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處理房屋產權糾紛案及需要哪些證據
您好,房屋產權糾紛案件是指當事人雙方因房屋產權歸屬等問題發生爭議而訴至人民法院,請求人民法院給予確認的案件。對確認房屋產權案件,當事人應當提供以下證據:
(1)提供證明自己對爭議房屋享有所有權的證據材料,如房屋產權證書、建房許可證、繼承或贈書、買賣文書、過戶證明等。
(2)提供房屋是個人所有,還是共有的證明材料。
(3)提供交納房產稅等權利人自己履行產權人權利和義務的證明材料。
(4)提供房屋的佔有、使用、收益和管理情況的證明材料。
(5)說明爭議房屋改造中或其他情況下有無被沒收、改造、擠占等證明材料。
(6)其他與本案有關的證明材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2.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例,解答
1 簽訂的合同均有效。合同一經簽訂即生效,但房屋所有權的轉移是以登記為要件。這個就是版所謂的物權分離的概念。權
2 根據物權法,房屋所有權的轉移以登記為生效要件。該案中,甲已與丁進行了過戶登記,因此丁享有房屋的所有權。
3 本題中還涉及一個問題,及夫妻共有財產的處分問題。對於任意第三方來講,除了知道夫妻的一方的處分行為沒有經過另一方同意時,其他情況下一般都認為是善意的第三人,因此和夫妻一方簽訂的合同都有效。
3. 房屋所有權確認糾紛案例
我是律師,就你所述,1、不能確認;2、不會判。
4. 關於房產糾紛方面的例子,求指教
A、B、C三人的協議,產生了合同法上的法律關系,因此是合同之債。不能證明房屋的產權關系為A、B、C共同共有或者按份共有。但是當發生糾紛時可以向法院主張房屋的所有權,要求確權。法院一般會判決房屋由B、C所有然後按照訴訟時的評估價格對你進行折價補償。具體情況不太 了解只能簡短的回答這些。
5. 頂名買房房產糾紛案例有哪些
借名買房律師靳雙權作為從業十餘年的資深房地產律師辦理了大量的房產糾紛案件,如借名買房案件、房屋買賣案件等房產糾紛案件,靳律師在天通苑、回龍觀等地區辦理了大量的借名買房案件,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現靳律師將這些經驗總結為借名買房案例,以期幫助更多當事人,為大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本文是靳雙權律師曾辦理過的一件借名買房案件,現將此案件改編成為借名買房案例,望讀者耐心閱讀。
案件介紹:
張軍和陳賢系夫妻關系,朱俊和張軍系表兄妹關系。2007年9月30日,朱俊和北京某房地產公司簽訂了《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朱俊億貸款方式購買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訴爭房屋,合同價款為33萬元。2007年12月11日,經雙方結算,確認購房款為33.1萬元。同日,開發商交付房屋後,張軍和陳賢對房屋進行了裝修,並在該房屋內居住。2008年9月18日,北京市城建委頒發了該房屋的所有權證書,房屋所有權登記人為朱俊,房屋性質為經適房。
2014年4月18日,張軍、陳賢曾經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為由將朱俊起訴至法院,在該案件審理過程中,張軍和陳賢稱曾在2007年8月15日和朱俊達成了口頭協議,約定朱俊將上述房屋出賣給張軍、陳賢,價款為38萬元,並約定待房屋滿五年後辦理過戶手續;朱俊則對兩人陳述不予認可,主張雙方之間系房屋租賃關系,她之所以將購房相關文件交給張軍、陳賢持有,是為了辦理房屋入住,張軍、陳賢償還的銀行按揭貸款系用於折抵房屋租金。
6. 如何區分一個房屋產權案件是侵權糾紛還是合同糾紛
侵權指的是抄侵犯民事權益的行為,一般侵權屬於民事案件,但如果情節嚴重同時觸犯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屬於刑事案件。 《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7. 房產物權糾紛案件
您好,
不動產物權歸屬可提民事訴訟
現實中,圍繞房產歸屬而產生的糾紛非常多。物權法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實踐中,有觀點認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未經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動產物權。已經登記的不動產產生權屬爭議的,應當提起行政訴訟撤銷或者變更登記。這種觀點受眾頗廣,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實踐中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沖突的現象,不僅徒增當事人訟累,也有損司法的權威和公信。
對此,《解釋》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已經在行政訴訟中申請一並解決上述民事爭議,且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的除外。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 轉移不動產所有權無效
老百姓買房最怕交付房款之後,房卻拿不到。「一房兩賣」甚至「多賣」的現象並不鮮見。而物權法規定的預告登記制度,是保障尚未獲得物權的買房人等債權人權益的一項制度。根據物權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實踐中,對於現實登記權利人針對不動產的何種處分,會因違反法律規定而不發生物權效力,存在模糊認識,一些案件中甚至出現不當擴大預告登記效力的傾向。
為此,《解釋》第四條明確,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其不發生物權效力。
8. 關於房子權屬糾紛案例,請大家案例分析,需要如何操作。
A與B之間成立了一個買賣房屋的合同,是房子的買受人,A的義務就是按照當時內的價款支容付價金。B是房屋的出賣人,B的義務是轉移房產,也就是交付房子並且有同A一起去房管局辦理房屋的過戶手續。《物權法》是這樣規定的,我這里就不援引法條了,自合同簽字之時合同已經成立並且已經生效,AB應按照合同內容繼續履行合同。法官會按照《物權法》《合同法》相關規定判決B繼續履行合同。這是給付之訴。這個你不用擔心,有法律保護A。
至於准備的內容,就是訴狀,戶口本,當時的買賣合同證明,還有你當時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支付價款的證明。居委會和當地居民關於你有十年居住史的證明這個無關緊要。因為我國不動產使用權不承認佔有時效取得制度,所以沒有房產證土地證你住了一百年都沒用。所以你應該准備當時關於買賣房屋的證明最關鍵。
我建議你最好聘請律師,專業律師會給你最好的服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