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族上司和少數民族下屬打架怎麼調解
誰對誰錯,錯者道歉
⑵ 少數民族與漢族發生糾紛當地警方護著怎麼辦
沒有那麼絕對的事情,矛盾糾紛只要有人就會存在,難道純漢族的地方矛盾糾紛少嗎,可能更多。在一些地方,民族糾紛可能比較普遍,但大多數地方民族糾紛不多的。
⑶ 少數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找哪個部門
找當地政府辦公室投訴,會有專人處理少數民族的事務的。
⑷ 如何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矛盾與糾紛
(一)盡快動員部署,迅速開展工作。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工作小組,盡快對該活動作出具體安排部署,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鄉(鎮)、村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親自動員部署,全力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要帶著對少數民族群眾的深厚感情認真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工作部署好、組織好、落實好,確保取得實效。同時要分工明確,搞好協調。要充分發揮民族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作用,堅持和完善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建立各有關部門配合支持的民族工作領導機制,定期研究本地民族地區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充分發揮成員單位作用。
(二)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協調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認真負責,精心組織,做好民族團結矛盾糾紛和行政爭議調解工作,集中解決排查出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建立必要的聯席會議制度,科學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決突出問題,堅決防止互相推諉、各行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三)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制度。要把宣傳發動少數民族群眾作為組織開展排查調處工作的重要環節,貫穿工作的始終。要把宣傳發動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深入基層、深入少數民族群眾,面對面地進行宣傳發動,向群眾宣傳開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⑸ 如何解決事實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民族問題
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指在社會主義多民族國家,某些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而造成經濟、文化發展落後,不能和先進民族同樣享受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的現象。
措施:
1、要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注重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要堅定不移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面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課程,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權利,不斷提高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水平,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幹部應學習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2、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國家,中華文化是包括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牢固樹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齒相依、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觀念。
3、要加強民族工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修訂完善有關民族工作的法規條例。要依法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事和刑事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不能把發生在民族地區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
⑹ 不管是哪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域都時常有漢族與本地少數民族矛盾糾紛
沒有那麼絕對的事情,矛盾糾紛只要有人就會存在,難道純漢族的地方矛盾糾紛少嗎,可能更多。
在一些地方,民族糾紛可能比較普遍,但大多數地方民族糾紛不多的。
⑺ 打了少數民族的人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雖然你同事欠你錢,但你不可因此而對其進行毆打,如果被你毆打的同事被鑒定為輕傷,那你就會構成前款所列的犯罪,這跟被打人的民族性質沒關系。
⑻ 少數民族糾紛
內蒙古自治區額來爾古納市自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該市人民法院把握地區特點,著力化解少數民族矛盾糾紛,維護地區和諧穩定。今年以來,該院涉及少數民族案件調撤率高達86.3%。
在審判實踐中,該院法官注重總結適合少數民族糾紛的化解機制,針對不同少數民族當事人的生活文化習慣和心理特點,在庭前、庭中、庭後進行穿插式的溝通和調解,同時邀請少數民族地區德高望重的幹部、阿訇等參與調解、執行等工作,把法律適用、民族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促使當事人快速和解,也維護了民族團結。
⑼ 少數民族在民事糾紛中殺死了人沒事嗎
需要負刑事責任,這是法律的適用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任何人(少數民族)犯罪都是由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出判決。
⑽ 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都是民族問題嗎
問: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人員進城務工的不斷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近2000萬。在城市中,一些外來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因不熟悉當地的城市管理政策,與城管執法人員產生了一些糾紛。面對這些糾紛,一些執法人員不知如何是好,總擔心處理不好會產生民族問題。那麼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都是民族問題嗎?答: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等方面的關系,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等特點。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
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與民族問題是有嚴格區別的。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是各民族群眾在經濟社會交往中發生的,往往反映比較單一的經濟、社會、文化問題,事關民族成員的個體或少部分人利益,具有一定的偶發性。在實踐中,不能將涉及少數民族的一般矛盾糾紛說成是民族問題,不能將偶然發生的個別事件看成是普遍存在的民族問題,不能籠統地把某個民族成員的行為等同於一個民族的整體行為。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各民族間的交往日益增多,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因具體的經濟權益而引起一些矛盾和糾紛;由於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造成某些誤會和糾紛;一些出版物和互聯網對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反映失實,從而引發矛盾和糾紛。
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糾紛,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堅持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原則,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載《中國民族報》2009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