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遺產稅的重要案例
2014年5月11日,日本政府正在討論向日本國民增收社會保障精算稅,即所謂的「死亡消費稅」。
這種「死亡消費稅」是指,從人死亡後遺留下的財產中徵收一定比率的稅金,以應對日本政府持續加重的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
有評論指出,日本政府的這一做法實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剝削。因讓活著的人承擔本應由政府負擔的醫療費用會引起不滿,所以就企圖向不會抱怨的死者征稅。
截至2014年5月9日,日本國家債務已高達102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6萬億元)。對此,日本政府不斷採取增稅措施。
4月日本消費稅增至8%,2015年10月將再次增至10%。此外,從6月開始還將增收「復興特別居民稅」,2015年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的控除額也將下調,國民年金保險費將持續上漲,一部分自治體的國民健康保險費也將大幅上漲。
⑵ 繼承房產買賣交20%的遺產稅嗎
在中國,繼承房產不用繳納20%的遺產稅的,我國尚未開征該稅種。
遺產稅是指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它的徵收對象是被繼承人去世後所遺留的財產.遺產稅常和贈與稅聯系在一起設立和徵收。
世界上不少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流入,不設遺產稅。也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征該稅種。
遺產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征稅,國外有時稱為「死亡稅」。徵收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的調節,防止貧富過分懸殊。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後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理論上講,遺產稅如果徵收得當,對於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遺產稅常和贈與稅聯系在一起設立和徵收。但是,為了吸引投資和資金流入,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故意不設立遺產稅或者廢除遺產稅。
我國尚未制定、實施遺產稅。目前網上流傳的遺產稅草案, 來源未知,不敢確保是否某些法律愛好者的惡搞之作。
⑶ 中國大陸現在有"遺產稅"嗎
沒有的,目前我國還沒有開征遺產稅。法定繼承人繼承房產不用交稅,只需要一些手續費即可,基本沒什麼費用。
房子契稅的計算:
第一、建築面積90平米以下,同區域首次購房,農村戶口全免契稅;
第二、建築面積90-140平米之間,首次購房,不管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則契稅1.5%;
第三、建築面積90平米以下,首次購房,城鎮戶口,契稅1%;
第四:以下條件契稅均為3%。
契稅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應繳稅范圍包括: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等。
房產遺產稅徵收方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范圍內,不論身份,可以依照法律自由交易房產,交易價格不可低於其地區房價的合理評估下值。
2.任何人的房產可以通過贈與或者遺產繼承的方式給予他人,任何人通過贈與或者繼承得到的房產免稅部分不得超過上一年度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人均居住面積。任何人死亡後的房產可以按遺囑或者法定繼承條件進行繼承,繼承不超過人均居住面積的部分免稅,超過的部分國家徵收百分之九十後可以給予繼承。
拓展資料: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後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理論上講,遺產稅如果徵收得當,對於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遺產稅常和贈與稅聯系在一起設立和徵收。但是,為了吸引投資和資金流入,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故意不設立遺產稅或者廢除遺產稅。
2016年12月19日,中國社科院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召開。藍皮書呼籲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積極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措施。
遺產稅最早產生於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出於籌措軍費的需要,埃及法老胡夫開征了
遺產稅。近代遺產稅始征於1598年的荷蘭,其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相繼開征了遺產稅。近代各國開征遺產稅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籌措戰爭經費,戰後即停徵。
直到20世紀,遺產稅才逐步成為一個固定的稅種。主要目的也轉變為調節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作用卻大大的削弱了。
近幾十年,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遺產稅都已紛紛停徵。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義大利相繼停徵了遺產稅。
中國早在1940年7月1日正式開征過遺產稅。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通過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將遺產稅作為擬開征的稅種之一,但限於當時的條件未予開征。1994年的新稅制改革將遺產稅列為國家可能開征的稅種之一。1996年全國人大批准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第9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中提出「逐步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
主要問題
中國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還存在以下一些困難:
一是稅源上。中國尚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雖然出現了一部分較富裕的人,但總體來講還是少,稅源不容樂觀,而且這部分人財產的情況比較分散隱蔽,很難掌握他們的真實財產情況;
二是很多人對遺產稅的意識還較淡薄,沒有真正理解遺產稅;
三是在徵收上拿到的錢有限,還容易得罪人,在征管力量不夠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稅務人員的工作熱情。
參考資料:網路-遺產稅
⑷ 房產的遺產稅是多少
我國目前暫未開征遺產稅。
遺產稅是以財產所有者死亡以後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一種稅,屬於財產轉移稅。我國在20世紀40年代曾經開征過遺產稅。新中國成立以後也曾經設立過遺產稅,但是由於條件不具備而沒有開征。
(4)遺產稅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我國目前暫未開征遺產稅,但是2004年的《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現已經上報到了國務院。
2018年深圳公布預開征遺產稅,深圳試點政策大致如下:
資產總和在80萬—200萬的,徵收額為20%後再減扣除數5萬(如100萬對應征遺產稅:100萬*20%-5萬=15萬);
資產總和在1000萬以上的,徵收額為50%後再減扣除數175萬(如1500萬對應稅收:1500萬*50%-175萬=575萬)。
以上案例,財富增加了15倍,遺產稅金卻增加了38倍。
關鍵是遺產稅的徵收方式必須是以現金的形勢上繳,時限3個月,否則將被沒收或拍賣。
⑸ 房屋做為遺產繼承給我,我要付多少遺產稅遺
房屋遺產稅是多少
房屋遺產繼承稅也是屬於房產稅的一種類型,房屋遺產繼承稅的征稅對象是作為遺產繼承的房屋。關於房屋遺產繼承稅的交納標准和征稅的數額都是法律明確規定的。
一、執行遺囑及管理遺產的直接的必要費用按應征稅遺產總額的0·5%計算,但最高不能超過五千元。
二、被繼承人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累計不超過二萬元的贈與財產。
三、被繼承人擁有所有權,並與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共同居住、不可分割、價值不超過五十萬元的住房。價值超過五十萬的,只允許扣除五十萬元。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中的規定:
第七條 遺產稅的免徵額為二十萬元。
第九條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征遺產稅稅額一應征稅遺產凈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十條 遺產稅的免徵額及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標准,由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第十一條 遺產稅依照本條例所附的《遺產稅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徵收。
房屋遺產稅如何徵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規定:若房屋所有權人不在了,由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繼承;在繼承房屋辦理過程中不需繳稅,在對外出售時需要全額繳納20%個稅及其他稅費,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房屋遺產稅。
1、公證繼承: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若房屋所有權人不在了,由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繼承,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繳納公證費2%:
房屋的所有法定繼承人帶著身份證明、戶口本、房權證、死亡證明等到公證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
公證部門工作人員受理後按規定對當事人提供的材料核實調查,對所有法定繼承人逐一問訊筆錄,記錄在案,委託評估公司評估、出具評估報告;確認無誤後,根據上述證言、證據等出具公證書;
領取公證書,繳納公證費2%;
3、房權變更
繼承人帶著身份證明、房權證和公證書到房管部門申請繼承變更申請,房管部門工作人員受理、審批、出證;
手續費每平方1元,登記費80元,領取房權證;
4、對外售房過戶
和買方一起准備好過戶材料,按程序測繪、評估,繳納稅費;
5、繳納個稅及其他稅
在稅務部門契稅窗口,申請繳納契稅,契稅按評估額1%-3%繳納,買方繳納;
在稅務部門營業稅窗口,申請繳納(或減免)營業稅,按5.6%繳納(減免),賣方繳納;
在稅務部門營業稅窗口,申請繳納個人所得稅,所得稅按全額20%繳納,賣方繳納;
國家按全額20%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就是所說的房屋遺產稅;
6、房管部門繳費
到房管部門受理窗口申請房權證交易過戶,房管部門工作人員受理、審批、出證,繳納交易費、登記費(工本費)、工本印花稅5元,領取房權證。
以上就是問題的全部解答。需要注意的是, 房屋遺產繼承稅既然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繳稅類型,那麼相關的房屋遺產繼承的權利人就應該按時足額交納相關稅費,保障繼承的順利進行和避免不必要的繼承糾紛。
⑹ 人壽保險單有沒有遺產分配這頁求懂的人指教
人壽保險的保險金法院是不可以執行的。
個人保險資產不會被查封、凍結?
個人保險資產可以避稅避債?
《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保險法》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合同法解釋》第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總結:人壽保險不屬於債務的追償范圍,賬戶資金不受債務糾紛困擾。
《遺產稅法草案》第五條:不計入應征遺產稅總額的有:(四)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
《繼承法》規定:保險資金受益人可唯一指定。
功用一:保險保障,規避風險
1、人身風險——生命價值
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財富,其實真正屬於我個人的財富是給自己和親人買了充足的保險。——李嘉誠
李嘉城的這句話成為許多壽險業務員名片上的宣言,其實,這句話的智慧在言語之外。
人生在世,要面臨很多風險,其中最具打擊力和破壞力的,就是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了。家人的一場大病,可能使我們多年的積蓄一掃而光。災後重建,那可真是任重而道遠了。更可怕的是,花光的積蓄,家人的病還治不好,四處舉債而債台高築,或舉債不得而只能讓病人受苦而無能為力,那麼這個家庭生活之辛酸苦楚便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還有意外傷害,意外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遭受意外,或死或殘,不死不殘那是些天地造化,即使如此也得花一大筆醫療費。如果不幸傷殘或身故,留給你身後親人的,將是一種怎樣的傷痛?你不忍如此,那就要早做准備,你只需要每年拿出幾千塊錢,買一份保險,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保險公司的賠款將幫助你的家人度過難關!
比如你貸款30萬元買了房子,那麼你的家庭需要的保障至少是30萬元。你可以給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買30萬元的保障,如果不幸發生意外,主要勞動力喪失勞動能力,或身故,保險公司30萬元的賠款將幫助你的家庭還清房貸,不至於因無錢還貸而被迫搬出房子。如果沒有保險,發生意外,家庭既喪親,又無家可歸,那將是何等的凄涼!
2、規避企業合夥人的風險
個人壽險保單能在企業所有者、合夥人或關鍵人物死亡時提供資金。
在某一個合夥人死亡後,原有的夥伴關系通常便不復存在,其他健在的合夥人可以建立新的企業。為了解決在某個合夥人死亡後企業的持續經營問題,合夥人通常簽訂買賣協議,規定已故合夥人所有者權益的買賣條件。
3、以保單指定受益人的方式,規避債權人的風險
假如你是債權人,那麼你對你的債務人具有保險利益。為了避免債務人意外身故給你的債權帶來損失,你可以給你的債務人買一份人身保險,並指定你為受益人。這樣,如果債務人(被保險人)發生意外身故,你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相當於你的債權的賠償。
功用二:子女教育,規劃未來
教育對現代人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在未來教育費用看漲的今天,你准備好了嗎?
有人統計,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要花大約30萬元左右,這還是較保守的估計。因此,為人父母的你,應該早做准備。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子女教育類型的保險較多,從孩子出生到成人,都有適合的險種。
功用三:創造應急現金
人壽保險單大多具有現金價值,這些現金價值是屬於你的,你可以保單借款,盤活資金,這是一種較快捷的融資方式。
保單借款的好處:
1、可以滿足資金短期周轉的需要,讓手上的「死」保單變成「活錢」。
2、保單借款手續簡單,當天即獲得資金。
3、保單貸了款,其原有的保障功能仍有效,年底同樣能夠參與分紅。
4、不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因此,萬一到期不還,不會追究債務責任。
一般貸款是指債權人借錢給債務人,兩者簽訂協議,約定債務人到期還本付息。
功用四:養老規劃,安享晚年
養老並不是四十歲,六十歲以後才考慮的事情,那時候再考慮,怕是晚了,你將錯過很多。越早考慮養老,你所花的錢越少,積攢起來的養老金越多。三十歲買一份養老險,要比五十歲買同樣的一份養老險少花一半的錢。辛苦工作的你,為你的晚年准備好了嗎?
功用五:合理避稅,實現財產代際增值
1.凡指定了受益人的,保險給付可不計入遺產總額
我國《保險法》第64條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後,遇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一)、沒有指定受益人的;(二)、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此處的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即是法定受益人。
需要指出的是,法定受益人與前述指定「法定繼承人」為受益人雖然都是將保險金給付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但二者在性質上有著根本區別。前者源自法律的規定,後者則來自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的指定。前者所得的是遺產,需繳納遺產稅,並在遺產的實際價值范圍內承擔償還被保險人生前所欠債務的責任;後者所得的是保險金,無須繳納遺產稅,也無須償還被保險人所欠債務。
案例:
10歲的張某的父母有1000萬資產,由於擔心到時要繳納龐大的遺產稅,於是張某的父母就想把財產在生前轉移給張某。
方案一:可在子女未成年的時候,以父母為投保人,子女為被保險人,同時子女為受益人的方式,投保生存保險。這樣,滿期給付保險金歸於子女,即為子女自有財產。
方案二:可投保以父母為被保險人而子女為受益人的終身壽險,這樣,在父母萬一意外身故後,子女可以得到保險金,以這筆款項作為繳納遺產稅的資金來源他們
就不必為應付遺產稅而不得不考慮出售房產或其他固定資產了。
2、保險給付可享受減免個人所得稅待遇
3、實現代際增值
西方國家為什麼一代富過一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購買了高額的壽險。壽險給付的避稅功能避免了資產的縮水,同時,給付金額一般又高於當初購買保險的金額,所以,壽險可以實現代際之間的財產增值,使一代福過一代。
功用六:保全資產(財產私有化)
1.債權債務活動中,對人壽保險不得提出代位權求償,使財產私有化。
保險是企業主最好的保全資產的工具。保險法規定,保險單是不能被凍結或拍賣的,被保險人領取保險金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計入資產抵債程序。美國安然公司的老闆,之所以在破產後依然過著高品質的生活,就是因為在安然公司破產前他和他太太一次性購買了一大筆人壽保險,藉由美國法律的規定而使自己獲得了大量資金的保全。
2.進行遺產分割時,保全不宜分割的遺產。
功用七:抵禦通貨膨脹
72法則:72/通貨膨脹率×100%=資產貶值到一半所需的年數
若以溫和膨脹率3%來計算:1000萬資產只需要24年就貶值了一半,即500萬,也就說24年後它只相當於目前500萬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此,如何善用投資理財手段,使資產在安全保值的基本上穩步增值日益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分紅保險具有抵禦通貨膨脹的作用。分紅險要求保險公司將分紅保單帳戶的投資受益的至少70%分配給保單持有人或投保人,因此分紅險具有抵禦通脹和資產保值的效果。分紅保險近年來已成為世界保險市場的主流產品。
法院不會執行保單的,放心吧!即使離婚了保單上的所有收益還是你的,法院無權介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遺產繼承法怎麼規定交稅問題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現在還未徵收遺產稅,所以單純的遺產繼承是不需要交稅的,但在繼承期間,例如房產過戶、車輛過戶其他有價證券的交易等等,大多是都需要繳納契稅、增值稅等稅費的,建議詳情咨詢當地稅務局,以其回復為准。
⑻ 聽說香港曾經實行過一段遺產稅,後來又取消了,為什麼
香港從1915年開征的遺產稅,在今年2月11日這天正式壽終正寢。就是說,在2006年2月11日零時之後去世的港人,其遺產將不再需要繳納遺產稅。
所謂「遺產稅」,就是對死者留下的遺產進行征稅,遺產的涵蓋范圍不僅僅是現金與存款,還包括房產、廠房設施等固定資產。全世界大約有2/3的國家和地區徵收這種稅。遺產稅的主要作用也是調節貧富差距而非增加財政收入。但如今由於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遺產
稅會造成資產外流等原因,不少國家和地區紛紛採取了取消遺產稅的做法。本報記者李妍
取消遺產稅穩定富人投資行為
2005年11月2日,香港立法會經過三讀通過的《2005年收入(取消遺產稅)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法案」),於今年2月11日正式生效。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專家劉桓分析,香港取消遺產稅主要還是為了拉動香港的投資增長。他指出,由於有遺產稅的限制,不少富人紛紛在香港以外的避稅港投資。香港這些年雖然投資環境還不錯,但投資動力也不是很足,這種投資的缺乏造成香港經濟缺乏活力。所以這次取消遺產稅,主要還是鼓勵港人在港投資的信心。
他指出,通過取消遺產稅,可以穩定富人的投資行為,並且有利於對香港經濟的拉動。劉桓認為香港政府取消遺產稅非常有遠見。取消遺產稅可增加香港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讓更多人特別是外地投資者,透過在香港的信託或公司,持有在港資產;並令一些現在通過投資海外資產以避繳遺產稅的人將投資調回香港。
免稅點已經調整三次
據悉,香港的遺產稅開征於1915年,其後不到百年間,共對免稅點進行了三次調整,免稅點逐步從500萬港元調高到750萬元,但適用的稅率一直維系在5%到20%之間。
自從2004年3月,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首次公開提出取消遺產稅的建議之後,遺產稅能否取消在香港各界形成了一股討論風潮,直至2005年11月份法案獲得正式通過後,才逐漸平息。
目前香港有大部分繳納遺產稅的個案,其扣除豁免後的遺產值均在2000萬港元以下。由此可見,因取消遺產稅而受惠的中小企業及中產階層人士多於富裕階層人士。
30%的人還是不贊成取消
盡管民意調查顯示70%的人支持取消遺產稅,但終究30%的人還是不贊成取消。並且,這一反對的聲音在2005年7月間達到了高潮,並致使本應在7月二讀的法案不得不延後。
反對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取消遺產稅將直接減少香港政府收入,而相應的投資增長又無法確切評估。1999年~2003年,遺產稅收入約佔香港政府收入的0.7%。若取消遺產稅,則可能使香港政府收入每年減少約15億港元。因此部分人擔心,取消該稅項,可能使得香港的財政赤字雪上加霜。因此,在法案提交立法會辯論時,曾有議員詢問:取消遺產稅究竟能為香港帶來多大幅度的投資增長?對此,香港政府承認,投資決定受諸多因素影響,難以准確估計取消遺產稅後的投資增長。
紐西蘭的案例是香港政府官員們信心來源的保證。紐西蘭在1992年取消遺產稅後,翌年直接外來投資驟增103%,之後兩年亦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他們堅持認為,紐西蘭直接投資的增加與遺產稅的取消有著必然聯系。
遺產稅負面作用引發多國停徵
盡管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征了遺產稅,但近些年來,不少國家和地區紛紛採取了取消遺產稅的做法。為什麼這個興盛時間並不是很長的稅種要被取消呢?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的稅務學專家劉桓教授解釋說,西方國家遺產稅徵收最興盛的時期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設立該稅種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剝奪不勞而獲的所有者財產。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都很快。在這種環境下,大家對於公平的要求都很高,於是遺產稅開始在各國走強。到了60~70年代,徵收遺產稅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並且稅率在某些國家一度達到了72%。按現有的徵收方案,遺產稅是一項不折不扣的「富人稅」———事實上它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也是調節貧富差距而非增加財政收入。
遺產稅也具有負面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它會造成資產外流。另一方面,因為有些遺產是公司股權,如果徵收遺產稅,抽走資金,就會使公司資產受到影響。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徵收遺產稅,而相鄰的地區不征的話,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的時候,就會將這個問題納入其投資考慮。因為徵收遺產稅,對於後代繼承很不利。因此,取消遺產稅越來越成為各國爭奪投資的武器。
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國都將遺產稅的稅率逐漸降低。從去年開始,美國、加拿大、德國都在考慮取消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