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院判決專利侵權後 若侵權人後續仍使用改專利 怎麼辦
專利出現侵權後,一般有三種解決途徑。但是不管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途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專利侵權的證據。只有做好了這一步的工作,後面的措施才有了主動權,否則,後面的工作無法開展。解決專利侵權時應當收集的證據包括:
1、專利權屬證據。證明原告享有專利權或者專利許可使用權。
2、侵權存在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原告應當提交被控侵權產品及其銷售發.票、專利與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徵對比材料等證據。
3、賠償金額證據。證明其提出的賠償金額有事實依據。原告應當提交能證明其提出的賠償數額的證據,如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的證據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的證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上述賠償數額可以包括因調查、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證據收集好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形選擇如下侵權解決方式:
1、協商與和解:專利權人和被控侵權人均可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提出協商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送侵權警告函。這在我國專利法中並無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經常使用,而且還常取到較好的作用。侵權警告信的寫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口氣可以強硬,也可以緩和。一般應寫明以下內容: (1)專利權人的專利號,專利的主要權項內容;(2)對方的產品或方法侵害了該專利權,希望中止或禁止對方製造、銷售和使用的行為; (3)希望對方於何時就此作出答復;(4)如果對方不作答復,專利權人可能採取的措施。
2、行政裁決或協調專利權人在侵權人侵權事實和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可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舉報,由其採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後作出行政處罰。在行政裁決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基於有關當事人的申請,可對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進行調解。
3、向法院起訴:專利權人在發現侵權人侵犯其專利權後,亦可徑自向侵權行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等。
B. 什麼是專利侵權,專利侵權案件向哪個法院起訴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除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外,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請求,還可以對下列專利糾紛進行調解:
(一)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
(二)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
(三)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
(四)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對於前款第(四)項所列的糾紛,專利權人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提出。
第八十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和調解專利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第八十一條當事人請求處理或者調解專利糾紛的,由被請求人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兩個以上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都有管轄權的專利糾紛,當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當事人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的,由最先受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指定管轄;無共同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八十二條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過程中,被請求人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被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的,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中止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認為被請求人提出的中止理由明顯不能成立的,可以不中止處理。
C. 專利侵權糾紛如何進行訴訟
依照民事訴訟法審判的案件,首先要由原告提出起訴狀,寫明當事人(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名稱、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以及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7天內立案,並將起訴狀副本投遞給被告,由被告在收到後15天內提出答辯,同時人民法院的審判員進行審理前的調查,並在開庭審理前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並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投遞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則進行法庭審理,經過法庭辯論和調解,仍達不成協議的,則由人民法院作出判決。
當事人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上訴期內向第二審法院提出上訴。由於我國採取兩審終審制,所以上訴法院的判決為終局判決,不得再行上訴。終審判決具有法律效力。
D. 專利侵權糾紛的幾種處理方式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除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外,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請求,還可以對下列專利糾紛進行調解:
(一)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
(二)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
(三)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
(四)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對於前款第(四)項所列的糾紛,專利權人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提出。第八十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和調解專利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第八十一條當事人請求處理或者調解專利糾紛的,由被請求人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兩個以上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都有管轄權的專利糾紛,當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當事人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的,由最先受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指定管轄;無共同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八十二條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過程中,被請求人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被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的,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中止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認為被請求人提出的中止理由明顯不能成立的,可以不中止處理。
E. 專利部分有效是否影響案件的判決
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
前已述及,專利侵權訴訟往往伴隨著專利權的無效宣告程序。為了協調好侵權訴訟與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的關系,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關於開展專利審判工作的幾個問題的通知》作了以下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專利侵權訴訟中,遇有被告反訴專利權無效時,應當告知被告依照專利法第48條和第49條規定辦理;在此期間,受理侵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止訴訟,待專利有效或無效的問題解決後,再恢復專利侵權訴訟。據此,人民法院為避免判決與復審決定相左,維護法院判決的穩定性,一般都適用了中止審理程序。
但由於提起專利無效宣告程序的期限在法律上未作限定,許多中止審理的案件必須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審理。而這一段時間,卻往往又被侵權人利用,因而出現種種負面影響。可以說,專利權的無效宣告程序已成為困擾專利侵權訴訟的一個難題。
1、專利權侵權案件審理期限延長,審理難度加大,而且侵權人往往利用該期間繼續侵權。由於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無效宣告請求案件的審理周期較長,一般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對發明專利來講,如果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還可以向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這就會使某些專利權人從提起侵權控訴時起,到被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以及無效案件審結,再到侵權案件的恢復審理及其審結,少則23年,多則45年。而在此期間,侵權人往往繼續侵權卻得不到限制,法院也面臨取證的困難。
2、侵權被告多為中小型企業,很容易轉移資產,抽逃資金或採取其他逃避承擔侵權責任的措施,從而使其不能及時受到法律的制裁,專利權不能得到及時、切實的法律保護。
3、無效宣告請求被被告人作為拖延訴訟的重要手段,使人民法院不能及時審結案件,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與訴訟經濟原則背道而馳。並且,由於侵權案件不能及時結案,侵權人往往因此受益匪淺,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其侵權氣焰,使侵權現象日益增多,專利侵權案件也隨之增加,有惡性循環之勢。
4、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使專利權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專利權的有效實施受到影響。專利權的許可使用,專利權轉讓事實上不可能進行,直接影響專利權人的利益;而且會使其他人在該期間無償實施該專利而不能限制。
三、消除專利權無效宣告對侵權訴訟負面影響的法律對策基於上述問題的存在,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下稱《解答》)規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後,在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時,應當通知被告如欲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須在答辯期間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人民法院應當中止訴訟;被告在答辯期間未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而在其後的審理過程中提出無效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審理。對人民法院受理的發明專利侵權案件或者經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維持專利權的實用新型侵權案件,被告在答辯期間請求該項專利權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審理。
但是,根據《解答》的規定,人民法院對相當一部分專利侵權案件在被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後,還是會中止審理的。為了維護專利權人的權益,有效解決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帶來的問題,必須在立法方面對專利無效程序進行修正和進行專利審判制度改革,以實現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設置的初衷。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在專利侵權案件訴訟中,被告如果欲提出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的,應將專利權無效請求書正本及有關證據材料遞交專利復審委員會;將副本及有關證據材料遞交受理專利侵權訴訟(本訴)的法院,以供人民法院決定是否中止案件審理時作為依據。對專利侵權訴訟中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應優先解決;可以考慮由專利復審委員會設專門機構進行受理,並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如6個月內)結案,以提高效率,避免案件久拖不決。
2、人民法院對被告提交的反訴副本及相關證據材料進行審查,對確無實質性理由,可以認定為以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作為拖延訴訟時間的,不中止審理。並且,在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原專利權有效的情況下,對侵權人收取高額審理費(如為通常情況下的1倍),被告在該期間的繼續侵權及擴大侵權,應加倍賠償專利權人的損失。
3、人民法院對被告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專利侵權案件,原告專利權人如果提出訴訟保全申請並提供財產擔保的,不中止審理。並且,可裁定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或者採取相關措施防止侵權的擴大。如果專利權人勝訴,而專利權最終被確定為無效的,該類案件在追溯時,應由該原告承擔被告的一切損失,並且專利權有效擔保費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