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銀行卡被盜刷糾紛案件

銀行卡被盜刷糾紛案件

發布時間:2021-05-29 00:32:22

1. 銀行卡被盜刷起訴銀行依據哪條法律勝訴

有證據證明是被盜刷的,勝算就大,沒證據勝算小,如銀行卡被盜刷,當版事人首先就面權臨如何證明銀行卡被盜刷的事實。首先,當事人應保存銀行發送的簡訊提醒;其次,應找最近的銀行在最短的時間使用自己辦理的銀行卡進行存、取款操作,以此證明該銀行卡在被盜刷時真卡在當事人手中;進行完上述操作後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這樣在向銀行主張權利時才有據可查。
此外,一般這類案件銀行都會主張因案件涉及刑事犯罪,根據「先刑後民」的原則,案件應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十條的規定,此類民事案件可以獨立於刑事案件受理和審理。
需要說明的是,銀行卡的操作離不開兩樣東西,第一就是需要有銀行卡,第二是必須要有正確的密碼,如果銀行舉證證明了當事人存在泄露密碼的事實, 那麼當事人就應對此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在使用銀行卡時一定要保護好密碼,在公共場合及與別人談話、交流及上網聊天時也應盡量避免將密碼泄露,以免留下隱患。

2. 銀行卡被偷刷 屬於經濟糾紛嗎

銀行卡被盜刷不屬於經濟糾紛,需要這樣做:
1.發現銀行卡被盜刷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撥打銀行客服熱線掛失或凍結卡片賬戶,將自身損失降至最低。
2.要想證明偽卡交易,持卡人需要舉證證明在涉案交易發生時,自己手中保管著真實銀行卡。正確的作法是,持卡人第一時間到附近的銀行櫃台、ATM機或POS機進行刷卡交易,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明偽卡交易的有力證據。
3.盡快報案調取交易錄像。在持卡人報案的情況下,公安機關會調取涉案交易的錄像。
4.致電銀行客服,申請返還被盜刷金額,銀行會通過調查最終給出明確答復。

3. 銀行卡被盜刷銀行擔責的情形有哪些

在目前來已有的銀行卡盜刷案源例中,有的判儲戶承擔全部責任;有的判銀行承擔全部責任;有的判銀行和儲戶分別承擔一定責任。舉證責任分配不同是造成這一結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依據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要求,儲戶在儲蓄存款合同糾紛中要求銀行承擔民事責任,應至少舉證證明涉訴交易為偽卡非法交易、銀行在涉訴交易中存在過錯或未履行合同義務。在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後,儲戶方面的主要舉證責任為:自己與銀行存在儲戶儲蓄存款合同關系,即盜刷銀行卡為自己所有;銀行卡系被盜刷,即「盜刷」交易不是自己所為,交易發生時自己卡未離身,不在事發地,密碼也未告知他人。

用戶如發現卡被盜刷後,應先掛失保證銀行卡不再繼續被盜刷,然後留下銀行卡和持有人不在銀行卡被盜刷地點的證據。最後報警並在發卡行所在地的派出所立案,取得立案憑證。

4. 男子銀行卡被盜刷34萬的案件如何判決的

武漢市民潘先生凌晨在家中睡覺,突然接到簡訊提醒,他的銀行卡被人在澳門盜刷了34.6萬余元。潘先生當即報警,並與民警在當天上午趕到銀行。但此後,該款仍被犯罪分子在澳門提走。潘先生遂提起訴訟狀告該銀行。昨日,硚口區法院認定銀行應負全責,一審判決銀行向潘先生賠償本金及利息34.8萬余元。據介紹,銀行卡被盜刷判銀行全賠案例實屬罕見。

5. 最高法:銀行卡被盜刷可向銀行索賠

據最高法網站,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銀行卡規定》),該規定於發布之日起實施。

《銀行卡規定》從新發展階段出發,依法對銀行卡交易秩序以及互聯網金融進行規制,依法保障持卡人合法權益。

《銀行卡規定》共十六條,主要對持卡人與發卡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收單行、特約商戶等當事人之間因訂立銀行卡合同、使用銀行卡等產生的民事糾紛進行規范。

《銀行卡規定》回應社會關切,對銀行卡盜刷責任進行了規定。《銀行卡規定》第四條、第六條、第十五條對銀行卡盜刷事實的認定進行了規定。基於銀行卡交易的多樣性、復雜性,《銀行卡規定》第七條至第十二條根據糾紛產生主體的不同,分別對不同主體之間的盜刷責任進行了規定,並在第十三條規定了不得重復受償原則。上述規定通過明確發卡行、持卡人、收單行、特約商戶等主體的義務、責任,為規范各方主體行為,提高銀行卡交易安全水平,更好構建銀行卡制度體系發揮了指引作用。

此外,《銀行卡規定》第二條根據民法典關於格式條款的規定對息費違約金格式條款進行了規制。該條規定:發卡行在與持卡人訂立銀行卡合同時,對收取利息、復利、費用、違約金等格式條款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持卡人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該條款,持卡人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對其不具有約束力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發卡行請求持卡人按照信用卡合同的約定給付透支利息、復利、違約金等,或者給付分期付款手續費、利息、違約金等,持卡人以發卡行主張的總額過高為由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慮國家有關金融監管規定、未還款的數額及期限、當事人過錯程度、發卡行的實際損失等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為依法保護金融機構的金融債權,根據民法典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銀行卡規定》第三條對訴訟時效中斷問題進行了規定。《銀行卡規定》還涉及撤銷不良徵信記錄等內容。

最高法今天發布《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就<銀行卡規定>答記者問》,發生偽卡盜刷交易或網路盜刷交易,借記卡持卡人基於借記卡合同法律關系請求發卡行支付被盜刷存款本息並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其中規定,持卡人主張爭議交易為偽卡盜刷交易或者網路盜刷交易的,可以提供生效法律文書、銀行卡交易時真卡所在地、交易行為地、賬戶交易明細、交易通知、報警記錄、掛失記錄等證據材料進行證明。發卡行、非銀行支付機構主張爭議交易為持卡人本人交易或者其授權交易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6. 建設銀行卡被盜刷該怎樣維權

如果遭遇盜刷,一定要進行存取款操作或者改密碼的操作,證明這張卡確實在本人身上,而這個交易不是因為本人而發生的交易,並向派出所進行報案。

出於一個補充措施,也就是從側面來證明銀行卡是由本來人來保存,沒有丟失的客觀情況。銀行在銀行卡管控方面,還有加密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漏洞。

希望銀行對自己的設備進行加密、升級。不要讓儲戶的銀行卡被輕易地復制,或者輕易地被別人盜刷。盡最大程度來維護儲戶的合法權益,同樣也使銀行的權益得到保障。

(6)銀行卡被盜刷糾紛案件擴展閱讀

為保證客戶資金安全,持卡者需要養成良好習慣:

1、養成禁點不明連接網站習慣

目前,智能手機已非常普遍,犯罪分子通過智能手機獲取私密信息,進而實施詐騙已成為常態,為了使持卡人放鬆警惕,經常採取冒用10086、10010、95533、95588等客服電話推送積分兌換、中獎等簡訊服務,內含釣魚網站鏈接及木馬病毒程序;

只要客戶一點該連接,手機即被木馬病毒感染,信用卡、儲蓄卡號碼及密碼信息將暴露無遺,之後實施盜刷、盜用等犯罪活動。故對於不明鏈接網站禁點鏈接並及時刪除。

2、養成禁用免費WIFI的習慣

免費WIFI也是犯罪分子盜取信用卡、儲蓄卡信息的重要途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民貪圖免費WIFI小便宜的心理,通過免費WIFI植入木馬程序,盜取其手機上與信用卡、儲蓄卡相關信息,為日後盜刷信用卡做好准備。

3、養成謹慎取款或消費的習慣

在取款或消費錄入密碼時泄露相關信息。

一是在櫃員機取款的時候,要養成預先觀察櫃員機插卡處、出鈔口以及櫃員機頂部是否有可疑裝置的習慣,如果發現可疑裝置,應立即向銀行工作人員反映;

二是取款時間最好在白天,不宜在晚間單獨取款;

三是取款時注意身邊是否有可疑人員;四是刷卡消費時,信用卡、儲蓄卡不離開視野,輸入密碼前審核消費金額是否一致,簽單時需注意是否存在套寫情況。

4.養成保護密碼的習慣

在公共場所刷卡消費和輸入密碼時,用手或者遮擋物遮蓋密碼,避免旁人通過各種方式偷窺或者記憶密碼,不在網吧或公眾電腦登錄網銀或進行互聯網支付,以免釣魚網站盜取信用卡、儲蓄卡有關信息。

7. 銀行卡被盜刷後,怎樣維權追償

銀行和顧客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尤其是對於銀行的一些霸王條款更是深惡痛絕。平時到銀行取錢,需要當場點清,一旦離開櫃台再發現問題,銀行是一概不負責,但是銀行多給了錢用戶,銀行卻要向用戶追回,否則就被認為是不當之財,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市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對銀行的這種行為非常反感,最令人無語的是銀行卡被盜刷,銀行用一句不是銀行的責任就完事了,不過以後就沒有這么好的事情了。

哪些情況屬於銀行卡被盜刷?

銀行卡被盜刷一般分為兩種,偽卡盜刷交易和網路盜刷交易。偽卡盜刷交易是被人偽造了一張銀行卡,然後用這張偽造的銀行卡進行交易,消費或者取現。網路盜刷交易就是被人盜取並使用持卡人銀行卡網路交易身份識別信息和交易驗證信息進行網路交易,從而造成自己的銀行卡的錢減少。

8. 銀行卡被盜刷,我向銀行提出賠償,勝算有多大

有證據證明是被盜刷的,勝算就大,沒證據勝算小,如銀行卡被盜刷,回當事人首先就面臨如答何證明銀行卡被盜刷的事實。首先,當事人應保存銀行發送的簡訊提醒;其次,應找最近的銀行在最短的時間使用自己辦理的銀行卡進行存、取款操作,以此證明該銀行卡在被盜刷時真卡在當事人手中;進行完上述操作後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這樣在向銀行主張權利時才有據可查。
此外,一般這類案件銀行都會主張因案件涉及刑事犯罪,根據「先刑後民」的原則,案件應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十條的規定,此類民事案件可以獨立於刑事案件受理和審理。
需要說明的是,銀行卡的操作離不開兩樣東西,第一就是需要有銀行卡,第二是必須要有正確的密碼,如果銀行舉證證明了當事人存在泄露密碼的事實, 那麼當事人就應對此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在使用銀行卡時一定要保護好密碼,在公共場合及與別人談話、交流及上網聊天時也應盡量避免將密碼泄露,以免留下隱患。

9. 銀行卡被盜刷引起的儲蓄合同糾紛

1、案情介紹:河北客戶銀行卡在黑龍江被盜刷48萬余元,銀行拒絕承擔責任,客戶根據銀行卡中的仲裁條款申請仲裁,該案由衡水仲裁委員會管轄,由本人童永強擔任首席仲裁員審理該案。
2、裁判結果:裁決銀行承擔全部還款責任及利息並承擔律師費、仲裁費。
3、裁決機構主要意見:
本案事實雙方並無爭議,本案屬於儲蓄合同糾紛爭議,該案糾紛是由犯罪嫌疑人偽造申請人銀行卡並盜刷資金引起,故仲裁庭認為本案首先應搞清楚犯罪嫌疑人盜刷銀行卡犯罪侵犯的客體是什麼?盜刷銀行卡犯罪刑事案件的受害人是誰?被盜刷的資金是誰的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96條和相關司法解釋,偽造銀行卡盜刷資金屬於信用卡詐騙罪,屬於金融詐騙罪范疇,公安機關對本案涉及的盜刷卡刑事案件亦是以信用卡詐騙罪立案偵查,根據該罪名的刑法定義,該罪名侵犯的客體是金融秩序,金融詐騙案的受害人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不是儲戶,故犯罪嫌疑人騙取的是銀行的資產而不是儲戶的存款,只是犯罪分子使用偽造的銀行卡讓銀行產生錯覺,誤以為是儲戶來支取款項,而向犯罪嫌疑人支付,並將支取情況錯誤的記錄在了儲戶的賬上。因為申請人未持其真正的銀行卡而是用偽造的銀行卡支取存款,故其支取的資金是銀行的資金而不是客戶的資金。仲裁庭認為:申請人在被申請人處辦理了銀行卡,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就建立了儲蓄合同關系,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訂立的儲蓄合同各方都應完全履行,被申請人負有按照申請人的指示將存款支付給申請人或申請人指定的人的義務。現在,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履行儲蓄合同義務向申請人支付存款,被申請人拒絕支付存款的理由是認為被犯罪分子盜刷的存款應視為已經支付給申請人的,仲裁庭認為該理由不能成立,該款不能視為已經支付給了申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合同糾紛案件中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中被申請人負有履行儲蓄合同中支付存款的義務,有義務舉證證明是申請人或申請人指定的人支取了存款,本案中雖然在被申請人的登記記載中顯示已經向申請人支付了486116元,但公安機關的證明足以證實被申請人支付的486116元不是向申請人支付,故其根據儲蓄合同確定的向申請人的支付義務不能免除。銀行卡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存摺,在銀行卡的晶元上記載有相關的儲蓄信息,和用人工記載的存摺只是信息載體的不同,電腦時代以前,存摺被偽造、支取,銀行賬目上也同樣記載了儲戶已經支取了存款,那時儲戶手裡有蓋著銀行印章的記載有存款數額的存摺,能清楚證實儲戶與銀行之間的儲蓄合同內容,儲戶持存摺去取錢銀行理應支付。現在的銀行卡是用電子信息記載存款數額和儲戶信息,不能因載體發生變化就否認雙方的儲蓄合同關系,銀行方亦應按照電子信息記載的內容向儲戶支付存款。至於本案中各方對銀行卡被盜刷是否存在過錯不是儲蓄合同糾紛應該審涉的內容,且從本案證據不能得出申請人存在過錯的結論,被申請人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是根據申請人過失泄露的信息偽造的銀行卡,支取的存款,銀行卡的內置晶元信息不是申請人能夠泄露的,銀行卡的卡號屬於公開的信息,只憑卡號不能偽造出銀行卡,銀行卡密碼由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兩家持有,無任何證據證實是申請人泄露,甚至沒有任何證據證實犯罪嫌疑人是通過密碼支取的存款。被申請人提出的先刑後民的原則,經查本案是儲蓄合同糾紛,刑事案件與本案不是同一個法律關系,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之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故被申請人要求先刑後民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仲裁庭不予支持。被申請人還提出的犯罪嫌疑人盜刷卡是在農行系統的終端施行的,應由農行承擔責任;仲裁庭認為,被申請人允許其發行的銀行卡在農行系統使用,被申請人和農行的關系構成委託關系,農行作為受託人其實施的行為應由委託人即被申請人承擔責任,被申請人承擔責任後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其他各方追償。
由於本案中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是被申請人,申請人方為避免損失擴大派律師協助警方辦案的行為屬於無因管理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第93條之規定,因此發生的費用被申請人理應支付,但警方辦案人員屬於公務行為,其差旅費不應由申請人或被申請人支付,故申請人主張的辦理該案產生的差旅費中的申請人委託的律師部分仲裁庭根據具體情況,在必要合理范圍內予以支持,仲裁庭綜合考慮一人去哈爾濱的差旅成本,支持1810元。另根據衡水仲裁委員會衡仲字【2012】第2號文件,《關於案件審理常見問題處理的指導意見》實體問題部分第十一條第1項之規定,對代理費應予支持,但應以司法行政部門制定的服務收費標准為限,故對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支付律師費41500元的仲裁請求仲裁庭予以支持。
綜上,被申請人應當履行儲蓄合同義務,向申請人支付儲蓄存款486116元及利息119元,並支付因調查盜刷行為產生的差旅費1810元、律師費41500元。
六、裁 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7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7條、第64條之規定,裁決如下:
(一)被申請人自本裁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支付給申請人儲蓄存款486116元,及利息,並支付差旅費1810元,律師費41500元;
(二)仲裁費18255元,由被申請人負擔。
本裁決為終局裁決,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10. 銀行卡被盜刷起訴銀行,銀行有賠償責任嗎

如果能證明自己無過失,則銀行有賠償責任。

案例1、秦先生的交通銀行儲蓄卡在異地被人通過ATM機盜刷了5.48萬元,他認為銀行未能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起訴要求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賠償損失。北京市二中院終審判決秦先生勝訴。

案例2、南昌市民張某信用卡「突然」在武漢某百貨公司發生一筆27152元的透支消費。一個多月後,張某以銀行信用卡被盜刷為由向南昌市公安部門報案,並於當日立案受理。

南昌市東湖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張某在銀行辦理了信用卡,即與銀行建立了金融借款合同關系,該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為有效。

現原告主張其所持有的信用卡於2014年12月13日在武漢百貨公司發生的27152元透支消費系被他人盜刷所致,應舉證證明其本人不在信用卡刷卡消費現場或信用卡系被人盜刷的相關證據,而原告在本案中並未提供相關的證據予以證實,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10)銀行卡被盜刷糾紛案件擴展閱讀:

發現卡被盜刷後立即到ATM機操作銀行卡,以此證明自己不在現場

法院提醒,如果發現信用卡或者銀行卡被盜刷的現象後,持卡人應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告知賬戶異常變動情況並掛失。

其次,持卡人應迅速到附近的ATM機操作銀行卡,由於此前已辦理掛失,ATM機將進行吞卡處理,持卡人應保留好憑條。此舉的目的在於證明卡主和銀行卡均不在盜刷現場,銀行卡系被他人偽造並盜刷。

在偽卡盜刷案件的司法實踐中,盜刷行為發生後及時通過ATM機進行真卡操作,是證明發生偽卡盜刷行為的有效方式之一。銀行卡在做了被吞卡處理後,持卡人應及時到銀行辦理取卡手續,以便攜帶銀行卡到公安機關辦理報案手續。

閱讀全文

與銀行卡被盜刷糾紛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