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訴被告能否對本訴第三人提出所謂反訴
在楊某某等四人訴張某、張某某、余某某、劉某甲、郭某某、劉某乙、A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半掛牽引車碰撞貨車,導致貨車上董某、余某及郭某當場身亡,董某為貨車的車主,余某為貨車事故發生的駕駛員,郭某為乘客,張某某為當時半掛牽引車的駕駛員,楊某某等四人為董某的法定繼承人,余某某、劉某甲兩人為余某的法定繼承人,郭某某及劉某乙為郭某的法定繼承人。交警部門認定余某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張某某負事故次要責任。A保險公司承保張某為登記車主的肇事半掛牽引車的交強險及商業第三者責任險,B保險公司承保登記車主為董某(在事故中身亡)的貨車的交強險及商業第三者責任險。訴訟過程中,法院追加B保險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楊某某主張B保險公司在車上人員責任險承擔保險賠償責任,張某在庭審過程中申請追加B保險公司為被告,同時對楊某某提出所謂反訴,要求楊某某賠償其財產損失6萬多元,B保險公司對楊某某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訴辯爭鳴
張某的代理人提出,B保險公司是董某交強險及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的承保人,應在保險限額范圍內賠償其財產損失。
楊某某等四人的代理人提出,張某的請求沒有剔除其應承擔的損失部分,其餘損失應由B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承擔。
筆者作為B保險公司的出庭律師,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張某對楊某某提出所謂反訴,並要求B保險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應予判決駁回。
其他當事人的代理人也持與筆者一樣的立場,認為張某的所謂反訴不能成立。
律師說法反訴,按照現在理論與實務上的通識,就是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與反訴相對的訴則為本訴。
一般而言,提出反訴具有如下條件:一、反訴必須符合起訴的條件;二、反訴只能對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當事人提起;三、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四、反訴與本訴必須適用同種訴訟程序;五、反訴請求與本訴請求必須存在事實上與法律上的牽連性;六、反訴必須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七、反訴不能是由其他法院專屬管轄。
張某的反訴是否成立,應根據反訴的條件進行考量。經推敲,
張某提起的所謂反訴明顯不能成立。
一、本訴中,原告為楊某某等四人,該四人均為董某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而張某提出的所謂反訴中,只是列楊某為反訴被告,沒有將楊某某以外的三名原告列為反訴被告,訴訟主體殘缺不全,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反訴。
二、B保險公司是被法院追加為第三人參與到訴訟中來的,應按第三人列明訴訟地位。訴訟當事人的地位列明,是法院司法權的職權范圍,當事人無權申請變更。故張某某在法院已經追加B保險公司為第三人的情況下,無權要求變換B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在B保險公司確定為第三人的情況下,作為本訴被告的張某對作為本訴第三人的B保險公司提出所謂反訴,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因為按照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反訴只能由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不存在本訴被告向原告以外當事人提出的反訴。若法院受理其所謂反訴,那麼B保險公司的訴訟地位是混亂不堪。若認定B保險公司為第三人,不存在被告向第三人的訴。若認定B保險公司為被告,更不存在被告向被告的提起的反訴制度,法院將難以自圓其說。而且,張某隻是將楊某某列為被反訴人,沒有列B保險公司為被反訴人,卻對B保險公司提出訴訟請求,是極其荒謬的,不能成立。
三、張某提出反訴,也不符合程序同一性這一要件。本訴由於牽涉到三名死者的死亡賠償問題,按照普通程序進行。而張某的訴求只是6萬多的財產損害賠償,事實比較清楚,不必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也不必強求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一並解決,否則要延期舉證、開庭,將不免造成當事人訟累,故不應一並受理。
四、張某提出反訴,不符合提起反訴的時限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法釋(2001)33號)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張某在舉證期限屆滿後、辯論終結前提出所謂反訴,明顯不符合時限條件。
後經法院釋明,張某申請撤回所謂反訴,法院予以照準。
㈡ 被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提起反訴
反訴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以達到抵銷、動搖或者並吞本訴的目的。反訴制度存在的基礎是原被告間彼此聯系的非單一性以及權利的交叉和重疊。法律規定反訴制度,就是為了保護原被告各自的利益,並使兩訴合並審理,達到節省人、財、物,提高訴訟效益的目的。 反訴是特定形式下的一種起訴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徵: 1.反訴對象的特定性。反訴只能由本訴被告針對本訴原告提起,即本訴與反訴的雙方當事人不增加、不減少,當事人的人數完全相同,只是原告和被告的訴訟地位進行了調換。 2.反訴請求的獨立性。反訴雖然是以本訴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本訴也就不存在反訴,但是,反訴請求也具有獨立性,這種獨立性體現在:反訴具有獨立之訴的要素;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應按起訴的程序和方式向法院提出;反訴一經成立,不因本訴的撤回而終結,也不因原告放棄訴訟請求而失效。 3.反訴目的的對抗性。被告之所以提出反訴,其目的就是為了對抗本訴原告的訴訟請求,這種對抗包括動搖、抵銷或並吞原 告的訴訟請求,使原告的請求全部失去作用,甚至迫使本訴的原告對自己履行一定的義務。 4.反訴請求理由的牽連性。這種牽連性包括客觀法律關系或法律事實的聯系,也包括主觀權益上的聯系。如果兩訴之間毫無聯系,則反訴不能成立。 反訴的提起須滿足以下條件: 1.反訴必須向審理本訴的法院提起。只有向同法院提起才能達到反訴的目的,本訴和反訴也才能合並審理。 2.反訟與本訴必須屬於同一訴訟系列和適用同一訴訟程序。反訟與本訴必須屬於同一訴訟系列,並適用民事訴訟的同一訴訟程序。如果反訴不屬於民事訴訟系列,則反訴不能成立;同時,如果反訴適用特別程序,而本訴適用普通程序,則反訴也不能成立。 3.反訴只能在一審判決作出前提起,二審中不能提起反訴。 4.對反訴能否提起再反訴,也就是說,在本訴被告提起反訴後,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被告人可否被允許對此再提出反訴的問題。我們認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受理後,訴訟程序即行開始。在訴訟中,本訴的被告可以對原告提出反訴,本訴的原告也可以再對被告提出其他訴訟請求,如此循環往復,只要符合訴訟的條件,符合兩便原則,都是可以的,但是不必稱為再反訴,它只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的幾個訴訟請求而已。
㈢ 部分被告提出反訴法院如何處理
那就把部分提起反訴的被告,列為被告(反訴原告)。其他被告就是被告。反訴所涉及的問題,只查提起反訴的幾名被告相關事實並做出判決,其他沒有反訴的被告,相關問題不予理涉
㈣ 一審開庭時提起反訴怎麼處理
對於法院:對反訴進行立案後繼續審理。
對於原訴原告:可申請延期審理,積極准備與反訴相關的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並提交給法院。
一般構成要件:
(一)本訴正在進行中,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反訴。
(二)反訴不屬於其他法院專屬管轄,如果反訴屬於其他法院專屬管轄的,審理本訴的法院因為無權管轄,則反訴不得與本訴合並審理。
(三)反訴能夠與本訴適用同一程序。
(四)反訴請求與本訴請求互不相容或其中一個請求為另一個請求的先決問題。
(五)反訴需由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
(4)身體權糾紛僅一個被告提起反訴擴展閱讀: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㈤ 在合同糾紛中,被告提起反訴的時間節點是怎樣規定的
反訴一般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以原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藉以達到抵銷、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在民事訴訟中承認反訴機制,是為了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各自的合法權益,實現訴訟經濟和避免在相關聯案件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反訴的本質是被告依法向原告提出獨立的反請求。反訴對本訴請求有對抗性,其目的為了抵銷、吞並或推翻本訴的主張,甚至可能獲得原告的給付;反訴與本訴具有關聯性,即它們的訴訟請求存在著法律或事實上的聯系。
第一,法律性質不同。反訴屬於請求權的范疇;反駁則屬於抗辯權的范疇,如在一合同糾紛中,原告請求被告支付貨款,如被告證明原告違約,不產生付款義務則為反駁,如被告請求原告賠償因原告違約而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則為反訴。
第二,獨立性不同。反訴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請求,反駁則不具有訴訟性質,不主張獨立的請求和權利。反駁僅是對原告請求和理由的簡單、直接否定,不構成獨立的訴,反訴與本訴既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不合並審理而另行起訴,且即使本訴的撤回也不影響反訴部分的審理;而反駁必須依存於本訴,而且無論如何抗辯,都不能產生新的請求。
第三、提起的時間不同。反訴只能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提起;而反駁則可以在一審、二審、重審、再審的任何時候提出。
第四、對抗方法不同。反駁是直接否認對方的權利,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方法,只是證明原告的訴訟不能成立或不能全部成立,請求法院判決原告敗訴或部分敗訴,並不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不對原告主張什麼權利。反訴則是一種積極的進攻方法,被告不是直接否認原告的權利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訴訟,而且還要求判決自己勝訴,支持自己的訴訟。如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被告以原告亦有一定過錯抗辯,即為反駁。經審理屬實的,可直接從原告請求的數額中扣除。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合同或侵權責任,被告以另一法律關系的事實和理由提出原告對被告負有債務,要求抵銷原告訴訟請求的,屬反訴。
第五、作用不同。反駁只能使原告請求全部或部分不成立而敗訴。反訴則起抵銷、吞並和推翻原告請求甚至達到反給付的作用。
第六、處理方式不同。反訴原則上應與本訴合並審理,但如合並審理不利於案件的及時處理,也可以分案審理。
㈥ 共同被告的反訴
共同被告人中有提出反訴的,反訴人為反訴有原告,其它被告不發生訴訟主體的變化。
1,反訴存在於本訴之中,反訴人向本訴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這種反請求權不是每個被告同時具備的。
例如:本訴原告訴多個被告債務糾紛,其中一個被告反訴原告欠反訴人欠款。此時其它被告不一定有同樣的債務關系。
2,反訴是一種獨立的訴,它是基於反訴人本身與本訴原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產生的。
3,它與反駁不一樣,反駁的成立會影響所有被告的權利義務發生變化。例如,反駁時效。如成立,原告會喪失勝訴權。被告因此不承擔法律義務。
㈦ 兩個被告一方提反訴,另一個不提,法院審理嗎
兩個被告一個提出反訴,另一個不提,法院是否立案受理,關鍵要看提出反訴的證據和理由是否充足?反訴的訴訟請求與本訴的訴訟請求是否有關聯?如果理由證據充足,且與本訴有關聯,法院就會立案受理;如果否,法院就不會受理。
至於是一個被告提出反訴,還是兩個被告都提出反訴,關系不大。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㈧ 什麼情況下被告提交反訴狀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反訴是民事訴訟法賦予被告的一項訴訟權利,本訴的原告不得就反訴再提出反訴。簡單的說,與本訴有牽連關系,一般就可提出反訴。
被告提交反訴狀的時間在法院立案後,在收到起訴狀之後答辯期內,使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反訴時間在開庭之前。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看看附帶民事訴訟訴狀。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訴訟請求。反訴的原告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是本訴的原告。反訴的請求與本訴的請求有牽連,是基於同一法律事實。例如:A與B簽訂房屋買賣合同。A起訴要求B交付房屋並辦理房屋過戶手續。B反訴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本訴和反訴就是基於房屋買賣這一法律關系。(僅屬個人理解)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反訴的其他條件(1)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2)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3)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4)反訴不能是其他法院專屬管轄。 (5)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必須在事實或法律上有牽連。 (6)提起的期限。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㈨ 原告起訴狀起訴兩個被告,其中的一個被告能提起反訴嗎
滿足反訴條件,可以提反訴。
反訴特徵
(1)當事人特定性及雙重性
由於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
(2)請求具有獨立性
反訴具備訴成立的要件,是一種獨立的訴。反訴雖然是在本訴的訴訟程序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反請求,但是它並不因此必然地依賴本訴而存在。被告提出的反訴本身具備著起訴的要件,因此即使本訴撤回,反訴也能夠獨立存在,也能夠作為獨立的案件由法院審理裁判。
(3)目的具有對抗性
反訴的起訴能使本訴失去意義 ,吞並或抵消原告的訴訟請求。
(4)反訴的時間具有限定性
提起反訴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之規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大多關於反訴特徵的歸納,沒能把反訴的特徵與反訴的條件區別開來,把提起反訴的條件看成了反訴的特徵,這給界定反訴的特徵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如前所述,反訴是一種獨立的特殊之訴,因此應當將「反訴」和「本訴」加以參照,找出「反訴」不同於「本訴」之處,作為反訴的特徵——即反訴與本訴在發動條件上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反訴的最大特點應該在「反」上,這里的「反」揭示了反訴與本訴發生時空的不可逆性,也就是說,只有先存在本訴,反訴才有發生的可能,反訴對本訴在這點上具有依賴性。
(5)反訴和本訴之間要有聯系性
基於同一法律關系而產生的目的對抗的不同訴訟請求 ,或者是基於相牽連的不同法律關系而產生的目的對抗的不同的訴訟請求
反訴之所以在本訴程序中提起,其目的就在於抵消或吞並本訴
Google反訴微軟
原告的訴訟請求,以達到維護其自身利益的目的。反訴的請求與本訴的請求相對立,反訴藉助本訴的訴訟程序進行,法院一並審理裁判。
反訴與本訴有牽連。反訴之所以產生和形成,是因為它與本訴有牽連,如果沒有牽連則不稱其為反訴,而是另外的訴。反訴與本訴的牽連主要表現在:反訴的原、被告與本訴的原、被告為同一對當事人;反訴請求與本訴請求基於同一法律事實。
㈩ 被告如何提起反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被告提出反訴必須符合民訴起訴的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反訴的其他條件:
1、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2、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3、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4、反訴不能是其他法院專屬管轄。
5、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必須在事實或法律上有牽連。
6、提起的期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10)身體權糾紛僅一個被告提起反訴擴展閱讀:
對於反訴,我國學者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在已經開始的本訴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其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民事訴訟中的反訴,就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通過法院向原告提出的相反的民事權利請求」。
「本訴是原告提起的訴訟,反訴是在本訴的基礎上產生的訴訟。反訴與本訴有牽連,但與本訴不同,在已經提出的訴訟中,本訴被告以原訴(或稱本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這種反守為攻的訴訟稱之為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