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糾紛屬於不動產糾紛,該由哪個法院管轄
不動產是指不能夠移動或者勉強移動後即影響或者喪失其使用價值的財物。如土回地、山林、草原以及土地答上的建築物等。
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是指因不動產所有權或相鄰權及地界的劃分等引起糾紛而提起的訴訟,包括不動產所有權的確認、買賣、互易、侵權損害等行為發生的訴訟。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因不等產糾紛提起的訴訟,實行專屬管轄,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謂不動產所在地,即指不動產存在的地方。如甲住所地為北京市東城區,乙住所地為北京市西城區,雙方因座落於北京市朝陽區一房屋所有權發生爭議,則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即為該不動產所在地管轄法院。
㈡ 不動產案件的管轄范圍是什麼
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的管轄,屬於專屬管轄,應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㈢ 不動產糾紛的訴訟應該由哪個法院管轄
不動產所在地法院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回管轄:答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㈣ 不動產糾紛可以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嗎
不可以,我國法律規定,不動產糾紛只能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㈤ 怎樣理解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不動產是指土地、建築物及其他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包括物質實體及其相關權益。
不能移動或者如果移動就會改變性質、損害其價值的有形財產,包括土地及其定著物,如建築物及土地上生長的植物等。財產劃分的一種形態。因不動產對人們生活影響重大,且具有耐久性 、稀缺性 、不可隱匿性和不可移動性等特點,故許多國家法律對其均有特殊規定。在民事實體法上,不動產權利的變化,如以不動產為買賣或設立抵押權的標的物時,必須經一定登記的公示手續,否則不發生效力;在民事程序法上,因不動產所引起的糾紛,一般應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就有類似的法律規定。
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於土地並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包括物質實體和依託於物質實體上的權益。
民法學上的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而又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質客體。按照不同的標准,物可分為動產與不動產、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特定特定物與種類物、主物與從物、可分物與不可分物、原物與孳生物、有主物與無主物等。
其中,動產與不動產的劃分,是以物是否能夠移動並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壞其價值作為劃分標準的。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若移動則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
電腦、電視、書桌這樣子的東西平時是不動的,但這並不是不動產。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移動並且不會因移動而造成價值上的貶損。這些東西在現實中不移動,是因為你不想移動,而不是不能移動。所以,你的電腦電視書桌等都是動產。
各國對動產與不動產的界定也是不同的。現在,國際上並不是單純地把是否能移動及如移動是否造成價值的貶損作為界定動產與不動產的唯一標准,而是綜合考慮物的價值大小、物權變動的法定要件等因素。例如,飛機、船隻等,國際上通行將其界定為不動產。因為其價值較大、辦理物權變動時要到行政機關進行登記等。
動產和不動產有時是可以互變的。例如,果園中果樹上的果實,掛在果樹上時是不動產,但是如果採摘了下來,那就變成了動產。鋼材水泥等是動產,但是用其做成了房屋,就變成了不動產。
債務人是指在經濟上負有償還義務的人。即「我欠人」
債權人則是指在經濟上享有要求對方償還一定價值的權利的人,即「人欠我」
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如移動即會損害其經濟效用和經濟價值的物,如土地及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築物、橋梁、樹木等。與動產相對。
概念不動產:概念不動產系重慶概念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旗下分支機構,是一家大型專業地產連鎖機構。公司以樓盤代理,營銷策劃,商業地產全程營銷策劃代理,招商,銷售執行代理為主,房屋租賃,房屋買賣,代辦過戶,代辦按揭等二手房交易綜合服務為輔。現公司業務范圍普及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概念不動產始終相信「通過百分百的努力會得到您的認可」。
簡單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好友聊聊!!!
㈥ 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如何確定管轄
因不動產糾復紛提起的訴訟制屬於專屬管轄。專屬管轄是指某類案件只能由法律規定的特定法院來管轄。專屬管轄包括三種情形,一是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二是港口作業糾紛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轄,三是遺產繼承糾紛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對於這三類糾紛只能由上述法院管轄。對於不動產糾紛,應該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法律之所以如此規定,是由於不動產糾紛往往涉及到對不動產的勘察檢測等,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方便審理。
㈦ 起訴的時候應該向哪裡的法院起訴,是被告所在地嗎
民事訴訟不一定是向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的。
關於應該向何地的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問題,實際上就是關於民事訴訟的地域管轄的問題,對於 一般的民事訴訟案件,都可以向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訴,但以下情況除外
1、如果雙方有有效的管轄法院約定的,則應該向所約定的的法院起訴;
2、如果屬於專屬管轄的,則應向專屬法院起訴;
3、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4、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5、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6、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㈧ 單選題:在民事訴訟中,對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 )人民法院管轄。 A.不動產所在地 B.原
A,不動產所在地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㈨ 民訴問題:被告住所地管轄權的例外
一共兩類絕對例外(其他均可以或可能選擇被告住所地管轄):
一、一般地域管轄中的「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民訴法第23條、意見第6、11、12條)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公告送達)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5)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但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6)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7)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二、特殊地域管轄中的「海難救助和共同海損」。
a.海難救助費用糾紛案件的管轄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民訴法第32條)
b.共同海損糾紛案件的管轄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與航運有關)(民訴法第33條)
################附:關於地域管轄的全部法理知識
一般地域管轄
1.確定一般地域管轄的標准——當事人所在地(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
(1)法人:標准為法人的住所地,即法人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意見第4條)
(2)其他組織:住所地,登記注冊地
(3)公民: ① 住所地,即公民的戶籍所在地;
有兩個標准 ② 經常居住地,即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意見第5條)。
注意:如果公民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的適用優先於住所地,即當公民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民訴法第22條)
2.確定管轄的原則——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民訴法第22條)
《若干意見》作了進一步補充規定:
* (1)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意見第17條)。
(2)債權人申請支付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意見27)
★★★3.例外規定——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民訴法第23條、意見第6、11、12條)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公告送達)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5)被告一方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但雙方均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6)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7)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4.可以有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1)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5.涉外離婚案件的管轄(意見第13-16條)
(1)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的離婚案件的管轄
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的離婚案件的管轄
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3)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的離婚案件的管轄
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4)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的離婚案件的管轄
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三、特殊地域管轄
特點: 以被告住所地和法律關系發生地為標准確定管轄法院。
規則:(1)除因海難救助費用與共同海損引起的糾紛以外,其他各類案件的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均有法定管轄權;(2)密切聯系是確定特殊地域管轄的重要原則。
★★★(一)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民訴法第24—28條,意見第18—22、24條)
[案例]A區甲公司與B區乙公司簽訂一份化工原料買賣合同。合同約定:A區甲公司向B區乙公司提供一批化工原料,交貨地點為C區乙公司第一倉庫;並約定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友好協商,協商不成時,原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法院均有管轄權。
①合同簽訂後,由於A區甲公司未能及時向B區乙公司提供化工原料,致使B區乙公司因原料短缺嚴重影響生產經營,雙方就B區乙公司的損失問題多次協商未果,乙公司決定起訴,哪個法院有管轄權?
②合同簽訂後,B區乙公司與A區甲公司協商將交貨地點改在乙公司在D區的第二倉庫。交貨後,乙公司發現該批原料有嚴重的質量問題,要求甲公司承擔提供不合格原料的違約責任,甲公司不同意,雙方發生爭議,乙公司決定起訴,哪個法院有管轄權?
條件:約定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友好協商,協商不成時,原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轄權。
約定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友好協商,協商不成時,B區法院和C區法院均有管轄權。
約定交貨地點在B區。
1.協議管轄
協議管轄有效需要符合以下條件:(1)雙方需以書面形式約定,口頭協議無效。(2)只能就合同糾紛約定;(3)只能針對第一審法院的管轄進行約定;(4)協議管轄法院的范圍只限於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5)不得變更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6)協議必須做出確定、單一的選擇。協議不明或協議選擇了兩個以上可選擇的法院管轄的,協議無效。
[相關知識點]
涉外協議管轄與國內協議管轄之比較
比較內容
涉外協議管轄
國內協議管轄
適用案件不同
合同糾紛與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合同糾紛
選擇法院不同
與爭議案件有聯系的法院
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法院
協議形式不同
明示協議與默示協議均可
明示協議
2.法定管轄:(《民訴法》第24條)
合同糾紛案件管轄的一般性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合同履行地的確定——具體規定:《民訴意見》第19條第2款、20、21、2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9月)第24條。
(1)對購銷合同履行地的確定,要參照《最高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理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來確定,民訴意見第19條第1款作廢
規定1: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同履行地的,以約定的為合同履行地,未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履行地
規定2:在合同中約定了履行地或交貨地點,但在實際履行中以書面或雙方當事人認可的其他方式變更約定的,以變更後約定的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
第19條2款: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2)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意見第20條)
(3)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意見第21條)
(4)補償貿易合同,以接受投資一方主要義務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意見第22條)
*(5)[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以施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6)證券回購合同,凡在交易場所內進行的證券回購業務,交易場所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在交易場所之外進行的證券回購業務,最初付款一方(返售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7)名稱與內容不一致的合同。當事人簽訂的經濟合同雖具有明確、規范的名稱,但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與名稱不一致的,應當以該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確定合同的性質,從而確定合同的履行地;合同的名稱與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不一致,而根據該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難以區分合同性質的,以及合同的名稱與該合同約定的部分權利義務內容相符的,則以合同的名稱確定合同的履行地。
㈩ 不動產糾紛的侵權管轄法院具體是怎樣的呢
不動產糾紛的侵權案件,一般由不動產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