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思修法律侵權案例分析

思修法律侵權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01 21:53:09

A. 法律案例分析題:學生在校期間因他人的侵權而受到損害

一、超市負有賠償責任;
二、學校補充責任(沒有照看好學生,未成年人,內因為圍牆有缺口)容;
三、劉某承擔部分責任(參加了拉扯氣球);
四、如果氣球有質量問題,廣告公司負有賠償責任(學生和劉某可以選擇向超市或者是廣告公司作為被告);
所以,本案中起訴連帶責任是合理的,因為作為原告這樣起訴對原告有利,但是,法院肯定會內部劃分的,具體比例按照責任大小。
學校是有責任的(以上解釋),承擔責任人由不同的對象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

B. 大一思修案例分析

大一思修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學生趙某,15周歲,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
五、六歲。某日,趙某偷拿家裡的1萬元買了一輛摩托車。試分析:
(1)該摩托車買賣合同的效力狀況如何?
(2)趙某父親發現此事後,起訴到法院要求商店將1萬元退給自己,同時自己將摩托車退還商店。趙某父親的訴訟請求是否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題目很清楚,趙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摩托車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父作為法定代理人,拒絕追認的,合同無效,雙方各自返還取得的財產。其父的要求法院會支持的
另:合同無效、我國合同法規定未成年人簽訂與其年齡不相當的合同要有其法定代表人(即監護人)的追認才能有效力、否則效力待定。因此父親的申訴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另 1. 該摩托車的買賣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
2 趙某的訴訟請求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

C. 一個思修考試的法律案例分析!

關某的行為屬於故意殺人罪,屬於中止狀態。犯罪完成狀態有犯罪既遂、未遂和中止。犯罪的既遂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已經齊備了刑法分則對某一具體犯罪所規定的全部構成 要件。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通過分析,盡管有鄰居的說服教育,但還是關某自己放棄繼續犯罪,並且送妻子到醫院,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回答人:廣州天穗律師事務所,紅博士律師團,王幼柏律師。

D. 思修法律案例分析,求答案,下午考試!

就是07年的許霆案啊,是個真實的案件。引起的很大的討論的。

1、是,構成盜竊罪。原因從犯罪的四個構成要件說就可以了,徐某以非法侵佔為目的,採用秘密手段,利用銀行系統出錯之機盜竊銀行ATM存款,數額特別巨大,行為已構成盜竊罪,證據確實、充分。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被告人許霆多次操作,前後171筆,共盜取合計17.5萬元;本罪主體是已滿16周歲,被告人許霆實施犯罪行為時已24周歲,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主觀方面是故意,被告人許霆明知自己的盜竊行為會發生侵害公私財產的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2、不屬於民法上的不當得利。
依照法律事實,被告人許霆的行為屬於積極主動且故意侵犯銀行財產的權利,是一種侵權行為。民法上之「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對方當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急處境,迫使對方違背本意接受於其明顯不利的條件,並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的情形。從此定義可以看出乘人之危實施方與被人乘人之危方兩者經過交流接觸,一方被迫作出的不真實意思表示,而本案中,被告人許霆實施非法行為時是與銀行秘密的無接觸的情形下實施,不符合民事上的乘人之危法律特徵;依照《民法通則》及司法解釋規定,賬上多出的999元,這屬於不當得利。但是,當他發現取一千元,只扣除自己賬戶上一元的漏洞後,就利用機器故障多次去取款,主觀上是為了取得不屬於自己的存款,其行為明顯存在過錯,不符合民事上不當得利的情形。民事法律上的不當得利,不當利益的獲取,並不是通過受益人造成的,而是由於受害人的過失而導致,受益人(不當得利者)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合同法》五十二條「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這里的法律法規在合同法中有規定。一個行為的意思表示非法,其外在形式必然是非法。合同法條文里之所以用「合法形式」其實就是指「看上去合法的形式」的意思。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顯然銀行與被告人不存在這樣性質的合同。

E. 思修法律案例分析

一天,張婆婆一人在家收拾屋子,以30元人民幣將全部破爛賣出。三日後,兒子李先生回家辦事,滿屋翻找放在床底的破皮鞋。後得知被母親當破爛賣了。兒子張先生急了,鞋裡有他背著媳婦攢下的一萬元錢。張婆婆多方打聽,方得知那收破爛的是個河南人,姓劉,就住附近。張婆婆找去,劉某起初死不承認。後在張婆婆的質問下承認已將錢存入了銀行。張婆婆要求劉某將一萬元錢退回自己,劉某堅持不退錢,並理直氣壯的說:「我花錢收來的破爛,收來的東西自然都是我的,錢也不例外。這是我的運氣。」 張婆婆能否要求收破爛的劉某退回一萬元錢,為什麼?一萬元錢的利息應當歸誰獲得,為什麼?

張婆婆能要求收破爛的劉某退回一萬元錢,因為劉某的行為屬於法律上的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後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於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於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青參考民法通則有關的法條)。一萬元錢的利息應當歸李先生和他的妻子獲得,因為這一萬元和它的利息是李先生和他妻子的共同財產(請參考婚姻法關於共同財產部分法條)。

F. 大學思修法律部分案例分析題

1.構成,造成一人重傷,損失十萬余元屬造成嚴重後果,對兩人應分別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134條規定,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二人不構成共同犯罪。理由是本案屬於過失犯罪,刑法規定共同犯罪是指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不可能構成共同犯罪,同時兩人也不存在犯意溝通。對兩人應分別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責任。
這是04年司法考試真題

G. 思修法律糾紛,案例分析題,大家幫幫忙~

1、任何時候雙方協議離婚均合法。包括女方懷孕期間。
2、嬰兒屬於非婚生回子女,因其出生時夫妻雙答方已經離婚,但孩子的親生父親對孩子負有撫養義務,享有探視權。李某不可以拒絕承擔孩子的撫養費用。《婚姻法》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閱讀全文

與思修法律侵權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