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問題
按實際情況,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協商無法解決的,屬於勞動仲裁范圍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對裁決不服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四條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⑵ 與公司產生勞動糾紛
勞動爭議的范圍,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定。根據中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條規定,勞動爭議的范圍是: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⑶ 當員工與企業發生勞動糾紛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一是認清糾紛的法來律關系自和概念,依法維權才是王道,以「法律為准繩,事實為依據」便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先與與企業展開協商解決,仍然解決不了,首先向當地勞動部門申請調解和仲裁,仲裁仍然沒解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是中國是禮儀之邦,先君子後小人,堅持盡量的忍讓原則,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與企業交涉,只要「不太過」,盡量不樹敵,化敵為友是最好結局。
⑷ 與公司發生勞動糾紛,請教如何處理
1、一人兼兩崗位,工作量肯定是兩個人的工作量,我覺得你提出的補償要求應該合理;2、公司和你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如果雙方還沒有簽字,任何一方都可以反悔,需重新協商;3、你與公司溝通的郵件記錄只能證明協商的過程,還不能當作有力的證據;有力的證據是:書面合同或協議;公司領導承諾你的錄音等。
⑸ 與公司發生勞動糾紛
你好,在一般的勞動關系中,員工通常處於劣勢,要是跟公司產生勞動糾紛了,如果沒有涉及較大的利益,通常會選擇消極維權。其實,在法律上,員工跟公司發生勞動糾紛了,其實可以按照下面方式維權:
1、找公司協商
在跟公司發生糾紛之後,如果不想把關系鬧僵,最好還是和平地找對方協商。要是你覺得困難的話,在協商的時候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跟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2、找人來調解
如果你公司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還是不履行的,那麼,你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去申請仲裁
要是按照上面的解決途徑,對方還是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你們還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去申請仲裁的話,不要忘了要准備下面的材料:
(1)勞動爭議申訴書一式三份;
(3)勞動者的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4)復印證據資料一式三份,如勞動合同或協議、工資單、工牌、上班打卡記錄、同事的證人證言等。
另外,還需要注意一下地,就是你要向有管轄權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一般都是向所在區、縣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找人去投訴
要是仲裁也解決不了的,那就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侵犯了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可以向勞動局、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5、去法院訴訟
如果按照上述幾個途徑都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你也不需要著急,現在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解決勞動爭議,並賠償你的損失。而且如果是因為工資問題,你可以在法院作出判決以前就向法院申請先予執行。
最後,一般發生勞動糾紛,要是損失較多的,涉及員工較多的,不管是在仲裁還是在訴訟,建議最好就找個擅長解決勞動糾紛的律師介入。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