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婚同居現象中的各類法律問題有哪些
現行《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規定「當事人起訴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非婚同居合法或非法,應據具體情況而定。單婚型同居和雙婚型同居屬於有配偶者同他人同居,為法律所絕對禁止。而現行法律對未婚型同居並無禁止之規定,所以這類同居不違法,同時也是構成非婚同居關系子女撫養以及財產分割案件的主要類型。
『貳』 未婚同居經濟糾紛怎樣解決
不能得到賠償,因為那是共同生活中的支出。但對其間的共同財產可以要求分割。你母親賣房子供他孩子讀書是你母親對個人財產的處分。如雙方協商對方同意補償則可以要回,如協商不成,法院一般不會支持你們的請求。
『叄』 非婚同居關系如何界定 同居關系的財產糾紛怎麼處理
雙方沒有辦理結婚證,就在一起同居生活,就屬於非婚同居,
雙方可以協議分手內,以及協議分割容財產,達不成協議,可以起訴解決,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
第五條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肆』 非婚同居會面臨哪些法律問題
一、同居關系的案件受理條件
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一條第二款:「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可理解為對於無配偶者之間在同居期間有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的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一並作出處理。
二、同居關系的認定
同居關系不同於合法婚姻,它是不以終身共同生活為目的的臨時組合。現行《婚姻法》明文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所以同居的男女雙方雖然沒有經過合法程序結為夫婦,但是雙方都應當沒有配偶。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生活。這種情況雙方應當解除同居關系,必要時可以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因此,依據《婚姻法解釋(一)》)第5條規定認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同居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法院只解決同居期間子女撫養與財產糾紛問題。
三、同居關系期間子女的撫養問題
解除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
四、同居期間財產歸屬問題
在分割財產時,要把同居雙方共同財產與下列的財產區別開來:
一是與同居雙方個人所有的財產區別開來,約定同居期間歸各自所有的財產以及法定屬於同居一方所有的財產,不能參與分割。
二是與子女的財產區別開來,子女通過繼承、受贈所得的財產或者其他歸子女個人所有的財產,不參與分割。
三是與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即雙方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個人所有的財產區別開來。
四是與全體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即屬於全體家庭成員共同所有財產區別開來。而對於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適當予以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經濟幫助。
總之關於同居期間財產及債務的處理,有專門規定的,可適用專門規定;沒有專門規定的,實踐中一般是參照《婚姻法》的規定處理。
小建議:
1、雙方可以在同居期間做個人財產約定。
2、對自己購買的物品留好相關的證據。
3、對於雙方共同出資購買的物品,最好雙方有個相互的紀錄。
4、在同居期間各自的父母朋友饋贈的物品最好讓饋贈者寫上「此物品專門贈給某某」的字樣,並保存好。
五、共同債權債務問題
解除同居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同居期間,雙方關於財產、債務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無約定的,解除同居關系時,應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在此也建議有關當事人,選擇合法有效的婚姻方式,才能充分地保護自己以及家人的權益。如果一定要選擇非婚同居的結合方式,那麼雙方在同居之前,必須考慮清楚同居的理由及利弊,訂立「非婚同居協議」,以契約的方式約定同居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以便在產生糾紛時有據可依。
『伍』 法院受理非婚同居糾紛嗎
在婚姻締結方面,民眾普遍重儀式而輕登記,事實婚姻和非婚同居現象長期大量存在。對於非婚同居的法律地位,網友們提出兩個疑問:非婚同居引發的糾紛如何避免?下面就讓找法網婚姻法編輯來為網友們解開疑問。 目前,我國法律不保護非婚同居關系。1988年以前的法律中的「事實婚姻」,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而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並為周圍群眾所承認的一種婚姻形式。但1994年《婚姻登記條例》開始不承認事實婚姻關系,《婚姻法》更是確認了這一原則。 由於法律對非婚同居關系不予保護,法院一般不受理解除同居關系的請求,對同居現象法律「不管」。同居關系下發生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糾紛,與夫妻關系下出現的糾紛在處理上不同。 比如某甲女與某乙男同居多年,並共同出錢買了一處房子。某甲女認為「買房時覺得都是一家人了,沒多計較,就以男友名義簽了。」而之後某乙男突然提出和其分手,某甲女已經和他生了一個一歲多的小孩。此案中,某甲女只有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房子是她和男友共同出錢買的」才可以分得房產。而在婚姻關系下,即使購房合同上寫的是一方的名字,只要事先沒有約定,就屬於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解除同居關系案件,除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情形以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對於涉及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 也即,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為,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解除這一同居關系,人民法院當然應當受理,並依法解除同居關系;至於男女雙均無配偶的同居關系,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但當事人如果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提起訴訟的,屬於法律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平等地保護子女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非婚同居引發的糾紛如何避免 男女在戀愛期間或者同居期間由於人身關系的不穩定,也並不是只有自由沒有負擔。如何避免這樣的糾紛呢? 1、不妨丑話說在前面。一般來說,在具有特定的人身關系比如親屬關系之間的經濟往來,在沒有確定證據的情況下,依據日常的經驗法則我們認為無償是原則,有償為例外。比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經濟往來;但是戀人情侶關系算不算特定的人身關系?這恐怕很難歸結到這個范疇里去。所以男女在戀愛期間,難免有互贈禮物的情形,但不可讓感情燒昏了理智。在大額經濟支出的時候,一定要丑話說在前面,甚至寫在紙上,或者乾脆等雙方進行結婚登記之後再進行。 2、走進婚姻。對同居者來說,要想避免風險,那隻有向前走一步,走進婚姻,走進法律所保護和調整的婚姻狀態。 3、保存和固定證據。如果同居者拒絕走進婚姻,還能夠一直相愛著,那麼一方就應該為對方多做些考慮,尤其是當另一方處於弱勢時,一方就應該盡可能地保存和固定一些過硬的證據,比如財產協議,財產公證或者遺囑公證等。 以上就是找法網婚姻法編輯對「非婚同居引發的糾紛如何避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小編的回答能讓網友們滿意。
『陸』 未婚同居關系引糾紛可否向法院起訴
【1】未婚同居,可以自行解除同居關系。
【2】決定分居了,如果因為同居時有財產糾紛,
撫養子女糾紛,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3】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一條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
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柒』 非婚同居關系如何界定同居關系的財產糾紛怎麼處理
一、非婚同居財來產如何自認定
首先,先界定非婚同居財產關系的性質。非婚同居財產關系應指未婚同居當事人因同居行為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其次,要明確非婚同居期間的財產的種類。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根據財產與人身關系的關聯度,可分為由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和非人身關系財產。由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如傷殘賠償金、撫恤金、勞動保障金、救濟金等。非人身關系而取得的財產,如勞動所得、職工工資、投資收益等。
2、根據財產取得方式不同,可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原始取得如直接勞動創造的財產、工資、存款利息等。繼受取得的財產如受贈財產、繼承財產等。
3、據財產取得時間先後,可分為同居前取得的財產和同居後取得的財產。同居後取得的財產又分為共同生活期間取得的財產和分居後取得的財產。
二、非婚同居期間財產如何分割
『捌』 非婚同居的法律效力
非婚同居的法律效力,是指因非婚同居而產生的法律後果。一般而言,非婚同居涉及的效力范圍主要有非婚同居雙方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以及與子女間的關系。
(1) 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人身關系
當事人之間的人身關系的內容是非婚同居與合法婚姻在法律上最關鍵的區別。非婚同居欠缺婚姻的形式要件,因此當事人之間不被法律承認為夫妻關系,不產生任何配偶間的人身關系,也不隨時間的延長而自然地轉化為配偶關系。同樣的,一方與對方的親屬間也不產生任何姻親關系。至於如何稱呼這種人身關系,筆者認為,可以沿用西方的「生活夥伴關系」這一說法,或者稱為「同居夥伴關系」。這樣,就可以把非婚同居關系和婚姻關系以及其他合夥關系區分對待。
(2).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
① 非婚同居財產制。非婚同居期間的財產關系既不同於夫妻財產關系,也不能認定為一般的合夥關系。一般合夥的共有關系,當事人之間僅僅只存在財產關系,而非婚同居當事人是以感情為基礎而共同生活產生財產關系,與合夥關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不能簡單地按一般合夥關系來處理。
②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繼承權。根據傳統的民法理論,繼承權的產生是基於一定的身份關系,以一定親屬間身份關系的存在為前提。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不存在親屬關系,從理論上說,雙方無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③非婚同居當事人之間的扶養請求權。撫養請求權是婚姻法賦予夫妻雙方的合法權利,在非婚同居關系中,雙方不具有配偶間的人身關系,不能享有扶養請求權,因而,也不能構成遺棄。當然,非婚同居雙方也可以約定相互扶養的義務,法律應承認約定效力。
(3).非婚同居當事人與子女的關系
就這點來說,世界各國幾乎都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有同樣的權利。訂立「非婚同居協議」,以契約的方式約定同居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以便在產生糾紛時有據可依。
『玖』 男女未婚同居產生矛盾,一方訴至法院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嗎
現實困惑
王寧和趙燕在大學時期就開始談戀愛,大學畢業後兩人一起來到王寧家所在的城市工作。由於王寧的父母無錢為二人在市裡買房,而趙燕的父母要求只有王寧家在市裡買房才同意趙燕與其結婚。迫於雙方父母的不斷爭執,王寧與趙燕就沒有結婚,而是選擇同居。生活在一起後,二人經常因生活中一些瑣事發生爭執。同居一年多後趙燕最終因無法忍受對方而提出了分手,可是在分割財產時二人又產生了爭執,於是趙燕向法院提出了訴訟請求。法院會受理趙燕的訴訟請求嗎?
律師答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據此可知,法院是會受理同居後一方因分割同居期間財產或子女撫養糾紛而提起的訴訟的。當然,法院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從法律上肯定非婚同居的正當性,而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人身及財產權益。也就是說,未婚同居發生糾紛的也可以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以,本案中法院會受理趙燕提出的訴訟請求。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一條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法理薈萃
同居不等於結婚,其不能受到我國《婚姻法》有關婚姻方面規定的保護,但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拾』 如何避免非婚同居中的糾紛
1、不妨丑話說在前面。
一般來說,在具有特定的人身關系比如親屬關系之間的經濟往來,在沒有確定證據的情況下,依據日常的經驗法則我們認為無償是原則,有償為例外。比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經濟往來;但是戀人情侶關系算不算特定的人身關系?這恐怕很難歸結到這個范疇里去。所以男女在戀愛期間,難免有互贈禮物的情形,但不可讓感情燒昏了理智。在大額經濟支出的時候,一定要丑話說在前面,甚至寫在紙上,或者乾脆等雙方進行結婚登記之後再進行。
2、走進婚姻。
對同居者來說,要想避免風險,那隻有向前走一步,走進婚姻,走進法律所保護和調整的婚姻狀態。
3、保存和固定證據。
如果同居者拒絕走進婚姻,還能夠一直相愛著,那麼一方就應該為對方多做些考慮,尤其是當另一方處於弱勢時,一方就應該盡可能地保存和固定一些過硬的證據,比如財產協議,財產公證或者遺囑公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