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遺失物返還糾紛

遺失物返還糾紛

發布時間:2021-05-25 15:16:36

㈠ 拾得遺失物拒不歸還的按什麼處理

數額較大的,涉嫌刑事犯罪。你這種數額比較小的,屬於民事糾紛,你可以起訴要求對方返還。

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㈡ 遺失物受讓人損失由誰賠償

你想問什麼?受讓人是指購得遺失物的人嗎?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因此受讓人不存在損失。
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㈢ 所有權人是否有權追回遺失物

現實問題

梁某定製了一條24K金項鏈,一天不慎掉落被袁某拾到,袁某是某寄賣店的店員,通過寄賣將該項鏈賣給了李某。沒多久,梁某在路上看到了李某,感到李某的項鏈很眼熟,定睛一看,就是自己定製的項鏈,於是拉住李某要求返還,李某稱該項鏈是在寄賣店裡買的,拒絕返還,雙方因此發生爭執。那麼,梁某是否有權利要求李某返還項鏈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因此,梁某有權要求李某返還項鏈,但同時梁某應當支付李某購買該項鏈所支出的費用,支付後梁某有權向袁某追償。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七條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㈣ 撿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拾獲他人的遺失物拒不退還可能涉嫌侵佔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㈤ 遺失物被出賣,可以要求返還嗎

核心提示:遺失物被出賣,可以要求返還嗎?《物權法》規定,失主有權要求拾得人返還遺失物。失主可以要求拾得人返還,這在民法理論上稱作“所有權返還請求權”。那麼遺失物被出賣可以要求返還嗎?下面由110網為您介紹。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所有人對於無權佔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請求返還其所有物的權利。
在我國,遺失物是不適用善意取得的,即使是被通過出賣等手段轉移後,失主仍可以要求佔有人返還。因此,遺失物被出賣後,失主仍然可以向佔有人要求返還遺失物。
拾得人有返還遺失物的義務。
第一百零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一百一十條規定,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失主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保管人支付保管費用。
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可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
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
受讓人是通過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時需支付所付費用。
第一百零七條還規定,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㈥ 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權利人自知道受讓人之日起兩年後才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的,法律是否予以支持

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權利人自知道受讓人之日起兩年後才向受讓人請求回返還原物的,對要求受讓人返答還原物的請求不予支持。

根據《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遺失物的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但追回遺失物的權利應當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主張;如果超過二年期限的,遺失物的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要求受讓人返還原物的主張將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當然,如果受讓人自願返還原物的,這屬於當事人對自己所有的財物的處分權的合法行使,並不違反法律的規定,應予准許;如果受讓人是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返還原物的受讓人可以要求權利人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

《物權法》
第一百零七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㈦ 遺失物和贓物到底能不能善意取得

以下是我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心得感悟,純粹手打無摘抄無引用,希望能以此互相交流。
能不能取得所有權,價款是否需要支付,你提出的問題可謂是一針見血,這是所有之物被他人轉賣後,原權利人面臨的兩個核心問題。究竟結果如何,區別佔有委託和佔有脫離兩種情況,民法設置了兩種不同法律制度,即物權法106條、107條之規定。
依傳統民法觀點,遺失物和贓物屬於佔有脫離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一、關於佔有委託物和佔有脫離物的區分。
1、基於所有權人的意思而委託他人佔有的物,
為佔有委託物,例如因借用、保管等將物交給他人佔有,此時佔有人無權處分該物的,為無權佔有人,調整所有權人與第三人的關系時,適用物權法106條規定之善意取得制度,如果第三人善意有償並實際取得了該物,則原始取得物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不得請求返還。
2、非基於所有權人的意思而喪失佔有的物,
為佔有脫離物,例如遺失、被盜等。遺失物的拾得人有義務返還或上交國家,被盜的物品應經公安行政處理或刑事程序中發還給原權利人,自無疑問。如果遺失物拾得人擅自處分,將該物轉讓於第三人的,此時調整原所有權人和第三人的關系時,適用物權法107條之規定,即遺失物佔有回復請求權制度。
二、佔有脫離物被轉讓時,適用回復請求權制度。
一般情況下,遺失物的所有權人可以直接向受讓的第三人主張權利,要求返還遺失物而不支付任何對價,但是為了平衡雙方利益和穩定社會秩序,對所有權人的回復請求權又做出限制,即規定2年的除斥期間,如果2年內沒有要求返還的,則這種回復請求權無條件地歸於消滅。
特殊情況下,如果第三人是通過拍賣或從有資質的經營者處購買的,由於購買渠道如此正當以至於第三人顯得如此善意和無辜,所以立法者規定,此時原權利人仍然可以要求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不過要支付給第三人取得該物時的對價。
三、關於佔有委託物善意取得和遺失物佔有回復制度區別適用的立法旨趣。
1、誰引發的風險,誰承擔不利後果。
佔有委託物,是原權利人自願地將所有之物交由他人佔有,由於權利人的這種行為,造成了本權和佔有事實相分離的狀態,使得以佔有為形式的公示效力打了折扣,蘊含了佔有人非法處分而不知情的第三人誤買的風險。既然這種風險是原所有權人造成的,那麼第三人因信賴而誤買、因誤買而陷入與原所有權相沖突的兩難境地時,原所有權人必須做出讓步,為自己的委託佔有行為付出代價,即立法強制其放棄所有權,由善意第三人原始取得所有權。
佔有脫離物,並非出於原權利人本意而喪失佔有,因此上述考慮沒有適用的理由。
2、為了市場交易能安全有效地繼續進行下去。
善意取得的所有限制性規定,比如善意、有償、已為取得等等,都是為了保證這樣一點:這個制度要保護的,必須是一個公平善意合法有效的已經形成客觀事實和穩定秩序的正當交易。如果這樣一個正當交易仍有被褫奪所有權的危險,那麼每個人在市場購買商品時都會惴惴不安,交易的安全和便捷就成為不可能,所以必須充分保護他,即如果他能保證這個交易時充分正當的,那麼法律會犧牲原權利人的利益,把所有權歸於善意購買人。
相比之下,轉賣佔有委託物的情形在現實中發生率高,屬於一般市場交易活動,對其立法傾斜保護符合效率要求,而遺失物和盜贓物的交易,在生活中和市場中並不常見,即使不給予交易的受讓人特別的立法保護,對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效率也沒太大影響,所以沒有必要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3、這是適用物權公示公信原則的結果。
物權以佔有或交付為公示手段,凡相信這種公示而為民事行為的人,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即承認其行為效力,體現在一個市場交易中,就是滿足受讓方對所有權或返還價款的需要。
既然購買佔有委託物的第三人是因信賴佔有人有所有權而善意有償地正當購買,既然購買遺失物的人是通過拍賣或有資質經營者這樣的正當渠道購買的,當然有權利得到公信原則的保護,於前者是取得所有權,於後者是有權取回價款。只是由於考慮雙方的責任大小、利益平衡和對市場交易秩序的影響程度,在不同情況下,對雙方的利益和權利做了不同的安排。
民法是慈悲的,民法的任一方面都是苦心孤詣,既要保證效率和秩序不受影響,又要平衡各方利益和每個人對正義的不同需求,所以民法的每一個基本原則都並非虛文,民法的每一項制度都並非無因可循,民法的每一項要件和程序的要求都並非無的放矢。建議你看一下電影《十七歲的單車》,該電影不但細膩動人,而且對遺失物或贓物轉賣後原權利人和第三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有十分逼真和有趣的描寫,看完以後再想一下《物權法》的這兩條規定,一定是別有趣味。
順祝新年快樂,學業順利。

㈧ 公民拾得遺失物拒不歸還的,是否構成犯罪失主有權向法院起訴索要遺失物嗎如果遺失物已被他人銷毀,失

樓主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疑問。根據你的陳述和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1、公民拾得遺失物拒不歸還屬於民事違法,一般不構成犯罪,但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刑法上的侵佔罪。
2、拾得人有返還遺失物的義務,亦即失主(權利人)有請求拾得人歸還遺失物的權利。(具體請情見物權法109~112條之規定)
3、同樣根據物權法109~112條之規定,拾得人有保管遺失物的義務。若拾得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損毀、滅失的,因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權利人可以依法起訴。(註:這僅是個人的參考意見,若涉及到重大民事權益建議咨詢專業的執業人士,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閱讀全文

與遺失物返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