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犯人格尊嚴權的行為有哪些及其危害、
行為:侮辱、誹謗、誣告陷害
危害: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 中學生被侵犯人格尊嚴表現在什麼方面
人格尊嚴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就從維護這些權利著手。 侵權表現 肖像權 描繪具體人物形象的繪畫或照片,它是公民身體特有的縮影或真實寫照。 為營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經本人同意的,醜化公民肖像、損毀公民肖像的、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的等。 名譽權 是社會成員對某個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等方面的評價。 侮辱、誹謗他人的,公然辱罵他人的、道聽途說、添油加醋、詆毀他人名譽。 榮譽權 是社會、國家、組織給予公民的一種美名和稱號,屬於精神鼓勵。 非法剝奪公民榮譽稱號、證書的。對獲得榮譽稱號的人進行挖苦、諷刺、打擊的。 姓名權 是公民區別於其他公民的稱號和代號。 強迫他人使用某個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盜用他人姓名實施不正當行為的。 隱私權 公民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的事,未經私人允許不得公開。 披露他人生理缺陷的,偷看他人日記的
3. 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人格尊嚴是指與人身有密切聯系的名譽、姓名、肖像權不容侵犯的權利。基本內容包括:(1)公民享有姓名權。公民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2)公民享有肖像權。《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3)公民享有名譽權。名譽權是公民要求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人格尊嚴給予尊重的權利。(4)公民享有榮譽權。公民因對社會有所貢獻而得到的榮譽稱號、獎章、獎品、獎金等,任何人不得非法剝奪。(5)公民享有隱私權。隱私是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想為外界所知的事,他人不得非法探聽、傳播公民的隱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4. 人格尊嚴權被人侵犯
一、侵犯名譽權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 【名譽權】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140條.以書面、口頭形式宣場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第120條 【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侵權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149.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並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50.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
151.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而獲利的,侵權人除依法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到一定程度,會受到刑法的約束,可能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二、侵犯人格尊嚴:
《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條第一款規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有觀點認為,名譽權屬於人格尊嚴的一種,這樣,也可以將法律對名譽權的規定放到這里。
嚴重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在刑法上可能構成尋隙滋事罪,侮辱、誹謗罪等。
5. 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有哪些
人格尊嚴權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生命健康權、自由權等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
①侮辱 ②誹謗 ③新聞報道失實 ④誣告。
侵害肖像權行為有
(1)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廣告、雜志封面、掛歷),就必須取得肖像權本人的同意,否則就構成侵權。
(2)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6. 侵犯了個人人格尊嚴權是怎麼定義的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
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侵權的形式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侵犯名譽權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7. 人格尊嚴權具體表現是什麼
人格尊嚴權集中表現在: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榮譽權。
8. 人格尊嚴權侵權的責任
本案屬於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專式主張權利。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9. 人格尊嚴權被侵犯時怎麼辦
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一、侵犯名譽權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 【名譽權】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140條.以書面、口頭形式宣場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第120條 【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侵權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149.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並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50.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
151.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而獲利的,侵權人除依法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
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到一定程度,會受到刑法的約束,可能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二、侵犯人格尊嚴:
《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條第一款規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有觀點認為,名譽權屬於人格尊嚴的一種,這樣,也可以將法律對名譽權的規定放到這里。
嚴重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在刑法上可能構成尋隙滋事罪,侮辱、誹謗罪等。
望採納,謝謝!
10. 侵犯人格尊嚴權的行為有哪些及其危害、
行為:侮辱、誹謗、誣告陷害
危害: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