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三)等同侵權 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侵權需要一定的判斷標准,如果未能符合判斷標准則不能認定為侵權。那麼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主要有哪些方法?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一)技術特徵的比對方法1、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並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徵逐一進行比較。2、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徵的,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3、進行侵權判定,不應以專利產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直接進行比對,但專利產品可以用以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4、權利人、被訴侵權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將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比對。5、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對,一般不考慮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技術領域。(二)相同侵權6、相同侵權,即文字含義上的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的對應技術特徵。7、當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徵採用上位概念特徵,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徵採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徵時,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8、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了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仍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如果權利要求中的文字表述已將增加的新的技術特徵排除在外,則不應當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該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9、對於組合物的封閉式權利要求,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的,則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新增加的技術特徵對組合物的性質和技術效果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該特徵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數量雜質的情況除外。10、對於包含功能性特徵的權利要求,如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但實現了與該特徵相同的功能,而且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步驟與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所確定的結構、步驟相同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11、在後獲得專利權的發明或實用新型是對在先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在後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在先專利某項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又增加了另外的技術特徵的,在後專利屬於從屬專利。實施從屬專利落入在先專利的保護范圍。下列情形屬於從屬專利:(1)在後產品專利權利要求在包含了在先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2)在原有產品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發現了原來未曾發現的新的用途;(3)在原有方法專利權利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
② 利用某一專利作為自己的一部分,繼續創新成另一種產品,侵權嗎原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版釋(二)》第七條權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封閉式組合物權利要求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增加其他技術特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未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但該增加的技術特徵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數量雜質的除外。
前款所稱封閉式組合物權利要求,一般不包括中葯組合物權利要求。
也就是說,該增加的技術特徵D、E不能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物質。該專利也不能是中葯類的。
③ 部分技術專利侵權 全部產品需要被銷毀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七條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封閉式組合物權利要求全部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增加其他技術特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未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但該增加的技術特徵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數量雜質的除外。前款所稱封閉式組合物權利要求,一般不包括中葯組合物權利要求。也就是說,該增加的技術特徵D、E不能屬於不可避免的常規物質。該專利也不能是中葯類的。
④ 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哪些
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哪些,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哪些?(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⑤ 專利權利要求書中的開放式和封閉式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不侵權!
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是貫穿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地撰寫、審查以及專利權存續階段的一個核心概念。在撰寫和審查階段,申請人提出希望獲得專利權保護的范圍,審查員則對保護范圍的大小是否合適(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進行審查;在專利權存續階段,專利權人享有由保護范圍所確定的專利權。
2008年修改後的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因此,依據一定撰寫形式確定的權利要求的內容直接影響其保護范圍的大小。而關於權利要求的撰寫形式,《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3.3節提出了「開放式權利要求」與「封閉式權利要求」的概念:「通常,開放式的權利要求宜採用『包含』、『包括』、『主要由……組成』的表達方式,其解釋為還可以含有該權利要求中沒有述及的結構組成部分或方法步驟。封閉式的權利要求宜採用『由……組成』的表達方式,其一般解釋為不含有該權利要求所述以外的結構組成部分或方法步驟。」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確立了多個有關專利侵權判定的重要原則,其中,第七條規定了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即專利法理論上的「全面覆蓋原則」:「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徵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徵,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徵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封閉式權利要求」的概念適用於「組合物發明」,而《專利審查指南》規定,組合物封閉式權利要求是指組合物中僅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組分而排除所有其他組分,因此,如果被控侵權技術方案中存在其他組分,則可以視為沒有覆蓋封閉式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從而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但是,對於開放式權利要求,則應當理解為覆蓋了該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徵,從而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也即,開放式權利要求與封閉式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是不同的。
⑥ 發明專利組合物新穎性的判斷問題
這個不好說,一般審查員的對比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⑦ 專利侵權的情形都有哪些怎樣就是構成了專利侵權有人說我侵犯了他的專利權,讓我停止侵權,我怎麼判斷
《專利抄法》第六十條襲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因此,專利侵權的情形主要看實施專利的情形。第一,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第二,對於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如果你的行為屬於上述所列,就有可能構成專利侵權,但是還必須看專利的有效性。如果被訴侵權的專利是發明專利,因為專利局做過實質性審查,推翻其有效性難度很大;如果被訴侵權的專利是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因為這類專利不做實質審查,只做形式審查,其有效性被推翻的案例大量存在。另外,專利只在專利權期內有效(發明專利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10年),超過期限則無效了。 建議你搞清楚下列問題:①說你侵犯專利權的人究竟是不是專利權人;②該專利屬於哪種類型;③該專利是否有效。上述問題搞清楚了,就會形成清晰的應對策略。
⑧ 由幾個獨立專利產品集成一個產品後申報專利是否侵權
首先考慮能不能授權的問題,如果這幾個產品結合以後,並不能從整體上產生大於分別起作用的效果(1+1>2)而是分別單獨起作用的話,這樣的結合就沒有產生新的有益效果,就不能授權。如果產生了1+1>2的效果,那授權還是有可能的,申請專利本身也不侵權。但是你等要實施你的專利時,還必須要得到你所包含的那幾個專利權人的許可,不是你有專利你就可以隨便實施你的專利了否則就構成對那幾個專利的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