的事實,除原告訴稱以轉賬方式支付的62萬元以外,其餘款項均以現金方式支付完畢,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請。
經庭審,人民法院認定如下事實:被告因承建某住宅小區需要,向原告購買鋼材共計價值人民幣810897.45元。被告已收取了全部鋼材及相應的銷售發票。原告認為被告僅以轉賬支票方式向原告支付了鋼材款62萬元,尚欠190897.45元;但被告認為餘款已以現金方式付清,且有被告向自己開具的全部貨款發票為據。雙方遂發生爭議,訴至法院。
爭議焦點
在庭審中,原、被告雙方確認本案爭議焦點為:被告持有原告開具的全部貨款發票,是否足以證明被告已向原告支付了全部貨款的事實。換句話說,在被告持有全部貨款發票的情況下,是應由被告承擔已付款的舉證責任,還是應由原告負被告未付清全部款項的舉證責任。
關於舉證責任分配問題,雙方持有不同觀點。原告認為,被告雖然持有發票,但是在雙方交易過程中形成了先發貨後開票再付款的交易慣例。另外,發票不是已付款的憑據,而是據以付款和據以收款的憑據。何況,被告在庭審過程中不能說明自己是如何支付現金的具體過程。因此,被告雖然持有發票,但仍不能證明自己已經付款,還須有其他證據來證明已經付款的·事實。但是被告認為,被告已持有的發票依法具有證明自己已付款的證據效力,發票具有付款憑據的證據意義。對被告來說,持有發票即應首先推定被告已付款。至於是否能夠說明付款的具體過程,不影響發票的證據效力,被告在持有發票的情況下,沒有法定義務說明付款的具體過程和具體細節。另外,在雙方之間不存在什麼先發貨後開票再付款的交易慣例。
雙方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分別提供了相應的證據。
原告提供的證據為:
證據1:銷售提貨單17份,證明被告已收到原告的鋼材。
證據2:發票8份,證明被告已收到原告開具的全部發票。
證據3:收條5份,證明被告已收到全部鋼材及發票的事實。
證據4:照片2份,證明被告承建某住宅小區的事實。
證據5:進賬單3份,證明雙方具有鋼材購銷業務合同關系,以及被告欠付原告貨款的事實。
被告提供的證據為:
證據1:發票8份,證明原、被告雙方的鋼材交易中貨款已經全部付清的事實。
證據2:銷貨提貨單(隨貨聯)17份,系作補強證據證明被告已經支付了全部貨款。
雙方在質證過程中,對對方提供的證據之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均對對方證據的證明對象及證明力持有異議。
審理判決
一審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構成買賣合同關系。被告收取原告交付的貨物後,即應支付相應的貨款,並有權獲取相應的銷售發票。根據我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付款方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發票系經營活動中的收付款憑據。因此,如無相反證據,可以認定付款方已支付了相應的對價,才能取得相應的發票。本案被告已收取了原告開具的全部銷售發票,可以因此認定被告已支付了與發票對應的全部貨款。現原告未能提供,即應承擔舉證不能導致的不利後果。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原告不服一審判決,遂提起上訴。其上訴理由認為,發票不能作為收付款憑據;事實證明,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存在先提貨後開票再付款的交易習慣;況且,被上訴人不能說明如何付款的問題。因此,是否已付清貨款,應由被上訴人負舉證責任,故要求二審法院改判。被上訴人答辯認為,發票依法具有收款人已收取款項和付款人已支付貨款的證據意義;在被上訴人持有足夠證據證明已付款的事實,被上訴人沒有法定義務說明如何付款的問題;況且,由於實際交易的時間長,交易次數多,因此無法回憶付款的具體過程是符合常理的。因此,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查明事實與一審相同。同時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本案雙方當事人對已收取貨物及貨款金額沒有異議,爭議的是被上訴人是否已支付了全部貨款。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被上訴人對「已支付全部貨款」的抗辯事實負有舉證責任,為此,被上訴人提供了由上訴人開具的有關交易的全部發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的,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付款方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因此,發票系經營活動中的收付款憑證,具有證明收款人已收取款項和付款人已支付款項的證據意義。本案被上訴人提供了上訴人開具的全部銷售發票,在無相反證據推翻該證據效力的前提下,應當認定被上訴人已支付了與發票對應的全部貨款。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3. 購銷鋼材合同糾紛一審對欠款數額及利息認定錯誤怎麼寫上訴狀
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結果。既然雙方當事人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訂立了專合同,那麼、按合屬同履行義務應當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合同簽訂後,一方當事人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主觀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例如,買賣合同中,買方與賣方簽了購銷鋼材的合同之後,合同所確定的鋼材價格上漲,賣方見如果仍按合同規定的價格交給買方,就會損失一大筆錢,於是,賣方就想提價,或毀約,或以支付違約金的方式不履行合同。買方則不同意,堅持按事先規定的價格購買,雙方遂起糾紛。再如,技術實施許可合同中,技術轉讓方已經與另一方簽訂了獨家許可合同。但見另外一方又欲高價受讓此技術,轉讓方則又將此技術許可給另外一方使用。獨家受許可方獲知後、要求轉讓方賠償損失.雙方之糾紛因此而起。可見,主觀點原因往往引起違約行為,再由違約行為導致糾紛的產生。純粹主觀上的原因是少見的,主觀上原因背後往往存在著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