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分鍾傾家盪產,銀行卡被輕易盜刷,銀行有多大責
近年來,不少人遭遇「卡在身邊裡面的錢卻沒了」的情況。持卡人遇到銀行卡盜刷一般會打電話報警,最好能追回盜刷款。但如果追不回來,便起訴銀行全額賠付,此類案件的判決結果不盡相同。
如2011年,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劉先生銀行卡里的6.3萬余元存款「莫名被轉走」,盜賊被抓後僅能返還797元。而與劉先生家相距數十公里的常女士,同樣是銀行卡被盜刷,結果卻得到銀行全額賠付。
最新案例 異地遭盜刷2.4萬 銀行被判擔九成責任
2016年7月6日一早,譚某醒來發現某銀行系統發來簡訊,告知其銀行卡內24749元存款於昨晚先後分13次被人轉走。譚某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立即到派出所報案,並到被告銀行處告知。
經該銀行工作人員核實,譚某銀行卡發生的支取存款情形屬實,交易地點位於廣西賀州鍾山縣某ATM機上。事後,譚某要求銀行賠償自己被盜刷的2萬余元存款,但一直未果。譚某隻好以違約為由將銀行訴至法院。
仁化法院經審理認為,譚某在某銀行開辦了借記卡,雙方即形成儲蓄合同關系。對於涉案銀行卡是否屬於盜刷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對此均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但對於銀行存款及妥善保管款項義務這種特殊情況,被告對其主張的真卡取款應提供更具體、翔實的證據。即在被告未能舉證證明原告涉案借記卡現支行為是原告本人或者授權他人所為的情形下,應認定譚某的涉案銀行卡系被他人盜刷。
法院認為,被告對原告的涉案銀行卡被他人盜刷未盡到安全保障及謹慎審查、正確識別銀行卡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另一方面,法院不排除原告主動、被動或在使用過程中無意泄露賬戶信息、密碼的可能,根據公平原則,法院最終確定銀行對譚某的資金損失承擔90%的賠償責任,依法判決銀行賠償譚某22274.1元。
判決各異 全賠、分攤、自己承擔 主要看證據情況
據記者了解,此類案件中全國各地都常有發生,而當儲戶將銀行告上法庭之後,其處理結果卻不盡相同。有的是儲戶擔全責,有的是銀行擔全責,有的是各擔50%責任,還有的是銀行承擔主要責任。
邱某在某行開通了一張銀行卡,後來在3天內在外省被轉賬並取現了8萬多,邱某遂將該行告上法院要求全額賠償,法院認為根據銀行監控錄像顯示,邱某不存在人卡分離的情況,8萬元的操作屬偽卡交易,而銀行無法證明是持卡人過失問題,判決支持邱某的訴訟請求。
王某點開顯示為內含孩子成績單鏈接的簡訊,發現點開後什麼都沒有就退出了,第二天王某才發現銀行卡當日已被盜刷近3000元,王某將銀行告上法庭,因為王某未妥善保管個人信息承擔60%責任,而銀行則是因對其已開通但未履行簡訊通知的義務承擔40%的過錯責任。
魏某在ATM機上操作時發現銀行卡的錢少了4萬多,隨機去櫃台列印明細,對賬單顯示是當日凌晨3點半左右在外省發生的交易,後來起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付被駁回。
法院方面認為,交易至發現相隔12個小時,不排除真卡異地使用的可能,由於此交易不能證明是否為偽卡,也沒有得到公安機關的認定,無法判定盜刷。
由這三個案例可見,證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銀行能否證明持卡人有過失、持卡人能否證明是被偽卡盜刷,都是處理案件的關鍵要素。
程序適用 判斷是否「先刑後民」 將影響訴訟程序
為什麼判決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審理前述常女士索賠案的北京市通州區法院的張法官表示,這是因為此類案件在審理中存在一些爭議,主要集中在程序上是否「先刑後民」,舉證責任如何分配與雙方過錯認定等方面。
「先刑後民」是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在此之前,法院不應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予以審理判決。
張法官認為,若「民事」糾紛本身是涉嫌犯罪行為,則應當適用「先刑後民」原則;若「民事」糾紛是由犯罪行為派生出來的行為,則可不適用「先刑後民」原則。
而陝西XX律師事務所的馬xx律師曾表示,銀行卡盜刷案件屬於典型的「民刑交叉」案件,在實踐中是否應當「先刑後民」,法律界看法不一。
此類案件呈現團伙作案、跨地區、跨境作案的特點,偵破難度較大,若等待刑事案件偵破則時限過長,不利於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保護。馬方平律師認為,此類案件的民事案件雖與偽造銀行卡的犯罪行為有一定牽連,但與犯罪行為不屬同一法律關系,民事案件的審理不會影響刑事犯罪的處理,應分開審理。銀行承擔責任後,可向相關主體追償。
舉證責任 盜刷真實性最難認定 證明人卡兩地很關鍵
浙江XX律師事務所的潘XX表示,在民事訴訟部分,最難認定的就是儲戶是否真正被盜刷的事實,持卡人要追討損失,就要證明盜刷發生時本人不在現場,並且相關銀行卡由自己妥善保管。如果持卡人沒有保管好銀行卡和密碼,則可能需要承擔盜刷帶來的全部損失。
曾有法官建議,儲戶一旦發現被盜刷,應當第一時間向警方報案。一旦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即可證明儲戶的被盜刷事實。另外,記者發現,人卡兩地、偽卡操作以及密碼泄露等,都是需要證明的問題。
對於舉證責任,張法官認為,儲蓄合同糾紛雖不屬於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但銀行與持卡人在技術與信息的掌握上差別很大,應根據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提供安全的交易設備和技術平台、為儲戶的信息保密等均為銀行的重要義務。銀行應當承擔識別偽卡或模擬卡的義務。」張法官說。
此外,銀行卡密碼具有唯一性和私密性,密碼泄露的過錯在於發卡行還是持卡人,決定著雙方責任的承擔問題。律師將密碼泄露過錯的舉證責任分配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將舉證責任分配給持卡人,如持卡人無證據證明發卡行有泄露其密碼的行為,則推定持卡人泄露了密碼;二是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發卡行,如銀行無證據證明持卡人對密碼泄露存在過失,則推定持卡人盡到了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三是在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發卡行時,在一定情形下推定持卡人未盡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如銀行有證據證明或持卡人自述曾經將密碼告知他人、委託他人辦理相關業務等導緻密碼被泄露或加大密碼泄露可能性的事實,則認定持卡人有泄露密碼的行為。
責任承擔 格式條款註明持卡風險 銀行不能因此免責
儲戶合同糾紛案,對銀行的賠償責任較難認定,因為證明銀行操作存在相關過錯比較困難。但據記者梳理案例發現,在實踐中,如銀行接受了非法復制的偽卡刷卡交易,可認定銀行未盡謹慎審查銀行卡的義務,對自己的過錯行為承擔相應責任。
持卡人起訴銀行後會取得一定比例的勝訴率,關鍵在於銀行自身的技術避免不了復制卡的產生,「這是銀行需要承擔起大部分責任的法理基礎」。
若儲戶既沒有惡意串通作案,又沒有故意泄露密碼等信息,在此情況下,就需考慮銀行有無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另外,銀行在辦卡時會和儲戶簽訂相應的協議,上面註明持卡人所需承擔的持卡風險。與此同時,在ATM機插卡口也有相應的安全提示。銀行認為,其已經盡到了足夠的安全提醒義務,起到了安全保障責任,並以此試圖免責。那麼,銀行的相關格式條款,是否真的能讓其免責呢?對此,不少法官和律師都認為,銀行僅憑單方的規定章程或者提醒來證明自己起到了保障安全的義務是不能免責,且得不到法院支持的。
維權建議 簡訊提醒掌握自己資金動態 盡早留證報警
在已審理的案件中,個人起訴銀行獲勝的案例並非絕無僅有,並且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銀行通常被要求對儲戶的經濟損失進行全額賠付。
不過在舉證方面,儲戶往往處在弱勢。發現後第一時間報警,這很重要。及時報警便於警方及時介入調查取證,同時也證明了當事人履行了審慎義務。
基於同樣的原因,建議銀行卡用戶開通簡訊通知功能,隨時掌握有關資金的動態信息。
儲戶自己必須要保留簡訊通知、銀行對賬單等證據,並交給警方進行調查。此外,發現銀行卡被盜刷之後,及時聯系銀行,告知相關情況並要求止付、凍結,這不僅可以控制賬戶資金損失,也是證明「他人盜刷」的有力證據。
B. 銀行卡一次性轉入400萬會不會被查
銀行卡一次性轉入400萬會被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八條,列支付交易屬於可疑支付交易:
1、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集中轉入、分散轉出;
2、資金收付頻率及金額與企業經營規模明顯不符;
3、資金收付流向與企業經營范圍明顯不符;
4、企業日常收付與企業經營特點明顯不符;
5、周期性發生大量資金收付與企業性質、業務特點明顯不符;
6、相同收付款人之間短期內頻繁發生資金收付。
(2)銀行卡糾紛案例集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十五條 大額轉賬支付由金融機構通過相關系統與支付交易監測系統連接報告。大額現金收付由金融機構通過其業務處理系統或書面方式報告。
第二十三條 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國人民銀行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
1、未按規定對開戶資料進行審查,致使單位開立虛假銀行結算賬戶的;
2、未按規定建立存款人信息數據檔案或收集的存款人信息數據不完整的;
3、未按規定保存客戶交易記錄的;
4、未按本辦法對支付交易進行審查和報告的;
5、對明知或應知的可疑支付交易不報告的;
6、違反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泄露可疑支付交易信息的。
C. 重案六組第四部假提款機的案子是哪一集
您好!在第12集中:農民工的銀行卡被自動提款機吞掉,而銀行方面又反映自動提款機並未出現故障。原來是嫌疑人做了一個以假亂真的自動提款機放在路旁,誘人提款,然後得到銀行卡,獲取錢財。季潔、韓麗終於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D. 陝西警方打掉4個收販銀行卡電話卡團伙,他們的獲利模式是什麼
這些犯罪團伙的獲利方式是,低價收取他人實名辦理的銀行卡和電話卡,然後高價賣給其它犯罪團伙,比如電信詐騙和網路詐騙團伙,洗錢團伙等不法分子,從中謀取高額的利益。是種性質非常惡劣的違法行為。
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對於不需要的手機卡和銀行卡都要盡快去銷戶,另外,手機卡和銀行卡當中包含著許多重要的客人信息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而去販賣它們。
E. 銀行卡被機器吞了,不要本人去可以領取不
銀行卡被機器吞了,必須本人去領取。
銀行卡被吞後,市民應立刻向銀行反映,如果是在工作時間,卡很快就可以取出。如果是在非工作時間,要及時撥打24小時服務熱線,在客服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因為銀行的取款機只有專業人員才能打開,所以市民的卡被吞後,只能在工作日內由本人持有效證件到櫃台領取。
(5)銀行卡糾紛案例集擴展閱讀:
機器出現故障是難免的,平時工作人員很注意機器的檢修,如果得到取款機出現故障的信息會及時維修。對於銀行卡的問題,在銀行卡辦理了掛失,掛失還沒有解除的話,掛失的卡一旦插入取款機就會被自動吞掉。
如此設置是出於安全的考慮,因為銀行卡掛失多是因為被盜或丟失了,這樣就可以預防別人拿著掛失的卡取走錢。
有時吞卡也可能是用戶操作問題,如果操作者沒有在機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下一步操作,機器就會吞卡,主要是考慮到可能顧客已離開了取款機而忘了把卡拔出來,如果後面有人,很可能給顧客帶來經濟損失。
F. 銀行卡借給別人,別人非法用,會怎麼判刑,熟法律相關人員答
在明知對方借銀行卡是用來實施詐騙等行為的,會根據詐騙性質及金額,以共犯罪論處。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根據《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路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九條案發後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詐騙財物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被害人;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騙款物佔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但已獲退賠的應予扣除。
(6)銀行卡糾紛案例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