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被告的公司名稱發生變更了,勞動爭議案件的原告上訴需提交哪些材料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如果被告公司的名稱發生了變更,你可以在上訴狀中以新的公司名稱為被上訴人,同時寫明原公司名稱。法院通常會對公司名稱變更情況進行核實,而無需你提供相關材料的。
『貳』 一個企業的企業名稱和商標一樣,那被侵權時,是侵犯了這個企業的名稱權還是注冊商標
當然是注冊商標,這樣說吧如果一個店特別火但是它的名字並沒有注冊商標,當有別人去用這個名字把商標給注冊了,那麼原來很火的這家店就沒有使用這個商標的權利了!
『叄』 被告公司已更改名稱和法人,還需要承擔原公司的起訴案件嗎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如果你們承擔了元企業的資金和債務,那你們就應該作為被告。
如果你們對原企業的資金和債務都沒有承擔,那你們就提出異議。
『肆』 拉橫幅討債寫企業名稱犯法嗎
是否違法要看你拉橫幅的地點以及是否擾亂他們的正常經營、運作秩序。如果所寫企業確實有拖欠事實,且來橫幅沒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話,沒問題。
根據《治安處罰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之一,若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的秩序的;
(4)企業名稱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連續4天拉橫幅堵門口浙江永康一米廠遭惡性討債
「我們米廠承擔著永康市1500噸應急儲備糧的任務,他們堵住廠門口,我們上百噸的貨都發不出去。」近日,浙江金華永康市花街鎮的一家米廠老闆楊先生可愁壞了,因為遭遇惡性討債,工廠已經好幾天不能發貨。
16日上午,楊先生像往常一樣來到米廠上班。9時30分許,工廠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輛小車拖著另一輛已經報廢的廂式貨車停在米廠外,並堵上出入口。車上下來三個人,在門口拉起了「欠債還錢」的橫幅。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楊先生第一次「被堵」了。從12日至15日的四天,他們總是准時到楊先生的米廠門口「報道」。期間,他也曾報警求助,民警在對此三人進行批評教育後,他們卻並不收斂,仍然我行我素。
考慮到此三人行為已嚴重擾亂單位秩序,花街派出所民警將為首的梅某處以治安拘留7天的處罰。
『伍』 行政執法中案件名稱如何填寫我查相關資料是:違法企業名稱+具體違法事實
應該時企業名稱+職業危害。
『陸』 如何判斷企業名稱權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從兩個典型案例看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沖突的處理原則
商標和企業名稱均為商業標志,前者用於區別不同來源的商品或服務,後者用於區別不同市場主體。從管理方式上看,我國企業名稱登記由各級工商機關在其區域范圍內負責,無須檢查該企業名稱是否與他人商標相同或相似。由於企業名稱登記時並不與商標進行聯合檢索,確權過程中也沒有設立公示和異議程序,因而企業名稱與在先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情況大量存在。對於此類權利沖突,以保護在先注冊商標權為處理原則。
一般來說,在後的企業名稱對在先商標構成侵權包括兩種可能:一是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二是正常使用企業名稱但仍然構成不正當競爭。但是,如果在後的企業名稱的登記具有合法合理來源,企業系善意登記,在使用中未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並且未導致公眾混淆,那麼可以構成合法使用。
在這里,筆者以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食品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曉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及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與北京市大寶日用化學製品廠、深圳市碧桂園化工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提審案為例,說明判斷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自己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並在產品上使用該字型大小是否構成商標侵權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第一,登記使用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是否有合法或合理來源。實踐中,不少企業通過將他人商標用作字型大小的方式來攀附他人商譽,因此考察字型大小的來源是探明企業名稱登記行為是否具有善意的第一步。在「同德福案」和「大寶案」中,被告皆有使用涉案字型大小的正當理由。在前案中,被告余曉華系知名老字型大小同德福齋鋪經營者的後代,基於同德福齋鋪的字型大小曾經獲得的知名度及其與同德福齋鋪經營者之間的直系親屬關系,其將個體工商戶名稱和相關公司字型大小登記為「同德福」具有合理性;在後案中,大寶日化廠成立時將「大寶」作為企業字型大小不具有惡意是各方當事人均認可的事實,因而不能簡單地以該字型大小晚於大寶系列商標注冊的時間為由,否認大寶日化廠使用「大寶」字型大小的合理性。
第二,字型大小在實際使用中是否被突出使用。判斷企業字型大小是否侵犯商標權,除了考察企業對字型大小的登記是否具有善意,還要考察企業在實際使用中是否也具有善意,而這就需要著重考察字型大小是否被突出使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構成商標侵權。在判斷是否突出使用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字型大小相對於周圍的圖文環境是否在字體、顏色或表現形式等方面有突出的視覺效果,給人留下較深印象;是否附加有區別性標識;區別性標識是否足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並消除混淆。例如,在「同德福案」中,從被告產品的外包裝來看,重慶同德福公司使用的是企業全稱,標注於外包裝正面底部,「同德福」三字位於企業全稱之中,與整體保持一致,沒有以簡稱等形式單獨突出使用,也沒有為突出顯示而採取任何變化,且整體文字大小、字形、顏色與其他部分相比不突出。因此,其行為系規范使用,不構成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也不構成侵犯商標權。與之相對,在「大寶案」中,從被告生產、銷售的SOD蜜等化妝品與洗滌類產品的包裝上看,「大寶日化」字樣在前且明顯,大寶日化廠的貝貝熊注冊商標在背面且很小,這種差異化的位置和大小設計導致具備識別性的「大寶」字樣實際上被「突出使用」,因此侵犯他人商標權。
值得補充的是,對於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商標而言,即使規范使用含有與其相同或近似文字的企業字型大小,仍有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於商品來源以及不同經營者之間是否有關聯等產生混淆誤認,因此這種情形仍然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判令停止在相關商品上使用。例如,在「飛利浦案」中,法院認為,被告在涉案商品包裝盒等位置標注「飛利浦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監制」不屬於我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因原告的飛利浦注冊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被告標注「飛利浦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監制」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法院最終適用《民法通則》第四條、《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認定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23號)進一步明確規定:企業名稱因突出使用而侵犯在先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法按照商標侵權行為處理;企業名稱未突出使用但其使用足以產生市場混淆、違反公平競爭的,依法按照不正當競爭處理。
第三,與字型大小對應的他人商標的知名度如何。商標的知名度在確認商標與字型大小的權利沖突方面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知名度可以判明權利沖突中是否存在惡意;另一方面,知名度還是認定是否構成市場混淆的前提條件。例如,在「同德福案」中,法院認為,原告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同德福TONGDEFU及圖商標已經具有相當知名度,即便他人將「同德福」登記為字型大小並規范使用,也不會引起相關公眾誤認,因而不能說明被告將個體工商戶名稱和相關企業字型大小注冊為「同德福」具有「搭便車」的惡意。而在「大寶案」中,情況有所不同,大寶系列注冊商標通過多年的廣告宣傳,其廣告語「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使消費者耳熟能詳,已經具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只要提到「大寶」,消費者就會將其與大寶化妝品品牌聯系在一起。因此,該案被告突出使用大寶日化標識,明顯具有攀附大寶系列注冊商標商譽的惡意,易使相關公眾對其商品來源產生混淆誤認,或者認為不同的生產者之間有關聯,因此涉嫌侵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袁 博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
『柒』 關於借用公司名義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例
1.A公司可以主張免抄責。襲《合同法》規定了自然災害為法定的免責事由,而山洪暴發屬於自然災害之一。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常見的不可抗力有: 1、自然災害如地震、台風、洪水、海嘯等。 2、政府行為
2.A公司不能主張免責。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免責事由只有兩種,分別是約定的免責事由和法定免責事由。約定免責事由是指,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來免
除承擔違約責任的事由;法定免責事由是指,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而A公司行為不
屬於兩種免責事由之一,所以不能免責。
3.《擔保法》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的數額由雙方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 超過部分屬於違法,只能按20%收取,合同約定超過20%的比例的,也按照20%收取,其他部分必須退還另一方。
『捌』 企業名稱發生變更後能否用原名稱繼續向法院提請案件重審
那要看你的企業在企業管理中心有沒有變更。
如果變更。
就用新名稱提請。
這個沒什麼影響。
『玖』 民事案件一審審理期間,當事人企業名稱發生變更,上訴以變更後名子嗎
------你所說的情況下,二審不能主動變更訴訟請求,更不能依次作出實體判決。否則,一是對於變更訴訟請求後的判決結果,對方當事人會喪失上訴權;二是二審會犯下一審同樣的錯誤。
------即便當事人在二審期間自己變更訴訟請求,二審法院也不能維持一審裁判,或者自行改判。理由有:第一,依然是對方上訴權的問題;第二,「證據規則」是程序方面的規定,一審沒有引用正確規則,不僅是適用法律錯誤,還有程序方面的錯誤,所以二審只能發回重審。
『拾』 畢業論文中出現真實的公司名字算侵權么
這個問題要看您的論文中是否涉及到該企業的核心數據和未公開信息回,以及是否對該企業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在知網資料庫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對大公司如聯想、華為等公司的分析和解讀,這些分析的數據大多來源於公開信息,而且也沒有對該公司過於負面的分析,不構成侵權。但如果使用的數據是未公開信息,或者論文中涉及關乎公司形象、聲譽和股價的敏感話題就很有可能不太合適了。雖然不一定構成侵權,但是論文一定會被PASS掉,所以如果涉及敏感問題一般還是不要直接出現公司真名為好,歡迎您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