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險合同仲裁需要提供什麼手續
按實際情來況及相關法律自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糾紛通過仲裁解決糾紛的,需要按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辦理。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十一條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仲裁協議;
(二)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協議、仲裁申請書及副本。
第二十三條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Ⅱ 仲裁申請書怎麼寫呀
仲裁申訴書主要包括姓名、申訴內容、證據幾方面內容:
1、申訴人姓名、職業、住址和工作單位;被訴人名稱、地址,如被訴人是用人單位,應寫明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證人的姓名和住址。
4、申訴人本人署名或蓋章,申訴日期。
(2)合同糾紛仲裁申請書擴展閱讀:
仲裁申請書的格式:
一、申請人案件基本信息
申請人:××省××縣××經貿公司
地址:××省××縣××路××號
法定代表人:A 職務:經理
仲裁代理人:B ××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省××縣××有限公司
地址:××縣××路××號
法定代表人:C 職務:經理
案由:貨物買賣糾紛
二、請求事項:
1、終止合同。
2、賠償因被申請人所交貨物的低質給申請人造成的損失××萬元人民幣。
三、事實和理由:
(事實經過應詳述,依據法律規定分清是非,明確責任,論證所提要求的正確性、合法性。)
基於上述事實,為維護申請人合法權益,根據合同中約定的仲裁條款,特申請××仲裁委員會予以仲裁。
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地址:
××年××月××日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訂的貨物買賣合同;
××年××月××日××食品研究所的質檢報告。
此致。
四、結尾:
××市仲裁委員會
申請人:××縣××經貿公司
法定代表人:A
××年××月××日
Ⅲ 未簽訂勞動合同和未繳納保險怎麼申請仲裁
1、如果想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補償金,用人單位未繳納社保的可立即通知即日解除,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還可獲經濟補償,以這個理由請求補償也是最容易證明和最有把握的。
2、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3、請假條、錄音、照片是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要看該證據的三性,即合法性、客觀性和關聯性。
4、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
補償金標准為「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年計算」。
勞動者應當去郵政局用EMS快遞「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收件人單位處寫明用人單位名稱,收件人是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沒有人事部的寫法定代表人名字。寄單上物品欄註明是「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解除原因: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情況」,保留好該寄單以證明提出了解除通知。
申請仲裁的流程:
1、你需到工商局查詢並列印出你所在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資料(一張紙),並加蓋查詢章,用以證明該用人單位的身份。
2、證明在該公司上班的證據很多,比如廠牌、考勤記錄、工資卡和存摺、人證、等等,只要能證明你與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都行。
3、寫一份勞動仲裁申請書(當地勞動部門都有樣板,一式兩份),加上你的身份證、列印的工商查詢登記資料、證據復印件(一式兩份)等交給勞動仲裁委就行了,仲裁委會立案審理的。
(3)合同糾紛仲裁申請書擴展閱讀:
1、勞動合同是建立勞動關系的基本形式。以勞動合同作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基本形勢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這是由於勞動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也是千變萬化的,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合同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各不相同,國家法律法規只能對共性問題做出規定,不可能對當事人的具體權利義務做出規定,這就要求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權利義務。
2、勞動合同是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深感經營或工作需要確定錄用勞動者的條件和方式數量,並且通過簽訂不同類型不同期限的勞動合同,發揮勞動者的特長合理使用勞動力。
3、勞動合同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勞動合同明確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這既是對合同主體雙方的保障又是一種約束,有助於提高雙方履行合同的自覺性,促使雙方正確行使權力,嚴格履行義務。因為勞動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有利於避免或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有利於穩定勞動關系。
《仲裁法》的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這里明確了三條原則:一是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必須是民事主體,包括國內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獨立主體資格的組織;二是仲裁的爭議事項應當是當事人有權處分的;三是仲裁范圍必須是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合同糾紛是在經濟活動中,雙方當事人因訂立或履行各類經濟合同而產生的糾紛,包括國內、國外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之間的國內各類經濟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房地產合同糾紛、
期貨和證券交易糾紛、保險合同糾紛、借貸合同糾紛、票據糾紛、抵押合同糾紛、運輸合同糾紛和海商糾紛等,還包括涉外的、涉及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經濟糾紛,以及涉及國際貿易、國際代理、國際投資、國際技術合作等方面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