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警方 為什麼不能介入 拆遷糾紛,在哪條法律條文上有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四條、第五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② 拆遷糾紛是否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協調
2005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項新的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應否受理問題的批復》。該《批復》從2005年8月11日起施行。該《批復》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並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
③ 拆遷的人一直跟蹤我,能報警嗎
被人跟蹤是可以能報警。
報警的條件是例如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損失而通過電話、網路、信件等方式向警方報告危急情況或發出危急信號,被人跟蹤是可能人參收到威脅,是可以報警求助的。
一般情況下,你所報警的內容只要是法定范圍內的應當受理的警情,報警都會產生作用,所以你必須清楚你所報的事件是否屬於110受理。同時你可以向轄區派出所進行咨詢。
④ 拆遷糾紛
按照你所說的情景,這樣的糾紛已經不屬於拆遷糾紛了,你屬於拆遷方的工作人員沒版有暴力拆遷,不權存在的事實上的肢體接觸。如果提請法律程序,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驗傷」,證明你沒有事實上傷害或者造成被拆遷方身體的傷害,那麼你必須要求具有司法上資格的驗傷部門。另外,收集和尋找第三方證人或者證物來證明你沒有言語中傷被拆遷人。
至於你們之間的糾紛應該屬於民事案件。
⑤ 要拆遷了,出現糾紛怎麼辦
根據你提供的問題,可能需要了解拆遷方面的法律,對於拆遷這塊,法律依據是國務院頒布的《拆遷管理條例》,其中第六條規定,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第七條 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
另外對於這塊土地的所有權,應當前往當地的土地管理部門查詢土地登記手續,對於房產還可以到當地的房產部門查詢,需要律師的話,還可以到律師港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