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職業打假以商標侵權

職業打假以商標侵權

發布時間:2021-05-29 05:33:17

Ⅰ 你好 我也遇到了網店職業打假的 但是我的產品是國外代購商品沒有中文商標,法院已經發了訴訟書過來

如果確定對方是職業打假的,可以收集一些勒索或者恐嚇的證據後一定要報警。

Ⅱ 淘寶c店被打假師舉報侵犯商標工商查處,求助會怎麼處理

你好呀。
商標侵權行政處罰。需要的應該是專業的知識產權律師為你代理。工商行政內管理部門處理容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與其走偏門,不如正面面對。聘請律師,將損失降到最低。

Ⅲ 職業打假與告商標侵權的區別

自從「王*」一戰成名之後,「打假」似乎成為了一種新興的職業,他們被稱為「職業打假人」。他們往往採取「知假買假」的手段從商家處獲得假冒產品,然後通過與商家協商、去工商行政機關舉報或到法院起訴等手段獲得一定賠償。法律上「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界定的消費者的范疇,現在爭議仍然不斷,有很多學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受欺詐的消費者。「知假買假」者主觀上並沒有受到欺詐,本質上也成了一種營利行為。保護這種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社會學家夏*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客觀來說,這些人對於市場的凈化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厘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法律的擦邊球,同樣要面臨不小的風險。
而在相似領域知識產權打假上,也有諸如 律師們在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打擊侵權人的各種非法侵權活動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而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兩者有什麼區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其一,從法律依據上看,知識產權律師開展工作主要依據我國現行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而「職業打假人」只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是非法企圖;其二,從打假的對象來看,知識產權律師的工作的打擊對象不限於打假人簡單的商標假冒,還有專利侵權、版權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其三,知識產權律師的打假工作大部分是接受客戶委託進行的,主要是為了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而職業打假人的那般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這點也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很多時候,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的目標是不一致的,比如在對待一些盜版低價產品或者專利侵權產品的態度上,普通消費者或許會縱容忽視,而知識產權律師則必須全力對待,因為律師代表的是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

Ⅳ 被職業打假人告侵犯商標權怎麼辦

被職業打假人告侵犯商標權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來應對:
1、主體不適格策略,根據商標法根據《商標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商標侵權訴訟的原告應當是注冊商標的所有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因此,原告的主體應當符合上述規定,如果原告不符合上述規定,被告可以提出原告訴訟主體不適格的抗辯。
2、在先使用抗辯策略:《商標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於商標注冊人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如能證明限於注冊權利人使用,則可成功抗辯。
3、撤三抗辯策略:《商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如果發現商標權利人三年以上沒使用,可以據此抗辯。
參考資料:http://sbj.saic.gov.cn/flfg1/flfg/201309/t20130903_137807.html

Ⅳ 職業打假告小超市商標侵權,法院判我們敗訴,怎麼辦

兩種選擇:第一,賠錢;第二,商品下架。
大家敗訴,正常現象。對方只要有足夠的證據,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甚至可以反訴商標持有人惡意注冊。

Ⅵ 遭到買家職業惡意投訴商標侵權怎麼辦

具備抄下述四個構成要襲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所以,
1.不要發貨!下架產品!告知對方沒貨,倉庫配貨發現已經賣完。讓他申請退款。
2.如果你們不知道商標是否侵權,讓對方提供侵權的證據。千萬不要被一嚇就承認自己侵權了,千萬不要承認!
如果你們知道自己的產品侵權,就趕緊修改,趕緊該認證的去認證,畢竟這才是長宜之計
3.保留威脅聊天記錄,後面可能對小二介入有幫助。職業打假人,不以「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為目的,根據《消法》第二條規定,這類人不應為消費者,不應受消法保護。

Ⅶ 之前職業打假人告我便利店賣的東西商標侵權,由於店不開了營業執照注銷了職業打假人告我個人怎麼辦

如商品有問題,你可以向供貨商索賠。

Ⅷ 如何進行商標維權和打假

認為以下要點,是打擊侵權行為的關鍵所在:
第一,周密調查、全面搜集證據材料是打擊侵權行為並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需搜集的證據包括:
1、被侵權人在先權力證明(包括商標注冊證等)
2、被侵權人產品樣本
3、侵權產品樣本
4、購買侵權產品證明(如發票等)
第二,客觀分析調查情報、證據材料,並結合權利人的主觀傾向,選擇切實可行的維權途徑,這是打擊侵權行為的重要中間環節。
第三,製作投訴書、起訴書並向相應機關遞交,請求對侵權行為實施打擊。這是打擊侵權行為中最重要的步驟。
商標侵權是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經銷明知或者應知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
5、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並足以造成誤認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的便利條件的;
7、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的商標使用在非類似的商品上且會暗示該商品與馳名商標注冊人存在某種聯系,從而可能使馳名商標注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的;
8、自馳名商標認定之日起,他人與該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眾誤認的;
9、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的;

Ⅸ 幾百家小超市收到傳票說商標侵權,這屬於職業打假,可以報警嗎

這種行為不違法,報警也不會受理。

Ⅹ 被職業打假人惡意投訴違反《廣告法》誇大宣傳,工商局立案怎麼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三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投訴、舉報違反本法的行為。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投訴、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接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舉報人。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接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告知舉報人。

有關部門應當為投訴、舉報人保密。

第五十四條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其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10)職業打假以商標侵權擴展閱讀: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十五條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符合規定的投訴予以受理,並告知投訴人。

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並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六條 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

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

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

第十七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受理消費者投訴後,當事人同意調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調解,並告知當事人調解的時間、地點、調解人員等事項。

第十八條 調解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主持。經當事人同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邀請有關社會組織以及專業人員參與調解。

第十九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調解人員是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與當事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投訴公正處理的,應當迴避。

當事人對調解人員提出迴避申請的,應當及時中止調解活動,並由調解人員所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

第二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施調解,可以要求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提供證據,必要時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進行調查取證。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第二十一條 調解過程中需要進行鑒定或者檢測的,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交由具備資格的鑒定人或者檢測人進行鑒定、檢測。

鑒定或者檢測的費用由主張權利一方當事人先行墊付,也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承擔。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調解過程中,需要委託異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協助調查、取證的,應當出具書面委託證明,受委託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予以協助。

第二十三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調解過程中,應當充分聽取消費者權益爭議當事人的陳述,查清事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爭議解決意見。在當事人平等協商基礎上,引導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閱讀全文

與職業打假以商標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