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樓頂糾紛,相鄰權頂樓住戶遭樓下業主圍攻,求辦法。
1、可以。公復民沒有執製法權,即使是違法建築,也只能有相關職能部門處理。
2、不能。樓頂是共有部分,不是一人所有,也不是幾人共有,而是全體住戶共有,部分住戶不得私分。
3、可以。公共部分的修理應該找物業方面動用公共維修基金。但在實踐中,動用維修基金程序繁瑣,所以大多是由利益迫切的住戶出錢維修,並由獲益住戶分擔。司法實踐中已有類似案例。
http://news.sina.com.cn/s/2004-08-11/09563365266s.shtml
4、絕對不行。
5、你可以向法院另行起訴。
6、不行,理由同2。但你們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協商將樓頂出租給廣告商,收益協商分配。
7、可以。
Ⅱ 贈送樓頂平台能不能要
如今買房,贈送平台、露台的情況很多,也很吸引購房者,畢竟這樣能給自己的住所多出許多空間。其實,有許多贈送的平台、露台並不可靠。 疑惑最近,張先生看中了一房子,面積適中價格能承受,更讓他中意的是,開發商承諾給他一個平台使用。可他知道,樓頂很多是公共部分,因此對開發商的承諾有點擔心。「既然平台給我使用,我想搭個玻璃房,可如果鄰居們不同意,我不是很麻煩。」張先生打進本報房友熱線說,這樣的贈送露台能不能要?解答陳慶林律師:在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陷餅」,張先生考慮得很周全。張先生提的問題,是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問題。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指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現在的樓頂平台,一般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進入平台的門(或空間)是在個人住宅之外的,也就是說整幢樓的住戶可以自由出入的;另一種是進入平台的門(或空間)是在個人住宅之內的。我個人認為,對於公共部分平台的使用權歸屬,可以視情況進行區別。 對於整幢樓的住戶可以自由出入的平台,由於該屋面平台屬共用部位,未經共有人同意,開發商不得擅自轉讓、贈送,而受贈者也不能擅自改變平台的原有使用性質。因為開發商將該層面平台作為房屋的一部分贈送給了張先生,這一處分,事實上使得張先生擁有該屋面平台專有、排他的使用權,改變了該平台的使用性質,所以不合法。 如果張先生接受了這樣的贈送平台,由於距離平台最近,對平台的正常使用多一些,這無可厚非。但是,其他業主也是該平台的所有者,同樣可以使用該平台。可如果張先生封閉了平台,並搭建了玻璃房,那麼就侵害了其他業主的基本權益。其他業主可以要求開發商或者張先生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而張先生應承擔因其違約而導致的法律後果。因此,這樣的平台要不要,張先生應該考慮清楚。 對於在單個屋內的平台,雖然該平台所有權歸全體業主,但由於要通過個人的住宅進入,其他人使用起來不方便,因此只要不影響房屋的結構、對其他住戶不造成影響,那麼屋主對該平台的使用權會更大一些。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要裝修使用這樣的平台時,最好先和鄰居溝通一下,以免今後產生糾紛。當然,如果其他業主需要暫時使用一下該平台,比如說維修屋頂、維修太陽能等,應該給予方便。 此外,如果在開發商規劃設計時,該平台的所有權歸所屬住宅房主的,那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歸該房主。開發商贈送這樣的平台時,購房者一定要查清權屬。
Ⅲ 我家樓頂是一個平台,歸物業管理,裡面有儀器,但是物業把平台出租讓人居住,請問我應該告物業嗎
樓上錯誤!!
樓上的平台是公共區域沒錯,但是由於該區域內有設備設施,所以物業有使用權。
但是物業利用公共設施出租牟利,屬於嚴重違反物業管理條例的行為,業主可以據此向房屋主管部門投訴解決。
樓主如果要起訴物業,除非是獲得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的書面委託,代表全體業主去起訴物業。物業侵犯的全體物業產權人的利益,雖然這裡麵包含你,但是你無法因自己一人利益受損而打這個官司,因為你的個人利益不等於公眾利益。因此,法院不會受理你的起訴。
還有一個辦法,國家規定,出租房屋住人的,必需報所在地派出所備案,並獲得許可,物業肯定沒有報批,你也可以去派出所報案,說物業容留不明身份外來人員,危害小區住戶安全。
Ⅳ 樓頂平台封閉違反什麼法律
如果沒有規劃部門的許可,這就是違章搭建,可以向所在街道的城管部門舉報。如果這個「封閉」指的是封閉向樓頂的通路,那就涉嫌侵權。屬於《民法》范疇。可以走法律程序要求終止侵權。當然,那樣太麻煩,也可以通過物業或者直接把鎖打開。因為,樓頂平台屬於公共區域,個人無權占為己有。
Ⅳ 樓頂平台的所有權問題
會支持,為什麼呢?
房屋的公共區域由全體業主共同所有(《物權法》規定的),否則房屋就不會出現均攤面積了。如題,由此產生的收益應該歸該樓全體業主所有,如果該樓業主不要,並且不同意或者要求拆除,那也是必須要執行的。
對於一樓的回答,試問:
1、如果你住頂樓,並且漏水,是你自己拿錢維修還是找物業維修?
2、對於這種法律已經規定是公共區域的大中修,物業維修是自己出錢還是動用維修資金利息進行維修?
3、維修後是用所有該樓業主的維修資金的利息進行分攤還是就用你自己一戶進行分攤?(恐怕不用分攤你那點維修資金都不夠付人工費或者買料的)
4、如果不修、不管,漏雨導致房屋整體常年處於被水侵蝕的狀態,出現質量問題或不安全因素了,是你自己受害還是該樓的全體業主共同受害?
5、照你的說法如果你應該自己本人維修而沒修,造成嚴重的事故,比如樓塌了,壓死很多人,是你來負責還是物業來負責?
6、國人怎了?現在的中國人已經脫離了原本的盲目執行和接受了,而是開始維權了,這期間肯定有從不懂到最後的了解,如果大家都像美國人那樣為了一美元都出來維權的話,試問還有製造假葯、假酒的嗎?(在美國,你要是賣假貨,你這輩子或者到下輩子都要在牢里,並且一輩子要承擔高額的賠償,直接給你弄到傾家盪產,而中國只是根據事情的大小進行相應的處罰,比如違章拉沙,處罰5000元,實際上他拉一次沙能掙1萬),如果國人都維權還會出現很多侵佔他人權益的事情發生嗎?
所以,請你不要拿你的無知來給別人進行誤導,你會指點別人犯錯的,但是真的造成嚴重後果了你是不能代替別人受罪的。請謹言!!!!
Ⅵ 新樓盤兩家共用一個樓頂退層平台,一家先接房將退層平台封住,不讓另一家進去!另一家有權退房嗎
可以通過協商,協商不成的。
可以通過法院訴訟解決,要求恢復原狀
Ⅶ 樓頂糾紛
對此問題你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根據國家《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規定,防水施工,施工方應提供質保期不低於五年,因此即使你和銀行簽訂的協議中規定銀行不負責防水滲漏問題,但其進行了防水施工,施工方就得按照國家規定提供不少於五年的質保,因此與銀行簽訂的協議中約定不負責後續防水問題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視為無效條款;
2、銀行在樓頂安裝戶外廣告,由於樓頂屋面是屬於樓梯的公共部位,這是屬於該樓全體業主所有,物業在允許銀行安裝的時候是否徵得了全體業主的同意?如果沒有,物業方這也是侵害了該樓全體業主的利益;
3、銀行在樓頂安裝戶外廣告的行為屬於在屋面建築構造物,涉及到影響樓體安全的問題,其改造方案是否經過了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
4、由於樓體屋面屬於樓體的公共部位,在超過了開發商提供的防水質保期後,應由物業申請利用業主交納的住房公共維修資金進行修理,
Ⅷ 樓頂漏水糾紛應向誰投訴舉報
樓頂漏水糾紛應向誰投訴舉報,首先看房屋質量保修期有沒有過,要是沒過,房屋質量問題可以向當地建設部門投訴。不過如果涉及賠償問題,還是需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認定,然後才能向開發商索賠。專家提醒,消費者最好在購房時就將房屋質量賠償條款寫進購房合同或補充協議,以方便維權。
如果發現房屋存在質量問題,首先最好找開發商,因為購房者與開發商有著直接的合同關系。開發商作為商品房(資料、團購、論壇)的生產商和銷售商,對商品房質量承擔最終責任。因商品房質量保修責任發生糾紛的,如開發商不予解決或對開發商的解決不滿意,當事人可以向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申請組織認定或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對於影響房屋結構安全的問題,住戶可以直接委託具有法定結構安全鑒定資質的單位對房屋進行鑒定,其鑒定結論可作為民事賠償的證據。最後,提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樓頂漏水糾紛可以投訴的部門很多,但是每個部門都有「不能解決」的可能,最後的建議依然是起訴。為避免類似糾紛,消費者在購房時就應該將房屋質量賠償條款寫進購房合同或補充協議,將賠償條款明確下來對買賣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Ⅸ 贈送的樓頂平台能不能要
現在的樓頂平台,一般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進入平台的門(或空間)是在個人住宅之外的,也就是說整幢樓的住戶可以自由出入的;另一種是進入平台的門(或空間)是在個人住宅之內的。
對於整幢樓的住戶可以自由出入的平台,由於該屋面平台屬共用部位,未經共有人同意,開發商不得擅自轉讓、贈送,而受贈者也不能擅自改變平台的原有使用性質。
對於在單個屋內的平台,雖然該平台所有權歸全體業主,但由於要通過個人的住宅進入,其他人使用起來不方便,因此只要不影響房屋的結構、對其他住戶不造成影響,那麼屋主對該平台的使用權會更大一些。在要裝修使用這樣的平台時,最好先和鄰居溝通一下,以免今後產生糾紛。當然,如果其他業主需要暫時使用一下該平台,比如說維修屋頂、維修太陽能等,應該給予方便。
此外,如果在開發商規劃設計時,該平台的所有權歸所屬住宅房主的,那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歸該房主。開發商贈送這樣的平台時,購房者一定要查清權屬。
Ⅹ 頂樓是消防疏散平台。城管無權界定合法
一般情況下小區裡面的頂樓城管是無法進行相應的管理的
這個工作應該由物業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