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傷調解協議書格式
甲方:xxxx有限公司
乙方:xxxx身份證號:xxxxxx
乙方於XX年6月17日,在甲方木業廠上班時,因工作失誤,造成右手大拇指受傷,雙方均認可該次事故為工傷。 為了解決雙方的勞動糾紛,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一、甲方一次性支付給乙方工傷待遇賠償金xxx元。該賠償金包括:①乙方因工傷停工留薪期待遇薪金、②生活護理費用、③住院伙食補助費、④一次性傷殘補助金、⑤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⑥傷殘就業補助金、⑦營養費、⑧繼續醫療費用、⑨未發的XX年5、6月份工資、⑩其他因本次事故應當支付的費用。
二、在支付上述費用後,甲方不再承擔其他賠償責任。乙方亦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或情形,要求甲方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三、自即日起起,乙方自願解除與甲方的勞動關系。
四、本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雙方均認可沒有欺詐、脅迫、引誘或趁人之危等不誠實信用之情形。
五、本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後生效。
六、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各持一份。
甲 方: 乙方: (蓋 章) (簽 名) 簽訂日期: XX年8月14日
Ⅱ 工傷賠償私了協議書應該注意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可見,法律允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解決工傷賠償事宜。但對於職工受傷後,在醫療期間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的問題,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當事人對協議有異議提起訴訟的、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公平原則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作出判斷。
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工傷賠償私了協議無效
一、在未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之前,就對是否認定工傷和勞動能力等級做出協議的;
二、存在顯失公平、重大誤解,甚至是在用人單位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情況下簽訂的,違背了勞動者真實意思表示的;
三、違反了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的目的。
上述何某與安裝公司簽訂的私了協議中註明:「以後發生的有關工傷的任何事情與公司無關,概不負責」這一條款,是違反有關勞動法規的,屬無效民事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由於過錯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第五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賠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予以變更』的規定,何某可以申請仲裁或法院起訴,追要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另外3萬元。
Ⅲ 工傷協議範本
工傷賠償協議書範本:
甲方: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
就乙雙方在甲方處工作期間不慎受傷事宜,經甲、乙雙方充分協商,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達成賠償協議如下:
1、自乙方受傷之日起截止本協議簽訂之日所實際發生的和其它應當由甲方支付的醫療費、交通費等各項費用,已由甲方全部付清。甲方再向乙方一次性辦結和賠償傷殘待遇、一次性醫療補助金、誤工費用等依法應由甲方給予的全部費用,合計人民幣________元(大寫:________)。
2、上述款項當於乙方簽字確認後先行支付________元,餘款元待乙方提供甲方報保險所需的手續、證件及協助辦理後一次性支付。
3、乙方須協助甲方向保險公司辦理傷殘保險金理賠手續,且基於甲方向乙方支付上述賠償金,乙方將其在保險公司取得保險金的權利全部轉讓給甲方。工傷賠償協議書範本。
4、甲乙雙方簽署本協議後,終止雙方的權利和責任。乙方承諾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就與勞動、傷害有關的事宜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費用或承擔任何責任。
5、本協議為一次性終結處理協議,雙方當事人應均以此為斷,全面切實履行所有約定項目與內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糾纏。乙方今後身體或精神出現任何問題均與甲方無關。
6、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協議自甲乙雙方簽字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甲方(蓋章)簽字:________乙方(手印)簽字: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3)工傷醫療糾紛協議書擴展閱讀
1、關於賠償的項目范圍
賠償協議中對賠償項目的約定是否明確,《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九條至第四十三條對工傷保險待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停工留薪期待遇);護理費;職工因工緻殘享受的待遇(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因工死亡賠償(包括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若還有上述未提及之項目應當由雙方在協議中明確約定,盡量避免模糊與歧義。另外,勞動者如果對計算標准不明確,可向當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咨詢,確定雙方約定的賠償數額是否公平合理,避免將來再因賠償數額發生糾紛。
2、謹慎對待放棄其餘權利之條款
工傷事故賠償協議中常見「職工一次性獲得賠償後不得再向企業主張其他權利」、「協議雙方履行後,糾紛了結」或類似條款,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對該類條款立場不同,用人單位簽訂協議的目的在於一次性解決糾紛,避免未來的麻煩,該類條款主要體現用人方的利益
勞動者相比用人單位而言處於弱勢,不免會受到此該類條款的限制,應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在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時盡量減少乃至排除協議中出現此類條款。
Ⅳ 工傷糾紛協議書範本怎麼寫
工傷賠償協議範本工傷賠償協議書(範本)
協議人:xxxxx廠(以下簡稱甲方)
協議人:XXX(以下簡稱乙方)
乙方於____年被甲方聘為該廠工人。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乙方在工作的車間廠房蓋瓦時,不慎從房頂上摔下致頭部受傷。事發後,甲方將乙方送到醫院進行治療15日,並支付了全部醫療費用。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再次到醫院做後續醫療手術,現已痊癒。為解決乙方工傷事宜,甲、乙雙方方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經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一、由甲方一次性賠償乙方後續醫療費、工傷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和就業補助業、工傷期間工資、護理費、伙食費、交通費、經濟補償等各項費用共計XXX元整(小寫);
二、乙方領取上述各項費用後,雙方勞動關系立刻解除;
三、乙方領取上述各項費用後,乙方自願放棄賠償差額權利;
四、乙方自願放棄基於雙方勞動關系發生及解除所產生的各項權利;
五、本協議一式叄份,雙方各持一份,律師事務所留存一份備查,自雙方簽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
Ⅳ 工傷私了協議書
一、工傷事故私了協議範本
協議人:xxxxx廠(以下簡稱甲方)
協議人:xxx(以下簡稱乙方)
乙方於____年被甲方聘為該廠工人。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乙方在工作的車間廠房蓋瓦時,不慎從房頂上摔下致頭部受傷。事發後,甲方將乙方送到醫院進行治療15日,並支付了全部醫療費用。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再次到醫院做後續醫療手術,現已痊癒。為解決乙方工傷事宜,甲、乙雙方方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經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一)由甲方一次性賠償乙方後續醫療費、工傷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和就業補助業、工傷期間工資、護理費、伙食費、交通費、經濟補償等各項費用共計肆萬捌仟元整(48000.00元);
(二)乙方領取上述各項費用後,雙方勞動關系立刻解除;
(三)乙方領取上述各項費用後,乙方自願放棄賠償差額權利;
(四)乙方自願放棄基於雙方勞動關系發生及解除所產生的各項權利;
(五)本協議一式叄份,雙方各持一份,律師事務所留存一份備查,自雙方簽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工傷事故賠償程序
1、知悉工傷事故損害的發生:用人單位在事故發生後,在24小時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報案(節假日、周日順延);傷者到工傷保險指定醫院;
2、提出工作認定申請: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3、啟動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序。
4、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到經辦機構報銷工傷醫療費用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工傷認定通知書、診斷證明。
工傷者本人身份證復印件。
門診病歷復印件、收費發票、處方復印件及相關檢查、化驗單據復印件。
住院病歷復印件,住院證、出院證。
出院費用清單、每日清單、住院收費發票。
三、工傷事故損害可以要求賠償什麼
1、工傷事故的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工傷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1)職工與企業或僱主之間必須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企業作為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建立了實際的事實勞動關系。
(2)職工必須有受到人身損害事實。
(3)職工的損害必須在其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中發生,即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發生的事故。
2、工傷事故賠償糾紛其實也就是工傷事故當中關於對工傷職工或工亡職工家屬的賠償,在雙方之間產生的一種糾紛。
Ⅵ 工傷事故協議書可以嗎
何某是一家安裝公司的女職工,2014年11月,她在工作時不慎受傷,經醫院診斷為:右手拇指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右手拇指屈伸肌腱斷裂。住院時,公司與何某簽訂一份《工傷補償協議書》,約定「一次性賠付1萬元,以後發生的有關工傷的任何事情與公司無關,概不負責」。不久後,何某做了傷殘鑒定,被確定為九級傷殘。這樣,何某所受工傷損失依法應為4萬余元。隨即何某要求增加賠償數額,但公司以賠償協議已履行完畢為由,拒絕再次賠付。
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簽訂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效呢?北京市道成律師事務所馬晶晶告訴記者,《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可見,法律允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解決工傷賠償事宜。但對於職工受傷後,在醫療期間的私了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的問題,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當事人對協議有異議提起訴訟的、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公平原則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作出判斷。」馬晶晶說。
三種情況下協議無效
她告訴記者,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工傷賠償私了協議無效:在未經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之前,就對是否認定工傷和勞動能力等級做出協議的;存在顯失公平、重大誤解,甚至是在用人單位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情況下簽訂的,違背了勞動者真實意思表示的;違反了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的目的。
馬晶晶認為,上述何某與安裝公司簽訂的私了協議中註明:「以後發生的有關工傷的任何事情與公司無關,概不負責」這一條款,是違反有關勞動法規的,屬無效民事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由於過錯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第五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賠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予以變更』的規定,何某可以申請仲裁或法院起訴,追要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另外3萬元。」馬晶晶說。
Ⅶ 如何認定工傷賠償協議書的效力
在進行工傷賠償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簽一份工傷賠償協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日後產生糾紛。工傷賠償協議是一種特殊的合同,所以其並不是一經簽字都具有法律效力的。工傷賠償協議也有可能無效或效力待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認定工傷賠償協議的效力。
在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勞資雙方之間就勞動者工傷賠償私自達成的協議效力如何確認的問題。該 類協議的效力存在三種情況:協議合法有效、協議部分有效以及協議無效。對協議效力的認定,應當審查協議的內容和訂立協議時雙方所處的狀況,即從訂立的真實 意思與協議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進行審查,不能一味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也不能一味強調法律的硬性規定。
一、工傷賠償協議效力的界定
實踐表明,有條件地承認一些協議的效力既符合勞動法的原則與理念,也有利於勞資雙方關系的健康發展和糾紛的有效解決,且有利於節約審判的資源。筆者認為,應從如下方面對賠償協議予以審查:
審查協議內容有無違法條款。雙方達成的協議在一般情況下具有合同的性質,如果有效,法律將給予保護。作為了斷雙方爭議的協議,合法是前提。合法的前提是協議 中有無免除用人單位法定義務的條款、有無排除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條款,比如:「不得申請仲裁」、「不得訴訟」、「對工傷復發由勞動者個人承擔」等等,如果存 在這樣的條款,應認定無效;同時應審查用人單位計算的數額有無按照規定的方法計算,如果未按規定的方式和基數計算,應確認無效。
勞動者是否放棄權利的合理性審查。工傷賠償協議,從一定程度上與其說是雙方之間協商的結果,不如說是用人單位的決定。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本身處於弱勢 地位,發生工傷事故甚至工亡後,勞動者一方的要求就是得到賠償,有時勞動者為了及時得到治療而接受用人單位的條件,放棄其部分權益。作為仲裁機構或者法院 應當對勞動者放棄權益部分的合理性進行審查,因為在協商後勞動者仍然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起訴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存在誤解或者協議顯失公平,一旦超出一 定范疇,則應認定勞動者放棄部分為無效。這里的合理性,筆者認為,主要掌握勞動者獲得的實際賠償額與應得賠償額之間的差距是否在一個合理限度內。不妨以 《合同法》約定違約金的比例作為參照,所讓數額在應得賠償額20%以內。
審查訂立協議時有無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這是對勞動者一方訂立協議時的真實意思表示行為進行審查,如果存在上述情節,應認定為無效。
二、幾種特殊協議效力的認定
1、由勞動調解組織主持下達成的賠償協議。
對此應認定其有效,因為我國法律法規規章確立的勞動調解組織的性質,均是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作為前提的,作為有權協調的組織,在其主持下形成的協議一般情 況下較少出現違法或不合理的情形。同時,支持這些勞動調解組織達成協議的效力,更有利於發揮這類組織的調解功能與維穩作用,從而達到將糾紛化解在基層,矛 盾消除在萌芽狀態的良好效果。
2、由人民調解組織主持下達成的賠償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 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根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的規定,勞動者可以就工傷醫療費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發出支付令。所以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協調的工傷賠償協議,我們應當依照《合同法》規定的有 效無效的情形進行審查。
3、地方組織參與協調下達成的賠償協議。
目前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大調解格局逐步形成,一些地方組織開始參與協調社會矛盾,從而形成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對這類組織參與協調形成的賠償 協議,若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確認,形成調解書,則法律賦予其與裁判法律文書效力一致的執行力,即當事人可以據此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應當受理。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達成協議後發現賠償協議存在問題,而此時工傷認定申請或仲裁申請時效已過,怎麼辦?筆者認為,只要雙方同意協商,此時的時效應當中斷,在 達成或者不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如仍在工傷申請期內,當事人均可申請工傷認定或者申請仲裁。因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 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 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綜 上所述,對工傷賠償協議效力的認定有利於解決相關的糾紛,對用人單位與職工來講都是有益的。對工傷賠償協議效力的認定與對合同效力的認定是差不多的,要是 工傷賠償協議主體不合法、內容不合法,那麼工傷賠償協議就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