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法院受理的案件問題!!!!
首先,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分為兩種,一是咨詢管轄權,另一是訴訟管轄權,我想你問的應該是訴訟管轄權,針對國家之間的爭端進行裁判。很少有人問具體類型是什麼,建議你查找一下歷年案例(有書籍出售的),1946年運作至今,案例並不是多到數不過來的。需要提醒的是,國際法院需與專門法院區別開來,比如海洋法庭、人權法庭,甚至是二戰後的軍事法庭。由此,國際法院的案件大部分是涉及到國家之間領土和劃界爭端的,尤以島嶼主權歸屬為最。也有部分是針對國際公約的履行的,比如這兩年澳大利亞訴日本的案子,是關於捕鯨公約的。我說的並不全面,一時之間,若要總結每個類型的經典案例,太不可能了,抱歉。其次,國際法院的裁決效力問題,最終裁決是由法律效力的,但是這個效力來源於國家,是爭端當事國自願提交國際法院處理產生的,鑒於約定必須遵守原則及國際法院規約,當事國對裁決應接受。接受歸接受,執行上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國家之上並不存在一個更高級別的部門,沒有凌駕於國家主權之上的力量,也就沒有力量能夠對國家強制執行了。一家之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建議到圖書館或書店查閱具體資料。 附國際法院網站如下:http://www.icj-cij.org/homepage/index.php。其中文網站也有,但是資料不全。
㈡ 國際糾紛的官司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該糾紛與一般人之間的民事糾紛區別不大
因為一方當事人涉外 所以首先要確定哪個國家法院具有管轄權
因為你們雙方的合同中並沒有明確約定糾紛解決或者管轄法院
那麼 個人建議 在對方不妥協 而你又不能接受對方條件的情況下
搶先於對方 在我國法院起訴 就你的工廠所在地法院就可以
可以起訴要求對方支付剩餘款項
這樣 這個問題將在我們熟悉的地方解決 畢竟我們熟悉對方所在地的環境和法律
如今談勝算有點早 我沒有看過你們的協議 很多具體情況也不了解
現在告訴你勝算 那純粹的是在忽悠你
不過就目前來看 勝訴是有可能的
㈢ 跨國合同如有糾紛以哪國法律為准
你好,國際私法領域,當事人有很大的選擇權,包括選擇仲裁或訴訟。一般選擇國際仲裁的比較多,選擇了仲裁或管轄法院,一般也同時選擇了使用的法律。如沒有約定的,在中國發生的糾紛,中國法院都有管轄權。
㈣ 國際法院受理什麼案件
只有國家才能作為提交法院案件的當事國。
簡單來說,國際法院受理國際公約框架下的,違背國際公約的犯罪.
許多聯合國人權文件都載有一些條款,規定締約國有關該文件的解釋,適用或履行的任何爭端可根據該爭端任何一方的請求提交國際法院。這些文件有1948年12月9日《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第9條),1949年12月2日《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營利使人賣淫的公約》(第22條),1951年7月28日《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第38條)。1952年12月16日《國際更正權公約》(第5條)。1952年12月20日《婦女政治權利公約》(第9條)。經1953年10月23日議定書修正的1926年9月25日在日內瓦簽訂的《禁奴條約》(第8條)。1954年9月28日《關於無國籍人地位的條約》(第34條)。1956年9月7日《廢止奴隸制、奴隸販賣及類似奴隸制的制度與習俗補充公約》(第10條)。1957年1月29日《已婚婦女國籍公約》(第10條)。教科文組織1960年12月14日《取締教育歧視公約》(第8條)。1961年8月30日《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第14條)。1962年11月7日《關於婚姻的同意。結婚最低年齡及婚姻登記的公約》(第8條)。1965年12月21日《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22條)、1973年11月30日《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第12條)、以及1979年12月18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29條)。
㈤ 國際法院的判決對各國的效力情況
國際法院的受案范圍只包括國際法主體的案件,實踐中也不受理國際貿易糾紛。國家應遵守國際法院的判決。國際貿易糾紛是有具體的某個國家法院審理,按國際私法審判。
㈥ 國際法庭處理的都是些什麼案件
只有國家可以提交作為黨的法庭案件。
簡單來說,司法的國際公約,刑事違反國際公約的框架下國際法庭。
許多聯合國人權文件包含了一些規定,締約國解釋有關文件,應用程序的任何爭議或實施可能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法院在任何一方的請求。這些文件是1948年12月9日「關於防止和懲治滅絕種族罪的處罰」(第9條),1949年12月2日「人口和禁止賣淫公約的開發利用無流量」(第22條),28 1951年7月「關於難民地位的」(第38頁)。 1952年12月16日「國際公約修正的權利」(第5條)。 1952年12月20日「公約婦女的政治權利」(第9頁)。 1953年10月23日修訂後的協議簽署1926年9月25日在日內瓦舉行,「奴隸制條約」(第8條)。 1954年9月28日「條約關於無國籍人地位」(第34頁)。 1956年9月7日,「廢止奴隸制,奴隸貿易,以及機構和類似奴役的做法公約」(第10條)。 1957年1月29日「公約已婚婦女的國籍」(第10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0年12月14日「公約反對教育歧視」(第8頁)。 1961年8月30日「公約關於減少無國籍狀態」(第14頁)。 1962年11月7日「關於同意這門婚事。結婚最低年齡及婚姻登記的公約」(第8條)。 1965年12月21日「國際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第22頁),1973年11月30日「國際公約制止和種族隔離罪行的處罰」(第12頁),以及12月18日,1979年的「公約消除一切形式對婦女歧視」(第29頁)。
㈦ 國際貿易糾紛中如何確定法院地
國際貿易糾紛屬於來《源國際經濟法》管轄。
其管轄主要分為屬人管轄和屬地管轄。屬人管轄即向當事人所在國提起訴訟;屬地管轄是向糾紛發生地法院提起訴訟。視糾紛具體情況而定。
可參考《國際經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
希望能對你有所參考
㈧ 國際民事訴訟是怎麼起訴 按哪裡的法律
這個執行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起訴的是在事情發生的國家。
㈨ 國際貿易糾紛在哪起訴
國際貿易合同有約定管轄地的,按照約定起訴;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可以在國內合同簽訂地、履行地或者國外客戶在中國的辦事機構所在地、財產所在地的法院起訴。
㈩ 國際法院是否有效的解決國際糾紛
國際法院是解決各國國際糾紛的地方,主體是擁有獨立完整主權的國家。
國際間的糾紛最主要的解決方式是談判。按照主權獨立,國家免責的原則,國際法院(非刑事)的判決的執行力很低微,一定要各國承認並放棄國家免責原則。但現實很少有這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