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開庭要怎麼處理,相關的法律規定
根據《婚姻法》第25條的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內人不得加以容危害和歧視。雙方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但所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仍然受到法律的保護。關於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的問題,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問題第九條的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有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有可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
② 變更撫養權糾紛應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進一步規定:「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③ 撫養權糾紛的原告如何確定
一、子女是當然的原告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 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的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條:「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第二十一條:「婚姻法第二十一條所稱「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
《婚姻法解釋三》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由此可見:
1)父母對「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法定的撫養義務;
2)子女可向父母任一方請求支付撫養費,撫養費包括「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
3)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向父母請求撫養費,不以父母婚姻關系解除為前提條件。
二、特殊情況下,父或母也可成為原告
1、有生效的離婚協議或離婚判決時
《婚姻法解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筆者不支持在有生效的離婚協議或離婚判決的情形下,仍堅持要以子女作為撫養費糾紛的原告,理由是:造成訟累、浪費司法資源、破壞誠信等。比如:當一方拒絕支付撫養費時,另一方卻不能以離婚判決書申請強制執行,反而得再以子女名義另行提起撫養費糾紛這明顯不合常理。
2、但要考慮訴訟時效
雖然有生效的離婚協議或離婚判決,但當撫養子女一方要求另一方支付拖欠的撫養費時,往往不得不面對已過訴訟時效的局面。因為多數撫養費的支付方式是每月一付,而一般的訴訟時效也就是2年。故此時可考慮以子女名義起訴,因從有利於子女成長的角度出發,大多數
法院會認可從子女成年時開始起算2年的訴訟時效。
3、若需要增加撫養費時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5條規定:「離婚後,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的,應另行起訴」。此時雖有離婚協議或離婚判決,但仍建議以子女的名義要求增加撫養費。
④ 撫養權確定有什麼標准
首先,把握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撫養權的歸屬主要看孩子跟誰生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父母的工作情況、經濟條件、離婚前誰帶孩子比較多、父母的教育程度、品德狀況、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情況等等。
其次,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如孩子剛出生尚在哺乳期的,一般由母親撫養較為合適。如果孩子已過10周歲的,就要考慮孩子自己的意願了。法院在開庭時一般也會徵求10周歲以上孩子的意願並記入到庭審記錄中,作為撫養權糾紛處理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有時男女雙方因各種原因都不願意撫養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處理呢?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婚生子,則不管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都要有一方來直接撫養孩子,否則婚是離不掉的。如果是非婚生子,直接撫養一方想要變更撫養權的,則要起訴法院要求孩子歸對方所撫養,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歸誰,就要看雙方的條件誰更適合孩子的成長了。
在撫養權確定的情況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可能是撫養費了!撫養費應該支付多少?如何支付呢?
第一,撫養費的標准一般是不直接撫養一方月收入的20%-30%,但這不是絕對的。主要還是看孩子的實際需要。以上海為例,撫養費一般在每月1000—2000元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第二,撫養費的內容里一般已包含了教育費和醫葯費。如沒有特別提出的話,法院不會將教育費和醫葯費另算。因此在起訴要求撫養費的時候,不僅要寫清楚具體要求的撫養費,還要特別註明教育和醫療費用應當在該等費用具體發生後由雙方各半承擔。
第三,撫養費的支付,一般的做法是按月支付,也可按一季度或者一年度支付。當然你也可以要求一次性付清,這主要看雙方如何協商。
⑤ 如何確定撫養關系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912/01/383390.shtml
撫養關系的處理及變更
養關系是指因婚姻家庭關系、非婚姻關系和擬制血親家庭關系而產生的對未成年子女的養育、教育義務(含祖父母、外祖父母)。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養父母和繼父母對養子女和繼子女的撫養義務適用婚姻法有關對父母子女的關系的規定。婚姻法還規定: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死亡或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義務。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
一、夫妻雙方離婚時子女撫養關系的確定
夫妻雙方離婚時,對子女撫養關系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父母雙方達成協議的處理。在離婚案件中,如果父母雙方就子女的撫養問題達成協議的,一般會尊重當事人意思表示,按其協議處理,但協議由父方或母方撫養子女對子女的正常生活有嚴重不利的除外。如果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也會尊重雙方協議的。 二是父母未達成協議的處理:(1)子女不滿兩周歲的處理。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但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①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②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③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2)子女在兩周歲以上不滿十周歲的處理。對兩周歲以上未滿十周歲的未成年的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①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②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③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④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3)子女在十周歲以上的處理。對未成年子女滿十周歲的,父母雙方對撫養權發生爭執時,一般考慮該子女的意見。滿十周歲的未成年子女,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離婚案件中,處理子女隨誰生活的問題上,應考慮到子女的個人的意願。但這並不是說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意選擇隨誰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方母方同爭撫養權,且雙方都具有撫養子女的條件時,才考慮子女個人的意見。對於成年的子女隨哪方生活的問題,則會更多的考慮子女的意見。(4)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的處理。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二、撫養關系的變更情形
判決子女撫養權的歸屬,是以有利於保護子女的利益為原則的,如果出現了不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情形,就應變更子女的撫養關系。所以,離婚後,子女撫養關系可以變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方有權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三、法院處理變更撫養關系案件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對子女的撫養問題,應當依法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角度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據此可知,對於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訴訟,法院在判決時,既要考慮父母的撫養能力,又要考慮是否有利於子女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要照顧十周歲以上子女的意願。這種情況下,判決子女撫養權的歸屬,是以有利於保護子女的利益為原則的,如果出現了不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情形,就應變更子女的撫養關系。所以,離婚後,子女撫養關系可以變更,但必須符合法律規定:(1)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另行起訴。 離婚後,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長到有識別能力時,主動提出與另一方一起生活時,應另行起訴。離婚後,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請求,不涉及原離婚案件,不是對原離婚案件子女撫養問題的判決、調解協議的糾正,而是出現了處理原離婚案件當時不存在的子女撫養方面的新情況,所以,應當作新的案件另行起訴。( 2)具有法定事由,應予支持變更撫養關系。 具體的法定事由:①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②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③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④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此外,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准許。
四、處理變更撫養關系糾紛應注意的事項
1 、撫養關系的變更應由雙方協商,如果離婚後夫妻雙方無法就變更撫養關系達成協議,只能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應予准許。如未達成上述協議,離婚後,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的,應另行起訴。
2、正確把握「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從司法實踐及相關案例來看,家長經濟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收入情況發生重大改變、經常變更居住地、長期存在不良嗜好、工作方式發生重大改變等等,都可以作為是「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重要證據來考慮。
3、收集變更撫養關系證據途徑。民事訴訟一般要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提起變更撫養關系糾紛訴訟的一方必然要承擔起大部分的舉證責任,如果一方認為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另一方存在法律上認可的變更撫養關系的情況,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展開收集證據:(1)、到對方的工作單位,請求工作單位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以證明其收入及工作變動情況,如對方屬於國家公職人員,一般其工資是可以查詢確定的;(2)、與對方的鄰居、朋友處請求其出具對方長期不良嗜好的證明,或者請求其出具對方未盡到撫養義務、虐待子女的說明;(3)、如經常變更居住地,可向對方租房的房屋所有權人了解其簽訂租賃合同的情況;(4)、如因對方拖欠債權人的債務,可向對方的債權人請求其出具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的證明;(5)、如對方患有嚴重疾病或傷殘的,需要醫療及醫學鑒定部門出具相關的證明材料。
(作者單位:廣西資源縣人民法院)
來源: 中國法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