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己的商標與國外的商標相同算侵權嗎
這個不算侵權的,在一個國家注冊的商標,只能在一個國家使用。想要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使用,需要分別到當地所在國的商標專利局申請注冊。在中國注冊的商標在社標網可以查詢的,你可以找幾個商標試一下去
㈡ 同商標,在不同行業算侵權嗎
如果您說的同商標,在不同行業是指相同的商標在不同類別上分別注冊成功,是否為侵權,那麼這種情況不屬於侵權,因為商標分類表把商標分為45個大類,每個類別都是相互獨立的,商標在哪個類別中的哪些商品上注冊成功,就只能在哪個類別中的具體商品上使用,並且在該類別擁有商標專屬權,這樣才受法律保護。
舉個例子,例如您的商標在25類服裝上已經注冊成功,您發現別人也在服裝上用跟您一模一樣的商標,這時您可以告他人侵犯您的商標使用權;如果您發現別人在化妝品上使用跟您一模一樣的商標,這時您不能告他侵權,因為您的商標只在服裝上注冊成功沒有在化妝品上注冊成功,而服裝和化妝品分屬不同的商標分類,需要分別申請注冊,分別受保護。
㈢ 同名商標不同類別算侵權嗎
同名商標,但不同類別是否構成侵權。
要看產品的關聯度,知名度,是否已注冊過。
如果只是普通的商標字樣相同,所經營的產品或服務又不相同,那就不構成侵權。
㈣ 商標類似品牌商標算侵權嗎
商標侵權的條件: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你講的這種情況涉嫌屬於近似的商標。
㈤ 注冊成功的商標在其他類別上使用算侵權嗎
一、商標權利是有地域性的:
商標權利的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依照其本國的商標法或本地區的商標條約所授予的商標權,僅在該國或該地區有效,對他國或該地區以外的國家沒有約束力。雖然也有商標國際組織和一些商標區域性組織,但這些組織也並不能脫離商標的地域性而存在。
二、避免在國外無意或被動侵犯他人商標權利,導致支付巨額賠償費:
大多數國家都實行申請在先原則,保護在先申請注冊的商標。如果企業出口前沒有考慮商標注冊及查詢等問題,很有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已經侵犯他人在該國的商標權;一旦已有他人在先注冊,很可能會有被動侵權及面臨跨國訴訟和巨額賠償的風險。
三、大部分國家商標注冊的周期較長,提前進行涉外商標注冊有利於出口保護和市場戰略的實施:
大部分國家注冊周期較長,一般都要2年左右。為了更有利於出口計劃的實施,在出口國及時獲得商標使用權,避免將來不必要的糾紛,適當提前在進行國際商標注冊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為以後的品牌推廣打下基礎。
四、避免長期使用的商標被他人包括競爭對手、經銷商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在國外搶先注冊,不得不以高昂代價與之合作或被迫重新打造新品牌:
商標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開辟國際市場時沒有認識到及時申請商標注冊,取得當地法律保護的重要性,以致自己的商標屢屢被他人搶注,為這些企業以後進軍國際市場帶來了嚴重障礙,部分甚至被逐漸擠出原已打開的市場。
五、國家對出口企業在境外注冊商標有專項資金補貼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
中國已經是全球製造業中心,貿易順差很大,出口的產品附加值不高,貿易摩擦不斷。出口產品需要升級換代,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推出自己的品牌。政府對出口企業在境外自創品牌非常重視和鼓勵。出口企業在國外取得商標注冊證後,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專項資金補貼。
六、樹立品牌形象,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塑造國際品牌。
㈥ 同一個商標可以跨行業注冊嗎
以下是商標法對於商標侵權案件的詳細描述: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三十九條 有本法第三十八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求處理,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處以罰款。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罰款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條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㈦ 商標侵權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要以包括相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判斷。
商標的基本功能就在於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服務時便於識別這些商品和服務,以及他們的來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發生在市場中,受影響的主要是相關的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所以事後法官審判案件在認定甄別商標相同、近似時,判斷注意力也要回歸到此種情景,也要以相關消費者和特定經營者的注意力為標准。這種注意力不是該領域相關專家所具有的注意力,專家的注意力過於專業可能出現判斷標准過嚴的情況。但也不是一個與一般消費者有別的粗心大意的消費者的注意力,以他們的注意力判斷又可能施之過寬,可能出現漏掉已經構成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邊所提兩者中間選擇大多數相關公眾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為標准。這就涉及到行為主體的一種行為能力的判斷,審判實踐中也稱為認定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主觀標准。法官在分析判斷和採納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和產生心證過程中,都要堅持以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的標准。
二、准確地掌握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整體、要部和隔離的比對方法。按照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的感知規律,審判和行政執法實踐中常常運用商標整體、要部比對和將商標隔離開比對的方法,來判斷商標的相同,特別是商標的類似。
(一)整體比對,又稱為商標整體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觀察,而不是僅僅將商標的各個構成要素抽出來分別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商標作為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標志,是由整個商標構成的,在消費者的記憶中留下的是該商標的整體印象,而不是構成該商標的某些單個要素。因此,當兩個商標在各自具體的構成要素上存在區別,但只要將它們集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因此而產生的整體視覺,仍有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就應當認定為近似商標。反之,如果兩個商標的部分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即整體視覺不同,就不能認定為近似商標。
(二)要部比對,又稱為商標主要部分觀察比較,是指將商標中發揮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抽出來進行重點比較和對照,是對整體比對的補充。此種比對方法也是根據消費者在市場中對商標與商品的具體感受和記憶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地說,消費者對商標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記憶,是商標的主要部分或者稱要部,即商標中起主要識別作用的部分。當兩個商標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就可以判斷為商標近似。
(三)隔離比對,又稱為對商標的隔離觀察比較,是指將注冊商標與被控侵權的商標放置於不同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比對,不是把要比對的兩個商標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這是一種基本的商標比對方法,無論在進行整體比對還是要部比對時,都應當採用隔離比對的方式。一般地說,消費者尋找自己所要的商品,總是憑著以往頭腦中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宣傳所遺留的商標印象,在市場中尋找所感知的某種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中,不同商標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時擺放在同一個櫃台中。在消費者的思維中,多數情況下不是兩種要比對的商標同時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見到過在頭腦中記憶的商標,與當前見到的商標的比較。
在事後的侵權判定中,利用消費者的此種思維模式採用隔離觀察比對的方法,更能夠真實地反映出被控商標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將兩個商標放在一起進行比對,不同於消費者在市場中實際購買交易的情況,有可能使法官更關注兩個商標的不同點,不能准確地判斷消費者實際交易中可能產生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