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被限購,「借名買房」可以嗎
還是不要用這種方法買房的好,風險太大。
實際案例之「借名購房」的糾紛
有一位姓夏的先生,他與徐先生經協商,以6萬元價格買下徐先生名下的3間房。因其是農業戶口,當時政策限制無法辦理房屋買賣過戶手續,於是找到自己的叔叔,雙方口頭約定以叔叔的名義購買房屋,購房款由夏先生出資,所有權也歸夏先生。
數年後,夏先生要求叔叔履行當年的約定,將房屋過戶至自己名下,但對方不配合。夏先生起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涉案房屋歸自己所有,要求叔叔配合辦理過戶手續。夏先生的叔叔則辯稱,涉案房屋系自己出資購得,並非夏先生所述借名購買。
原審法院審理後認為,根據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夏先生與夏先生的叔叔曾有約定,夏先生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故法院未支持夏先生的訴求。
借名應簽書面協議保留證據
借名買房的法律風險,可以說是選擇規避政策的必然結果。借名買房就是一場豪賭,賭的是誠信,風險就是未來的各種未知的變數。在此簡單羅列一些常見的風險。借名人反悔,實際出資人不能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甚至收回購房款都很困難。
在借名買房中,事實購房人若想得到法院的確認,一定要注重證據的留存。簽訂借名買房書面協議,為了預防風險,房屋實際出資人、借名買房的事實等一定要約定清楚;
保存出資證明,如果使用現金,要讓對方出具收據並註明用途,尤其是大額現金;建議盡量通過銀行轉賬保留轉賬存根,且在存根上雙方簽字註明為借名買房的出資款項。shqianyy
2. 「史上最嚴限購」來了,「借名買房」靠譜嗎
一、借名買房有哪些風險?
1、名義產權人反悔
如果名義產權人(被借名買房的人,非實際購房者)反悔,而出資人又不能充分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或收回購房款就會很困難。
2、銀行貸款合同提前解除
如果銀行查明實際購房人與貸款人不是同一個人,也可能依據貸款合同的相關規定,提前解除合同。而一旦無法取得貸款,房屋的購買就可能出現困難。
3、名義產權人陷入債務等糾紛
從名義產權人領取房產證,到將房屋產權過戶給出資人的這段時間,一種情況是,如果名義產權人對他人負有到期不能清償的債務,或存在離婚糾紛,則房產很有可能被查封或拍賣。
4、名義產權人私下賣房
如果名義產權人不守誠信,偷偷將該房產出售,而購房者(第三人)因基於對房產登記的信任,購買了該房產,那麼,真正出資的購房人就可能無法追回該房產。
5、借名買房合同無效
如果借名買房購買的房屋為經濟適用房等特殊房屋,該借名買房合同一般被認定為無效。其法律依據是當事人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國家政策的行為,屬於《合同法》中關於違反法律規定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無效合同情形。即便雙方簽署了這種書面協議後,向公證機關申請公證,公證機關也不予受理。
6、過戶產生的稅費
即使名義產權人不存在任何違約及有違誠信的行為,那麼將名義產權人名下的房屋轉移登記到真正的產權人名下,也要負擔相應的稅費。
二、如何盡可能地規避「借名買房」帶來的風險
1、弄清楚所購房屋的性質
如果所要購買的房屋是拆遷房、安置房、經濟適用房等有政策限制交易條件的房產,那麼不要購買,以免發生糾紛,造成房錢兩空。
2、簽訂「借名買房合同」
借名買房人一般是實際出資人,因此,應當在借名買房合同中格外註明「經雙方協商以甲方的名義購房,本房屋由乙方出資購買,房屋歸乙方,與甲方無關」等特殊條款,防止因房屋不明確,為日後發生糾紛埋下隱患。
3、留存足夠的證據
出資的原始憑證,如存摺、購房憑證等,務必保存好。這樣一旦名義產權人對借名買房合同的約定反悔,借名買房人就可以憑借足夠的證據證明該房屋是借名買的,實際產權歸借名買房人。
4、約定嚴格的違約責任
為防止名義產權人違反借名買房合同的約定,將該房轉讓或抵押給第三人,在借名買房合同中約定:登記購房人不得過戶房屋、遲延過戶、將房屋賣給第三人,等等;如果出現此類違約情況,就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這樣就為雙方嚴格履行借名買房合同,提供了相對充分的法律保障。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借名買房有哪些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風險。在借名買房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一旦有差錯將後悔莫急,不要因一時疏忽搭上全部家當。
3. 借名買房確權糾紛法院判決後去過戶還要交稅嗎
需要繳納契稅。
借名買房方式存在風險,導致借名買房引發糾紛時常發生。
借名買房是指房屋的實際出資人借用他人名義購房,並以他人名義登記房屋所有權的行為。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在現實生活中,一般是出於以下原因:一、由於法律或者購房政策對購房者資格的限制,比如「限購令」等;二、由於待售房屋對特定人群的優惠政策;三、利用不動產產權登記逃避債務、轉移財產等。
存在的風險:
一、難以取得房屋產權的風險。由於房屋的產權以登記為准,所以實際出資人雖然保管了房產證,這並不意味著其就是房產的所有人。名義購房人作為登記的產權人,是完全可以通過掛失的手段,重新取得房產證。這時實際出資人手中的房產證不過是廢紙一張。因此,如果登記購房人反悔,出資人不能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或收回購房款都很困難。
二、房產被處理的風險。由於法律保護在交易中無過錯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名義購房人處理房產的行為一般認定為有效,此時,實際出資人享有的不過是對名義購房人的債權而已,而債權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另外,如果登記購房人有對外債務,債權人可以要求法院查封並拍賣該房產。
三、優惠購房不得的風險。在借用他人名義購買優惠房的情況下,即使雙方簽署了書面協議,一旦發生爭議的話,這種協議由於涉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因此,很容易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協議,達不到房產權屬約定的效果。如果雙方簽署這種書面協議並向公證機關要求進行公證時,對此種協議,公證機關也是不予受理的。
四、房產被繼承的風險。如果名義產權人意外死亡,該房屋可能會因為繼承關系而被名義購房人的親屬繼承。
4. 借名買房糾紛如何確立案由並且如何解決
借名買房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對房屋具有所有權。
如果證據充足,法院會回支持的。
《最高法答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條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5. 借名買房合同有效嗎,以他人名義買房會發生哪些糾紛
借名買房是指真正的買房人以他人的名義購買房產。從表面上看是出名人購買了房屋,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而實際上是借名人購買該房屋,支付了房款。
在借名買房中,購房合同是否有效需要分不同情況而定:
1.如果購買的是商品房,該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因為商品房為意思自治,買受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進行購買房屋。
2.如果購買的是經濟適用房、拆遷房、回遷房、福利房等帶有個人身份的房產,這類房屋買賣合同為無效合同。因為這類房產的購買者需具備一定的資格,沒有資格的人借用他人名義進行購買的,有違相關政策和法律。
借名買房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如果發生糾紛,很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其理由主要應從政府推出安居房和限價房的目的考慮,政府為了解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從而改善整個社會的居住狀況才推出這項針對特殊人群的優惠政策,在開發安居房和限價房的過程中,政府一般均需用不同方式和渠道給予財政補貼,而名義買房人轉讓的實際上是基於其符合政府規定的條件從而享有的購房權,如果這類合同有效,就會使原來不符合購房條件的人購買安居房或限價房,而原應享受安居房或限價房的人群的住房條件仍然沒有得到改善,這樣就違背了政府推出安居房和限價房的初衷,因而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
在法律上,借名買房中存在著諸多風險:
(1)登記購房人反悔不承認借名買房之事或者登記購房人死亡,其繼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認借名之事。
(2)第三人對登記購房人轉移房產給事實購房人的行為提出異議,實踐中,借名買房雙方進行約定時,事實購房人認為借名與登記購房人的配偶沒有關系,真正的房主是自己,但登記購房人的配偶往往以《婚姻法》的規定提出異議,否認借名買房的事實,確認該房產為夫妻共同財產。
(3)房產被登記購房人處分(轉讓或抵押)或被法院執行。
綜上所述,為了維護自己的財產,建議大家不要借名買房。
1、如果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為,如果借名買房合同是當事人自願簽署,奉行合同自由的原則,借名買房合同應具有法律效力。但該合同最好註明:「經雙方協商以甲方的名義購房,本房屋由乙方出資購買,房屋所有權歸乙方,與甲方無關。」而且,需要留存足夠的證據,比如出資的原始憑證,如存摺、購房發票等等。因為,一旦登記購房人事後反悔,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該房屋是借名買的,實際產權人是事實購房人。事實購房人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房屋登記不實可最終得以糾正。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而產權證又是登記購房人的,事實購房人只能主張事實上的借款關系要求登記購房人返還房款。
2、另外,即便借名買房合同是有效的,但登記購房人違反該約定,將該房轉讓或抵押給第三人,第三人因此取得房產,事實購房人並不能追回該房產。因為根據《物權法》善意取得的制度,第三人出於善意而信賴不動產登記簿或房屋所有權證書的內容,並且轉讓時已支付合理的價格,同時,轉讓後已依法登記,因而取得房屋所有權,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事實購房人僅有權向登記購房人要求賠償。
3、至於登記購房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以不動產登記為依據,查封並拍賣該房產,致使事實購房人喪失對房屋的所有權。如果借名買房合同無效,已經付款的事實購房人,只能向登記購房人要求返還購房款,如果借名合同有效,事實購房人在執行過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對被執行的房產主張權利並要求法院停止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員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
6. 深入分析:限購後借名買房風險大 不可取!
為什麼會出現借名買房?主要是由於限購、限貸、貸款利息浮動、企業購買與個人購買稅率不同等原因引起的。非出於無奈,誰想借名買房?
借名買房當然談不上高尚,甚至完全不應該鼓勵,因為他大的美名也不過是「合理規避政策」。借名買房這部鬧劇,其實對於借名人和被借名人都有風險。
被借名人承擔的風險:
1、根據各地的限購政策,可能失去了購房資格,或者購房要算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
2、名下登記了房屋,被取消經濟適用房資格。
3、貸款買房情況下,如果借名人不按時償還貸款,影響自己信用記錄。
借名人承擔的風險:
1、別以為借名人把房產證拿手上就沒事了,因為被借名人是房產權利登記人,他可以去房管部門掛失房產證,隨後將房屋抵押;
2、被借名人可以在掛失房產證後將房屋出賣;
3、被借名人欠有債務,房屋被債權人訴訟後,被法院查封等司法措施;
4、被借名人離婚,房屋算共同財產被分割;
5、主演死亡,房屋算遺產被繼承。
借名買房順利的情況是這樣的:
1、在限購政策放開後,被借名人把房產過戶給導演或導演指定的人,如借名人的子女,這戲也就演完了,雙方皆大歡喜。
2、如果限購政策一直沒有改變,借名人也可以等房價上漲了,要求被借名人把房子賣了,賣房所得歸借名人,這事也算完。
然而,事情總是沒有那麼順利的。現在,借名買房糾紛時有發生。
如果借名買的是普通的商品房、拆遷安置房,並且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是借名買的,法律一般是支持導演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法院會把房屋判給主演,那就是借名買的是政策性保障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兩限房等。這兩者判決之所以會有根本上的不同,主要取決於房屋是否有「國家福利性質」。
客觀地說,如果借名人自己很有錢,不能享受經濟適用房,這個房子還要判給借名人,那是說不過去的。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9-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7. 限購之下,借名買房安全嗎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幾乎大家都聽過,而且運用到生活的也不乏其人。就像一線城市買房有限購,所以出現了「借名購房」之說。以為是鑽了空子,其實卻是危險重重的陷阱。
實際案例之「借名購房」的糾紛
有一位姓夏的先生,他與徐先生經協商,以6萬元價格買下徐先生名下的3間房。因其是農業戶口,當時政策限制無法辦理房屋買賣過戶手續,於是找到自己的叔叔,雙方口頭約定以叔叔的名義購買房屋,購房款由夏先生出資,所有權也歸夏先生。
數年後,夏先生要求叔叔履行當年的約定,將房屋過戶至自己名下,但對方不配合。夏先生起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涉案房屋歸自己所有,要求叔叔配合辦理過戶手續。夏先生的叔叔則辯稱,涉案房屋系自己出資購得,並非夏先生所述借名購買。
原審法院審理後認為,根據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夏先生與夏先生的叔叔曾有約定,夏先生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故法院未支持夏先生的訴求。
借名應簽書面協議保留證據
借名買房的法律風險,可以說是選擇規避政策的必然結果。借名買房就是一場豪賭,賭的是誠信,風險就是未來的各種未知的變數。在此簡單羅列一些常見的風險。借名人反悔,實際出資人不能證明雙方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和支付購房款的事實,要想取得房屋產權甚至收回購房款都很困難。
在借名買房中,事實購房人若想得到法院的確認,一定要注重證據的留存。簽訂借名買房書面協議,為了預防風險,房屋實際出資人、借名買房的事實等一定要約定清楚;
保存出資證明,如果使用現金,要讓對方出具收據並註明用途,尤其是大額現金;建議盡量通過銀行轉賬保留轉賬存根,且在存根上雙方簽字註明為借名買房的出資款項。shqian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