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

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

發布時間:2021-05-29 23:09:26

Ⅰ 正當防衛造成的損害是否必須賠償.

  1. 正當防衛是合法行為,因為正當方位而給不法侵害者造成損害的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2. 如果是防衛過當,需要在過當的范圍內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Ⅱ 如果被認定為「正當防衛」,是不是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都不用承擔

1、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鼓勵公民在本人或者近親屬,甚至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實施正當防衛的措施,只要被司法機關認定為正當防衛,無論是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責任一概不予承擔。

2、因正當防衛所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但是,如果因防衛過當,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則應當承擔責任。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28條

Ⅲ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條款

根據《刑法》 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3)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的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它有以下基本特徵:

1.正當防衛是目的正當性和行為的防衛性的統一。

目的正當性是指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防衛性是指正當防衛是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同不法侵害做斗爭的行為。

他既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種權利,又是公民在道義上應盡的義務,是一種正義行為,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目的正當性與行為的防衛性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目的的正當性制約著行為的防衛性。其次,行為的防衛性體現著目的的正當性,是目的正當性的客觀表現。

2.正當防衛是主觀的防衛意圖和客觀上的防衛行為的統一。

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而決意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狀態。正當防衛在客觀上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觀。但是,正當防衛與犯罪具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有看到正當防衛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國家和其他合法權益的本質,才能真正把握住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依據。

3.正當防衛是社會政治評價和法律評價的統一。

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觀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性質。

因此,正當防衛沒有法益侵害性,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社會政治評價;正當防衛不具備犯罪構成,沒有刑事違法性,因此,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是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肯定的法律評價。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防衛是排除社會危害性和阻止刑事違法性的統一。

Ⅳ 關於刑法中規定的正當防衛的一些問題

1,防衛限度:有效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為限度。從不法侵害的強度;緩急;侵害的權益 來考察。
2,明顯重大,不必要的。(司法實踐中掌握)。
3,對於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實踐掌握)
4,周圍人也可以。
5,這個是實質要件,只要符合「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就可。
6,去看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是法定免責事由,不負賠償責任。只有防衛過當才有民事責任。

(看到上邊那位回答,我再補充幾句,正當防衛不是只有本人可以,概念: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比如你看見別人正在強奸,顯然你可以制止他,這也是正當防衛。 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就可以,對暴力妨害公務,已經危及到人身安全,當然可以正當防衛。 賠償責任可看侵權責任法)

希望讓你滿意。

Ⅳ 正當防衛的法律依據

非正當防衛主要有以下幾種:
1、防衛過當。它是指行為人的實施正當防衛時,超過了版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權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行為。
2、防衛挑撥。它是指行為人故意挑逗對方,使對方對自己進行不法侵害,接著借口加害於對方。
3、防衛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衛。它是指防衛者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
4、假想防衛。它是指不法侵害行為根本不存在,由於行為人猜想、估計、推斷不法侵害行為存在,而對其實施侵襲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
5、事前防衛,也叫提前防衛。它是指行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說還未到來的時候,而對准備進行不法侵害的人採取了所謂的防衛行為。
6、事後防衛。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終止後,而對不法侵害者進行的所謂防衛行為

Ⅵ 如果正當防衛對對方造成的傷害需要賠償嗎

1、如果是正當防衛,那麼可以不用賠償。

2、如果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那麼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具體需要根據當時的情節認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如下:

1、第三十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2、第三十一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6)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如下:

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Ⅶ 根據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造成的侵害不需要賠償的。為什麼我還要承擔責任

這種情況應該是有內幕交易的,你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不服判決向上一級法院上訴

Ⅷ 侵權責任法上的正當防衛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正當防衛應當具備以下要件,方可成為抗辯事由:

1、 防衛必須以現實的和正在發生的侵權行為為前提。
首先,正當防衛所針對的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而非憑空主觀想像或主觀推測出來的。
如果行為人由於主觀上的認識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而針對實際中並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實施防衛行為,則構成「假想防衛」。對於假想防衛,如果因為行為人錯誤的防衛行為,給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際損失的,則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其次,正當防衛所針對的現實侵害必須是正在發生的,即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
如果行為人對尚未發生的侵害或已經結束的侵害實施所謂的防衛行為,則構成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時包括兩種情況:事前防衛和事後防衛。行為人對因此造成的損害結果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防衛行為必須具備必要性和緊迫性。
防衛行為必須針對進行中的非進行防衛而不能排除的不法侵害行為予以實施。民事法律中對緊迫性和必要性的判定標准,一般遵循「不得已」的原則,即防衛必須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可以使用其他非防衛的合法方式來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則不允許實施防衛行為。
3、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
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正當防衛可以直接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進行,還可以針對其財產進行。
正當防衛針對財產的,必須是犯罪人所擁有的財產,即財產的權利歸屬應當是侵害者本人,而不是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財產,但在進行正當防衛的當時,國家、集體或他人的財產正處在侵害者本人現實支配之下的除外。侵害人在實施不法侵害時,面對防衛人可能會毀壞其財物的情況,他要面臨一個抉擇,是實施侵害行為,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財產而放棄侵害?當後者的利益大於前者的時候,侵害人可能會選擇放棄侵害行為。因此,利用其財產所進行的防衛,有時會起到一定的防衛作用。但是,正當防衛只能針對實施不法侵害人本身而不能針對無辜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對於不法侵害的發生並無過錯,正當防衛必須是合法對不法,而不是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犯;因防衛人的行為所造成第三人損害的,防衛人對此要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損害不僅包括人身的損害,還包括財產上的損害。
4、必須具有保護合法權益之目的。
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針對防衛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5、防衛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防衛不法侵害,雖然屬於正當之舉,但它同樣應當有所節制,必須把握適度。任何不受制約的反擊行為,即使其出發點是正義的,最終也會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各國法律在有條件地賦予公民防衛權的同時,又毫不例外地對正當防衛的力度及其造成的損害結果作出了一些限定。
反擊力度的有限性,既是防衛行為正當性的重要條件,也成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分界線。對「必要限度」的理解,應當是指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具有的、足以有效制止侵害行為的防衛方式、工具、強度等方面的限度,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現實中,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及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是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對於如何判定防衛行為是否超過必要限度,司法審判中一般有以下標准:(1)為了避免較輕的不法侵害,不允許防衛行為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後果;(2)對於沒有明顯危及人身、財產等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為,不允許採取造成重傷等手段對不法行為人進行防衛;(3)能夠用較緩和的手段進行有效的防衛之情況下,不允許用激烈手段進行防衛。 當防衛行為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時,即構成防衛過當,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