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學生之間矛盾糾紛案例分析

學生之間矛盾糾紛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29 02:08:37

A. 如何對學生矛盾糾紛進行調解

調解最好是找到問題症結所在,耐心說服對方。化解矛盾和糾紛

B.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上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學生打交道。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都會面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除了教學文化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中除了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惑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因為學生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和沖突,造成關系緊張,思想不愉快。 當今時代,中學生獨生子女佔多數,他們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心目中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他們中很多做事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善與他人合作,做事情不願意承擔責任,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些不良習慣多數是家中的大人遷就寵愛造成的。孩子們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也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糾紛免不了時常發生,這樣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影響班級和學校管理。從事多年教育教學工作的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不斷的積累和探求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糾紛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分享與共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一般來說是爭強好勝、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等小毛病造成的,很少有惡意的攻擊。學生們常常因為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或者對破壞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計較,並且各自都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肯讓步,得理不饒人。有些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常常不冷靜、不理智,用拳腳來解決問題。比如:課堂上男生招惹女生了,女生就摔鋼筆墨水在男生衣服上;女生招惹男生了,男生就抓扯女生的頭發甚至打架;同桌之間常常因為小事而吵架甚至吐別人唾液等。經常有學生到老師面前來告狀、訴苦。作為老師的我,如果在課堂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採取以下的策略: 第一步:立即阻止發生矛盾的雙方爭矛盾沖突的言行。 第二步:讓雙方冷靜思考剛才發生的事情,做換位思考。盡量少耽誤上課時間。 第三步:下課後抓緊時間及時處理發生的矛盾,對學生雙方批評教育,如果情節嚴重就請班主任或年級領導幫忙處理解決。 第四步: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有一次,我在八年級一班上歷史課,正當同學們在靜靜的做練習冊作業時,突然有本數學書從學生的座位上重重的飛落到講台的地面上,我正在講桌前看書,冷不防嚇了一跳,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班上學生杜傑的書,他的書怎麼會長了翅膀飛到這里呢?這時班上引起了一陣躁動。我走到杜傑旁邊,問:「你的書為什麼會飛到這里呢?」杜傑不安的說:「是葉忱扔的。」葉忱是坐在杜傑後面的女生。我又轉向葉忱:「你為啥扔他的書?」葉忱說:「我在做作業,他無緣無故轉身過來影響我,還說我是站花兒婆。我生氣就扔了他的書。」「哦,原來也沒什麼大的矛盾,你怎麼會耍脾氣隨便扔別人書呢?」我嚴肅的責怪她,同時也批評杜傑的不禮貌言行。我對他們強調了我經常說的話:在上課時,如果誰先影響你學習,你就要及時制止他,如果他不聽勸告,就向 老師報告,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不要私自以武力解決。杜傑和葉忱接受了我的批評教育。我又趁熱打鐵地讓他倆因為扔書這事影響了同學們學習,要求他們在班上向全班同學們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影響課堂的矛盾沖突了。同學們也以此為鑒,都表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以後我在這個班上課就很輕松愉快了。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對如何看待和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紛爭有了以下的觀點:第一,做好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的工作 教師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個性特點等,讓學生們通過班會活動等集體活動來增進友誼和了解,這對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必要的。 第二,處理問題時要教師要公平公正 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和沖突,教師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查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然後公平公正地處理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第三,發揮班幹部的監督管理作用 平時任命的班幹部,是老師的幫手,應該讓班幹部隨時監督、反饋班上的信息,如果班上有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班幹部能獨自處理最好,不能處理,再找老師解決。 第四,和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同處理 如果教師都難於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就要及時找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助解決。 第五,讓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往往在矛盾解決後,雙方仍然有些耿耿於懷,口服心不服的情況存在著,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言行,深入了解他們是不是真的言歸於好了。如果沒有真正和好,還要給他們做進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 初中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避免或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也會給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初步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在言行舉止方面正確引導他們,要求他們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和策略,那麼,教師就可以減少解決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煩惱,班級也會有好的學風班風,學校也將是一個和諧的校園。

C. 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的調解原則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的社會現狀: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需要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項工作,而一個人若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與別人相處,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自私、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畫一個圓」、不關心他人,不懂得體貼父母,不善與他人合作,做錯事不願承擔責任等等的弊端就顯現出來。說到底,不就是不懂得為人處事嗎?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家中,他們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做什麼事大人都遷就,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性格。然而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在一起,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再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自然就發生了。有時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可能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在課堂上頂撞老師,與老師發生矛盾。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處理這些矛盾,使之學會為人處事,顯得尤為緊迫。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實,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但由於他們還處於成長階段,對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還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矛盾發生後,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發展成對立,從而使矛盾雙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壓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中調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維分析雙方的行為,使之認識事情的本質,妥善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
最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和具體做法。我認為,我們在了解學生產生矛盾的原因時,並不一定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因為矛盾雙方會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以掩飾自己的過失(這是學生頭腦中潛在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向其他同學調查,就有些勞師動眾,效果並不理想。我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就讓雙方互相指責,甚至辯論、爭吵,待雙方發泄完對對方的不滿後,心情自然平靜下來,這時,老師對事情的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再從中分析雙方的對與錯,就有了針對性,矛盾雙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雙方產生的矛盾也就更有清醒的認識。最後,一說兩開,矛盾也自然解決了。同時,為同學怎麼處理矛盾,也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D. 如何處理小學生矛盾案例分析觀點及策略

鏡頭一

「哇―」隨著哭聲,我連忙過去,只見苗苗細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劃過的血印。我問是誰乾的,旁邊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訴我是:「石浩南!」我生氣地問:「浩南,你為什麼要欺負苗苗?」浩南紅著臉,很委屈的說:「我要走過去喝水,苗苗把路攔住了,不讓我過去,我才挖她的。」

鏡頭二

晨間活動:搭積木

戴鑫挺和戴家濠,兩個平時就愛一起玩的好朋友,你看現在各自都專心致志的搭著積木,玩得可真起勁。這時,戴鑫挺缺一塊三角形的積木,就去搶戴家濠的,戴家濠不肯給,戴鑫挺就把戴家濠在玩的積木推倒了,接下來兩個好朋友為了一塊積木發生了爭吵,互不相讓。

分析:以上兩個案例的發生,我想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環境因素: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生活在一個絕對「愛心」的世界裡,大人對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報,孩子對大人對他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他怎麼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呢?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自然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

二、孩子的年齡因素:

幼兒時期的孩子由於他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認知水平還很低,而且幼兒都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但又由於生活經驗很缺乏,所以他們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意識常常脫節,缺乏合作意識,易於與他人發生沖突。表現在活動中一旦與人發生糾紛時就動手打人,而且不願意承認錯誤。

三、幼兒的個體差異因素:

幼兒由於遺傳素質、後天的教育和環境不同,幼兒的類型、氣質和性格也會千差萬別。如有的孩子脾氣溫順文靜;有的孩子脾氣急躁好動;有的孩子膽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熱心過頭等等。在集體生活中有的孩子就表現出很受認歡迎,而有的孩子則常受到別人的冷落。

綜上述原因,我認為在處理幼兒間的沖突時老師要強調因人而異,而且新《綱要》中也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反思:

老師要對孩子的沖突、採取正確的方法,要學會客觀的看待孩子之間的沖突,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了事。孩子發生沖突固然上破壞了教學秩序給老師增加了負擔,但孩子間的沖突也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

一、正確地看待幼兒的沖突

心理學家認為,沖突能促進個體變化、適應和發展,尤其在社會認知的發展上。沖突不僅有助於認知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提高個體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幼兒社會化的過程中,隨著交往圈逐漸擴大,幼兒對外關系的焦點也由親子關系逐漸向同伴關系轉移。他們在與同伴交往、活動中常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沖突。在孩子與同伴的沖突中,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不放心讓幼兒獨立地解決問題;而在幼兒園中,許多教師也在當幼兒出現沖突時,為了避免事態變大,而常常包辦解決沖突。確實,假如幼兒在生活中真的一點沖突都沒有,這對幼兒的發展未必是好事。但如果幼兒處於太多的沖突之中,又會導致幼兒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對學前兒童的沖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為了避免沖突而將幼兒置之溫室之中,關鍵是要教會幼兒自己解決沖突。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或失敗,並在其感官中成長。

二、幼兒沖突的解決策略

孩子間的沖突基本來自同伴。因此解決幼兒同伴沖突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給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寬松的環境會讓幼兒身心放鬆,可增加幼兒身體和心理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之間融合關系的發展,避免緊張關系的發生。寬松的環境主要包括活動材料充足,活動場地寬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勵性言語多,等等。

2、教給幼兒一些避免和解決沖突的基本技巧。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兒如何傾聽別人說話,如何向別人道謝和道歉,如何向別人提出要求,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以及如何展開話題進行交際,等等。這些技能的熟練運用,可以使幼兒避免一些沖突,也能使他們自己嘗試解決沖突。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教育活動,模擬現實中幼兒經常發生的一些沖突情境,讓幼兒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幼兒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產生沖突,如何解決,等等。教師也可以利用現實中正在發生的沖突進行隨機教育。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幼兒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促進幼兒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強幼兒自己解決沖突的能力。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沖突時有發生,所有的沖突都讓教師參與解決,既不現實也不可能,而且還會增加幼兒的依賴性,削弱或剝奪他們的獨立性。事實上,由於幼兒間的沖突沒有多少利害的關系,幼兒自己完全可以解決,為此教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責任感。

5、家園配合,共同努力

新《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但是很多家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沖突是一種消極行為,有破壞性因素而加以避免,有的更甚至要求孩子受到欺負了,就要「報復」回來。實際上,沖突是自我中心的關鍵要素,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同伴觀點的能力,為幼兒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因此,我們應該幫助家長正確看待幼兒同伴間沖突的教育價值,讓家長在家庭中也為幼兒提供解決同伴沖突的機會。同時,家庭的溫馨氛圍、家長的民主態度和家長的社交能力等潛在的環境因素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家長也應注重發揮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兒能愉快地和同伴交往,並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揭發幼兒不良的應受指責的行為,不要急於把兒童的缺點在集體面前當眾宣布,應該讓幼兒表現出克服缺點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讓集體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這就是教育的藝術。」讓我們記住大師的話,正確地看待沖突,並因人因事地處理好幼兒的沖突,才能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E. 作為一名教師,你是如何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的

其實我是通過讓學生先分開來,讓他們冷靜下來,再跟他們去講一講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F. 合理沖突教育的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師生關系是維持教學活動的基本關系。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業務關系、倫理關系、情感關系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的矛盾,如果師生雙方沒有採取協商、對話等化解矛盾的方法去化小矛盾,而是採取了比較不當的言行將會使小矛盾也會變成沖突。我將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對師生沖突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一些反思,從而去思考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案例1. 正在上課的時候,有一個張同學舉手向我匯報「老師,林同學用粉筆砸我」。坐在這個女同學身後的林同學是一個小調皮,學習成績還可以,就是比較爭強好勝,好狡辯,喜歡在課堂上做一些小動作。聽到張同學的匯報,我還沒有說話,林同學就大聲狡辯起來「我沒有砸,是石同學砸的」我說「人家怎麼不說是胡同學砸的呢?」胡同學是坐在林同學邊上的一個比較好的女同學。我繼續說「你做了錯事還不承認,還像一個男子漢呀!」這句話引來了其他同學對他的譏笑,使林同學非常氣憤,他氣乎乎的看看石同學又憤憤不平的看看我,說了句「有些人才不像男子漢呢」,於是在那又是拍書又是砸筆。課後我很快了解到,今天確實不是他去惹事去砸人家的,而是石同學砸的。由於前面說的一番話使我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也使我和林同學之間產生了一絲不愉快。分析:從這個案例來看,由於我誤解了學生,學生比較委屈,在辯解的同時還鬧起了情緒。虧好我的情緒控制的還比較好,沒有用自己的權威去壓學生從而使矛盾進一步激化。
反思:
1.教師面對一些突然的事件時,心態上還不夠冷靜,容易偏聽偏信,用自己的思維定式去分析問題,去批評心中認定的問題學生。當碰到兩個學生鬧矛盾,而我又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時,教師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採取「冷處理」,可以說課後再來處理或對那塊地區加強巡視杜絕問題進一步擴大。
2.從案例中有可以看出除了我不夠冷靜外,和教師潛在的心理因素也有關系。教師對於一般「問題學生」都存有偏見,導致教育行為失當。如許多教師認為管束「問題學生」的唯一辦法就是要「狠「,必須要壓服他們,務必要把他們的銳氣磨光掉。如在案例中,由於這個林同學給我的印象是調皮,爭強好勝,好狡辯。所以當我聽到他說話時就認定他在狡辯了,就決定給他點「難看」 給他點「顏色」,從而導致了自己的誤判。當教師要公平、公正的去處理問題時,就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學生,這是教師特別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摔掉有色眼鏡,戴上一副平光鏡。
3.教師在處理問題時,語言一定不能失控。在案例中雖然教師只是說了一句不算訓斥學生的話,但由於產生了一種廣泛的效應,使學生的心理受到了刺激,進而產生了反抗的情緒。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應該盡量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不要用語言去訓斥學生,也不要用語言去恐嚇學生,也不要用語言去激將、挖苦、諷刺學生。
案例2.我們班有一個同學脾氣特別不好。有一天,該同學和同學之間發生了矛盾,我非常生氣,利用中午時間把他的父親請來,在辦公室進行了交流。下午,我已經上了將近5分鍾的課的時候,凌同學進來了,沒有喊報告,而且嘴巴里還罵罵咧咧。於是我就說「你怎麼搞的,來遲了不喊報告,而且還發出不該發出的聲音。」只見該同學歇斯底里的開始發作了「怎麼了,我就是要遲到」「我就是要打人」「都怪你把我那該死的爸爸找來,他打我,我就去打別人。」 我又教育的他幾句之後,只見該同學一激動就將桌子給掀了,拎著書包拔腿就跑出了教室。我在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才知道,原來該同學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但是平時父親、母親也還都管著他的學習。他的父親脾氣比較暴躁,而且他的母親也經常在他面前說他的父親的不是。當上了初中以後,他對父親的教育也比較反感,對父親也比較痛恨。
分析:從案例中看出,本來我和該同學還沒有發生比較大的沖突。但是由於我一次很隨意的家長交流,使該同學和我之間產生了一次大的沖突。沖突的原因主要是我不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沒有取得家長的最好協作。
反思:
1.教師對於比較特殊的學生是不是有必要進行提前家訪?案例中由於我對該同學的特殊家庭背景不夠了解,從而導致了和該同學之間發生了矛盾沖突。如果我能做一個有心人,在知道馬上接手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棘手的「人物」時就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和家庭情況,對這個即將接手的學生進行家訪,這次的矛盾和沖突也不會發生了。
2.教師對於比較特殊的學生是不是有必要特殊照顧?案例中當該同學遲到,又嘴巴里還罵罵咧咧進入課堂時,教師能否適當的照顧一下他的情緒,讓他做一個適當的發泄。教師對他可以採取「冷處理」,不聞不問先隨他去。看他的心態平和下來後再用比較關心的語氣問問為什麼遲到,可能比在氣頭上去問他的效果要好得多。對於一部分特殊的學生,教師所要做的工作是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去感化他們,而不是動不動就去訓斥,指責他們,「特殊學生」更希望得到教師「特殊的愛」。
新型師生關系的思考:
在教育教學中師生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師生發生沖突亦是難免的。教師只有在處理好矛盾沖突的時候,才能建立起好的師生關系。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理念是: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從平時的教學和案例分析中,我體會到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在班級採用班幹部輪流制,教師讓全部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班級,這樣的班級在後面的學習、活動中都會名列前茅。
5、改變自己。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

G. 急急急!!!!求有關教育方面的案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最好是官司,並且有具體的學校)

碩士來寫信揭源導師與女博士關系不一般 師生打官司http://news.sohu.com/20080917/n259591454.shtml

閱讀全文

與學生之間矛盾糾紛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