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告侵權時未成年,案件審理過程中成年,如何承擔責任如何列被告。
被告侵權時未成年,案件審理過程中成年,應當依照侵權時的情況承擔責任。未成年人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未成年人,一種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未成年人。在侵權賠償責任承擔時,無論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民事訴訟時,被告是未成年人,監護人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第二款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法律規定訴訟活動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意即法律承認未成年人有被告主體資格。
B. 未成年人在訴訟時已滿十八歲,需要對之前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嗎
未成年人在實施損壞他人財產或傷害他人人身的行為時還不到十八周歲,但在受害人到法院告未成年人或其監護人、要求他們進行賠償的時候,未成年人已經滿十八周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成年人有經濟能力進行賠償,就由未成年人來賠償;如果未成年人沒有經濟能力進行賠償,則仍然由其原來的監護人來賠償。監護人不可以以未成年人已滿十八周歲、應當自己承擔責任而拒絕賠償。參考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六十一條
C. 未成年時遭遇侵權,長大後能訴訟嗎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規定,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 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D. 成年,訴訟時已成年,侵權責任怎樣承擔
民事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未成年,訴訟時已經成年的,如果自己有經濟能力,那麼應該由未成年人自己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但民事責任。
E. 侵權時未成年,訴訟時已成年,侵權責任怎樣承擔
未成年人在實施損壞他人財產或傷害他人人身的行為時還不到十八周歲,但在受內害人到法院告未容成年人或其監護人、要求他們進行賠償的時候,未成年人已經滿十八周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成年人有經濟能力進行賠償,就由未成年人來賠償;如果未成年人沒有經濟能力進行賠償,則仍然由其原來的監護人來賠償。監護人不可以以未成年人已滿十八周歲、應當自己承擔責任而拒絕賠償
F. 未成年人遭遇侵權,成年後能訴訟嗎
未成年時可以訴訟,成年後也可以,如果侵權已過訴訟時效也可以,只不過會喪失勝訴權,對方當事人沒提出已過訴訟時效還是有可能勝訴的
G. 侵權時未成年,起訴時成年,如何確定侵權人如何確定賠償人
1、侵權人當然還是加害人,賠償人根據情況而定。
2、《民通意見》第161條 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但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H. 侵權時未成年,起訴時已成年,法定代理人是否參加訴訟
1,如果侵權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在起訴時應當將監護人(法定代理人)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關於監護責任兩個問題的電話答復》,針對侵權行為人在侵權時不滿18歲,訴訟時已滿18周歲,且本人無經濟賠償能力,其原監護人的訴訟法律地位應如何列的問題,答復認為應當將原監護人列為案件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因原監護人對案件訴訟標的無獨立請求,只是案件處理結果同本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系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2,如果侵權行為人有經濟能務,可以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時監護人(法定代理人)不是必須參加訴訟,可以受未成年人委託以訴訟代理人身份參與訴訟。
3,《民通意見》規定:
161.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但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I. 侵權行為發生時,侵權人未滿18周歲,待起訴時,侵權人已成年,請問起訴時還要設法定代理人嗎
不需要了。設定法定代理人的初衷是要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現在侵權人已經成年其能夠積極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不需要設法定代理人。
J. 最高院1990年5月4日對吉林高院的答復復函,侵權時是未成年人,訴訟時是
1、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2、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法刑一(1991)9號《關於如何認定被告人犯罪時年齡問題的請示》已收閱。經研究,答復如下:
在審判中,特別是在處理死刑案件時,必須把被告人犯罪時的實際年齡作為案件的重要事實予以查清。在一般情況下,認定被告人的實際年齡應當以戶口登記為基本依據,結合人口普查登記和其他有關資料,並經過認真調查核實後加以確定。對被告人實際年齡有異議或者疑義時,更應當多方查證核實。如果有足夠證據認定戶口登記冊上記載的年齡有誤,就應以查明的實際年齡來認定。如果經反復調查,確實查不清的,應當按照從寬的原則予以掌握,以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