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人打傷,要做傷情鑒定,是自己去做還是派出所警察帶領去做,去哪裡做傷情鑒定
人身傷害的鑒定不能私自做,需要有辦案單位開具的傷情鑒定委託書請法醫或指定機構鑒定。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七十二條規定: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對專門性技術問題進行鑒定的,應當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
需要聘請本公安機關以外的人進行鑒定的,應當經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後,製作鑒定聘請書。
第七十三條
公安機關應當為鑒定提供必要的條件,及時送交有關檢材和比對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
辦案人民警察應當做好檢材的保管和送檢工作,並註明檢材送檢環節的責任人,確保檢材在流轉環節中的同一性和不被污染。
禁止強迫或者暗示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第七十四條
對人身傷害的鑒定由法醫進行。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療機構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出具的診斷證明,可以作為公安機關認定人身傷害程度的依據,但具有本規定第七十五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對精神病的鑒定,由有精神病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七十五條 規定:
人身傷害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應當進行傷情鑒定:
(一)受傷程度較重,可能構成輕傷以上傷害程度的;
(二)被侵害人要求作傷情鑒定的;
(三)違法嫌疑人、被侵害人對傷害程度有爭議的。
第七十六條
對需要進行傷情鑒定的案件,被侵害人拒絕提供診斷證明或者拒絕進行傷情鑒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並可以根據已認定的事實作出處理決定。
經公安機關通知,被侵害人無正當理由未在公安機關確定的時間內作傷情鑒定的,視為拒絕鑒定。
B. 傷情鑒定是在什麼部門鑒定開證明
1、如果是刑事類的,須司法機關委託才可進行傷情鑒定。
2、如果是工傷,向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
C. 傷殘等級去哪鑒定
1、工傷的傷殘等級直接到勞動局工傷認定科提交申請,工傷認定科會為找相應的鑒定機構,你不用自己找,到時會通知你去的。
但是首先你要認定為工傷了。需要帶的東西就是工傷認定決定書、醫院病歷資料(住院首頁、入院記錄單、出院記錄單、醫囑、檢查報告單、診斷證明書、手術記錄單等)、本人身份證;建議到當地法律援助中心出具鑒定申請書。
2、人身傷害經派出所處理的案件向派出所遞交申請,派出所會為找相應的鑒定機構,你不用自己找,到時會通知你去的。
3、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傷殘鑒定,直接向交警遞交申請,交警會為找相應的鑒定機構,你不用自己找,到時會通知你去的。
一、鑒定時間
1、符合醫療終結標准和醫療終結期限的,一般在鑒定材料交齊後60日內由市勞鑒辦安排鑒定。特殊情況可再延長30日作出鑒定結論。
2、因骨折、關節損傷、神經損傷等醫療終結期限未滿、康復尚需時日或燒傷毀容等特殊情況,需等醫療終結期滿或康復期滿的,另行告知鑒定時間,請工傷職工等待通知。
二、組織鑒定
1、實行當面鑒定製度,由市勞鑒辦通知被鑒定人到指定地點,接受鑒定組專家的臨床診察和鑒定,被鑒定人必須隨帶x光片、CT片、各種檢查報告單等備查。
2、每次鑒定須有3人或3人以上鑒定組專家參加,鑒定結果由3位鑒定專家共同作出,並簽署姓名.
3、市勞鑒辦認為必要時,可在專家鑒定後的7日內組織核查或社會調查,到被鑒定人單位、居住地或醫院進行調查、核實情況。
D. 司法鑒定是鑒定什麼傷情鑒定又在哪鑒定
被打傷的損傷鑒定一般在公安系統或司法鑒定機構做鑒定:
關於傷情一般分兩種:一是損傷程度的鑒定,即重傷、輕傷、輕微傷;二是傷殘鑒定,一般用工傷標准和道標做出對損傷後發生的殘疾,分1-10級。
你的情況屬於損傷程度的鑒定,即通過損傷的鑒定分清重傷、輕傷、輕微傷;公安系統自己做不了的一般都委託到司法鑒定機構,而不是醫院。只要有法醫臨床鑒定資質的機構都可以做的。請參考
E. 傷情鑒定到哪去做,怎麼做
醫院,跟主治醫師說你要做傷情鑒定就可以了。出院時就有一份報告給你。
F. 被人打傷,要做傷情鑒定,是自己去做還是派出所警察帶領去做,去哪裡做傷情鑒定
如果該打架案件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則一般情況下應由公安機關委託進行法醫鑒定,鑒定機構一般會選擇公安機關的法醫學鑒定中心。如未報案,建議先報案。
G. 做傷情鑒定去哪可以做
傷情鑒定可以在醫院鑒定或者由法醫檢查。
所謂傷情鑒定,通過法醫調查取證或有醫院證據,顱腦受到物理撞擊,傷情症狀危及生命應按重傷標准治療。也可根據受害人被傷害的程度,犯罪情節,即確定其機體組織結構的破壞、大腦功能障礙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影響和損害的恢復程度。
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內,在入院期間或重症、昏迷期間,法醫通過公對公到醫院病房調查傷員、公對公取證,確認傷員當時傷情和客觀狀況,劃分傷情等級。通過醫療跟蹤、觀察檢查、症狀分析、測試比對,進行的一套法律醫學傷殘等級鑒定。
(7)民事侵權傷情登記去哪裡鑒定擴展閱讀:
其中法醫鑒定是司法程序中有關技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運用醫學、生物學、人類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與人身有關的活體、屍體及生物物證等的檢驗鑒定工作,從而取得死亡原因、傷害程度、凶器種類、血型分析、事實確認等結論性意見。
法醫鑒定結論是三大訴訟法的重要證據種類,由於其與人身密切相關,決定了法醫鑒定在訴訟和非訴訟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查明案件事實,分清案件性質的重要根據, 同時又是鑒別案內其他證據是否真實的重要手段。
可以說,法醫鑒定工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司法公正與否。正如同國家的法制制度分為司法權、立法權、行政權一樣,相應地法醫鑒定也正在逐步走向司法鑒定、立法鑒定、行政鑒定三大領域。
H. 傷殘鑒定去哪裡做
工傷傷殘鑒定向勞動部門申請,由勞動部門安排指定的醫院進行傷殘鑒定的,如果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到法院認可的司法鑒定所進行的。
當事人申請傷殘鑒定有兩種方法可以選擇:
一是當事人可以申請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律師事務所來委託鑒定;
二是起訴到法院後由雙方共同申請由法院委託鑒定。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傷殘評定標准:
【適用范圍】適用於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殘程度評定。劃分依據:
a. 日常活動能力輕度受限;
b. 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輕度受限。
I. 問怎麼去做傷殘等級鑒定(即傷為多少級),到哪裡鑒定呢。民事訴訟程序該怎麼走呢
由傷殘人員本人申請,法定鑒定機構依據傷殘人員傷情,對照相關標准進行鑒定。
當前,我國有三個鑒定標准施行: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所涉及的人體損傷程度鑒定。
二、《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06,適用於職工在職業活動中因工負傷和因職業病致殘程度的鑒定(實踐中,道路交通事故和刑法之外的勞動能力鑒定均採用本標准)。
三、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適用於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殘程度評定。
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
1、 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 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
3、 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民事訴訟二審程序
1、 立案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證據交換。
上訴的裁定或者判決,又告訴庭審查後直接進行裁決。
2 、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審理,但必須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談話)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審判庭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
維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發回重審。
宣判。
3 、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在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