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方借合同談判進行惡意磋商,可以要求賠償嗎
惡意磋商損害的是信賴利益,一般來說,可以主張對方賠償以下幾個損失:
1、為簽訂合同而支付的費用,如差旅費,咨詢費、評估費等等;
2、因喪失與他人簽訂合同的機會而造成的損失;
3、惡意磋商而造成商業秘密泄露的損失。
㈡ 指使第三人惡意磋商導致嚴重後果的,指使人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如果是簽合同過程中有惡意磋商的,所簽合同無效,且指使人須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㈢ 惡意進行磋商不是故意嗎,為什麼法律規范為是締約過失
民事上的過失了刑事上的過失是不一樣的。 民事上的過失指過錯,而刑事上的過失是相對於故意而言的,在刑事上,造成同樣的後果,過失犯罪要量刑要輕得多。比如故意殺人可能要被判10年以上有期、無期或死刑,而過失殺人可能只判3-7年有期。
惡意磋商是通過假意進行磋商,搶占競爭對手的資源,使之無法與其進行正當競爭。比如甲有意在乙和丙之間選擇一人供貨商,乙派人偽裝成買家與丙進行磋商,從而使丙忽視與甲生意,最終造成丙喪失與甲交易的機會。
㈣ 對方借合同談判進行惡意磋商,可以要求賠償嗎
《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㈤ 如何理解「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原來是締約過失責任啊。就是磋商之初就沒打算和你訂立合約,原因多種多樣,歸結起來逗你玩呢!
㈥ 惡意磋商是什麼
惡意磋商構成惡意磋商有下列要件:無意在合理價格範圍訂立合同;與對方協商合同事宜,讓對方誤以為該方有交易的可能;給對方造成損失,包括喪失交易機會的損失,以及其他合理損失.在實踐中,要區分合同詐騙與惡意磋商兩種不同的行為.有些人利用協商合同,在訂立合同過程中要求對方支付部分款項或者交付部分貨物,達到目的後以各種理由退出合同協商,對所得款項拒不返還.這種以訂立合同為手段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在合同詐騙中,協商合同的行為是詐騙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情況不能按照惡意磋商對待.認定惡意磋商,在舉證方面有一定難度,要結合侵權人的言論、業務狀況、退出合同的理由等方面綜合判斷.損失計算,也是追究侵權人惡意磋商責任的難點.惡意磋商受害人往往損失的是交易機會,這種損失很難用金錢衡量.而且,不同的交易標的情況差異以及市場的條件不同,每件案件考慮的角度也不一樣,要具體分析.一般而言,產品的保質期、客戶范圍的廣泛程度、再次交易的難度、侵權人的惡意程度等,都是在確定賠償數額時需要考慮的.
㈦ 惡意磋商罪屬於違法會上法院嗎
惡意磋商屬於不道德行為,可以向法院起訴。不過法院很難認定,關鍵是證據問題。
惡意磋商構成惡意磋商有下列要件:
1、無意在合理價格範圍訂立合同;
2、與對方協商合同事宜,讓對方誤以為該方有交易的可能;
3、給對方造成損失,包括喪失交易機會的損失,以及其他合理損失。
㈧ 惡意磋商是什麼意思
惡意磋商構成惡意磋商有下列要件:
1、無意在合理價格範圍訂立合同;
2、與對方協商合同事宜,讓對方誤以為該方有交易的可能;
3、給對方造成損失,包括喪失交易機會的損失,以及其他合理損失.
在實踐中,要區分合同詐騙與惡意磋商兩種不同的行為.有些人利用協商合同,在訂立合同過程中要求對方支付部分款項或者交付部分貨物,達到目的後以各種理由退出合同協商,對所得款項拒不返還.這種以訂立合同為手段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在合同詐騙中,協商合同的行為是詐騙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情況不能按照惡意磋商對待.
認定惡意磋商,在舉證方面有一定難度,要結合侵權人的言論、業務狀況、退出合同的理由等方面綜合判斷.損失計算,也是追究侵權人惡意磋商責任的難點.惡意磋商受害人往往損失的是交易機會,這種損失很難用金錢衡量.而且,不同的交易標的情況差異以及市場的條件不同,每件案件考慮的角度也不一樣,要具體分析.一般而言,產品的保質期、客戶范圍的廣泛程度、再次交易的難度、侵權人的惡意程度等,都是在確定賠償數額時需要考慮的.
㈨ 遇到惡意磋商,可以要求賠償什麼
惡意磋商損害的是信賴利益,一般來說,可以主張一下幾個損失:
1、為簽訂合同而支付的費用,如差旅費,咨詢費、評估費等等;
2、因喪失與他人簽訂合同的機會而造成的損失;
3、惡意磋商而造成商業秘密泄露的損失。
㈩ 考研,法律碩士,民法。惡意磋商產生的無效合同,需要撤銷嗎答案里如果有"撤銷後怎麼怎麼樣的字眼"對
是不對的。因雙方的虛假行為訂立的合同是當然無效的,合同絕對無效,當然不需要撤銷的。
可撤銷的合同的前提必須是合同是有效的。
惡意磋商常見於締約過失責任裡面,是產生締約過失責任的一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